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至500times系列專欄《500輯》
畢業於京都造型藝術大學研究所的臺灣設計師葉忠宜,學成歸臺後於2015年創立了「卵形oval-graphic」設計工作室。
深感臺灣的字體設計專業水平不足,策劃引進並翻譯日本字體設計師小林章的系列著作,如《字誌》、《字型之不思議》、《西文字體1&2》、《街道文字》等叢書,隨即受到相關從業人士的高度關注。
葉忠宜深感臺灣的字體設計專業水平不足,策劃引進並翻譯日本字體設計師小林章的系列著作。圖/葉忠宜提供500輯:請描述一下25歲的你是什麼樣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葉忠宜(以下簡稱葉):我渾渾噩噩地過完大學生活,兵役結束後,很羨慕身邊的人大多對未來有個模糊方向,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該去哪裡。想像若當上導遊就能到世界各地旅行,決定去京都學日文。當時臺灣的設計環境不像現在資訊爆炸,我根本不知道設計是什麼。
在臺灣實在太習慣如今大家笑稱的華國美學街道,正因為這種習慣,導致我在日本看到那些精緻的東西時非常震驚,就好像跳進另個時空,訝異所有的一切,心中萌生想要把這些事物帶進原本時空的念頭。
京都的生活步調很慢,那時候當地觀光也不像現在這麼蓬勃,一有時間我就會拿著書坐在寺廟階梯上讀,聽來好像很文青,但那就是當地人文和自然環境影響下的正常生活而已。之後我開始念當代藝術,也對攝影產生極大興趣,每個周末都會往返大阪,去一家以傳統攝影為主的攝影工作室,泡在暗房裡學習衝洗照片。
500輯:實踐理想的過程有付出什麼代價嗎?
葉:如果實際一點講,犧牲的就是時間而已。我自知是一個會逃避負面情緒的人,包含家人在內的所有人,任何人和我抱怨的時候,我都會想辦法只聽不進,因為那會像是連鎖效應般影響到我。
在35歲之前,我認為自己是沒有知覺的人,那樣的麻木或許對做事效率有幫助,但對設計本身卻不是。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在刻意抽離感覺的時期完成的作品太過於理性,理性到有點無趣,就像一個控制狂,控制自己專注在認定對的事情上。所以我付出的代價,可能就是那些情緒上的空白吧。
《我的字體排印學之路: 沃夫岡.魏因加特》書籍設計 圖/葉忠宜facebook500輯:身在這個時代,你覺得究竟要為什麼而努力?
葉:為了平凡而努力。我覺得我們有點把日子過得太精彩了,臺灣的教育從小培養競爭力,但歐洲人不把競爭力掛嘴邊,你仍然可以在那邊看到大量非常前衛的東西。周末在公園發呆曬太陽是他們的日常,懂得放空讓這群人在專業上的彈性和創造力非常高。
臺灣這麼講究競爭力,然而做出來的東西真的比較厲害嗎?無論是文化面還是精神面,多半還是顯現一種依附在大中華主義下的感覺,沒辦法活得很自我。忙著競爭的同時,犧牲掉的卻是自己的生活和個人價值觀,讓日常回歸平凡會不會是對我們最好的一件事?
森3 2020新年紅包袋設計 圖/葉忠宜facebookK2 Project 張元植X呂忠翰八千計劃 圖/葉忠宜facebook
500輯:會給正在努力實踐自我的青年什麼建議?
葉:太多聲音呼籲年輕人應該跳脫舒適圈,但活在舒適圈真的沒有什麼不對,總比成天到晚追求那些明明不是發自內心的理想,卻大部分時間都在經歷挫折來得好。有理想當然是一種選擇,但甘於平凡也是。
在學校教課的時候我鼓勵學生叛逆,可以對所有我講過的話保持懷疑、開出的作業條件鑽漏洞,這不會是什麼道德缺失,更接近自我思考的開始。在和自己對話之後,你要追求不凡人生或平穩度日都是好事,因為那是發自內心的選擇。
在日本的求學階段,葉忠宜一度確定的職業目標是攝影藝術家,起因於他看到攝影家杉本博司的作品。圖/吳致碩拍攝
平面設計師,2012年畢業於京都造型藝術大學研究所,2015年創立卵形oval-graphic設計工作室,亦為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森3 SUN SUN MUSEUM共同創辦人。曾策劃引進並翻譯日本字體設計師小林章的數本著作,並操刀2018年臺灣「雙十國慶」主視覺設計,顛覆傳統溝通手法,以連串風格強烈的個人語彙引起網路上高度討論。🙌
*合作聯繫*
設計相關產品/ 課程/ 藝術文化活動 宣傳 推廣
提供長期廣告/ 廣告位宣傳等
微信:atosbee(書籍售後請勿加此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