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首次寒潮來襲
一時間 全國多地
下雪下到模糊
颳風刮到凌亂
降溫降到比北極還低
全國進入「凍哭」模式
驟降的氣溫帶來的不僅是寒冷,更讓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攀升至高峰。數據顯示,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為2.9億。寒潮來臨,心臟也要注意防寒。
什麼是心腦血管病?
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以腦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壓等疾病為代表。
數據顯示,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2.9億,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心血管病死亡率常年高居首位,高於腫瘤及其他疾病的死亡率。
降溫1°C,心梗風險增2%
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氣溫每下降1攝氏度,心梗風險就增加2%。75~84歲的冠心病老人更易受影響。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壞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會在1月份升至高點,而「壞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正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
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發現,當氣溫低於-19℃時,冠心病、腦梗死的日均超額死亡數顯現統計學意義。
為什麼冬天更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病?
1 冬季寒冷刺激下,人體末梢血管會處於收縮狀態,加重心臟負擔。
2 突然從暖氣房到室外,血管受到冷空氣刺激,容易突然收縮,造成血流供應中斷或血管阻塞,引起心肌梗死或腦卒中。
3 天氣寒冷,吃得多、消耗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導致心梗腦梗發生。
△為何冬季心梗腦梗的發病率大幅提升?(央視頻號:健康百科)
發病前,這10種痛是在提醒你!
1 偏頭痛
心梗有時會以神經症狀為首發表現,患者會出現頭暈、頭痛,這主要是由於血管痙攣期伴發腦血管痙攣所致。
2 下頜痛、牙痛
牙痛、下頜痛,且伴隨冒冷汗、瀕死感等症狀,處於靜止狀態時不痛,一運動就疼或疼痛不止。
3 頸部痛、咽喉痛
咽喉和心臟的神經由同一節段脊神經支配,當心肌缺血缺氧時,產生的酸性和多肽類物質會刺激神經產生痛感,並擴散至咽部神經。
若突然出現喉部堵塞感、辛辣感,並伴有呼吸不暢、大汗淋漓等症狀,要考慮心梗的可能。
4 心前區疼痛
如果出現突發性心前區壓榨樣疼痛,持續20分鐘以上仍不能緩解,並伴有大汗淋漓、噁心、瀕死感等症狀,要考慮心梗。
5 左肩、左腋下疼
心臟位於人體左側,心梗發作時會導致患者出現左臂或左肩疼痛。一般為鈍痛,通常僅限於前臂內側,有可能放射到小指和無名指。
6 胸骨後、頸部痛
有冠心病史的人,如果出現胸骨後、頸部呈陣發性脹悶痛,有明顯的胸部緊迫感,並可牽引或放射至肩臂部,應警惕急性心梗。
7 內臟痛
心梗前3~24小時,患者可能會有特定的內臟反應,表現為上吐下瀉,伴隨胸骨下端疼痛。
8 上腹胃痛
心臟病引發的胃痛有壓迫、灼熱或擠壓感,有的可擴散到左肩、背部及左上臂內側。
9 左下肢、左腹股溝痛
突然出現左下肢劇烈疼痛,並出現胸悶、憋氣及出汗,應警惕急性心梗。
10
無痛
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或腦血管病史的人,如突然發生無誘因可尋的咳喘、胸悶、氣短、暈厥、噁心、嘔吐等表現,可能發生了無痛性心梗。
突發心梗腦梗怎麼辦?
1
心梗6小時急救時間
心梗患者在6小時內血管如果可以再通,就能夠保持心肌的活性。
2
心梗患者應及時用藥
抗凝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擴張血管的藥: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
3
心梗發作不要自行去醫院!!
心梗發作應尋求家人的幫助或呼叫救護車,自行去醫院是非常危險的。
4
出現腦梗症狀不要貿然用藥
由於腦出血和腦梗死發病症狀相似,但是用藥不同,應到醫院由醫生診斷治療後方可用藥。
△病人突發心梗腦梗我們該怎麼辦?(央視頻號:健康百科)
冬季心腦血管疾病如何預防?
1.注意頭頸部、胸部的保暖
2.避免在寒冷大風天氣外出活動
3.定期進行血液檢測,及時調整藥物劑量
4.避免呼吸道感染
△冬季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方法(央視頻號:有來醫生)
頻頻提醒
寒潮來襲
要注意保暖
適當運動、多喝水
不要熬夜和暴飲暴食
祝大家一整個冬天
暖暖和和、健健康康
【來源:央視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