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特色林業戰貧治窮 石頭縫長出「搖錢樹」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特色林業戰貧治窮 石頭縫長出「搖錢樹」

——全省花椒產業發展觀察

  山是貴州的奇蹟,92.5%的山地丘陵造就「喀斯特王國」盛景。

  山也是貴州的傷痛,生態薄弱,石漠化程度深、範圍廣,土層薄、望天土遍布,形成了烏蒙山、麻山、瑤山、武陵山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特殊困難地區。

  因地制宜抓特色,困則思變謀發展。

  近年來,貴州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堅持「生態與經濟並重,治石與治窮共贏」,將「治石」與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相結合,以花椒特色林業為抓手,在全省各地重點布局,向「地球癌症」宣戰。

  石旮旯裡種花椒,這對黔西南州貞豐縣北盤江鎮銀洞灣村來說,是一個了不起的壯舉。95%以上的面積都是石漠化嚴重的荒山頑石,用當地人的話來形容就是「雜草都懶得在這裡紮根」。

  如今的銀洞灣村,從10畝到80畝不等,全村332戶人家都種植有花椒,全村種植規模近16000畝,成功帶動群眾增收,實現生態與效益雙贏。

  向技術要產量,石頭縫中長出搖錢樹。

  山高坡陡、水惡石多、土層貧瘠,關嶺自治縣是我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區和石漠化重災區。特別是有「地球裂縫」之稱的花江一帶,過去農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

  為有效治理石漠化,關嶺大力實施「生物治理+產業扶貧」模式,結合花江多年種植花椒的特點,不斷改良種植技術,加大農戶培訓力度,擴大種植規模。

  科技「賦能」,關嶺花椒產業迎來了轉機,畝產從原來的200餘斤到如今的800至1000斤,8萬畝花椒喜迎豐收,群眾吃上了椒香四溢的「富民」飯。

  關嶺花椒產業的蓬勃發展,引發「金鳳還巢」連鎖反應,大量返鄉群眾當起了椒農。如今的「板貴花椒」已是名聲在外的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畝產值已達萬元以上,昔日荒蕪的板貴片區,變成了綠色「銀行」。

  聚焦精深加工,打造花椒優質品牌。

  榨汁、水油分離、提純、裝瓶……在德江縣穩坪鎮長興村烏江富康花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花椒加工廠裡,近十名工人正在趕製30萬斤的花椒油訂單。

  長興村合作社花椒加工廠是全縣重點建設的花椒深加工基地之一,有冷鏈庫房和鮮乾花椒、花椒油生產加工等3條生產線。

  今年以來,合作社已完成生產花椒油約17萬斤、袋裝保鮮花椒8萬斤,產品主要銷往深圳、四川以及省內各地市場。

  德江縣依託德江貴之源花椒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國有平臺優勢,有機銜接政府、市場、銀行,完成2.27億元融資,不斷完善冷鏈儲存運輸、鮮果烘乾、花椒油加工等精深加工生產鏈條建設。

  產銷對接打通全產業鏈,提價值疊效益。

  從培育種苗,到基地規模化種植,再到產業推廣,鎮遠縣用2年時間,從全國各地篩選優秀的47個花椒品種,精心培育出「太極天椒」。

  近年來,鎮遠縣以「太極天椒」為品牌,立足中高端市場,完善產銷對接,打造集科研、種植、推廣、加工、收購、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型經營主體,打通花椒全產業鏈。

  截至目前,鎮遠縣普及「太極天椒」種植面積共1萬多畝,同時,在黔東南州麻江縣、黎平縣、劍河縣等6縣市推廣引種,全州總種植面積逾2萬畝,花椒產業儼然已經成為黔東南州的扶貧產業。

  註冊商標、打造品牌,桐梓縣全力推進花椒規模化加工、產業化開發。桐梓全縣花椒種植面積達17.52萬畝,實現「一村一品」「一鎮一特」的產業化布局,涉及農戶29058戶,其中貧困戶4724戶。

  同時,桐梓在婁山關高新區投入1000萬元,建設保鮮花椒、乾花椒生產線,完善產銷對接;採用縣農產品產銷對接智慧服務中心將花椒配送到全縣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並進行線上銷售。

  拉動就業穩增收,治理環境顯身手。多年來,貴州依託小小花椒,謀篇大產業,促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實現「生態」「效益」兩手抓,走出了一條「治石」「治貧」協調發展新路子。

  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花椒種植合作社和加工企業279家,其中年產值千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2家。目前,全省花椒種植面積達169.47萬畝,花椒年加工量2.2萬噸,年銷售額4.35億元。(記者 吳採麗)

 


來源:新華網   來源:貴州日報

相關焦點

  • 特色林業名聲大「皂」——貴州省皂角產業發展綜述
    吳採麗 攝抓種植——石頭山長出「搖錢樹」貴州曾是全國石漠化面積最大、類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並探索出林下套種短效中藥材的「皂角+」立體複合產業發展模式,提升土地價值空間,綠了荒坡、富了農民。大方縣達溪鎮結合退耕還林項目實施,採取「平臺公司+村社一體+黨支部+農戶」的組織方式,在15度以上坡耕地、石山旮旯裡種植9000畝皂角樹,讓撂荒坡地「變廢為寶」。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貴州皂角,走出生態特色致富路。
  • 2019年貴州以竹、油茶、花椒、皂角為主的特色林業產業產值達118...
    6月11號下午,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林業特色產業及林下經濟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9年以來,我省特色林業產業實現了快速高質量發展,為我省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長期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 貴州五大特色美食
    折耳根炒臘肉折耳根炒臘肉是貴州的名菜,是大眾家庭的開胃菜。具有爽口的特點。主要食材為臘肉、折耳根、芫荽等,調料為料酒、花椒、幹辣椒、大蒜、青蒜等。該道菜通過將食材倒入鍋中翻炒烹飪製作而成。凱裡酸湯魚凱裡酸湯魚是貴州地方特色菜,該菜肉質鮮美、酸辣可口,有兩種,紅酸和白酸,白酸有點難,一般都是用紅酸多,要天然點的就用番茄做,就是買來番茄洗好切碎,鍋裡放點油,放入番茄,熬成番茄醬,就可以了。簡單點的就去超市買那種成品的酸湯就可以了!
  • 特色種植「染綠」石漠化山區——貴州三個深度貧困縣發展山地特色...
    因地制宜選擇產業,發展山地高效特色農業,打出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漂亮仗」。  石縫裡種出致富樹  「以前種兩畝苞谷,一年下來還不得兩千塊,現在跟著合作社種花椒,去年一年就增收了2萬多元。」9月7日,貴州晴隆縣茶馬鎮青山村村民易洪忠在花椒地裡高興地跟記者說。
  • 朱元璋偷吃了地主家的牛,把牛尾巴塞石頭縫裡,牛尾巴拔不出來?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加入起義軍之前就是一個窮小子,父母在的時候就很窮,朱元璋小的時候還放過牛,後來旱災、蝗災和瘟疫一起到來,十七歲的朱元璋失去了父母和兄長,窮得連給親人置辦棺材的錢都沒有,也沒有一塊地用來作為親人的墓地。
  • 蘆山縣雙石鎮石鳳村:石頭縫裡開「金花」
    聶永魁目標堅定,誓要讓這石頭縫裡開出「金花」!打通運輸「瓶頸」讓「金山」變現全村沒有像樣的產業;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留在村裡的年輕人不願意幹農活兒,常常聚集在一起打牌、喝酒、閒逛……這是石鳳村留給聶永魁的第一印象。石鳳村由原來的石寶村和鳳禾村合併而成,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0戶302人,村情複雜。
  • 貴州匯生林業:打造中國規模最大的降香黃檀(黃花黎)生態種植基地
    再加上中國禁止向其他國家出口種源和活體苗木,考慮到降香黃檀所具有的極其珍貴的藥用和香用價值,自建國以來,我國林業主管部門和林業科技部門大力發展降香黃檀的人工培育種植產業,但是由於颱風的影響,致使一些比較適合降香黃檀生長的區域無法成規模、產業化的實現降香黃檀的種植與開發。
  • 一大堆石頭縫、水泥地...
    據主人說是無意間長出來的,原本以為活不下去,沒想不到不僅長大了,還結出了果實。昨天傍晚,小時新聞記者把網上這則消息分享給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李冬博士。他剛好吃完晚飯,在單位大院裡溜達,就一邊給小時新聞記者做科普,一邊就順道找到很多水泥縫、石頭縫裡的頑強植物發了過來。
  • 1種植物愛長「石頭縫」,根上有「須」樣子醜,營養高似「人參」
    1種植物愛長「石頭縫」,根上有「須」樣子醜,營養高似「人參」這是一種喜歡長在石頭縫的植物,其實它地上部分很正常,怪就怪在它地下的根莖,由於它喜歡生長在石頭縫裡面,所以採挖出來的根莖並不整齊,形態大小各不相同,圓的扁的千差萬別
  • 石頭侃貴州|瑪瑙也有眼睛?貴州的石頭就是不一般
    它們長在瑪瑙裡面,產在貴州。長有「眼睛」的瑪瑙被稱為「天眼瑪瑙」。瑪瑙是比較名貴的玉石,自古就用以製作高檔首飾。珍珠瑪瑙常與金銀財寶相提並論,用以顯示一個人家多麼的富裕。天眼瑪瑙更是瑪瑙中的稀罕之品。瑪瑙色彩豐富,紅、藍、綠、紫、黑、白、灰、黃及其間過渡色彩皆有,或豔麗、或素雅,可以滿足人們對不同顏色的喜好。
  • 省林校開展省林業人才「十四五」發展規劃等調研工作
    點擊藍字關注「綠動貴州」根據省林業局人事處、生態職業技術學院籌建辦等工作安排,省林業學校開展省林業人才「十四五」發展規劃、貴州生態職業技術學院專業建設、林業系統管理幹部培養培訓需求、生態護林員崗位技能提升和轉崗培訓等調研工作,4
  • 「「9+3」縣(區)林業產業助脫貧」行走赫章:生態扶貧闖新路
    生態扶貧闖新路,如今的赫章,青山變金山、林地變寶地,正依託「中國核桃之鄉」、「中國櫻桃之鄉」、「中國半夏之鄉」、「中國野生韭菜——多星韭之鄉」等金字招牌,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大力發展特色林業產業、林下經濟、森林旅遊森林康養等林業經濟,帶動剩餘貧困人口如期高質量脫貧摘帽。 生態扶貧闖新路,赫章,決勝脫貧在今朝!
  • 林下「裂變」山間「藏寶」——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的「綠色減...
    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千百年來,重重大山困住了貴州脫貧的出路。  土地破碎、耕地稀少,為了生存,這裡一度陷入「越墾越窮、越窮越墾」的怪圈。  困羈於山,必然勃發於山。  一根羽毛成為貴州林下產業裂變的縮影。貴州森林面積1.58億畝,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林地面積達3722萬畝。張美鈞說,特色林業產業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於一身,是林區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橋梁和紐帶。
  • 2020年「貴州十大特色民宿」、「貴州特色民宿」、「貴州省長徵路...
    來自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消息,為打造貴州民宿知名品牌,形成示範效應,經過層層遴選,2020 年 " 貴州十大特色民宿 " 和 " 貴州特色民宿 " 出爐。為推進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經市場經營業主自願申報,各市(州)文化和旅遊部門、貴州旅遊協會鄉村旅遊與民宿發展分會遴選推薦、專家評審和公示等程序,經研究決定,評選出 2020 年 " 貴州十大特色民宿 "、" 貴州特色民宿 "。
  • 2019年以來貴州著力投資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
    通過充分利用貴州綠色產業扶貧投資基金,省市縣三級財政共同出資138億元,擬撬動銀行貸款784億元,重點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項目。2019年以來共圍繞茶葉、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業(竹、油茶、花椒、皂角等)、水果、生豬、中藥材、刺梨、生態漁業、辣椒、生態家禽等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投資項目1247個,投資金額411億元。黔西縣刺梨豐收。
  • 任豆:石頭上的綠色精靈
    任豆樹耐乾旱耐貧瘠,生長迅速,萌芽性強,側根粗壯發達,可在石縫中生長,在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區)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被廣泛推廣應用,堪稱石頭上的綠色精靈。 任豆樹又名「砍頭樹」,是我國西南喀斯特地區特有珍貴樹種,其渾身是寶,堪稱石頭上的綠色精靈。
  • 省林業局赴織金縣調研特色林業皂角產業融資創新建設項目
    根據貴州省產業革命特色林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安排,12月11日,省林業局特色林業產業專班副主任胡興平率有關人員,在畢節市林業局相關人員的陪同下,深入織金縣調研特色林業產業融資創新項目。織金縣皂角產業融資創新建設項目是省林業局為推動皂角產業發展,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產業發展的一項創新項目,項目總投資6024.45萬元,向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織金分行貸款2984.45萬元,織金皂福萬家實業有限公司自籌1840萬元,省級特色林業產業融資創新補助資本金1200萬元,建設皂角種植基地10萬畝。
  • 重慶好吃狗別錯過 寧夏「石頭縫裡的西瓜」來山城了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楊紅豔 攝「石頭縫裡長出的西瓜」太稀奇據了解,中衛香山地區,山勢起伏,溝壑縱橫,晝夜溫差大且降水量少,以苦甲天下而著稱,被聯合國認定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這樣一個地方,怎麼會種出業內聞名的硒砂瓜呢?
  • 舌尖上的貴州:這就來說說,那些不可錯過的貴州特色美食
    很多人都覺得小吃多的要數四川,畢竟四川的小吃很是出名,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貴州的小吃才算得上是經典呢。因此,今天就來看舌尖上的貴州:這就來說說,那些不可錯過的貴州特色美食。貴州娃娃魚:這是最傳統的一種貴州特色小吃,在各個街道都是能夠看到它的身影,也是來貴陽旅遊必吃的一種小吃!
  • 從「窮命莊」到「興隆莊」,看石頭房裡的村民如何脫貧?
    建村200多年,從「窮命莊」到「興隆莊」,再到現在家家戶戶搬進二層小洋樓的新村社區……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山城街道興隆莊的村民們怎麼也想不到,窮到娶不上媳婦的那段歷史一去不復返了。11月22日,記者跟隨「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媒體採訪團一行走進興隆莊村,感受脫貧「拔窮根」給這裡帶來的巨大變化。據介紹,興隆莊以前叫「東嶺村」,因為地處大山,資源匱乏,交通不便,一直處於貧窮狀態。102戶366位村民中,貧困戶就有13戶,共38人。因為窮,村裡的男人大多娶不上媳婦,所以又被稱為「窮命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