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5日,著名作家葉永烈先生去世。
聽到這個消息,我沒什麼震驚,也沒什麼悲痛。畢竟葉老先生已經是八十高齡,而且從差不多20年前,我就不怎麼看他的作品了。
但是,他的作品,確實給我影響很大。
在20世紀80年代這段時間,我閱讀了大量的童話作品。而其中格調最高,收穫最大,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科學童話。而科學童話中寫得最多最好的,就是葉永烈。當然,葉永烈寫的不僅僅是科學童話,他還寫了諸多科學幻想小說、科學小品文等,堪稱是科普大師。而他除了寫科普文,還寫歷史文章,兩者字數不相上下,或者葉先生自己覺得自己寫歷史文才是主業——不過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他的科普文。
印象中我家的葉永烈作品,至少有這麼幾本。
一本是幾百頁的大部頭,名叫《奇怪的病號》。
《奇怪的病號》是葉永烈的一篇科學童話,主題是一條菜青蟲食用農藥之後混入了益蟲醫院,最終被醫生和兵員們揪出來的故事。不過這本書其實是作品合集,並非只有這一個故事。
《奇怪的病號》封面上畫著小青蟲躲在病床上,翻開封面後,則有諸多科學相關元素,如高樓大廈、飛機火箭、衛星高爐等等。某一日我表哥和我在舅舅家玩時,翻開這一頁,他就說「這是科技發展時代開始了」。這個場景我至今記憶猶新。
《奇怪的病號》裡面總共收錄了數十篇作品,分為十個大類:科學幻想小說、科學童話、科學散文、科學小品、科學小詩、科學相聲、科學雜文、科學家的故事、科學廣播劇、科學劇本。每個大類,少則一兩篇,多則近十篇作品。我是非常喜歡這種各類文章放在一起的感覺,有點像雜誌,可以翻來覆去地閱讀,內容卻比一般雜誌要豐富得多。用手不釋卷、津津樂道形容是毫不誇張的。
至今裡面的大部分作品我還記得。比如科幻小說裡面第一篇是《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蹟》,講中國科研人員從喜馬拉雅山上發現一個被琥珀包裹的恐龍蛋,最終孵出了一頭恐龍,反過來也驗證了珠穆朗瑪峰以前是大海。第二篇《飛向冥王星的人》,講述解放前一個西藏農奴逃避奴隸主迫害,途中遭遇風暴被冷凍。數十年後他被發現後,科學家解凍復活,他也得以與自己的妻子相逢,但後者已經是一個老太太,孫子都和他一樣大。最後,這位農奴自願再次被冷凍,從事飛往冥王星的探索。
科學童話裡面除了《奇怪的病號》,還有諸多農村相關題材的,比如《誰的腳印》講公社花生被盜,小花狗發現竊賊的一串腳印,通過不斷詢問朋友,最終知道這是田鼠的腳印。《找不到的夥伴》講述血吸蟲的幼蟲毛蚴在河道、田野都找不到釘螺,最終無法傳染人類而死。《幹嘛要搬家》講述棉花和水稻交替種植的好處,等等。
還有一本《誰的腳印》,裡面大約有10多個童話故事。
同樣是科學童話集,除了《誰的腳印》之外,還有《一根老虎毛》《老綿羊的新鄰居》《天曉得的牙科醫生》等等。有意思的是,裡面除了介紹自然界動植物特徵,有不少是介紹農業科學的。比如介紹用白僵菌除滅松毛蟲的,用金小蜂消滅棉鈴蟲,用水泥造船,用水浮蓮餵豬,南方養殖梅花鹿等等。
這兩本書,都是在我記事以前買的,印象中一開始就記得有。
順便說一下,還有一本叫《童牛金魚》,也是一個童話集,大約是7個左右的科學童話,總頁數也就100來頁。其中《童牛金魚》是以童第周和牛滿江基因工程研究新的金魚為主題,以童第周的孫子第一人稱視覺寫的。另外幾個故事,包括《尾巴大會》《迷惑敵人,保護自己》《我們怎樣過冬的》等等。這裡面介紹的不少知識,現在看依然很有趣。我以前一直以為童牛金魚是葉永烈的作品,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搜索,才發現是魯克的作品,而且不知道為何我腦子裡一直記得封面上寫的是葉永烈三個字(實際上下面這就是那本書的封面,就是魯克的)。真是對不起了魯克老先生。
然後就是著名的《小靈通漫遊未來》。漫遊之後,還有《再遊》和《三遊》。其中最出名的當然是第一本,裡面假設的時代是2000年,而現在2000年早已是一個被我們拋在腦後的時代。科幻中的很多2000年設想都還沒有實現,但變成現實的也不少,甚至有很多是超出當時人想像的。
然而我個人,恰好是在2000年左右仔細閱讀過這幾本漫遊未來的書,說實話,裡面有些東西,對照著這幾十年的發展非常有意思。抽時間會寫出來。
此外我也買過葉永烈先生的歷史作品《王洪文傳》。這個文筆說實話就不如他的科幻小說了。
以上,就是我和葉永烈先生的全部交道經過。巨星隕落,也無須我這等草根來弔祭。只是以此短文,對他曾經在歷史潮流中給我的影響,做一簡單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