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頭條】把傳統手藝留下來,電視臺主持人痴迷製作迷你戲曲盔頭

2020-12-16 澎湃新聞

原創 紫牛頭條 揚子晚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傳統戲曲人物所戴的冠帽叫盔頭,閩南木偶戲的盔頭和傳統戲曲盔頭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尺寸只有巴掌大。泉州的一位電視臺主持人王嘯波從小就著迷於木偶盔頭,製作出來的作品讓人愛不釋手。因為這個愛好,王嘯波還關注到傳統文化的發掘和保護,他的心願就是在一些老的東西慢慢消失之前,及時把它們記錄下來。

小時候跟著外婆看戲

迷上了閃閃發光的盔頭

王嘯波是晉江市電視臺製片人兼主持人,製作木偶戲盔頭是他從幼兒園時期就有的愛好。

王嘯波從小就痴迷於盔頭製作

盔頭是傳統戲曲劇中人物所戴各種冠帽的統稱,大體分冠、盔、巾、帽 4類。木偶戲所用的盔頭和戲曲盔頭基本上是一致的。

王嘯波說,小時候,外婆經常帶著他看戲,當時年齡小看不懂情節,他的注意力都在演員穿戴的閃閃發光的東西上面,比如服裝、盔頭……這個愛好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有一次他纏著爸媽,終於買到人生第一個木偶,於是他開始用布條、畫筆、剪刀等工具為木偶製作服裝和盔頭。

泉州保存著很多民間傳統,神像、戲曲、木偶戲等的盔頭特別的精緻。因為王嘯波從小對這些東西感興趣,這些年來不斷和行內的人進行交流,自己也摸索,利用業餘時間漸漸了解了很多關於木偶戲盔頭的 「秘密」……

木偶戲盔頭與傳統戲曲盔頭造型大體一致

王嘯波告訴紫牛新聞記者:「一個木偶大約有40到60釐米長,它所使用的盔頭可能比一個拳頭還小,它們從造型、材料到工藝,都和戲曲盔頭差不多。」盔頭需要的材料很簡單,主要是紙板、綢緞、珠子、鐵絲、絲線等,「只是東西越小越難做,等於把戲曲的盔頭微縮下來,只是有些東西比小指甲蓋還小,實際製作中就會比較麻煩。」

盔頭需要的材料很簡單,主要是紙板、綢緞、珠子等

盔頭分為兩大種,一種是硬盔頭,製作速度比較快,一兩天可以做好。還有一種是軟巾,需要較長時間進行刺繡,可能要兩三天才能完成。他說:「一般到了晚上10點,我手上的工作都做完了,就開始沉浸下來製作盔頭。有時候一抬頭天都已經亮了,還沒有做完。製作盔頭的時候,就像是跟自己對話,我很享受這種狀態。」

「職業工匠是批量生產

我是量身打造」

王嘯波謙虛地表示:「全國做這種盔頭的人有很多,做得很好的人也非常多,我是把盔頭當做業餘愛好,肯定不是做得最好的。」那麼,作為業餘愛好者,和職業工匠比起來,有什麼不一樣呢?對此王嘯波說:「職業工匠是成批量生產,主要目的是商業銷售。我是業餘愛好,再加上是媒體人,有很多機會接觸到這方面的藝人,回家後自己再琢磨,可以讓技術不斷進步。我自己也收藏了一些木偶,會為它們量身打造,在造型方面加一些有自己特色的東西。」

王嘯波自己會收藏木偶

因為專注於木偶戲盔頭製作,他對現在不太受年輕人關注的戲曲和民俗文化有著更多了解。他告訴紫牛新聞記者,中國各地的傳統戲曲雖然有差別,但是服裝、盔頭等都是同一個體系的,不同的劇種可能會有略微的區別。

「同樣一個人物,所用的盔頭大致一樣,在細節裝飾上略有不同。比如說曹操是戴黑相紗,不能給他戴一頂皇帝的帽子。老話說『穿破不穿錯』,就是說盔頭服飾等即使用破了,也不能用其他人物的東西來替代,每個角色都有特定的穿戴範疇。」

在照相技術還沒有出現或者不發達的時代,年畫、磚雕、木雕等東西比較真實地記錄了很多戲曲舞臺上的人物造型。進行追溯,還能找到一些早期的戲曲人物造型。

王嘯波製作的盔頭很精巧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盔頭和服裝等也有細微的變化。「從梅蘭芳時代到現在,戲曲人物的妝面、服飾都有一些變化。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不少盔頭很大,用現在的眼光看起來有點滑稽,但是當時的審美就是那樣,現在逐漸縮小了。」

除了給自己收藏的木偶製作盔頭以外,王嘯波也偶爾幫劇團的木偶製作盔頭。「我做的盔頭不僅成了工藝品,還能登臺輔助表演,我覺得很有意義。」

今後的重中之重

是記錄下老手藝人

王嘯波說,自己摸索盔頭製作的過程中,對老手藝有了更深的了解。「比如製作中會用到一種漆線,是用磚瓦磨成粉加上桐油做的。小時候我只是聽人說這個東西是粉和油搓成的,就到廚房拿植物油兌著石膏粉做,結果放了大半年,油都沒有幹,完全不能用。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東西沒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這些年來,王嘯波認識了很多專業的朋友,他們也很熱心。「前不久就有一對夫妻,大半夜開了一個小時的車來我家,手把手教我怎麼調配。中國這種老手藝很多,為了生存很少外傳,是行業秘密,但他們毫無保留地教我,我很感動。」

王嘯波製作的巴掌大的盔頭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東西在慢慢消失,王嘯波想記錄整理一些比較邊緣的或者目前大眾比較忽略的東西,他說這是今後的重中之重。「有些手藝人老了,做不動了,但是我想請他們對生平的一些東西做個口述。去年我採訪了一位表演木偶的90多歲老藝人,前兩天這位老人去世了。當我知道這個消息後我很難過,同時我也意識到,我做這些整理與記錄是挺有意義的。」

很多傳統手藝之所以消失,除了市場逐漸縮小,現代技術和材料的衝擊也是一個原因。機器或者新材料可以代替很多傳統手藝,有人就開始質疑堅持傳統的方法或者材料是否還有意義。

王嘯波認為,這種爭論暫時還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不管怎麼樣,可以先把它們全部記錄下來,否則等到它們消失,想記錄也沒有機會了。有些爭論暫時找不到答案,可能過個幾年再回過頭來看,答案就很清晰了。

他說:「比如木偶在以前是純手工製作,現在出現了電腦雕刻粗坯,雖然作品完成後看不出任何電腦雕刻的痕跡,但如果大批量擺在一起,就會發現電腦雕刻的木偶全部是一模一樣的。我和一位老藝人說,現在外面有很多電腦雕刻的木偶頭,你用純手工製作,一個月才做出五六個,遠遠比不上電腦。這位老藝人就跟我說,他只要有一個木偶使用了電腦雕刻,傳出去招牌就砸了,客戶永遠都不會再相信他,這個過程就真的是憑良心。」

王嘯波告訴記者,泉州木偶非遺傳承人江碧峰很執著,堅持用魚皮打磨木偶。有人質疑說,先輩那一代用魚皮打磨是因為沒有好的砂紙,現在有質量非常好的進口砂紙,很多都不用魚皮了,還去堅持那種東西有意義嗎?「質疑者有他們的道理,堅持用魚皮,是技藝方面的堅守,我們可以先擱置爭議,把它保留記錄下來。」

王嘯波曾經表示:「手藝人往往意味著固執、緩慢、少量、勞作,但是這些背後所隱含的是專注、技藝、對完美的追求。」

紫牛新聞記者|宋世鋒

編輯|張冰晶

剪輯|張冰晶

主編|陳迪晨

圖片來源 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你可能還對這些內容感興趣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紫牛頭條】把傳統手藝留下來,電視臺主持人痴迷製作迷你戲曲盔頭》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迷你盔頭,把電視主持人迷住了 - 山西新聞網
    中國傳統戲曲人物所戴的冠帽叫盔頭,閩南木偶戲的盔頭和傳統戲曲盔頭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尺寸只有巴掌大。泉州的一位電視臺主持人王嘯波從小就著迷於木偶盔頭,製作出來的作品讓人愛不釋手。因為這個愛好,王嘯波還關注到傳統文化的發掘和保護,他的心願就是在一些老的東西慢慢消失之前,及時把它們記錄下來。 迷上傳統手藝 兒時看戲,沒看懂情節倒是盯上了道具 王嘯波是晉江市電視臺製片人兼主持人,製作木偶戲盔頭是他從幼兒園時期就有的愛好。
  • 花費百萬收藏戲曲行頭 非遺傳承人拍紀錄片共享傳統手藝
    一根特製的鐵絲穿過鍍白的小玻璃球,再綴上紅豔豔、蓬鬆鬆的絨球,安裝好最後一串珠須,一頂京劇武行的盔頭就成活兒了。片子的主角叫霍耀武,他有個身份——「盔帽箱製作與管理技藝」傳承人。這部關於戲曲盔頭製作的紀錄片在7月3日殺青,用時整整一個月。幾年前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他要將全部技術和要點,向行內行外公開、共享。   「以前有流派之爭,有師門之分,往往傳承著就有可能失傳。
  • 戲曲幕後人研究「頂上功夫」一輩子:計劃做傳統戲劇盔帽大全
    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到了洪亮老師,他說:「做戲曲要有做戲曲的堅持,可以穿舊,不能穿錯,咱戲曲舞臺上要的就是個『講究』!」一家三代做戲曲盔帽,當年父親跟梅蘭芳有過結交「盔頭」「盔帽」是梨園界的行話,這是中國傳統戲曲中劇中人物所戴各種冠帽的統稱。
  • 傳承老手藝·尋訪群眾藝術家 | 堅持十餘年 讓盔頭散發「頂上...
    一根特製的鐵絲穿過鍍白的小玻璃球,再綴上紅豔豔、蓬鬆鬆的絨球,安裝好最後一串珠須,一頂京劇武行的盔頭就成活兒了。片子的主角叫霍耀武,他有個身份——「盔帽箱製作與管理技藝」傳承人。這部關於戲曲盔頭製作的紀錄片在7月3日殺青,用時整整一個月。幾年前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他要將全部技術和要點,向行內行外公開、共享。「以前有流派之爭,有師門之分,往往傳承著就有可能失傳。
  • 秦腔戲曲傳統戲衣、盔帽、鞋靴種類
    唐帽戲曲盔頭之一。即"皇帽"、"王帽"。帽形微圓,後部似元寶。黑底或金黃底,有金色龍紋,綴黃絨球及珠飾若干,左右耳際垂黃色大絲穗,後有朝天翅兩根。是皇帝的專用冠帽。九龍冠戲曲盔頭之一。冠形圓,後部略高,黃緞雲紋,前有金色軟龍一對,正中頂前飾黃色大絨球,周綴大小珠飾,左右有穗,後有金色朝天翅兩根。因全冠共飾九龍,故稱九龍冠,為扮演帝王專用。
  • 【紫牛頭條】連雲港小夥用巧克力徵服世界:中國元素是獨一無二的法寶
    原創 紫牛頭條 揚子晚報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日前,來自連雲港的翻糖世界冠軍韓磊上了綜藝節目,帶去了一張用巧克力做的桌子,他出神入化的手藝
  • 昔日廣東電視臺最紅節目主持人伍燕,如今已成為嶺南戲曲頻道總監
    1997年,正在讀大二的她參加廣東電視臺主辦的第二屆「廣東螢屏司儀大賽」獲得粵語組冠軍後正式加入廣東電視臺工作。那時候的珠江臺綜藝節目主持人的一姐是陳旭然,另一名女主持人鄒慶紅已經出國了一年。伍燕出道不久後便獲得了關注,1998年12月30日,陳旭然突然在家中遇害離世,伍燕也很快成為了珠江臺的女當家。
  • 【紫牛頭條】盤它!一堆金屬絲半天化龍,連雲港盤絲小夥帶村民致富
    原創 紫牛頭條 揚子晚報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不久前,一段小夥徒手用金屬絲盤出銀龍的視頻火了,只見小夥拿出一把銀色金屬絲,隨著雙手變換不同的動作
  • 「戲曲藝術」一半明麗,一半斑斕——冉超
    從那時起,神聖的戲曲舞臺便成為我心中畢生嚮往的地方。舞臺小天地,人生大舞臺,彰顯出智慧與蘊涵,它是那麼神秘,那麼莊嚴!冉超老師為大學生京劇社團排練傳統戲七歲那年,我同樣也經歷了變聲,聲音開始變得寬闊渾厚,幾乎沒有了女孩子的假聲。
  • 戲曲版川歌《我和我的祖國》MV播放後引發強烈反響
    由重慶盛青黛旅遊開發(集團)梨韻文化傳播藝術團及重慶萬盛戲劇曲藝家協會精心拍攝製作的戲曲版川歌MV《我和我的祖國》昨晚在重慶電視臺播出後,引發電視觀眾的極大反響,被這部傳統戲曲融合現代音樂元素MV別具一新的戲曲風深深震撼。
  • 【紫牛頭條】被北大貓協刷屏了,其實南京高校的流浪貓圖鑑也超有愛
    原創 紫牛頭條 揚子晚報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吸貓嗎,有北大學籍那種?」這陣子,想必很多人都被「北大貓協」刷屏了!
  • 【紫牛頭條】畢業5年後他們回校打開少年時"埋下"的時光膠囊,淚流...
    原創 紫牛頭條 揚子晚報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5年之前,剛剛結束高考、正要準備畢業的一批金陵中學河西分校高三學子,在校園裡留下了自己的時光膠囊
  • 【紫牛頭條】哆啦A夢同款!老師通宵做記憶麵包,有同學高考後驚呼...
    原創 紫牛頭條 揚子晚報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7月7日,是全國高考的第一天,和所有考生一樣,廣東省深圳市龍城高級中學高三(14
  • 【紫牛頭條】2021年日曆和1971年長一樣?網友:時間沒變,我們變了
    【紫牛頭條】2021年日曆和1971年長一樣?劉佳成告訴紫牛新聞記者,一般來說,有兩個因素會影響每年日曆的日期排布,一個是一年的起點元旦,另一個取決於該年份的二月是否是閏月。比方說從1971年1月1日到2021年1月1日,一共經過了18263天,正好是7的2609倍,表示兩年元旦正好相差2609周,所以這兩年元旦的位置是一樣的。
  • 【紫牛頭條】瘋狂的鐵皮!南京摩託車「大牌」價格飆至10萬元
    原創 紫牛頭條 揚子晚報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3月份的時候價格是7萬多,4月21日的成交價是8萬2千多,到了5月13日,已經飆升到了
  • 牛星影視與中央電視臺《超強寶貝》欄目組正式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牛星影視與中央電視臺《超強寶貝》欄目組正式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2020-12-15 17:14:22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劉俊賢 胡水旺牛星影視創始人、董事長完顏建民,牛星影視副總經理謝歡歡,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外景主持、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演藝工作委員會副會長、《超強寶貝》總製片人、欄目主持人潘琦,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演藝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超強寶貝》執行導演、活動總監劉博雄等出席籤約儀式。
  • 六年級作文:戲曲進校園
    何老師走進教室喊道:「陳曦妍、張寞然、吳雨昕、桂思雨、吳思蕊,你們五人去報告廳觀看『戲曲進校園』專題活動……」我頓時心中一振,但馬上就回過神來,雖然有些緊張,但更多的是興奮和激動。去報告廳的路上,我高興得是手舞足蹈,學著戲曲的步伐走進了報告廳。一進門,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個絢彩的大屏幕,上面寫著大大的三個字:黃梅戲,旁邊還有一張京劇臉譜,會場上飄滿一陣陣美妙的戲曲音樂,使人心曠神怡。
  • 【紫牛頭條】李雪琴贊為"哲人"的火鍋店小妹有快樂秘笈:不貪心...
    原創 紫牛頭條 揚子晚報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北京大學畢業生李雪琴因為參加《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再次紅遍網絡,她給無數人帶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