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老小區
一直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對於有些人來說
這裡是成都嬢嬢和愛犬泰迪
頻繁出沒的區域
對於住過這裡的人來說
老小區意味著
晚歸時雷打不動的一元開門費
對於喜歡吃的人來說
老小區附近都是隱藏的美食地圖
玉林、撫琴、八二小區、
梁家巷、包家巷……
小區越老,蒼蠅館子越地道
成都的老小區大多誕生於2000年前
外形方方正正
一眼望過去像是放大版的麻將
防盜窗戶、花花綠綠的塑料雨棚
和長城般綿延不絕的樓梯
是老小區的標配
但是最近走在街上
我發現成都有些老小區悄悄整了容
還不是微整
是安裝了「假體」!
老小區裝電梯
近幾年來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是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樣
新聞裡聽說過很多次
現實裡從沒親眼見過
正好最近有粉絲透露
他們家也安裝了電梯
於是我們決定走進老小區
實地近距離欣賞
「安假體電梯的術後恢復情況」!
裝了電梯的老小區
有著成都最潮的外立面
在百度百科官方網站
對賽博朋克的解釋裡有這麼一行:
賽博朋克…背景大都建立於
「低端生活與高等科技的結合」…
你仔細揣摩一下這句話
和「老小區裝電梯」之間隱秘的相似性
於是我迫不及待地
敲開了粉絲家的大門
結果剛走到樓下
我就被這一柱擎天的藍色透明玻璃
吸引住了視線
電梯的藍色玻璃
在老小區的灰色外牆的襯託下
顯得更加靚麗
第一眼看上去
有點稀奇又有點違和
就像是在公交車上聽到手機響
發現一個爺爺拿出了最新的iPhone 12 pro
然後又從包裡掏出了AirPods接電話一樣
多看幾眼,竟然有點感動
誰說老年人不能用最新科技呢?
這就是老的與新的、
時代與科技之間激情對撞的結果!
只有紅色的大理石底座
還在對我們宣示著
和老小區年齡一樣古早的審美風格
電梯門與小區單元門相對而立
站在這兩扇門之間
我感覺自己一腳橫跨了時代的鴻溝
向左走
是1990年生鏽的單元門
向右走
是2020年嶄新的電梯門
一邊是鏽跡斑斑的鐵門
一邊是可以當鏡子的不鏽鋼門
一邊是牆皮脫落的白牆
一邊是光滑的瓷磚牆面
如果這兩扇門平時要擺龍門陣
感覺都會產生代溝
不光是年齡代溝,還有貧富差距
走到這裡
我對電梯門裡的景象更好奇了
決定走進去看看!
腰不酸了腿不疼了
一口氣能坐上六樓了
電梯轎廂鋪的是瓷磚
後面的玻璃是透明的
就算電梯出了什麼意外
能透過玻璃看到外界的情況
也不會太慌張
比較特別的是
老小區的電梯並不是一層一停
一、四、六三個樓層按鍵
四,是三樓和四樓的中間
六,是五樓的和六樓的中間
聽起來有點複雜
畫了個草圖幫助大家理解
▼
老小區的每層樓之間
都會有兩截樓梯
電梯就剛好停在兩截樓梯之間
每層電梯與樓梯的連接處
都重演了一樓的
「兩個時代的對視」
樓梯這邊是被腳步磨得鋥亮的水泥地
電梯這邊是瓷磚地
和大理石包邊的門
但這樣的好處
就是不用在每層樓的牆上都打一個洞
三、五樓往下走幾階
四、六樓往上走幾階
都還可以承受
電梯門和水泥樓梯之間
還有這樣的一截通道連接
上有吊頂下有地磚
左右兩邊有玻璃外牆和欄杆
採光好,不怕風吹不怕日曬
左右兩邊各有一扇窗戶透氣
電梯轎廂比起一般高層住宅樓
要小一些,載荷只有8人
但對於一個單元只有12戶的老小區來說
除非每家每戶都同一時間出門上班
8人已經夠夠的了
而且電梯內部感應卡
除了下行到一樓
上行4樓和6樓都需要感應刷卡
也沒有什麼外人蹭電梯的可能性
就算安了電梯
也免不了怕風吹怕日曬怕雨淋
我激動地坐上電梯體驗了一下
電梯幾乎沒有噪音
如絲順滑!
正準備讚美科技的力量時
同行的粉絲立馬
捂住了我大驚小怪的嘴巴
「我們小區還有其他電梯款式,
你都看完再感嘆。」
在粉絲的帶領下
我來到了另一側的單元樓
同樣是一部「外掛」電梯
就這啊?
乍一看沒什麼不一樣啊!
連底座的大理石花紋都差不多!
難道是電梯裡面不一樣?
我走進去一看
除了電梯的牌子和樓層
其他和之前一款也大同小異
直到我們坐著電梯上樓
走到電梯與樓梯的連接處
才發現了區別
如果說上一個單元的電梯
是全包型
那這一個電梯就是半包型
除了地磚是一樣的
這個單元樓沒有天花板吊頂
左右兩邊沒有瓷磚,只加裝了欄杆
一伸手就能摸到
老小區外牆斑駁的牆灰
前幾天還在飄雪
站來七樓的通道處
西西伯利亞平原吹來的冷空氣
直接就從我耳邊刮過
想必是這家人也冷得不行
拆了一個衣櫃門下來
綁在欄杆處擋風
但是這個高度也只擋得到腳
擋不到頭
最遺憾的是
這個露天的通道
抬頭一看就是別人的窗戶底下
聽牆根的絕佳位置
在家裡炒菜
走到電梯口就能聞到是葷還是素
在家裡聊天
說到銀行卡密碼都只敢用手比劃
有些住戶沒有防盜窗
但安全意識比較好
在外面加裝了鐵絲網
但是我本人比較懷疑這個鐵絲網的作用
感覺這種鐵絲網
連翻牆逃學上網的高中生都擋不住
下樓回看這個單元的電梯
比起第一部的電梯更多了幾分粗糙
如果有對裝電梯心動的住戶
建議深思熟慮一下
因為除了這兩個
還有一個更讓人心動的款式!
見識過很多戶型圖
卻沒領略過老小區的「電梯入戶」
逛了一大圈下來
我自認為已經是
半個老小區改造專家了
這個電梯款式
和剛剛瀏覽過的大同小異
但是從連接處我還是發現了端倪
這款電梯的連接走廊
數量明顯比前幾個多了
而且能夠從外面隱隱約約地看到
連接走廊的吊頂不是普通的石膏
而是洋氣的桑拿板
有點東西!
我決定走進豪華頂配版電梯
看個究竟
沒想到
一樓的電梯門就有門禁鎖
直接鎖住了我探究的好奇心
多虧有個善良的爺爺下樓
聽說我們來「考察」電梯改造的
立馬幫我們刷了門禁
熱情邀請我們上電梯看看
「上去看嘛,安逸得很!」
進電梯之後
果然不出我所料
3-6層每一層都有電梯停
電梯門一打開
兩扇大門直接在我面前出現
解決了回家的
「最後一級臺階」問題
這就是老小區電梯改造的頂配版嗎?
出了電梯門就是家門
從此以後就多了一個自帶車庫
滑板車和自行車
都有了停放的位置
有閒情逸緻的
還可以在這兒養點花花草草
▼
嫌家裡面積不夠的
還可以把這兒當成倉庫
▼
驚訝之餘
我仔細研究了頂配版電梯的構造
發現和電梯相連的門
其實本不是住戶原有的大門
而是在小區的外牆上
重新「開」了一個後門
私以為這項絕技是跟著程式設計師學的
據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大爺說
頂配版改裝的成本也要大一些
畢竟比其他版本多了兩層
也多了兩層的裝修費用
見識過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
直到今日終於見識了共享電梯
才真正體驗到了
「科技,改變生活」的真正意義
王思聰看扁共享充電寶的時候
也想不到還有今天呢
所以大家可以預見一下
老小區的新電梯
以後極有可能成為成都的一道城市景觀
而且對於老小區的老年住戶來說
裝電梯的好處無需多說
現在的年輕人爬五樓都要了命了
更何況是老年人呢?
現在老小區的電梯改造
一部造價都在40萬元左右
而根據最新政策,政府會補貼20萬
但真正說到自己住的是幾樓
要不要安電梯就見仁見智了
畢竟目前的主要矛盾
不是電梯的安裝價格
而是一二樓住戶和高層住戶之間
完全不同的立場
歡迎在留言區聊聊
安了電梯的老小區
你會更願意租or買嗎?
/本文作者 劉看看 /
看什麼看不許看
反正都比我司的電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