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戰亂時期,甲冑,是士兵上戰場常用的基本裝備。這種甲冑不僅能夠抵擋住敵人的衝擊力之外,還能夠給將士反敗為勝、之死地而後生的機會。
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經過了無數次的戰爭,甲冑也跟隨時間不斷變化然後進行了不斷的更新和改進。直到今天甲冑是包含著深層次的信仰和紀念意義。
甲冑的雛形是出現在銀商時期,這個時候人們稱之為皮甲。這種皮甲是在商代的一處墓穴中挖出來的,還保留了完整的一片皮甲。從表面來看,皮甲顯示出威嚴性和莊重感,不像我們日常穿的衣服一樣那麼松松垮垮的。其中手工是有點粗糙,但皮甲顏色和表面的紋理、這種凹凸有致的美,在這片皮甲裡面承載了哪些英勇殺敵的英雄事跡的紀念意義。
隨著經濟社會的的發展,人們的工藝水平在提高。國家也是特別重視兵器這一塊,畢竟這是打贏戰爭的一件法寶,所以很多人都是努力在改進這種兵器的使用。
後來盔甲在國家法律的支持之下,得到了比較系統,專業的改進。在春秋戰國時期,則在材質和甲紮上進行了修改和更新,因為每年都會有大型的戰爭,為了盔甲在戰爭中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所以他們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改進,讓作戰的士兵們能夠用得更加順手,在戰場上更加好地抵禦敵人的攻擊,保護好自己。
後來到了秦漢時期,一種新的裝備成為了士兵們的首選,這種裝備是一種皮甲和鐵架的混合裝備,這種裝備在當時很流行。當時犀牛在這個時期是超級過量繁衍,而犀牛的皮正好用得上,因為犀牛的皮是非常堅硬的用來當作盔甲的原材料是最適合不過了。
後來因為鐵器的大量生產,人們更加喜歡用鐵作為原料生產盔甲,因為鐵的硬度又比犀牛的皮更加能夠抵禦進攻。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後來戰爭成為了比拼哪個國家的鐵熔煉技術比較好,哪個國家就有可能成為贏家。鐵器在戰爭中的應用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鐵器成為了戰爭中的必備用具。
到了唐朝時期,又有一種新型的盔甲出現,這種盔甲製作是很複雜的工藝製作,而且還需要多人同時完成。到了宋朝時期,鎧甲製作的水平更上一層樓。當時這種盔甲被叫做明光鎧甲。這種鎧甲是非常好用的,這要歸功於宋朝的工藝水平又提高到了另外一個水準。
兩宋時期的的漢甲不僅好看,而且也很實用。宋代的鎧甲裡面集齊了所有工匠們的心血,他們的熟練工藝更是讓中國古代甲冑越變越好看,越變越實用。
可是隨著火藥的發明、火槍,重炮頻繁用於戰場上,漢甲在戰場上已經可有可無再加上抵禦的能力有限,而且製作的成本也很高,逐步退出了戰場。
明朝甲冑集齊了之前幾個朝代盔甲的所有優點,一種新型甲冑由此產生。這種盔甲不僅好看而且非常好用。這個時候是盔甲的鼎盛時期,很多人都很喜歡這種甲冑。
這種甲冑稱之為暗甲,從實質上來說,暗甲也是鐵甲的一種。大明的時候暗甲以棉布和針衫包裹住裡面的鐵甲,這不僅能夠抵禦冬天的寒冷,也能夠像正常的鐵甲一樣抵禦敵人的攻擊。這種甲冑能夠抵禦敵人的刀子和弓箭,所以能夠提升整體防禦性。
這種甲冑在生產成本方面還是比較低的,而且製作工藝流程是相對簡單的。所以這種甲冑能夠大批量的生產,而且還能夠把這些甲冑分給最底層的官兵,增強他們的抵禦能力。
隨著火藥的引入戰場上,冷兵器的時代已經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甲冑並沒有這麼快就消失,它還是有一點用途的。當時盛行的是這種棉甲,這種甲冑是非常符合冬天作戰。畢竟古代北方的冬天是很寒冷的,下了雪之後很多的士兵都是非常寒冷,有了這種棉甲能夠讓他們更加有動力去打贏敵人。
這種棉甲以布面為表面,棉花為主要填充物,但在最裡面,是用了牛皮和堅硬金屬為防禦的一種新型的材料,這種軟硬結合的甲冑算是集合之前各個朝代甲冑的所有優點而且防禦能力也是非常不錯的。
在明朝之後,這種棉甲被廣泛地應用於戰場上。因為這種甲冑不僅便宜,而且實用性是比較強的。我們都知道戰爭對於每一個朝代來說就是生死存亡的關頭,兵器是戰場上最重要的武器。所以兵器也是關於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所以很多的統治者對於甲冑是經過了深刻的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