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但是很多人卻因為高血壓所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這主要與高血壓病人用藥方面脫不了關係,很多高血壓病人在用藥方面出現很多錯誤,以至於血壓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反而上升了,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我們來了解一下高血壓病人為什麼一定要降壓?用藥容易出現哪些錯誤?
第一個:為什麼非得降壓?
高血壓最大的危害是在人們沒有察覺之時,對全身的器官產生持續的損害,從而引發各種難以救治、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醫生表示,逐漸升高的血壓,患者可能沒有任何不適,所以許多人不去治療。但是,高血壓如果長期得不到控制,一般5~10年後就會造成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我們常說的冠心病、心梗、腦出血、腦血栓、腎衰等可怕的疾病都是高血壓的惡果。
第二個:為什麼必須吃藥?
高血壓不同於肺炎、胃潰瘍等疾病,用藥治療一段時間就能治癒停藥。高血壓的治療,除了調整生活方式以外,藥物仍是最主要的措施。
高血壓不能治癒,只能終身用藥治療。這如同近視眼需要終身戴眼鏡一樣,控制血壓達標、不出現併發症是高血壓治療的基本目標。
高血壓用藥,最容易犯的4個錯誤,高血壓病人要注意了
錯誤1:沒有感覺,就沒有問題
血壓升高後會感覺頭痛、頭暈、耳鳴、失眠等。但也有些人卻沒什麼感覺。
沒有感覺≠沒有危害。等發生了心梗、腦梗、腦出血時,可能已經晚了。所以,血壓升高,無論有沒有感覺都要用藥。
錯誤2:血壓高才吃藥,血壓恢復正常就停藥
用藥後血壓正常,是藥物作用的結果,是藥物控制下的平衡,停藥後平衡被打破,血壓會重新升高。「高了用藥,正常就停藥」這種按需用藥的模式會導致血壓總是處于波動之中,而心梗、腦梗等併發症都是在血壓波動時發生的。
然而停藥後,血管在突然撤除降壓藥後會反彈性收縮,導致血壓驟然升高,大大加重血管損傷,嚴重者甚至導致中風、心絞痛等心腦血管事件發生。
錯誤3:發現血壓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血壓是逐漸升高的,降壓也要逐漸下降。除了高血壓危象等緊急情況外,不建議快速大幅度降壓,否則會引起腦灌注不足等意外情況。
對高血壓急症,24~48小時內把血壓緩慢降至160/100mmHg即可,一般不需要靜脈用藥。臨床普遍使用心痛定(硝苯地平)舌下含服緊急降壓,目前認為是不合適的。除降壓過快外,還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而誘發心腦血管病。
錯誤4:降壓藥有副作用
不可否認,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比如利尿劑可致低鉀,普利類致乾咳,短效地平類致牙齦增生等。這些副作用很容易避免或者被糾正,而且這些副作用與高血壓的心腦腎併發症相比是微乎其微的。
老中醫:1個食療方,調理血壓,防心腦血管疾病
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多以食療的方法為好,其副作用也少。在中醫典籍記載,蕎麥、桑葉是降血壓食材,沿用《本草綱目》中的降血壓食療方完善升級,提取蕎麥、桑葉,以及決明子、菊花、枸杞等食材中的有效物質,結合益生菌發酵得出的蕎子霜桑液,經過發酵減輕了食材中的副作用成分相比傳統的熬、泡、煮等工藝,吸收利用率會更高,且無副作用。對於高血壓病人來說,可以幫助血管減輕硬化以及動脈斑塊,促進血管壁平滑,恢復血管彈性,從而平穩降低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