特約專家、江蘇無錫市人民醫院主任藥師 陸基宗
中老年人如無明顯原因而逐漸出現頭痛、頭暈、煩躁不安、睡眠不佳,有胸悶、憋氣,或心悸等不適感覺時,應立即去醫院測量血壓。一旦被確診為高血壓,絕不要自己買些降壓藥,隨便吃吃就算了。而應由專科醫生診治,開方服藥,有條件者應聯合用藥。並要長期堅持用藥,千萬不能斷斷續續。因「間斷服藥」對高血壓的控制是極為不利的,可使血壓的波動幅度增大,血壓忽高忽低,會嚴重地損害心、腦、腎和血管等靶器官,對心、腦、腎和血管系統造成嚴重的不可逆的損害。
我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高危或極高危高血壓患者、中度或中度以上高血壓患者,應將兩種藥物的「聯合應用」作為起始治療。尤其是老年高血壓患者,以及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壓患者,大多需要服用2種及以上的降壓藥物才能降至正常血壓。其基本內容是一開始就「小劑量」「階梯遞增」和「聯合應用」幾種藥物。
兩種不同類別的藥物具有兩種不同的作用機理,它們有「協同」作用,兩種作用相互疊加、加強。且「聯合用藥"可減少單個藥的劑量,故副反應明顯降低。顯而易見,1+l>2,此即藥理學上降壓藥「聯合用藥」的奧秘所在。
研究表明: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為基礎用藥,作為高血壓的起始治療不僅能有效降壓,且能防治或逆轉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以防治「高血壓危象」和各種心血管事件。
對於老年性有多種併發症的高血壓者,起始就應「聯合用藥」。因為老年性高血壓者動脈硬化嚴重,病程長,並有不同程度的心、腦、腎、血管併發症,增大了降壓治療的難度;且大多伴有導致心腦腎血管病的多種「高危因素」,如糖尿病、血脂異常、肥胖和有菸酒嗜好等,以及有家族遺傳史(如父母罹患高血壓等)。對此應在起始用藥階段就應「聯合用藥」,以保護靶器官。
高血壓病的預後的好壞,主要取決於靶器官受損的程度,如不重視控制血壓,將導致多種靶器官損害嚴重,必然造成嚴重的併發症,危及生命。
「聯合用藥」保護腎臟效果更佳
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腎臟既是「受害者」,又是「犯罪者」。這是為什麼呢?①血壓長期處於較高水平會導致腎臟損害,長期高血壓會導致慢性腎功能不全。②慢性腎病患者大多會因腎血管病變、硬化或阻塞,而誘發或加重高血壓。因此,高血壓與腎損害互為因果,相互促進,形成「惡性循環」。故高血壓者要積極地控制血壓,以延緩或減輕高血壓引起的腎臟及其它靶器官的損害,特別是保護腎功能。
常用的降壓藥物中,ACEI(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ARB(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類藥物,除了可降低血壓外,還具有保護腎臟的作用,比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普利類)和血管張素受體拮抗劑(ARB,沙坦類)等。研究表明,這兩類藥物能明顯降低高血壓和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蛋白尿排洩,延緩腎臟損害,改善腎臟功能。伴有腎損害的高血壓者應首選ACEI類,並與鈣拮抗劑(地平類)、小劑量利尿劑或?茁受體阻滯劑(洛爾類)「聯合」使用,療效更佳——降壓作用增強,副作用抵消。
高血壓患者應對血壓進行積極有效的控制,以延緩或避免腎臟損害;對於已合併腎損害者應首選ACEI或ARB類藥物,並聯合其它藥物。只有滿意地控制住血壓,才能保護腎臟功能,還可逆轉高血壓原已造成的腎損害,包括腎動脈硬化、腎小球濾過率和血肌酐等。
綜上所述,只有降壓,才能有效地保腎;只有保腎,才能更好地降壓(因腎功能損害會加重高血壓),才能延年益壽。
文字來源:《醫藥星期三》
圖片來源:網絡
編輯:彭海波 曾旻 曹琤媛
「健康杏林」是《醫藥星期三》的官方公眾平臺。《醫藥星期三》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本報全國郵發,郵發代號47-66。
【來源:健康杏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