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先生去世了,有些我一直以為是他的作品,其實是別人寫的

2020-12-21 巴山夜雨小涮鍋

2020年5月15日,著名作家葉永烈先生去世。

聽到這個消息,我沒什麼震驚,也沒什麼悲痛。畢竟葉老先生已經是八十高齡,而且從差不多20年前,我就不怎麼看他的作品了。

但是,他的作品,確實給我影響很大。

在20世紀80年代這段時間,我閱讀了大量的童話作品。而其中格調最高,收穫最大,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科學童話。而科學童話中寫得最多最好的,就是葉永烈。當然,葉永烈寫的不僅僅是科學童話,他還寫了諸多科學幻想小說、科學小品文等,堪稱是科普大師。而他除了寫科普文,還寫歷史文章,兩者字數不相上下,或者葉先生自己覺得自己寫歷史文才是主業——不過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他的科普文。

印象中我家的葉永烈作品,至少有這麼幾本。

一本是幾百頁的大部頭,名叫《奇怪的病號》。

《奇怪的病號》是葉永烈的一篇科學童話,主題是一條菜青蟲食用農藥之後混入了益蟲醫院,最終被醫生和兵員們揪出來的故事。不過這本書其實是作品合集,並非只有這一個故事。

《奇怪的病號》封面上畫著小青蟲躲在病床上,翻開封面後,則有諸多科學相關元素,如高樓大廈、飛機火箭、衛星高爐等等。某一日我表哥和我在舅舅家玩時,翻開這一頁,他就說「這是科技發展時代開始了」。這個場景我至今記憶猶新。

《奇怪的病號》裡面總共收錄了數十篇作品,分為十個大類:科學幻想小說、科學童話、科學散文、科學小品、科學小詩、科學相聲、科學雜文、科學家的故事、科學廣播劇、科學劇本。每個大類,少則一兩篇,多則近十篇作品。我是非常喜歡這種各類文章放在一起的感覺,有點像雜誌,可以翻來覆去地閱讀,內容卻比一般雜誌要豐富得多。用手不釋卷、津津樂道形容是毫不誇張的。

至今裡面的大部分作品我還記得。比如科幻小說裡面第一篇是《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蹟》,講中國科研人員從喜馬拉雅山上發現一個被琥珀包裹的恐龍蛋,最終孵出了一頭恐龍,反過來也驗證了珠穆朗瑪峰以前是大海。第二篇《飛向冥王星的人》,講述解放前一個西藏農奴逃避奴隸主迫害,途中遭遇風暴被冷凍。數十年後他被發現後,科學家解凍復活,他也得以與自己的妻子相逢,但後者已經是一個老太太,孫子都和他一樣大。最後,這位農奴自願再次被冷凍,從事飛往冥王星的探索。

科學童話裡面除了《奇怪的病號》,還有諸多農村相關題材的,比如《誰的腳印》講公社花生被盜,小花狗發現竊賊的一串腳印,通過不斷詢問朋友,最終知道這是田鼠的腳印。《找不到的夥伴》講述血吸蟲的幼蟲毛蚴在河道、田野都找不到釘螺,最終無法傳染人類而死。《幹嘛要搬家》講述棉花和水稻交替種植的好處,等等。

還有一本《誰的腳印》,裡面大約有10多個童話故事。

同樣是科學童話集,除了《誰的腳印》之外,還有《一根老虎毛》《老綿羊的新鄰居》《天曉得的牙科醫生》等等。有意思的是,裡面除了介紹自然界動植物特徵,有不少是介紹農業科學的。比如介紹用白僵菌除滅松毛蟲的,用金小蜂消滅棉鈴蟲,用水泥造船,用水浮蓮餵豬,南方養殖梅花鹿等等。

這兩本書,都是在我記事以前買的,印象中一開始就記得有。

順便說一下,還有一本叫《童牛金魚》,也是一個童話集,大約是7個左右的科學童話,總頁數也就100來頁。其中《童牛金魚》是以童第周和牛滿江基因工程研究新的金魚為主題,以童第周的孫子第一人稱視覺寫的。另外幾個故事,包括《尾巴大會》《迷惑敵人,保護自己》《我們怎樣過冬的》等等。這裡面介紹的不少知識,現在看依然很有趣。我以前一直以為童牛金魚是葉永烈的作品,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搜索,才發現是魯克的作品,而且不知道為何我腦子裡一直記得封面上寫的是葉永烈三個字(實際上下面這就是那本書的封面,就是魯克的)。真是對不起了魯克老先生。

然後就是著名的《小靈通漫遊未來》。漫遊之後,還有《再遊》和《三遊》。其中最出名的當然是第一本,裡面假設的時代是2000年,而現在2000年早已是一個被我們拋在腦後的時代。科幻中的很多2000年設想都還沒有實現,但變成現實的也不少,甚至有很多是超出當時人想像的。

然而我個人,恰好是在2000年左右仔細閱讀過這幾本漫遊未來的書,說實話,裡面有些東西,對照著這幾十年的發展非常有意思。抽時間會寫出來。

此外我也買過葉永烈先生的歷史作品《王洪文傳》。這個文筆說實話就不如他的科幻小說了。

以上,就是我和葉永烈先生的全部交道經過。巨星隕落,也無須我這等草根來弔祭。只是以此短文,對他曾經在歷史潮流中給我的影響,做一簡單記錄。

相關焦點

  • 章玉政:我與葉永烈先生的交往
    我想起之前看過葉永烈先生的一本自傳裡提到,他曾擔任影片《載人航天》的編導,得到「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悉心指導和熱情幫助。如果要是能找到葉永烈,那麼,我遇到的採訪難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本來以為葉永烈這麼有名的人,很容易就能找到,結果先後打了電話到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都被告知:「葉先生已經多年不參加我們的活動了,沒有他的聯繫方式了。」
  • 老作家葉永烈離世!你可能不記得他,但一定看過他的作品
    引言:看到葉永烈先生去世的消息後,小新感到無比痛心。對於科幻迷小新來說,葉永烈先生的去世意味著「中國當代科幻三大奠基者」的徹底離去。對於文學創作者小新來說,葉永烈先生的去世意味著一位筆耕近七十年、留下超過3500萬字巨著的老前輩的離去。
  • 作家葉永烈去世 成名代表作《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都寫過什麼書?
    [作家葉永烈去世]記者從上海市作家協會獲悉,著名作家葉永烈15日在滬病逝,享年80歲。  葉永烈生於1940年,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並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蜚聲文壇。由葉永烈擔任主要作者之一的《十萬個為什麼》叢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1987年至2000年,葉永烈擔任上海作協專業作家。
  • 葉永烈先生走好
    著名作家葉永烈於5月15日上午在上海長海醫院去世,享年80歲。葉永烈是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截至2018年1月已經出版逾3500萬字作品。
  • 作家葉永烈去世 《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男神走了
    他生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前段時間我整理了我的科普作品,叫作《葉永烈科普全集》,有28卷,1000萬字;我的紀實文學作品是1500萬字;還有行走文學,《葉永烈看世界》21本,現在出了19 本,500萬字。」從20歲開始寫作,到生命的盡頭,葉永烈留下了逾3000萬字的作品。說他著作等身,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 依稀故園無夢時 憶作家葉永烈先生
    就連不才如我,也因為兩年前寫過一篇《依稀故園夢——作家葉永烈回鄉訪談記》,接到了好幾通採訪的預約電話。我想,我應該坐下來寫點文字,把自己在2018年4月底在樂清陪同葉先生兩天一晚的經歷寫出來。這是一份很粗線條的記錄。因為用了智慧型手機以來,我幾乎停了日記,日常的記錄以及所有的採訪,都是使用了手機的功能。在採訪完葉先生之後的一個月,我換了新手機,舊手機上的資料,不知道備份在哪個硬碟上。
  • 葉永烈去世,享年80歲!一代人科幻夢的啟蒙者,劉慈欣稱也讀他的作品...
    來自上海市作協的消息,著名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在長海醫院去世,享年80歲。葉永烈曾用過蕭通、久遠、葉楊、、葉艇等筆名,是很多人心中最愛的作者之一。寫兒童文學的時候他會儘量貼近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還被叫作"小靈通之父"。
  • 著名作家葉永烈今晨去世,他的作品曾指引我們進入科學的世界
    他曾任中國科學協會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圖說:葉永烈去世 資料圖2015年開始,葉永烈從紀實文學轉向長篇都市小說的創作,經過三年努力,完成135萬字的「上海三部曲」。這三部長篇小說,並無故事上的聯繫,而是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不同歷史時期的上海。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祖籍樂清,小時候我們看著他的作品...
    很多讀者以為葉永烈是上海或是北京人,沒想到他是溫州人,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居然還是樂清人。 葉永烈生活的溫州尚留永嘉書香餘味。在那個落後閉塞的海邊小城裡,葉永烈五歲便上小學,此後連連跳級,待到要北上求學時也不過十六七歲。在此之前,他最遠去過一百公裡外的雁蕩山。
  • 溫籍作家葉永烈去世 他書裡種種幻想如今都一一實現
    記者從上海市作協了解到,葉永烈之子需從國外趕回,還要再隔離14天。上海作協將與家屬商議,是否公開舉辦告別儀式,並根據家屬意見,葉永烈先生的後事將根據疫情防控情況作出安排,日期另行告知。  記者從上海市作家協會證實,著名作家葉永烈,5月15日上午9時30分因前列腺癌在上海病逝,享年80歲。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難忘《十萬個為什麼》…
    第一版至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得知葉先生去世的消息,網友們紛紛悼念,「從小就看葉先生的作品,《十萬個為什麼》和《小靈通漫遊未來》都很喜歡,先生一路走好。」葉永烈是唯一一位參與了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編寫的作家,時間跨度從1961年到2013年。
  • 葉永烈先生會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什麼?
    對於70~90後而言,提及葉永烈一定繞不開兩部國民讀物:《十萬個為什麼》及《小靈通漫遊未來》。可能你家裡都或多或少藏有類似的這倆本書。但我在查了下他的著作後,發現葉永烈的作品並不止於此,寫過「紅色三部曲」:《反右派始末》、《「四人幫」興亡》、《出沒風波裡》。
  • 【方志四川•散文】田聞一 ‖ 有感於著名作家葉永烈先生去世
    【方志四川•散文】田聞一 ‖ 有感於著名作家葉永烈先生去世 2020-05-17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作家葉永烈去世《十萬個為什麼》影響幾代人
    葉永烈曾創作中國科幻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並參與創作影響幾代人的科普作品《十萬個為什麼》,還寫作了大量的紀實作品,因此他被稱為「漫遊」在科幻與紀實之間的作家。一生作品高產的他曾說:「我曾想在墓碑上寫,對不起,我不能再為你回答為什麼。後來,我想改成,請到圖書館來找我。」
  • 今天上午,著名溫籍作家葉永烈先生告別儀式在上海舉行
    6月1日上午,溫籍著名作家葉永烈先生告別儀式在上海舉行,百餘位來自各地的親友手持白玫瑰,前來送葉永烈先生最後一程。當天,一直牽掛著這位遊子的故鄉也來了不少人——溫州市統戰部副部長葉軍、溫州日報代表等等,大家專程趕到上海參加了此次告別儀式。葉永烈先生因病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9:30在上海長海醫院逝世,享年80歲。1940年,他出生在溫州鹿城區鐵井欄,祖籍樂清七裡港。
  • 葉永烈:我願把有限的生命凝固在作品之中
    從11歲發表第一首詩,到80歲去世,葉永烈創作了3500萬餘字,平均每年50萬字。知名媒體人舒晉瑜曾問他,不停歇地採訪寫作60多年,有沒有感覺厭倦過?他笑了:「寫作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如果哪一天沒寫,空落落的。」
  • 葉永烈患癌去世,89歲科幻作家劉興詩:老友一個個離開了
    他的身體那麼好,比我年輕10歲,怎麼一下子就走了?痛惜!當年科幻界那一代老友,鄭文光,童恩正,葉永烈都逝去了,只剩下我一個,現在也半輪椅狀態了。還有葉至善,王國忠,嵇鴻,魯克,遲叔昌……都一個個逝去,震驚!說不出的震驚!悲傷,說不出的悲傷……一個時代謝幕了。」自下午聽聞老友去世的噩耗,劉興詩現在還未走出傷心難過的情緒。
  • 吳東峰:葉永烈的意義
    楊浪寫此曰:「餘頗悚然。」(一)果然,下午我就見到了「餘頗悚然」的事兒。網際網路上葉永烈先生逝世的消息不停地刷屏:「當代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葉永烈5月15日9時30分在上海長海醫院病逝,享年80歲。」發稿時間是昨天。: 2020-05-16 12;34。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凡是有些文化的幾乎沒有不知道葉永烈先生大名的。
  • 斯人已逝,絕唱繞梁——葉永烈先生最後的電視訪談
    但葉永烈先生去世的消息仍然使我如遭電擊,陷入持久的悲慟。打開微信,朋友圈裡哀思如潮,和上海幾位好友們通電話,更相與喟然長嘆,感慨萬端。葉永烈先生活著的時候很有名,但突然去世了,才更加感到巨大的缺失和塌陷。  葉永烈先生無疑是我們時代絕倫超群的科普作家,他所達到的高度,不僅同輩難以企及,很長一段時間內,後人恐怕也無法超越。《十萬個為什麼》,半個世紀以來在中國家喻戶曉。
  • 作家葉永烈去世,「小靈通」手機因其作品得名
    葉永烈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個早熟的作者」。他從11歲起發表作品,19歲寫作第一本書,20歲就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一生先後出版了180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