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完稿時,傷痕文學已經過去了,正流行反思文學、尋根文學,那時讀者喜歡新思想、新觀點、新手法的小說,要有故事性、跌宕起伏性,而《平凡的世界》卻如一個耄耋之年的老者喋喋不休,娓娓道來,在編輯周昌義看來,這樣的小說太過於囉嗦,自己實在讀不下去。
周昌義的這個感受直接導致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被《當代》雜誌社拒稿,自此之後,《平凡的世界》開始飄零在各大出版社,被主流出版社拒絕後,這本小說也很難得到文學界的認可。最終《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只能發表在邊緣雜誌《花城》上,而第二、三部《花城》拒絕刊登,最終只能刊登在更邊緣的《黃河》上。
周昌義的這次拒稿事件,被認為是出版界的一次著名"走眼「,他不僅錯過了《平凡的世界》同時也錯過了《白鹿原》。
1990年《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而這一屆茅盾文學獎也被認為是歷史上水平最低的一屆,而《平凡的世界》是裡面最好的一本。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本書上市後的30年裡,累計銷量達2000萬冊,是許多人書桌上的必備書目,就連馬雲、潘石屹、董卿都是它的忠實讀者。
小雨在讀了這本書時,也是多次默默流淚。這本書裡有4句話,給我印象最深,雖然很短,但卻說透了人生,句句扎心,不忍落淚。
01如果你對生活感到痛苦,說明你對生活還抱有希望
很多人經常會說,感覺活得太痛苦,我也經常有這樣的抱怨。真正對生活麻木的人,是感覺不到痛苦的,真正絕望的人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沒有開心與不開心,沒有希望與失望,更不會有期待。所以當你感覺到生活痛苦時,恰恰說明,你對生活還有著最美好的期待。
02一個人可以一輩子普通,但不可以平庸
一個人可以活得很普通,畢竟我們都只是普通人,奮鬥一生也不過比起點時好那麼一些,但這樣的普通並不等同於平庸。
普通與平庸這兩個詞是一組交集關係,但並不是包含關係。我們可能努力了一輩子,並沒能成為大人物,但卻成了一個勇敢的人,絕不輕易向困難妥協。
03人們寧願去關心一個蹩腳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而不願了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
這個世界大多數人都只是普通人,但都想活在聚光燈下,所以許多人追星,關心名人的私生活,八卦。
在《平凡的世界》裡,路遙為了寫好礦工的生活,他親自到礦區生活,與礦工一同下井作業,他不是淺嘗輒止,而是生活了好幾個月。《平凡的世界》路遙本來給了孫少平一個去城市生活的結果,但他去到礦區後,他發現孫少平最適合的是留在礦區生活,那裡才是他真正的歸宿。
城市裡太多的爾虞我詐、蠅營狗苟,對於孫少平這樣質樸的人來講,礦區單純的生活,更適合他的內心世界
04黃河水總有清的一天,人不能窮一輩子
人到中年才發現,生活從來沒有容易2字,20歲的時候總在幻想30歲的自己應該是知性、美好、獨自,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然而真正到30歲時,才發現生活並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樣,成年的世界從來沒有簡單二字。
」黃河水總有清的一天,人不能窮一輩子「,誰沒有在崩潰的時候大哭著從深夜醒來,但第二天,一樣要,繼續努力奮鬥。
畢竟生活從來不會因為你的抱怨、放棄、大哭、投降就輕饒了你。讀了《平凡的世界》,才能感受到為什麼在當時周昌義第一次讀這本書時,給了」完全看不下去"這樣的評價。
是的,這本書的節奏是有點慢,慢的有點像舊時光,如同枯等約會的那個下午,在年輕的時候讀這樣慢性子的小說,確實需要勇氣的。但人到中年後,再讀這樣的小說 ,反而能夠靜靜地看完,泡一杯茶,慢慢讀、細細地翻。
這本100萬字的小說,在80年代那個沒有電腦的時候,路遙用手寫了6年,終於完成了這部遺世之作,而這本小說也耗盡了他的心力。
當小說終於得到認可時,他早已人在黃泉。
至今30年過去了,這本小說仍在鼓勵著無數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