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百年古建築,美輪美奐,50年前卻差點被當作四舊夷為平地

2020-12-13 好好帶你去旅遊

廣州百年古建築,美輪美奐,50年前卻差點被當作四舊夷為平地,說到「江南之家」,最好的不是蘇州、小橋流水、枕河之家、粉壁黛瓦、煙雨媳婦娑, 關於建築的美麗、美麗、美麗、充滿流光的顏色,我想是廣州的陳家祠。

位於廣州中山七路的陳家祠堂是清代光緒年間建造的古建築,這座建築經過了120多年的歷史洗禮,其所有的瓦、所有的雕刻、所有的寸土石,幾乎都蓋上了歷史的烙印。

從光緒皇帝到清朝滅亡,從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時代到血腥的民國時代,從古代人到近代人,從軍閥混戰到中日戰爭,從國共兩黨戰爭,從新中國成立到破四舊大生產,這個陳家祠堂是歷史證人,默默地站了120多年這座建築物不僅是歷史的目擊者,也是歷史的參與者。

1888年,這座建築物開始動土建設, 發包人是當地比較有地位的陳氏族,1894年,這座建築物建成了, 建設後的主要功能是祭祖,被稱為陳氏祠,但是陳先生因為人們在廣州繁榮,比較有錢有地位,祠堂建設得非常大,平時有很多建築空間, 於是到了1905年,陳氏族開始在這裡建設實業學堂, 根據陳先生的說法,為了世代繁榮,必須向後世學習,接受教育, 不得不說陳氏家族非常重視家族教育, 這座祠堂在被收歸國有之前,陳氏家族一直被用作學堂。

1905年,陳氏族在這裡建設了實業學堂,1933年,陳氏族在這裡興辦了文範中學,1947年,陳氏族在這裡興辦集賢紀念中學,1950年,陳氏書院陳氏祠被國有化, 後來,由廣州市文化局繼承,成立了民間工藝管,但是歷史還沒有在這裡結束, 陳氏祠堂和許多中國古代建築一樣,受到了破四舊、文化大革命的歷史洗禮,原本是古色古香,文化保護單位陳氏祠,其文化功能從文化大革命開始就被生產功能所取代。

1966年,陳氏祠堂被新華印刷廠改造成印刷廠,1966年下半年,廣州電影機械廠也看到陳氏祠,在陳氏祠的後院建設了基地,1968年,廣州市第32中學也來到陳氏祠,不知道怎麼批准的,在陳氏書院前面的部分修建了教學大樓,改革開放後,1980年左右,廣州市政府著手恢復陳氏祠堂的史實, 搬遷新華印刷廠,大面積修復陳氏祠堂主體建築, 1995年,拆除了32所中學的教學大樓,1997年,將廣州複印機工廠搬出陳氏書院, 直到1997年,我們現在才能看到這原汁原味的陳氏祠。

現在,由於旅遊業的發展,很多地方開始改建或仿造古建築,很多遊客對一些古村古鎮的古鎮小巷不滿,往往這些地方只是「新建」的古建築,千篇一律沒有特色,歷史也看不到,因此,也許有人會對現在的陳氏祠說遺憾,畢竟這裡不是所有的磚瓦,所有的建築要素都是原封不動的味道, 但是,我不得不承認,如果當時作為印刷工廠,作為複印工廠,作為教學樓對待的話,到現在還可能看不到美麗的陳氏祠。

旅行不只是為了逃避生活的苟且,更是為了認識旅行本身。小編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咱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現代水泥的使用壽命50年,古建築是如何百年不倒的?專家:真聰明
    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是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多年歷史的國家,在中國的這片土地上,也存在很多古代的建築,這也是我們歷史文化的一個實體證明,其中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長城、故宮這些百年來屹立不倒的古建築,其中也富含了古人的很多智慧。
  • 國內:廣州石室聖心大教堂
    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攻陷廣州,並把兩廣總督行署夷為平地,當時羅馬教廷任命的兩廣教區「宗座監牧」傳教士明稽章看中了被夷為平地的兩廣總督部堂地基,並要求劃給他建教堂。教堂建築總面積為2754平方米,東西寬35米,南北長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明稽章還專門從羅馬和耶路撒冷運來泥土一公斤,表達天主教創立於東方之耶路撒冷,興起於西方之羅馬。
  • 百年廣州人 廣東美人魚楊秀瓊
    閱讀前,請點擊藍色字體「百年廣州人」。
  • 石板路、窄街巷、滿洲窗、百年老屋……老廣州的舊記憶又再次煥發...
    全媒體記者在採訪中獲悉,此次廣州城市藝術周系列活動的首場,就是與廣州網紅地「永慶坊」合作,以打響接下來在廣州的社區中開展的多場社區營造活動的「頭炮」。那究竟這關於「老城市,新活力」的首展討論的是什麼呢?在恩寧路「永慶記憶」展覽的專家分享會上,服裝設計大師屈汀南、文化學者馮原、知名建築設計師胡曼瑩、古建築修繕專家歐陽侖和其他行業的設計師們,一起從不同緯度將概念一一呈現。
  • 廣州仁威祖廟:一座凝聚嶺南古建築藝術的精華的千年古寺
    90後旅行,只為遇見::一座凝聚嶺南古建築藝術的精華的千年古寺廣州作為我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很多人都喜歡來廣州旅遊。廣州擁著著眾多旅遊景點,其中有很多知名的景點,如:廣州塔,長隆旅遊度假區以及白雲山。但如果你想了解最真實的廣州,小編一般推薦他去西關。西關擁有了太多太多廣州發展的印記了。
  • 98年前,團一大在廣州召開
    98年前,團一大在廣州召開金羊網  作者:豐西西  2020-07-13 本期《初心粵跡——中共廣東百年史話》為您講述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廣州成立的這段歷史
  • 遊走京都不可錯過的體驗 隱藏在百年古建築裡的人氣咖啡館!
    京都,一座糅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的城市,人們生活方式隨著文化交流日漸改變,有著悠久茶道歷史的京都人對咖啡也情有獨鍾,各種主題、風格的咖啡館遍地開花,其中,不少開設在百年古老建築裡的咖啡店,當咖啡醇香與房屋原木香氣碰撞,似乎回到那個單純的古代時期616161616161Blue Bottle
  • 陝西古建築岐山周公廟的建築特色
    唐初,唐高祖李淵為紀念周公旦,下詔在此地創建周公祠。之後,經過宋、元、明、清歷代修葺、擴建,周公廟才有了現在的規模。岐山周公廟是中國同類古建築中存世規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周公廟。
  • 尼泊爾的文化之城,900年前就建成,如今藏著大量古建築和神廟
    當然,雖然在地震中受到輕微破壞,但仍有許多古建築在災難中受損。例如,法希加神廟只有一個底座,這似乎是一個遺憾。廣場上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古建築,特別是宮殿、印度教廟宇和石雕。其中一些仍然完好無損,一些已經成為廢墟,它們似乎有很大的視覺衝擊力。
  • 中國10大古建築,讓世界都為之驚嘆
    我國的那些古建築,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也是古人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這些古建築的向世界展示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讓我們一起來一睹其中的風採吧!
  • 視頻|古稀老匠人痴迷打造微型古建築模型
    當你看見古建築時,或許你會驚嘆於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榫卯結構之間不用一釘,整個建築基本只有木質與石質材料,就能將古建築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在石家莊市長安區西兆通鎮就有這麼一位能工巧匠,一堆不起眼的木頭塊,在他的精雕細琢,巧手拼接下,就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絕倫的微型木質古建築模型,從 16 年前第一件作品 " 雍和宮牌樓 " 問世至今,他就成了 " 木痴 ",中國城牌樓、飛雲閣、故宮角樓、六角樓 …… 這些知名古建築都被他收入 " 囊 " 中。
  • 「文化承德」承德古建築 一景一故事
    編者按:承德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民國和解放初期為原熱河省省會。五千年的「紅山文化」、三百年的「山莊文化」,賦予承德這顆塞外明珠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承德有很多存在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古建築,這些古建築是承德歷史文化的縮影,它們背後的歷史和故事成為承德獨特文化魅力的最佳註腳,承載著承德這座歷史名城城市文化中最動人的部分。就讓我們走進這些古建築,去回溯那一段段老時光,去感受這些古建築歷經歲月洗禮沉澱下來的滄桑美。承德西大街三座牌樓三座牌樓是承德西大街上最有代表性的建築。
  • 盤點廣州必去的10個古建築景點旅遊攻略
    嶺南印象園在以往去遊覽過的古建築景點當中,我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嶺南印象園了!墨寶園行程攻略:景區景點:全票50元開放時間:8:30-17:30(17:00停止售票)適逢南海觀世音雲遊此地,眼見孽龍為禍,生靈塗炭。便大發慈悲,於是將其乘坐的蓮花擲向水中,鎮住孽龍。這朵蓮花則化為巨石,永鎮山中,成了今日蓮花山南天門邊的蓮花石,蓮花山由此得名。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國內僅見的"人工丹霞"奇蹟。它與湖北大冶古銅礦遺址並稱為我國兩大古礦場,2001年被國務院評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一塊差點被當作真紅燒肉吃掉的石頭,為何被專家估價為1億元?
    一塊差點被當作真紅燒肉吃掉的石頭,為何被專家估價為1億元?2009年,家住在河北省張家口市的一位名叫於瑞軍的某政府機關的公務人員, 偶然在一次石頭交易集市上,以1萬塊的價格收到了一塊珍罕的象形石頭。這塊石頭一經出世,馬上就引起了全國各地上百位奇石收藏家的極大關注。
  • ...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萬傑:建立健全相應的古建築防火規範標準刻...
    古建築包含文物建築和歷史建築,文物建築保護要求更高,而部分歷史建築可能幾十年後也會升格為文物建築。其中,文物建築的防火設計方案可依據國家文物局2015年出臺的《文物建築防火設計導則(試行)》進行,正常情況下導則的有效期是三年,2018年該導則理應升級為《文物建築防火設計標準》,但由於某些原因使得目前為止還暫未升級。
  • 這個業餘攝影師,拍出了最美中國古建築
    ▲《聖地》攝於五臺山南山寺蘇唐詩出生於河南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從小便受到書法、繪畫的薰陶,這也為蘇唐詩後面的創作奠定了基礎。蘇唐詩在6年時間裡給故宮拍了3萬多張照片,他從這3萬張照片中挑選出148張精品做成畫冊,取名為《看見,不一樣的故宮》。蘇唐詩在接受採訪時說:花開的多少,花開的位置,他全都如數家珍。點幾分光線會到什麼地方,哪個角落的站位會有什麼樣的場景,甚至連御花園中花開的時間都記得清清楚楚。這幾年故宮的變化他一眼就能看出來,最有發言權。
  • 西安周邊有一個小縣城,藏著中國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群」美輪美奐
    它是三原城隍廟,三原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距今已有644年的歷史,經過幾百年的風雨,這座古老的建築也被修復了九次,幸運的是,它保留了原有的外觀,並成為中國的晨口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甚至是中國明清時期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之一,但是,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這座古老建築群的受歡迎程度仍然不高,可惜許多遊客都知道這一點。
  • 100年前的績溪你見過嗎?全是珍貴老照片!
    元朝時,績溪從縣城北門外起,按逆時針方向將縣境劃成15個都,都下有社,每50戶為一社,社為基層行政單位。明清兩朝,沿襲都制,都下設圖(裡)或設村;民國20年(1931年)後,籌建鄉鎮,都制漸廢。下面這張是民國三十年二月績溪縣政府繪製的《績溪縣全圖》。那麼重點來了!
  • 把博物館建在古建築裡
    在大田世居的古蹟活化上,龍崗推廣「政府指導、市場化運營、多元合作」的模式,在社會力量的參與下,曾經沉寂的古建築搖身一變,化身融合高科技互動展示的博物館,成了一個社會力量參與古文物活化共建共享的樣本。●黃詩妤 崔璨小圍屋承載大文化客家古建築舊貌換新顏行走在大田世居,仿佛穿越回數百年前的客家民居。
  • 廣州沙灣古鎮旅遊攻略-自由行
    沙灣古鎮——位於廣州市番禺區,有著八百年的歷史,景色比起烏鎮絲毫不遜色。沙灣古鎮始建於南宋,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民間藝術更是享譽嶺南。「石階石巷」的古村落格局保存完好,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築,各種帶有廣府特色的建築雕飾猶如藝術品一般布滿了整個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