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粽子嗎?你會包嗎?以臺灣燒肉粽為例,一窺粽的世界

2021-01-11 博物莊不子

掐指一算,端午節還有幾天就到了,作為莊家大公子,我尋思著,今年的粽子能不能別出心裁……甚至,包出個未來?比如學以致用——擇日擺攤,賣一些與眾不同的粽。^-^

粽子要想與眾不同,那得先對粽子有所了解,如果對粽子的認識只停留在會包即可、好吃就行,可能還不足以技驚四座,惹人注目。當年五芳齋能闖出個名堂,不僅是匯聚了五湖四海各種味道,更是在傳統上推陳出新引領潮流。

五芳齋現在是一家中華老字號,但在古代嘉興,五芳其實是指五種有名的粽子:白水粽、紅棗粽、赤豆粽、豆板粽以及鹼水粽,繼而演變為代指點心以至粽子的食肆,不同掌柜會在前面冠以「某」記區別,例如敬記五芳齋。

敬記五芳齋

當然,做生意這種事情,有想法是好的,但首先還得會做好吃的粽子。

好吃的粽子能夠直擊靈魂,經久不散。如果看過《鹿鼎記》,相信不少人會記得雙兒端上來的那盤湖州粽子,小說是這樣形容的:入口甘美,無與倫比。要知道,金庸是嘉興人,但他卻對湖州粽子推崇有加!顯然,如果不是好吃至極,哪會忘懷自己家鄉的味道?

不過,若干年前,我特意去湖州吃粽子,落腳的地方叫狄港,那裡的粽子極為便宜,雖不算難吃,但也沒什麼深刻印象,可能古今有所不同吧。

湖州狄港

粽子要做得好,裡面的學問可不少,從材料到烹調,都有不少關鍵之處,這篇文章便想把那些關鍵之處一一剖析,既打開知識層面,做到觸類旁通,啟發靈感,又能作為教參圖解,予人珠玉,哪怕是新手,一看就會包粽。

接下來,我將對粽子的粽葉、餡料、包法以至故事等各方各面進行詳細論述,另外附上以臺灣燒肉粽為例的具體步驟,其它粽子其實也可以此類推;至於粽子的來歷,端午的緣由,屈原的故事等等,相信大家也耳聞目染多了,這裡不贅述。

粽子,英文可譯為Rice dumpling或Savory sticky rice,也可以直接叫Zongzi。一隻完整的粽子必然包括粽葉與粽實,粽實由餡料與籺料組成,籺hé,泛指各種稻、黍、麥等的籽粒。

一、粽葉

——一葉知夏,好粽也需綠葉扶。

箬竹葉

通常我們都用竹葉包粽,這裡的竹葉一般是指箬竹葉或粽葉蘆,兩者同科不同屬,長相極為相似,可能粽葉蘆花序能做掃帚便是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廣東省內普遍使用粽葉蘆,廣東省外則以箬竹葉為主。不過,粽葉其實並不限於竹葉,理論上,只要是沒毒的葉子,都可以用來包粽,當然,實情我們還會講究大面積、夠柔韌、有香味,甚至做到久煮不爛、葉不粘米、常見可摘,這樣遴選下來,符合要求的葉子便不多了。不過也不少,半年前,BMC曾刊登一篇論述粽葉的文章,裡面探討了57種;3年前,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也對10種常見的粽葉進行簡單評測。

部分粽葉(翻譯自BMC)

BMC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醫學OA期刊,2019年12月11日刊登《Plant leaves for wrapping zongzi in China: an ethnobotanical study》,該文對粽葉的民間傳說以至防腐功能、藥用價值、增香作用等都有細緻探究。10種粽葉包括:箬竹葉、粽葉蘆、蘆葦葉、柊葉、槲樹葉、玉米葉、蜘蛛抱蛋(一葉蘭)、美人蕉葉、芭蕉葉和草果葉(實際沒寫)。

這麼多適合包粽的葉子中,其實也就箬竹葉、蘆葦葉最為常見、最接地氣,以至於有北葦南竹一說;雖然,像柊葉、荷葉等也經常見於市面,但相較而言,還不算普遍;至於筍殼、蕉葉則更為小眾了,它們或者偏於一隅,或者摘取麻煩,總之很少見。

那為什麼我們要知道它們呢?客觀上,也許某天我們會與其中一種偶遇,例如小區綠化裡可能就有一葉蘭;主觀上,如果我們想體驗別樣清香、不同滋味,是不是也可以嘗試呢?更甭說還可以在地攤經濟大潮中獨闢蹊徑。

各種粽葉

柊葉的柊,讀zhōng,是一種比較大的葉子,除了用於肇慶、雲浮等地的裹蒸粽,海南、廣西、雲南以至鄰國的越南、寮國、緬甸等,也經常用來作為粽葉,包裹食物,但柊葉常被誤寫為冬葉。

柊葉

二、粽實

——與粽不同,搞搞新意思!

傳統的籺料主要是糯米。

糯米是稻米的粘性變種,不管秈米還是粳米都有糯米;糯米在北方一般叫江米,閩南、潮汕則叫秫米。另外,黃米也分粘與不粘,粘的黃米自然也可用來包粽,這種米在北方已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常見於山東、山西、河北以至東北等地。

4種糯米與粘黃米

現如今,籺料的選擇已不限於稻米、黃米,各種帶有粘性且不易溶化的食用材料都可用來包粽,例如日本常用磨碎的米粉製作粽子,反倒是糯米比較少見;近年來,水晶粽更是異軍突起,除了擁有不同口感,它的高顏值也讓人過目不忘。

水晶粽

水晶粽製作並不複雜,通常有2類原材料,一是西米,二是粉類,粉類包括水晶粉、明膠粉、地瓜粉等,往往需要藉助模具才能定型;西米則是幾種棕櫚樹的樹髓經加工後變成澱粉,再行搓磨過篩形成顆粒,顆粒有大有小,大叫彈丸,小稱珍珠。

蒸熟後的水晶粽,籺料半透明,外觀可愛,顏色清新豐富,吃起來有種QQ的感覺,很像果凍,故又稱之為「冰粽」。

明膠粉一般是由動物蛋白精煉而成,也叫吉利粉,常用來製作果凍、布丁等甜品,某巴的星冰粽便用其作為籺料。

西米

除了籺料,餡料也非常重要。

甚至可以說,餡料是一隻粽子的靈魂。至於靈魂有沒有趣?那就要看內裡有什麼料,有多少料。

餡料(截自油管視頻)

首先,餡料分甜鹹兩種,皆有悠久歷史,至於誰先誰後,實難辨證。另外,一般認為,南方愛鹹,北方好甜,但其實也就是口味各異而已,未必當真,例如用草木灰水或鹼性物質做成的鹼水粽,通常要蘸糖而吃,不也在華南沿海地區流行。

鹼水粽一般為黃色,無餡或包紅豆泥

網上的甜鹹之爭,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說北方人粗獷,理應愛鹹愛肉,卻有不少經典的甜粽品種,如從唐代流傳至今的蜂蜜涼粽;南方人精緻,料應愛甜愛粥,卻是雙拼、各種肉粽等大行其道。

其次,餡料可供選擇的餘地非常大,上至鮑魚、乾貝,下至香菇、花生,既可水果,亦可蔬菜,什麼食材都可以包,這是自己動手的最大好處——任君選擇,豐儉由人,充分滿足自己的口味愛好!當然,雖說是任君選擇,但像添加榴槤什麼的,還得三思而後行。

傳統的餡料通常是:五花肉、香菇、幹蝦仁、花生、蛋黃仁、板慄等。

三、包法

——好事包粽,粽夏如此有趣。

注意!包粽前,需要先浸糯米、洗粽葉、備餡料。

糯米最好提前3個鐘頭用清水浸泡,這個時間不長不短,恰好能降低糯米硬度,增加粘性,膨脹顆粒,有助於包粽更順手,煮熟不溢漏,口感更加好,同時也容易煮熟。時間太短則沒效果,太長又會導致糯米變粉,不好吃。

浸糯米

不管買的還是摘的粽葉,毫無疑問都要洗一下,並且是正反兩面。如果是老舊粽葉,更要泡上幾個鐘頭,以便讓它吸足水分,變得柔軟;趕時間的話,用溫水泡1小時亦可。謹慎一點的還會加鹽煮沸,起殺菌消毒作用。完事後,順便剪掉粽葉的梗部以及葉尖。

洗粽葉

提前備餡料這一步也不可或缺,例如幹香菇,通常要泡半個小時以上才會軟。

接著便是包粽這個帶有技術難度的步驟了。

不同地方會有不同包法,因此粽子形狀千差萬別,例如有三角形、四面體、圓錐狀、枕頭風……當中,以四面體最為經典,廣泛流行於大江南北。這種包法並非只是遵循傳統,它也有一定科學原理!有點物理常識的人必定知道,四面體特別是正四面體,是最簡單最少面的凸多面體,同時性質也最為穩定,相對而言便能使實物粽子不易變形。

傳統包粽法:

取2片粽葉,光滑一面向上;如果葉子較小,可推移一定距離,注意小片需在上方。以葉子中點為圓心折成漏鬥;如果葉子不夠大,可在葉頭1/3處向內折起。填料,一般會用左手虎口支撐粽子。注意包粽時,兩邊葉子要向內按壓,以防糯米溢漏。剩下的粽葉向下壓緊。如果有多餘的葉尾,再向一旁壓緊。綁緊。

包粽

美味秘訣:包粽時,可在葉面塗一層薄油,這樣煮好後,糯米便不會很粘葉子。

花式包粽:

好的傳統自然要堅持,但有時嘗試一下新花式,也未嘗不可,例如粽子包成酒瓶形、糖果形、錢包形,等等,這樣不但有趣,看起來萌萌的,而且可能更有食慾。

當然,純屬個人看法。

創意包粽

四、加熱

——盡情放粽!糯米不好消化並無科學根據,維基說的。

一隻粽子,無論材料有多豐富,調味有多好,如果加熱時間和火候不對,便會極大影響它的味道以至口感。可以說,煮的好不好,就決定這隻粽子好不好吃!煮得好,粽子口感軟糯,頰齒留香,煮得不好,則會硬邦邦,難以下咽。

當然,也有蒸,但多數是煮。

那怎樣才能煮得恰好呢?

1、要冷水下鍋!粽子在鍋裡隨著水溫慢慢升高,粽葉的清香和糯米的甜香便會逐漸滲透出來;如果是熱水下鍋,則會導致粽子受熱不均,出現夾生。

2、全程水要沒過粽子!至少漫過粽子10釐米,因為水一沸騰,粽子便會浮起來,粽子一旦沒浸到水,便會出現夾生。所以,最好找點東西壓一下。

3、一般,高壓鍋煮的話要1小時,熄火後再燜半小時!這樣燜過的粽子,肥肉更爛,口感更好;非高壓鍋則需3-4個小時,大火燒開後再轉中火,保持沸騰,注意加水——熱水。

接下來,以臺灣燒肉粽作為實例講解。

燒肉粽並非臺灣特產,福建也有,實際上全國都有!所謂燒肉粽,其實就是肉粽,不過更強調於燒,也就是燙,不燙不好吃,長久加熱也不好吃,故燒肉粽最適合現包現吃。燒肉粽在臺灣之所以會更加出名,不僅是因為臺灣人做的燒肉粽好吃,而且在文化上也有重要影響。

常見的臺灣燒肉粽有北部粽、南部粽等,其中,南部炒好水煮,北部則先炒後蒸,著重於蒸。這裡說的是南部粽,以16隻為量,故粽葉只需32片,粽繩16條。

除了蒸,北部粽與南部粽還有一個不同點

準備食材:

長糯米1kg五花肉500g花生300g蝦仁100g鴨蛋仁10隻紅蔥頭10顆幹香菇10朵油、鹽、蠔油、冰糖、黑胡椒粉等常備不提;所有配料、分量並非固定,可適當添減,例如增加魷魚絲、減少肥肉等。

燒肉粽配料

具體步驟:

提前3小時浸糯米,洗粽葉,泡綁繩;3小時後,粽葉去梗斷尾,與綁繩擦乾備用,糯米濾幹備用。先起一鍋,水煮花生以得軟,然後香菇泡水,繼而豬肉切塊,蔥頭切末,搓洗蝦仁;差不多半小時後,花生撈起備用,香菇去蒂切片備用。再起二鍋,用小火把糯米炒至水幹,再加入花生拌勻盛起,備包。最後起三鍋,爆香蔥末、香菇、肉塊、蝦仁,盛起備包。掛繩,開始包粽,具體包法參見傳統包粽法。包好後,放進鍋裡再倒入清水,煮。大火後,中火燜半個鐘頭。大功告成,吃。

五、與燒肉粽有關的故事

——萬粽風情,從故事到美味

不知有沒有人聽說過臺灣的燒肉粽事件,說起來,這件事好像也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但因為駭人聽聞,卻給人留下深刻印記,以至於基本上,每個臺灣人都知道這件事。

1986年,雖然彼時正值臺灣經濟騰飛,但仍有不少民眾窮困過日,其中,有名黃姓小販便靠叫賣燒肉粽謀生,不料某晚經過一夜市,竟被一跳樓女子壓死,事後女子卻僅受輕傷,而她之所以要跳樓自殺,只是因為菸癮過大被夫家退婚……

這個故事,每每聽來,總讓人唏噓不已,既感嘆宿命的無奈,又有珍惜當下的感嘆。正如你不知什麼時候會飛來橫禍,也不知什麼時候病毒又會捲土重來。所以,活在當下,更要珍惜時間,勇敢去拼!

燒肉粽還是一首很出名的歌,包括鄧麗君、鳳飛飛等都演唱過。曾經,它因為歌詞太過悲情,而被政府禁唱。

臺灣戰後經濟蕭條,通貨膨脹極為嚴重,彼時4萬元臺幣只能換1元新臺幣,故不少窮苦人只能沿街叫賣肉粽,情景異常悲慘。音樂人張邱東松有感於此,便作了一首《賣肉粽》的歌,由於歌詞充分反映當時民眾的艱苦生境,很快便傳唱開來,但也因為歌詞太過悲情不久又被禁唱,幸而「肉粽歌王」郭金髮及時將其改為《燒肉粽》,並將第一句歌詞「自悲自嘆歹命人」改成「想起細漢真活動」,自此《賣肉粽》得以流傳下來,而人們也開始習慣把肉粽叫成燒肉粽。燒肉粽不但是一個時代的印記,也是那個時代美味的象徵,至今魅力依然未消。

周杰倫有首歌就叫《療傷燒肉粽》

最後,端午安康!願最愛的人粽是陪著你。

參考文獻:

Fengke Lin, Binsheng Luo, Bo Long & Chunlin Long:Plant leaves for wrapping zongzi in China: an ethnobotanical study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深入到「胃」的粽子品鑑指南完成紀實科普中國——端午別只知道吃,來看看粽子裡面的幾何學!王宇豐科學網博客——粽葉知多少(一):粽葉的種類油管視頻——包粽好簡單!6步驟輕鬆體驗包粽樂趣!手中砂:粽子飄香端午節楊桃文化:北粽Q南粽香維基、大英百科等

相關焦點

  • 粽子推薦:美味南北粽,湖州粽、潮州粽、裹蒸粽、客家必吃懶人包
    將又要到端午節,此乃各家粽子比武之時。除了每年南北必戰的蒸煮北部粽、水煮南部粽,還有湖州粽、潮州粽、裹蒸粽、客家粽這些你都吃過嗎?這次匯集各類粽子的做法與食譜,並整理了網友們的私房必吃、必買粽子推薦清單。以及,想享用美味又擔心熱量破表的你,也把卡路裡整理好讓你吃。
  • 廣東粽子大battle,你選哪一「粽」?
    各位老友記回到家了嗎?吃了飯了嗎?肚子餓不餓啊?要不要我(煮碗面)蒸個粽子給你吃呀端午節就快到啦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當然是吃粽子啦!著名食家蔡瀾,在其旅行食記中曾提到道滘粽,「浸過糖水的肥豬肉,用糯米包了,蒸熟之後,整塊肥豬肉溶化在糯米之中,那種好吃法,只有你親自試過才知道」。
  • 端午|皇家粽席、南鹹北甜、臺灣肉粽、客家鹼水粽……「粽」有一款...
    今天端午節——江浙滬鹹蛋黃肉粽、北方蜜棗甜粽,臺北的蒸肉粽,臺南的煮肉粽,還有兩岸客家人都會吃的鹼水粽……「粽」有一款,是你的最愛還有,你知道,乾隆皇帝的膳桌上會擺幾個粽子嗎?皇家吃粽子前還要射箭?皇帝吃的粽子有哪些餡料?
  • 萬水千山「粽」是情,奶茶粽、植物肉粽、榴槤粽,你會選擇哪一款
    雖然受疫情和原材料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今年的粽子價格略有漲幅。不過,為了吸引大眾的味覺和視覺,刺激市民的消費欲,各大商家們紛紛推出了多款創意十足的新式粽子,有的有的尊貴霸氣,健康新潮,有的異域味十足,咱們一起來盤點一下,看看哪一個能打動你?
  • 越南粽:粽子中的炸藥包
    包粽子前,先用綠豆包裹住豬肉,再和糯米一起包進粽葉裡。包方形粽子可是技術活,需要專門用木質模具幫助才能完成,如果講究點,還要吧包好後的粽子放在模具中,用重物壓緊,這樣做出的粽子才會有稜有角。越南粽的粽葉是很講究的,正宗的粽葉是尖苞柊葉(越南語lá dong),越南大量種植這種專門用來包粽子的粽葉,當然也有用香蕉葉包粽子的。包粽子前,粽葉一定要洗乾淨,這樣才能保證粽子的清香味道。
  • 端午節中山有一種傳統風味的粽子,叫做「蘆兜粽」,你吃過嗎?
    端午節臨近,市面上各式包裝的粽子又粉墨登場了。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廣東中山的一種傳統風味的粽子,叫做「蘆兜粽」,你吃過嗎?蘆兜粽產自廣東中山,端午節吃蘆兜粽,一向是中山人的傳統習俗,餡料豐富,最適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慢慢品嘗。
  • 甜粽還是鹹粽,這是個無解的世界難題!
    那麼問題來了,你吃甜粽還是鹹粽呢?這倒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飲食現象:原本北方人的飲食偏鹹口,而南方人飲食喜歡吃甜,但在粽子問題上,情況完全反過來了。你是支持南派鹹粽還是北派甜粽呢?甜鹹粽子黨們,快點來站隊吧▼
  • 端午節,紅豆粽,綠豆粽,鹹肉粽……只要用這個方法,香噴噴的粽子統統都能搞定!(附超詳細教程)
    端午節,大家都有在家包粽子吃嗎?沒有包的有沒有在外買幾個吃吃來應節?想減肥又不想吃肥膩的可以把粽子包小一點,放少一點肉喜歡吃肉的,就多放點肉少放點豆子等等一次多包一些粽子,還可以順便送人包粽子其實不難,手殘黨都能輕鬆完成想要什麼餡的粽子?
  • 養生粽巧克力粽,你見過嗎
    確實,看似簡單的裹粽,其中門道可不少。胡師傅一邊講解著裹粽的七個步驟,一邊演示。但見他拈起兩片粽葉,輕輕一折,再抓一把粽餡……不一會兒,一隻稜角分明的粽子就在他手中誕生了。  輪到王暉上手時,問題就來了:裹完的粽子不是少一個角,就是會漏米。  「一個粽子繞幾道線、繞線的角度,粽子長度、角度是否對稱都有講究。」
  • 端午佳節吃粽子,你是愛甜蜜蜜的甜味粽,還是鹹香軟糯的鹹肉粽?
    可能有小夥伴會問,鹼水是什麼,其實鹼水就是用草木灰泡出來的水,做法很簡單,用草木灰加入溫水,水溫大概50度,浸泡,一段時間之後,濾出澄清的上清液,就是鹼水啦~用鹼水攪拌好的糯米就可以直接包了,我們家鄉這邊習慣把鹼水粽包成三角形,所以也叫做三角粽啦然後就是鹹蛋黃鹹肉粽,這種粽子需要的材料比較多,糯米一樣是需要提前一天浸泡好,同時我們需要把無皮的綠豆也浸泡好,都要泡到有點發軟才可以哦
  • 【洛杉磯食粽指南】端午節就是要吃粽子啊,不然要幹嘛!
    不過對於來自五湖四海,現在都聚在南加州這片風水寶地,一到過年過節就會聚在一起開吃的你,是否也想將家鄉口味的粽子介紹給你身邊的小夥伴?要不要先來學學自家的口味,才能妥妥的給小夥伴們來介紹?也許這篇粽子文會對你有所幫助喲。
  • 今年端午節的粽子你選好了嗎?星巴克的星冰粽又來了,還有新口味
    作為這個節日不可或缺的食物——粽子可謂是五花八門既有鹹甜之別更有奇葩粽子顛覆你的認知在「星粉」小葵的期待下又迎來了今年星巴克出品的星冰粽!不同於傳統粽子,星冰粽更加小巧玲瓏透明的餅皮包裹著各色餡料誘人極啦!
  • 包粽子別再用糯米了,教你創意水晶粽,晶瑩剔透,吃一次就愛上
    粽情似海,粽意飄香!轉眼又是一年端午時節,每年到這時候,最受人關注,令人垂涎的一定是粽子!因南北方差異,粽子口味多種多樣,關於「粽子是鹹的好吃還是甜的好吃」的討論也是年年都有。從餡料來看,北方有包小棗的棗粽;南方有包鮮肉、火腿、蛋黃等各種餡料的粽子。
  • 獨家|南澳海膽粽、蛇口鹹肉粽……探尋深圳傳統「手工粽」
    ▲製作海膽粽的食材深晚記者了解到,當地包"海膽粽"的傳統距今已有一兩百年歷史。據張長妹回憶,小時候太婆曾告訴她,早在太婆小時候,端午節家裡就會包海膽粽。 "對我來說海膽粽就是媽媽的味道。之前讀書的時候,早上媽媽會把海膽粽蒸好放進我的書包,讓我帶到學校裡吃。"張長妹說。
  • 限定3款網紅粽!88折刷爆端午粽子界!
    大塊的滷五花肉還不行,加乾貝、香菇、花生,料多到米壓根包不住,筷子輕輕一挑,透著濃香的小寶貝們全都跑出來了。包甜粽,米的選用會更講究。黑米、糯米、紫米的配比一定要苛刻,蒸出的色澤才會錯落有致,口感黏膩,有嚼勁。
  • 在廣東中山,端午節的傳統美食「蘆兜粽」,香滑可口,你吃過嗎?
    一般直徑12釐米,長30釐米,包好後,武火煲至水滾放入蘆兜粽,文火煮4個小時,間中加些開水,收火留浸於湯內4小時。蘆兜粽是用蘆兜葉裹制而成,餡料豐富,味香膩,食之韌滑,與普通粽子風味不同,因而特別受到本地人的歡迎。蘆兜粽是中山的特產,端午節每個中山人都以蘆兜葉包粽,用蘆兜葉包的粽,味道清香,粽身紮實,可以用煎的,可以用烚的。
  • 包粽子圖解,你會了嗎
    粽子一般有三角粽、四角粽和枕頭粽。但我一般較為喜歡枕頭粽,因為這個比較好包,裡可以包的料比較多,吃的時候也比較香,粽子看似簡單,但做工也有一點點複雜,根據個人喜好包大包小都行,口味調料方面都可以調配。下面來講講我包粽子的過程吧!
  • 2017端午節灣區粽子攻略 | 甜粽鹹粽黨,總有一款你最愛!
    好煮意 | Cooking Papa 廣式粽子以肇慶的裹蒸粽為代表,內容就豐富很多啦~ 比如這家的粽子,個頭很大,剝開粽葉、切開糯米,裡面裹著鴨蛋黃、冬菇和肉肉,好吃看得見。不過苛刻一點的吃貨可能會嫌這家的肉不夠肥、油水不夠,所以整體有點偏幹;如果你和筆者一樣對肥肉避之不及,說不定反倒覺得這是個優點。
  • 端午節包鹹肉粽,私家珍藏醃肉配方,媽媽手把手教你四角粽的包法
    在華人世界,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有鹹甜粽子之爭,這個問題當然不是晨光這篇文章的討論的範圍之內,雖然晨光作為一個北方漢子,並不是很喜歡吃鹹粽,我更喜歡吃甜粽子,而且是獨愛豆沙餡的甜粽子。但是怎奈保家中人的口味各有不同,有隻吃甜粽子的,也有隻吃鹹粽子的,還有每頓要吃一個甜粽+一個鹹粽的,所以每次包粽子都是件麻煩的事情,要準備兩份糯米,兩到三種的餡料……好啦,不發牢騷了,今天晨光就來教大家如何包出一個漂亮的四角粽子,用到的粽葉是在北方常見的蘆葦葉,它的香氣是晨光最喜歡的,當然說起來包鹹肉粽應該用南方常見的粽葉才對^_^。
  • 幾種不同口味的粽子,你愛哪一款?附上枕頭粽的做法和步驟
    >那到了端午吃粽子的時候,甜鹹粽子的「戰爭」就開始了,南方人偏愛鹹粽子,北方人則偏愛甜粽子,各有各的喜好,各自覺得各自口味的粽子最好吃,鹹粽子常見的有蛋黃肉粽、板慄肉粽、青豆肉粽、蓮子肉粽等等,甜粽子最常見的就是豆沙粽、蜜棗粽、雜糧粽等等;包粽子有新鮮的粽葉就選擇新鮮的粽葉,沒有新鮮的再退而求其次選擇曬乾的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