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動賞析丨你還看得懂他的時候—藍色時期的畢卡索

2021-02-15 藝動天下

畢卡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他的藝術生涯貫穿其一生,作品風格豐富多樣,後人用「畢卡索永遠是年輕的」的說法形容畢卡索多變的藝術形式。美術史學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為不同的時期——早年的「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盛年的「黑人時期」、「分析和綜合立體主義時期」(又稱「立體主義時期」)、後來的「超現實主義時期」等等。1900年—1904年被稱為"藍色時期"。

藍色時期是畢卡索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在藍色時期裡畢卡索進行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自我反省,開始體會和品嘗人生的憂鬱和痛苦。


藍色時期是畢卡索苦苦思索及自省的時期,當他十四歲時與父母來到巴塞隆納,碰上當時西班牙殖民戰爭失敗,政治激烈的變動導致人民一幕幕悲慘的生活景象;使得畢卡索潛意識裡孕育著藍色時期的憂鬱動力。但是,畢卡索藍色時期真正的爆發點是他的一位同鄉好友——卡薩蓋馬斯一段悲劇性的故事。這位與畢卡索在1900年秋天一同造訪巴黎的好友,因為單戀一位名叫熱爾梅那的模特兒,在無法擺脫瘋狂疑戀的折磨下,最後舉槍結束了自己的性命。面對生命的無力與脆弱,年輕的畢卡索於1901年以大半幅陰沉沉的藍色調完成了《招魂——卡薩蓋馬斯的告別式》,為好友鋪陳一片死後極樂世界的景象。以死亡之必然性,以及深刻而殘酷的滲透人世的悲哀,為藍色時期打開序幕。

招魂——卡薩蓋馬斯的告別式

不知是因其童年的貧困潦倒,亦或遭遇摯友自殺的摧擊,還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心態,畢卡索初入青年門檻的作品中,充滿憂鬱與苦難感。藍色,幾乎主宰了這個時期他的一切作品,線條是沉重的,強烈的不真實情感充斥其中。在巴黎由於語言不通,畢卡索只能於西班牙移民區裡的同鄉接觸,和流浪者,失業者及一無所有者相處。一個二十郎當的風華青年,視線總是不自覺向現實生活靠攏,畢卡索漸漸感受到一個外來者於巴黎五光十色的隔離與孤獨,他第一次開始對自我和生命的重新審視。窘迫的下層人物、消瘦孤獨的人物形象成為畢卡索藍色時期的主調…這段時間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個時期作品背景藍,人物藍, 頭髮、眉毛、眼睛皆藍,藍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


1901年畢卡索來到巴黎,此時的他已有不會再為房租和畫布顏料而捉襟見肘了。他住在克裡希大街的寓所裡。陋室太小,生活起居和工作都在其中,而他的靈感卻沒因此消失。《藍室》就在這間屋裡誕生的,和其他幾幅相同色調的油畫一起揭開了畢卡索"藍色"時期的序幕。這個時期死亡,流浪漢,瞎眼乞丐,雜耍藝人等可悲處境的人們成了他創作的題材和主題。畢卡索所著眼的這些人都是社會底層的邊緣人士,他們的無助,迷茫也正是畢卡索痛苦內心的寫照。


藍室

這個時期畢卡索所畫的人物他們的臉轉向各個方向,似乎看透了巴黎的一切浮華與喧囂。繪畫題材的轉變是畢卡索自身心態變化的寫照,與其融入巴黎的虛假的上流社會,還不如選擇流浪漢的自由,這種自由感中有尊嚴和信仰。當時,藍色是畢卡索的最愛,不僅衣著,甚至連思考事物與觀察外界都是藍色;畢卡索更認為藍色是「顏色中的顏色」。同年十月,老朋友薩巴蒂斯來巴黎看望他,並成為他的忠實模特。這張薩巴蒂斯的肖像畫,被藍色所充噬,畫中人物顯得成熟而憂鬱。


薩巴蒂斯的肖像畫

生活的中的自我審視充滿著痛苦和憂鬱,直接的反映在畢卡索藍色時期作品的顏色中,作品中充滿著大面積的藍色,其他就是純度很低的冷灰色,而絕少出現暖色調,處處散發著濃濃的憂鬱。畫商弗拉在其藝廊六月檔期中安排了一次畢卡索個人畫展。一天,一個年輕人來到會場。雖衣著破舊,但神情優雅,高筒禮帽下是張高貴臉龐,這就是雅各布。他立刻被畢卡索的畫作所震懾,畢卡索對他的睿智風採與獨到見解也推崇備至。兩人從此奠定深遠的友情基礎。詩人兼評論家馬克斯·雅各布的出現,如一道曙光,照亮了藍色的黑夜時期。

接下來的冬天裡,畢卡索都呆在雅各布那間菸草味瀰漫的旅館小房間裡。他們一伙人席地而坐,裹著大衣,簇擁在一起以抵擋寒風的侵襲,但寒冷也不能阻止他們傾聽。雅各布朗誦自己和其熱愛的蘭波、魏爾倫及波德萊爾等人的詩作,直至夜深人靜。他們常光臨蒙馬特爾的咖啡館,「黑貓」、「紅磨坊」酒店也會偶爾去一次。這夥人時常流連於蒙馬特爾另外一家波西米亞式、名為「碎!」的小酒館。那兒走道幽暗,牆壁也很髒,僅以蠟燭照明,消費極低廉。畢卡索等人每晚坐在角落,由老闆親自服務。


咖啡屋


酒鬼


紅磨坊

1902年冬天,他整裝重返巴塞隆納。他從巴塞隆納寫信給馬克斯,信中全是西文語法的法文及鬥牛場上的速寫。其中的一封信中,附有一張頭戴黑色寬帽、穿著緊身長褲和手拿拐杖的自畫像;並為延遲回音致歉,說自己忙於作畫。他寫道:「不作畫時,就和同伴吃喝玩樂,要不就窮極無聊互找麻煩,年底,畢卡索又北上巴黎。在當時,對畢卡索而言,痛苦和創作幾乎是不可分離的,正如他的好友薩巴蒂斯所說:「藝術是哀愁與歷史的產物。」在這兩年裡,畢卡索、雅各布分擔著彼此的貧窮。

1902年至1903年冬末,畢卡索的生活艱苦異常,雅各布就邀他來自己在伏爾泰大街上的頂樓同住。兩人只有一張床、一頂禮帽,只好輪流使用。晚上畢卡索作畫,雅各布在床上睡覺;白天馬克斯上班,就輪到畢卡索休息。身無餘錢,一日三餐都變成生活中的大事。1903年的冬天,寒氣逼人,畢卡索連取暖的錢都沒有。為了抵禦夜間的寒冷,畢卡索不得不燒畫取暖。熊熊的火焰吞噬了畢卡索的素描和水彩畫,也吞噬了畢卡索的自信。儘管雅各布看了畢卡索的手相併斷言命中注定他有燦爛的前程,但美好的預言絲毫不能減除畢卡索極度的絕望,他曾懷疑自己作品的價值,懷疑自己所走的道路。幸好這種悲觀情緒很快就被接連不斷的畫展所排擠。

從1900年到1904年的藍色時期,畢卡索曾八次翻越庇里牛斯山脈,往返於法國和西班牙之間。雅各布當時的境遇也不好,在百貨店掙來的錢也僅夠付房租的。直到1904年,他終於告別了西班牙,這一次真正地定居在巴黎。在巴黎蒙馬特爾山的斜坡上有一個小廣場。廣場旁邊很久以來就有一座破舊不堪的小樓房;在這座小樓裡,曾住過高更這樣的藝術巨人以及一大批最終未能成名的作家、畫家、詩人。這座建築物很像塞納河上婦女們曾經用來洗衣物的那種船,雅各布把這座破舊的樓房稱作「洗衣船」。這就是畢卡索的棲身之地——拉維南路13號。自此,畢卡索在這裡開始了他在法國的定居,並連續住了五年,開創了舉世聞名的立體主義繪畫。



「藍色,是顏色中的顏色。」在一片接連一片的淺藍、深藍、湛藍中,一種叫做畢卡索的藍色風格開始形成。藍色的臉龐,藍色的眉眼,藍色的衣衫,藍色的表情. 這一切,投向深不見底的藍色背景。藍色,成為青年畢卡索身上、與筆下持久的烙印。在他的畫作裡,人物清纖單薄,眼窩往往無神又無力地深陷。藍色時期的畢卡索,畫布上通透著西班牙畫家孤寂、抑鬱的傳統氣質,更流淌著一種逼人的莫名悲傷。  

年輕的畢卡索,無邊無際的藍.


藝動天下,公益性藝術類自媒體,由一群長期奮戰在江蘇文化傳播一線的資深媒體人自發組成。希望能通過媒體人自身的傳播優勢,為藝術家與公眾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讓更多人能夠感受藝術帶來的美好與快樂,讓藝術不再高冷,不再遠離大眾,為弘揚優秀文化和公眾藝術審美普及儘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目前平臺包含以下一些欄目:

【藝動專訪】公益執筆人與藝術家、批評家、策展人、收藏家或機構之間的一些互動性、話題性專訪。

【藝動專稿】就某個事件、展覽、人物、作品、話題等由公益執筆人撰寫的獨家文章。

【藝動名家】定期向公眾推薦國內外一些在其藝術領域有一定成就的人物與作品。

【藝動資訊】藝術展覽、活動、講座、互動等信息的預告簡訊。

【藝動美育】圖文並茂,介紹國內外各種藝術流派與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賞析。


聯繫方式:QQ:14179234  郵箱:14179234@qq.com

點擊標題找往期帖子

▼ 往期名家專訪(時間為序)

傳承筆墨,用激情抒發時代風採!——張小冬

▼ 往期藝動專稿(時間為序)

相關焦點

  • 你還看得懂他的時候—藍色時期的畢卡索
    畢卡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他的藝術生涯貫穿其一生,作品風格豐富多樣,後人用「畢卡索永遠是年輕的」的說法形容畢卡索多變的藝術形式。美術史學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為不同的時期——早年的「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盛年的「黑人時期」、「分析和綜合立體主義時期」(又稱「立體主義時期」)、後來的「超現實主義時期」等等。1900年—1904年被稱為"藍色時期"。藍色時期是畢卡索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在藍色時期裡畢卡索進行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自我反省,開始體會和品嘗人生的憂鬱和痛苦。
  • 畢卡索作品賞析——藍色時期系列
    這期間他的創作被稱為"藍色時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個時期作品背景藍,人物藍, 頭髮、眉毛、眼睛皆藍,藍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背景簡化(《熨燙衣服的人》),避開光感和深度的感覺,把人物結合成一種簡單的圖樣,其中沉重,強烈而流動的線條,給人以不真實的、虛擬世界的印象(《兩姐妹》)。這種線條具有情感的重量。畫家後來的作品大多具有這種富於表現力的線條的特點。
  • 解讀藍色時期的畢卡索
    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之一,我們對畢卡索的作品充滿好奇,感覺神秘,有的作品甚至看不懂,接下來幾期小編要給大家簡單講解一下偉大的藝術家畢卡索的生平經歷和代表作,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其實大師的作品都是根據生活而來的,每個不同時期繪畫風格也不一樣。畢卡索是立體畫派創始人,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據了不朽的地位。畢卡索是位多產畫家。
  • 藝術譜系 | 畢卡索的「藍色時期」
    這些陰沉的畫作是畢卡索於西班牙獲得靈感、在巴黎完成的,儘管在畢卡索生前難以售出,現在卻是畢卡索十分著名的畫作。1900年畢卡索來到巴黎,並在1904年定居在那裡。這期間他的創作被稱為"藍色時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風格。
  • 天才的誕生 | 畢卡索作品賞析
    展覽囊括106件作品,其中包含32幅繪畫、12件雕塑、53件紙上作品,以及由畢卡索個人收藏的9件作品。全面回顧了畢卡索創作生涯的前三十年。也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畢卡索的才情洋溢和他標誌性的五個經典時期。畢卡索作品賞析1.藍色時期-畢卡索對現實生活的關注1900-1903年,是畢卡索最早形成自己風格的時期。他還沒有脫離普通群眾太遠,去追求某些哲理性強於藝術性的表現。那時候的藍色,是貧窮和世紀末的象徵。
  • 鑑賞|畢卡索的藍色時期
    【1881—1900年 童年時期】1881年 10月25日畢卡索出生於西班牙南部的馬拉加;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鬥牛士》;1895年 進入巴塞隆納的隆哈美術學校;1897年 進入馬德裡的皇家聖費南多美術學院就讀,油畫作品《科學與慈善》獲馬德裡全國美展榮譽獎,後來又在馬拉加得到金牌獎
  • 畢卡索的藍色時期
    紀錄片《現代藝術大師》之 Pablo Picasso 片段註:《現代藝術大師》是英國廣播公司BBC推出的一檔電視系列節目,它由四部分組成,分別詳細介紹了20世紀的四位重要的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馬蒂斯(Henri Matisse)、畢卡索(Pablo Picasso)和達利(Salvador Dali
  • 創意繪畫丨畢卡索風格畫像
    今天分享丨創意繪畫《畢卡索風格畫像》水彩紙、記號筆水彩筆
  • 凱嵐 | 畢卡索和他的女人們
    奧利維爾懶散,濫交,但性格活潑而獨立,對於從巴塞隆納搬來巴黎還不到兩年的年輕畢卡索而言, 奧利維爾是一個令他刺激和興奮的挑戰。1901年春天畢卡索最親密的朋友卡洛斯·卡薩加馬斯(Carlos Casagemas)在巴黎的一個餐廳開槍自殺,這一事件對畢卡索影響很大,他開始用藍色繪畫,主題是妓女,乞丐和醉鬼,氣氛是憂鬱,沮喪和冷漠的,他進入所謂的「藍色時期「。
  • 世界名畫家全集 畢卡索
    他於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它不僅標誌著畢卡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這幅畫在以後的十幾年中竟使法國的立體主義繪畫得到空前的發展,甚至還波及到芭蕾舞、舞臺設計、文學、音樂等其他領域。
  • 畢卡索生平及作品的八個風格時期
    畢卡索有著非凡的獨創力和想像力,一生都在追求創新,先後經歷了藍色時期、玫瑰時期、立體主義時期、新古典時期、超現實主義時期等,是現代派藝術界當之無愧的領袖之一。  畢卡索的父親何塞•路易斯•布拉斯科是一個畫家和美術教師,對於畢卡索天才的發現和維護他功不可沒。
  • 史上最全畢卡索作品全賞析
    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他在這個多變的世紀之始從西班牙來到當時的世界藝術之都巴黎,開始他一生輝煌藝術的發現之旅。在20世紀,沒有一位藝術家能像畢卡索一樣,畫風多變而人盡皆知。畢卡索的盛名,不僅因他成名甚早和《亞威農的少女們》、《格爾尼卡》等傳世傑作,更因他豐沛的創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層面的藝術作品。畢卡索完成的作品統計約多達六萬到八萬件,在繪畫、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畫、舞臺服裝等造型表現。
  • 【歐洲人文之旅】別再說畢卡索只畫抽象畫了!教你識別畢卡索各個時期繪畫作品!
    史學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為不同的時期——早年的「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盛年的「黑人時期」、「分析和綜合立體主義時期」(又稱「立體主義時期」)、後來的「超現實主義時期」等等。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欣賞下他不同時期的畫作。1900年畢卡索來到巴黎,並在1904年定居在那裡。這期間他的創作被稱為"藍色時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風格。
  • 畢卡索《藍色房間》畫中有畫
    眾所周知,畢卡索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他於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該作品不僅標誌著畢卡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這幅作品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開創了法國立體主義的新局面。
  • 【名師名作】畢卡索丨生平所有作品全收錄(上期)
    畢卡索繪畫的主要趨勢是豐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間、色彩與線的運用30歲以後畢卡索進入一個又一個不安分的探索時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樣沒有絲毫的統一,連續和穩定德拉加萊特紅磨坊1901年畢卡索重返巴黎此時的他已有足夠的實力支付路費了到巴黎後他的情緒趨於平靜隨著風格的突破,創作數量巨增
  • 畢卡索的作品 《夢》賞析.
    這幅畢卡索 夢 有一段愛情故事:畢卡索對愛的完美體現《夢》1927年,47歲的畢卡索與長著一頭金髮,體態豐美的17歲少女初次相遇,從此,這位少女便一直成為畢卡索繪畫和雕刻的模特兒。又過17年,64歲的畢卡索給她的生日賀信中說:"對我來說,今天是你17歲生日,雖然你已度過了兩倍的歲月。在這個世界上,與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開始。"
  • 畢卡索《藍色房間》竟然還有隱藏的第二幅作品
    2014年的時候,一組來自於菲利普斯收藏管館、康奈爾大學、國家美術館及溫特圖爾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和歷史學家們透露說,他們有了一個驚人的重大發現。在畢卡索20世紀早期畫的《藍色房間》這個作品下面隱藏了一幅畫像。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懷疑這幅畫是否真實存在,直到最近,運用了強大的技術才足以探測到它的真實面目。
  • 盤點丨世界各大美術館畢卡索館藏作品一覽
    這是畢卡索藍色時期的代表作之一。畫面右側一位懷抱嬰兒的婦女,象徵著生活的重負,母親一臉滄桑,注視著面前的一對青年男女,她的形神憔悴,神情專注,目光嚴厲,好像有責備的意味。男子的形象在寫生階段還像畫家自己,作品完成時卻已變成好友卡洛斯·卡薩赫馬斯的形象。卡薩赫馬斯是一位立志繪畫藝術的青年,卻在巴黎失戀自殺身亡。畢卡索一直懷念這位因失戀而自殺的好友,所以在畫面上將他描繪為愛情的象徵,右邊那對母子則是母性的象徵。赤裸的身體不但完全暴露了他們蒼白無力的肌體,也展示了他們人性最真實、最痛苦的一面。這也是畫家對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最貼切的描繪。
  • 畢卡索《格爾尼卡》高清欣賞
    畫家把具象的手法與立體主義的手法相結合,並藉助幾何線的組合,使作品獲得嚴密的內在結構緊密聯繫的形式,以激動人心的形象藝術語言,控訴了法西斯戰爭慘無人道的暴行。【局部高清】在畢卡索一生中,從來沒有特定的老師,也沒有特定的子弟,沒有一位藝術家能像畢卡索一樣,畫風多變而人盡皆知。因他豐沛的創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留下了大量多層面的藝術作品。畢卡索一生完成的作品統計約多達六萬到八萬件。他的作品在繪畫、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畫、舞臺服裝等。
  • 畢卡索與他的女人
    23歲的畢卡索是個住在蒙馬特被稱為「洗衣船」的窮畫家。有一次,鄰家女孩費爾南德到樓下水龍頭裝水,畢卡索對她一見鍾情。兩人一起過著縱酒吸鴉片的生活,同時也告別他陰鬱的「藍色時期」進入溫柔的「粉紅色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