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是外語學習的大忌,我向來反對標榜「速成」,「快速」的教學方式。前幾天更是看到所謂"三天學會韓語"的方法。在我看來都是無稽之談,以往在英語學習上也有許多各種「獨門秘笈」式的學習方法,但又有幾個「專家」真正幫我們快速提高了外語呢?現實一點,腳踏
實地可能更好一些。
學外語幾乎沒什麼捷徑,但考試是有技巧的。所以,短期內考試成績可以提高,但外語水平很難說有質的飛躍。我們往往會把考試看作判斷能力的標尺,這本身無可厚非,但考試終究不是學習的目的。所以,我個人建議大家堅持學習1年。
如果在2004年,當我第一次教韓語的時候,我還不能做正確的估計;那麼時至今日,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韓語(其他外語也一樣)至少要學1年才能達到初級水平。而大多數初學者寄希望於三個月內入門並達到一定程度,這不現實。即便是通過密集的授課,教授了大重內容,普通人還是很難在短期內掌握一門新外語。原因也簡單,學韓語首先要接受和中文完全不同的發音和語法規律,韓語和中文在語法上幾乎是完全不同的,沒有可借鑑的地方。
在這一點上我也反對某些人說韓語是漢字變化而來的說法,學過韓語的人都會知道,這兩個語言有天壤之別,而且韓語不像日語那樣用漢字。接受並理解韓語特有的語法和發音規律的討程往往持續幾個月,過了這個階段才能算是入門。我想大致需要3個月。
有很多培訓機構根據韓語愛好者的心理特點,推出3個月的初級班,並且很受歡迎。但大家要清楚,這是入門班,學完也只是入門。學了一些語法但還是遠遠不夠,後面還需要幾個月的培訓才能達到可以自學的水準。反過來想想,一個人學英語-ABC開始學3個月,到底能學到多少英文呢?韓語也一樣的,3個月是入門級,算是了解了韓語這門語言。
我對入門的定義是能讀。可以讀出大部分看到的單詞和句子就算是入門,如果學了幾個月後還是讀不出來,那麼說明學習方法出了問題,需要及時諮詢老師。只有通過了這個「入門」階段才能學習基本語法和實用的口語。打個比方,「讀韓語句子」就像是讀英文的音標或者中文
拼音,如果ABC都讀不出來,那麼學語法也是徒勞的。我建議大家打好這個發音基礎,因為這不僅對學語法有利,更可以快速學習很多口語。遺憾的是很多人就是過不了這個關。事實上,這不是非常難的事情,只要掌握了元音、輔音、收音就可以。希望大家決心學韓語的時候一定
要考慮清楚背誦比較枯燥的字母發音規律。就某種意義上,這不枯燥,大家夢寐以求的流利韓語就是就這些一點一滴開始的。
如果您學過一些日語,那麼可能就容易理解韓語語法。因為日語和韓語的語法是類似的。
入門之後建議在學習基礎語法的時候儘量了解韓語的語法特點,比如敬語、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等都是每次說話都要考慮到的問題。老實說,韓語是很「麻煩」的語言,因為有很多敬語。我個人有時更傾向於說中文或者英文,因為這些語言比較隨便,不「麻煩」。但這個「麻煩」恰恰又是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的必備知識。因為有敬語,尊老愛幼在韓國是鐵律;因為有敬語,家長在家裡說一不二;因為有敬語,禮儀傳統得以保全至今。總之,敬語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巨大,只有學透才能理解。
一般來講1年就可以學完標準韓國語第一冊,可以參加TOPIK初級考試,可以講出基本的生存韓語。最起碼在韓國迷路也可以問路,打電話。
多聽。每天聽幾個小時。注意!聽的時候很注意聽他們的發音。不要知道他們說話的意思。聽的時候不要躺著,不要一邊幹別的事。很精神的時候聽。這樣可能的聽四遍。一星期或兩個星期內你們自己感到很大的變化。可以聽得見一個一個的發音。聽起來很舒服。到了這樣的程度你學習已經成功了一半。
多讀。大聲說、讀、念。念的時候要大聲,說跟磁帶一樣的聲音,發音。注意!聽寫的時候不要一個生詞一個生詞寫。
多理解。韓語語法中連接詞尾可以接在謂詞之後,也可以接在體詞之後。謂詞的連接詞尾接於謂詞詞幹之後,連接謂詞或詞組、分句,並且表示所連接成分之間的關係。在一個句子中,一個連接詞尾只表示一種關係。但是,有不少連接詞尾具有多種作用。因此同一個詞尾放在不同的句子中,或用於不同的謂詞時,就可能起不同的作用。
多寫。大部分的中國學生開始學韓語的時候。開始寫然後記最後才開始說。所以學得很無聊。沒有進步。對於想更好的學習好韓語的話,就需要我們多多的寫、練習,給自己準備一個韓語本子,聽的時候也要多多練習寫,這樣的話,我們之前寫的就不會生疏了。
多表達。每天利用幾十分鐘左右的時間想怎樣用韓國語表達東西、行動、感覺等。多多加強自己的韓語表達能力,這樣對提高韓語有著相當大的幫助。
多結交韓國的朋友。學習韓語的過程中,如果能夠更好的運用到,那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夠結交一些韓國的朋友,對我們的韓語發音以及口頭表達能力是有一個非常大的提高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發現自己學習上的不足,加以朋友的幫助,我相信那將是個很大的提高,對於我們學習韓語這門語言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