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計劃要學韓語,
或者學習到了瓶頸非常建議讀一下這一篇文章哦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先送一份韓語學習乾貨
韓語句型結構和句子成分
傳統語言學習一般參考的順序是:
發音入門 → 字 → 詞 → 句
對於韓語來講發音入門只需要學習5-6h,
由於韓語拼音文字的特殊性,
字和詞幾乎和發音同時進行,之後貫穿韓語學習的始終,
最後剩下的就只有「句」。
但是現實是,
零基礎學習一門語言,
掌握髮音和拼讀後針對句子學習的方法幾乎沒有,
或者說都太瑣碎。
可以回憶一下學習英語時的方法,
總結起來只有兩個字「詞彙量」和「語法」。
最多加一個「固定搭配」。
後來開始注重口語的時候加入了發音和音調。
但是這些對組成句子真的有幫助嗎?
檢驗方法就比較簡單啦
把你最後一次和朋友討論過的話題試著用外語說出來,
如果不能很快的說出來那就很不幸,
你並沒有掌握這門語言。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更迷茫了,
單詞也背了,語法也學了,
為什麼說不出來,寫不出來呢?
其實還有更可怕的,
中式思維讓你
那怕說出來和寫出來也是拗口的中式外語
那麼背單詞、學語法不對嗎?
肯定不是這樣的。
但是單詞、語法和句子之間還有一條無形的線連接,
大家沒有注意的恰恰時這一條線,
這條線,
通俗叫用外國人的思維。
書面叫句子結構和句子成分。
為什麼這麼說其實很簡單,
舉一個例子,
大家目前掌握的最好的語言是中文
那麼大家說話的時候可能會想到單詞(措辭)
但是想語法的大概不多吧,
因為在我們眼裡一句話就是一句話,
不是用語法串聯的幾個單詞。
那麼學習外語的時候,
強行分散和歸類成單詞和語法,
一方面可以快速入手學習和記憶,
另一方面也拆散了句子的完整性。
所以大家想說一句韓語時的思路可能是這樣的
想表達的中文 → 需要的單詞 → 需要的語法 → 組成句子
充分陷入這些細節的結果就是,
每一步都有卡頓,
最後形成的一句話是按照中文想要表達的順序機械的疊加單詞和語法,
這就是一句又慢又怪的韓語。
因此在學習語言的時候從開始就應該樹立這樣一個意識,
語言是溝通工具,
把句子還原成句子,
把對表達意思的重視排在第一位,
記單詞是為了說和寫句子,
記語法是為了更精準的說和寫句子。
開始重視句子和表達後,
中式思維和韓國人的思維就開始慢慢呈現出來,
同樣的意思兩國語言的表達出現差異,
知道這些差異是開始轉變思維的第一步,
在這一些差異指引下去練習和適應外國人的表達和思維,
先出表達意思的框架和結構,
再在眾多的語法和單詞中選出最合適的表達,
這些練習建議前期通過「聽」來進行,
後期通過「讀」(閱讀)來進行,
去接受和適應韓國人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思維。
再形成自己的語言過度到「說」和「寫」的階段。
一旦掌握這個方法後,
就需要大量的輸出「說」「寫」。
從短句到長句,從單句到複合句,
豐富表達的內容。
單詞從日常用語到專業術語,
語法從初級到高級,
提高表達的內容的質量。
碎碎念了這一大篇,發現學習語言是玄學
前期靠努力、中間靠堅持、後期靠緣分吧!!
祝大家早日get 韓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