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我們 ↑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獲取答案
下列木紋那種為海南黃花梨
榫卯結構在中國的運用具有悠久的歷史,特別是燕尾榫。無論是掛肖還是串肖;無論是箱櫃抽屜還是升鬥結構;無論是明扣還是暗扣都無一例外地充分利用了這一原理。
在修復古舊家具時,我們也應該以精湛的傳統手工藝為主,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比如,接榫要生根,即在不同的方位採用不同方向的燕尾方法。這樣的修復增強了接榫的力度,並巧妙地應用好部件的部位,以減少外露部分,以保持老包漿。
榫卯結構是中國古典家具的靈魂,榫卯做的牢固,家具就結實耐用,榫卯做的鬆動,家具就容易損壞,所以說榫卯結構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家具的使用壽命。
榫卯的種類非常多,家具的不同部位需要用不同的榫卯來連接,在眾多榫卯之中,燕尾榫連接非常牢固,也最能體現家具的工藝水平,在明清時期,燕尾結構就被匠人充分發揮。比如大木工的房屋木架上、升鬥結構等等。那麼,燕尾結構到底是怎樣由來的呢?
燕尾榫的由來歷史非常久遠,在很久很久以前,魯班爺接受了一項關於建立一所風水亭的任務。魯班爺當時想:「現今已經建造了這麼多亭子,我應該建一座別有風格的!」
三個時辰過去了,還沒有想出更好的建築方式,卻已至晌午了,魯班爺的妻子就特地為他做了一條整魚,用筷子的一頭扎進魚嘴另一頭託魚尾將這條魚放在盤子裡。魯班爺看見後,眼前一亮,大聲叫道:「有了,太妙了!」於是,魯班爺就把小亭子的柱子設計成有兩條魚相對,由一棵柱子分別由魚口相接,魚魚相望,連連有餘。
初步方案訂下來了,但是怎樣連接才更有力呢?當他進入了沉思時,突然耳邊傳來了小燕子聲嘶力竭的慘叫聲,打斷了魯班爺的思緒。抬頭看見一隻可愛但已受傷的小燕子掛在了兩根晾鰾的繩子上,魯班爺非常心痛,輕輕地把小燕子取下來。他發現小燕子的後尾呈八字形的卡在了兩繩之間。他立刻召喚夫人給小燕子包紮好傷口,放在棉花上,每天照料,直至傷愈回歸大自然。
在這段時間裡,魯班爺從中又受到啟發,由此就萌發了用燕尾方式連結兩條魚頭部的想法,使之更有豎勁和抗衡力,而這一結構方式被他命名為「燕尾結構」。
燕尾榫被發明之後,廣泛的應用在建築、家具之上,到明清時期,燕尾榫被發揮到極致,尤其在家具上,燕尾榫是一種很牢固的連接方式,如帶託泥的古典家具中,大多是鑿眼或栽木肖使腿與託泥相連。而宮廷造辦處的家具珍品的結構是由託泥的兩條邊各出一半燕尾,而腿子的下端出梯形榫,在這種家具只上半部組裝好後,腿子與託泥組裝在一起形成合拍燕尾榫卯。這種結構方式只要託泥不散架,腿子就永遠不會與託泥分離。
燕尾榫是一種最結實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種連結木板末端的結合方式。傳統上,手工製作的燕尾榫由一系列的頭榫和尾榫構成,尾榫的大小一般為頭榫的兩倍左右。手工製作燕尾榫可以按照自已要製作的家具來設計燕尾榫的形狀,尺寸,樣式。燕尾榫有很多種類,如半透式,隱藏式,斜接式等等,簡單或複雜角度的燕尾榫都可以製作。半透式燕尾榫因為只能從側面看出來得名。通常用於抽屜前面板的結合,但也常常用於別的地方。製作方法基本上與全透式燕尾榫相同。
1. 製作半透燕尾榫時,先製作尾榫比較容易些,首先確定尾榫長度,並用劃線器進行劃線
2.確認確認尾榫位置,畫線
3. 鋸開並鑿除尾榫中間不需要的部分,修整平滑
4.將榫頭的輪廓複製到面板的橫截面上
5.確定頭榫深度,進行劃線
6.鋸開並鑿出中間不需要的部分
7. 鑿榫間時,半透式燕尾榫的尾榫內部角落只能用鑿子錛出來,用鋸鋸不到,因此要邊鑿邊清理木屑。所有的榫間部分都鑿到邊線後,少加修整就可以試安裝了。
8.對齊安裝
9.完成
Source:Internet
〈免責申明:本篇內容編輯整理自網絡,或有改動。如有涉及侵權,還請告知,我們立即刪除,或對此進行說明〉
☞ 鐵力木明式家具定製微信號:18907752580
點擊文章底部 閱讀原文 進入鐵力木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