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談能者多勞,不提多勞多得,真是職場最荒謬的毒雞湯!

2020-12-14 騰訊網

能者多勞,這是司空見慣的。但是多勞之後多得嗎?不得而知。

在市場化分工協作的工作背景下,不論勞與得,能者的多勞是主動還是被動,當這種情況出現了,看似是能提高效率、保證成效,但若是組織內部沒有一套與之相符合的制度,那受影響的就不僅僅是能者一方了。

能者多勞,不僅是一條職場潛規則,在家庭內部、甚至在一切有組織存在的地方,這似乎都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你能幹,當然要多幹一點。

久而久之,能者越幹越多、越來越辛苦。

01 能者多勞是如何出現的?

能者多勞,這一行為的出現是因為能者個體、管理者、組織管理制度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導致的客觀結果。

從能者層面看:能者多勞主要是說能力強的人應該多幹,這意味著能力強弱是組織分配工作量的主要標準。但是,雖以能力強弱作為工作量分配的標準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如果只以能力強弱作為分配標準,不同時遵循「多勞多得」的原則,這就是不合理的。

1、以結果為工作量分配標準,即得到多的人應該多幹,得到少的人應該少幹。

然而因為得到多少往往是事後評價,付出和結果之間並不是線性決定關係,這就決定了用結果標準雖然合適,但可操作性比較低。

2、想得到多的人多幹,不想得多的人少幹。

一般來說,多數人可能都想多得一些,這就意味著首先要多幹、多付出。在這些想多得的人當中,有能力強一些的,也有能力弱一些的。

能力強一些的,因為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幹事的動機較強;

能力弱一些的,因為成功的可能性較小,所以幹事的動機較弱。

當然,能力強弱是相對的,能力較強的人會傾向於做更難的事情,從而獲得更大的回報。能力較弱的人會傾向於做簡單的工作,從而獲得較小的回報。

在這種情況下,不是能者多勞,反而是能力弱一些的人多勞。由此可知,能者更有意願多勞,但更準確的是需者多勞。

從管理者層面看:其更習慣於讓能者多勞。通常來說,管理者分配工作任務時,會重點考慮下級的工作效率以及結果情況,並以此作為分配的基本標準。因為能者工作效率高且工作效果好,所以管理者往往會把急難險重的工作分配給「能者」,使得管理風險相對較低。

相反,管理者如果把相同的任務分配給能力較弱的人,不僅管理風險將會變大,而且其關注工作任務的頻率和次數也會增加,心理壓力和管理責任會增大。由此,理性的管理者會習慣於讓能者多勞的傾向隨之出現:越能幹,幹的越多;幹的越多,越能幹。

從組織層面看:制度建設的短期導向造成了能者多勞。

能者多勞這種現象更多地發生在工作收入相對固定和穩定的單位內部,收入的分配並不因為能者幹得多就得到的多,實際是幹多幹少都一樣。這種不以奮鬥者為本、不以能者為本,過於強調短期利益的情況,凸顯了組織制度建設的短期化傾向。

傳統的組織制度建設凸顯了嚴格的等級制和控制導向,上級機關往往有權、有錢、有資源,而基層恰恰有責、無權、沒資源。幹事的責任是基層員工的,但基層員工幹事的考核評價以及收入分配權卻是上級機關的。

這種自上而下的組織架構以及制度建設,導致工作任務分解分配到基層就要求必須完成,從而最終落到能者身上。

實際上,誰幹得多誰幹得好,基層最清楚。但基層往往沒有考核評價權以及收入分配權,所以很多時候給能者的激勵更多的是來自管理者個體的精神激勵以及情感激勵,但這種激勵在很多時候是不可持續的。

02 能者多勞怎樣才算合理?

首先,能者多勞,但應該多得。能者多勞,但多勞就能夠多得嗎?

如果多勞不能多得,反而多勞的成果被別人所侵佔,能者多勞就會成為一塊遮羞布。所以提倡能者多勞,同時更要強調多勞多得,只有二者結合,才不會傷害能者的積極性。

當然,能者可以多勞,多勞可以不多得,但這是以能者的自覺行動為前提的。

運行層面一定要有具體的、科學的方法:

制度建設層面一定要有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的績效考核制度,保護好能者的工作積極性。

管理優化方面一定要把資源分配權下放,讓直接管理者擁有對能者工作績效的考核權、定價權、分配權以及能者職位晉升的推薦權。

每個人的發展,尤其是在起步階段,還是應該集中到一種核心能力的培養上比較妥當。另一方面,能者雖然有能力,但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一旦工作和休息時間的平衡被打破,短時間內承接了大量的工作任務,就會很容易手忙腳亂,從而在工作中出現失誤甚至錯誤,耽誤工作進度,引起管理者的不滿。

能者多勞,但應該勞有所值。只講能者多勞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通常應該是能者多勞、多勞多得的。但也有不少情況,特別是跨越了普通員工這一層級,到達一定的管理崗位和領導崗位時,能者多勞就會變得比較常見。

做到能者多勞,關鍵是看能者是不是勞有所值,看多勞有沒有創造價值。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創造價值,不創造價值的勞動是不值得的。

在有些時候,雖然能者多勞得到的物質待遇並不多,但如果精神榮譽到位,特別是贏得了單位的認可、團隊的尊重以及促進了團隊的成長,這也是值得的。

03 能者多勞是為了少勞?

片面強調能者多勞,似乎是實現了人盡其才,使得能者這一資源得到了最大化的使用,能者的潛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挖掘,且能者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但在一些時候,能者不僅沒有很好的發展,甚至逐漸蛻變為失去內在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普通員工。

要改變單純強調能者多勞的情況,管理者需要站在更高更遠層面進行思考,能者多勞幾次可以、短期可以,但卻是不可持續的,而且不利於自身領導力的提升。

1、管理者應從團隊建設的角度出發,把能力強和能力弱的員工搭配起來工作,定期溝通業務、溝通思想、溝通感情,有意識培養能力弱的員工,提升其能力,把團隊成員建設成為不同方面的能者。

2、單位可以在短期內鼓勵能者多勞,但是一定要帶動弱者多勞者能,使弱者逐漸變成能者。事實上,能者多勞的目的肯定不是一直多勞下去,而是為了少勞,即每個人只做別人做不了的關鍵工作。

3、此外,能者也要尋找適當時機,對管理者分配的超過自己能力的,特別是工作飽和度較高情況下的工作任務,要學會並且善於說不。

通過剖析能者多勞這一管理行為,最大的理論啟示以及實踐建議是:人的成長本質上是從多勞者能到能者多勞、從能者多勞到能者少勞、從能者少勞到愛者多勞的螺旋式上升的規律和過程。

結語:對能者來說,沒有多勞往往很難成為能者,成為能者本身就是多勞的獎勵。因此,能者多勞應該成為能者個體自覺追求的內在價值觀,但不能成為一些管理者強加於能者身上的「咒語」。

對管理者和大部分普通員工來說,應該把能者多勞和多勞多得結合起來。對業務骨幹和管理層級來說,應該適當強調和倡導能者少勞、勞有所值,塑造以奮鬥者為本的管理制度和組織文化。

本號「科普諮詢」所發表內容、圖片註明來源的,版權歸原出處所有(無法查證版權的或未註明出處的均來源於網絡搜集),轉載文章只以信息傳播為目的,不代表認同其觀點和立場。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負責;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及時刪除。

相關焦點

  • 「是金子總會發光」,職場上,此類至理名言,是怎麼變成毒雞湯的
    文 | 有餘姐全文共1581字,閱讀時長約3分鐘兩位網友在評論區就職場上「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是不是毒雞湯爭論了起來。一位認為:職場上有才能總會被發現和重用,老闆都喜歡真正能做事的人;另一位認為,這是典型地受了「毒雞湯」的蠱惑。
  • 「凌晨兩點我還在加班」:能者多勞,可能是職場最大的毒雞湯
    於是很多人問安姐,在職場,尤其是我們小白,我們要不要「能者多勞」?有能力的人就一定要做更多事、更勞累嗎?1、不要影響自己的本職工作安姐的一個小表妹去年剛剛大學畢業進入職場。2、必需爭取到足夠的薪資很多人可能都有類似的體會:為什麼自己每天做著三個人的工作,卻只拿一個人的錢?最後除了一句「能者多勞」,什麼都沒撈到?說到底,我們來上班,是來拿工資而不是做慈善的。
  • 職場裡的心靈毒雞湯分享
    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分享的是心靈毒雞湯,也是我正在遭遇的。暑假不想在家浪費時間,於是就隨便找了一個暑假工,畢竟生活不易啊!小編也是一個很窮的大學生。接下來就是主要的心靈毒雞湯了,簡直是老闆通用的。第一:你們平時也不怎麼忙(實際上,我們每天都很累,拖地收拾桌椅等等。)你看桌上還有些髒東西用燒開的水把桌子和地板擦擦。你們要負責任,你們負責任了,老闆就會開心,我一開心自然而然就會記住你的功勞,工資自然而然的就漲了?不是嗎?(實際上漲工資別想了,反正我是不會給的。
  • 被毒雞湯毀掉的家庭
    毒雞湯,對女性的負面影響到底有多嚴重?這篇文章發出去可能會遭到反駁,但是我想說的是「真話有時候就是這麼難聽。」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女主人公我們就叫她琴琴。她嫁給她老公時婚禮辦的是最高端的,她娘家人來參加婚禮的時候說的最多的就是「琴琴命真好,找了個好人家。」
  • 毒雞湯三問:毒雞湯是怎麼害人的
    毒雞湯有針對男人的,有針對女人的,有針對學生的,有針對老年人的,相對來說針對女人的毒雞湯比較多,這類毒雞湯傳播途徑主要是來源於網際網路的微信,短視頻平臺,自媒體平臺,論壇等一系列人氣比較高的平臺,如果不去深入思考,毒雞湯和心靈雞湯一樣也是一種精神慰藉,因為毒雞湯屬於精神層面的東西,所以到底毀了多少人沒有辦法去統計
  • 職場上最大的謊言:多勞多得,學會這三招,付出才能得到回報
    如果你的自我價值不高,又怎麼能有底氣地去要求過高的報酬?人們常說「多勞多得」,但是並不是做了足夠多的工作就能得到足夠多的回報。一、真正的「多勞多得」到底是什麼?在我們抱怨工作沒有多勞多得的時候,不妨先理解下什麼是真正的「多勞」。
  • 在職場,80%的多做多錯,20%的多勞多得
    於是在我們其他分公司都只埋頭做工程的時候,廣州分公司的運營人員(主要做工程訂單管理)同時還承擔了平臺委託運營的工作。我在2019年接觸這塊業務的時候,才知道這是一個多麼複雜的業務形式,系統操作複雜,業務類型複雜,對接部門多,流程長,委託運營過程中客戶的任何變動都可能會耗費你一整天的時間來處理。
  • 「心靈雞湯」不應該被「毒雞湯」取代
    其實一開始我很不支持她,因為這兩年面試了很多人都是在保險公司幹了兩三個月幹不下去之後有辭職出來重新找工作的。妹妹結婚以後就一直在家做全職太太,五六年了突然要出來工作讓我多多少少覺得有些意外。雖然平時她也會抱怨和老公之間沒有共同話題,每天待在家裡人都要發黴了,可我以為她只是說說,沒想到真的會出來工作。
  • 毒雞湯,才是最好的雞湯
    配文:怪誕女神,漫畫:聞氫哥好久沒有發毒雞湯了越來越發現 毒雞湯才是最好的雞湯
  • 來,幹了這碗「毒雞湯」!
    這樣在調侃中描述人生之難的的「毒雞湯」,你「喝」過幾大碗?「毒雞湯」的流行,正是這種情緒中庸之道的一種反映——生活本就艱難,人間不值得你難過!走開吧,那些扭曲糾結的強行樂觀、強顏歡笑!不管是坎坷還是困難,我不開心了就要訴說!事實上,直接將消極情緒表達出來,說出生活的難,不會讓生活更難!反而有助於人們接納事實,平靜、平衡地生活下去。
  • 當下最毒的雞湯,就是鼓動一個人放棄安穩的工作去創業
    很多創業培訓機構和各種毒雞湯會鼓動你,去創業吧,加入我們改變命運吧;十年打工還是工;反正你就是一無所有,創業大不了失敗了還是回到一無所有,成功了就是鹹魚翻身;你沒錢就是因為你整天呆在窮人的圈子裡,擺脫不了窮人思維,我們之所以有錢,就是因為我們接觸的都是富人的圈子……當你整天聽了這些很有道理的廢話,看了馬雲和巴菲特的精彩演講,看了網紅年入百萬的瀟灑視頻,你是不是會覺得你離比爾蓋茨只差一個辭職的決定了
  • 心靈毒雞湯的危害
    毒雞湯的真面目生活我們往往會聽到許許多多的毒雞湯,毒雞湯,就是表面看上去像是心靈雞湯文,其實暗藏著營銷和詐騙信息的文字內容。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過去散發過無數正能量的"雞湯",在社交網絡亂象中變了味兒,各類"箴言妙語"目不暇接,多種廣告信息難辨真假。
  • 營銷界毒雞湯,銷售新人最容易被洗腦的三句話!
    那些招聘面試,鼓吹銷售很好賺錢的公司;那些說銷售很簡單,只要努力只要堅持就會有成功的公司,用心真是極其險惡!年輕人被這碗雞湯灌得迷迷糊糊,青春耗了一大半,最後面臨困境。知乎上有人提問——35歲的銷售崗位的人如何轉型?
  • 領導勸我才具強多幹活,卻不提加薪:職場最恐怖的,就是能者多勞
    而黃執中則辯說說,成為能者的肯定代價就是被乞請能者多勞,誠然多勞動了,然則你小我才力獲取了降職,你曉得了別人不曉得的變亂,概略了解超過極限的快感,你的眼界也獲取了降職。在他眼裡,能者多勞是不是坑,關鍵是看小我要的是什麼。看似兩邊的論點都不有標題問題,從哪1個方面看都有情理。那麼,退職場中能者是不是就理當多勞呢?能者多勞會帶給能者什麼?
  • 相信愛情裡的「毒雞湯」,便是你生活崩塌的開始
    如果盲目相信錯誤的信息或者被"毒雞湯"所誤導,那麼最終吃虧的只有自己。 一時也想不到其他的例子,我們就先拿這個內容簡單分析一下吧,講講這碗"毒雞湯"多麼荒謬。
  • 「上大學就解放了」,雞湯有毒,不該讓孩子隨便喝
    小編覺得並不然,在這個充滿競爭力激烈和壓力山大的社會,不是靠一篇所謂的心靈雞湯就能撐起來的,很多時候還是要看本人的心態,很多時候,心靈雞湯會被演變成毒雞湯,不僅對自身起不到正面的作用,反倒是讓人越來越麻木。
  • 毒雞湯比雞湯更能讓你走出困境
    有時候,毒雞湯比雞湯更能讓你從現在的困境中走出來。所以壯士,幹了這碗毒雞湯,放下你的錦鯉夢,前路漫漫 有什麼可怕。
  • 抖音毒雞湯有多厲害
    現在抖音毒雞湯,害了多少家庭妻離子散 導致離婚率越來越高,作為成年人大家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和主見, 不能一味被毒雞湯帶跑偏,我們是人應該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和判斷能力 特別是情感上,每個結婚的家庭都會出點矛盾 ;不能像抖音說的一樣 老公節日沒送你貴重的禮物 就是不愛你;既然你選擇和對方在一起
  • 女生們少看些毒雞湯吧
    01現在人總是被網上的毒雞湯給迷惑,而這些毒雞湯也迷惑了很多女生。如果有時間不要去看那些別人編的故事和段子,有時間多對那個愛你的人好一點吧。我也不是什麼不三不四的男孩,也沒有亂七八糟的關係,我真誠且善良,為什麼生活的苦還是不放過我,現在網上給女孩子的毒雞湯太多了,談戀愛是需要兩個人一起付出的,不是一個人一味的付出,也不是女生認為我已經和他在一起了這就是我最大的付出。如果不喜歡請拒絕的直接一點,不要給男生一點機會,你不知道那一絲機會可能會要了他半條命。」
  • 為什麼很多職場人都認為「多勞多得」是最大的謊言?你怎麼看?
    為什麼現在職場上有那麼多的窮人,就是因為他們相信「多勞多得」是一個謊言。昨天,山西1哥回答了一個問題,是關於「吃苦耐勞」的,我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懷疑一切,包括那些簡單樸素的基本道理都不相信了。我告訴大家,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