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汪曾祺先生,大家常聯想到他那平靜中和的處世態度,眼前浮現出一位「可愛老頭」的形象。他似乎總能從平淡的生活中找到樂趣,一句 「生活,是很好玩的」很戳年輕人的心。
但其實汪曾祺這一生歷經坎坷,經歷過困苦,也曾因工作無著念及輕生。這些卻少有人知。
汪曾祺是如何成為文學大師汪曾祺的?「佛系」之外,汪老是個怎樣的人?
01
從隨和到固執,為紀念汪曾祺誕辰100周年,《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問世,以汪老的散文選段復現他70餘年人生歷程,從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個與平時所聞不一樣的汪曾祺。
《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作者:汪曾祺 編者:楊早 未讀•文藝家 貴州人民出版社
年輕人汪曾祺雖然「可愛老頭」汪曾祺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別忘了汪先生也曾年輕過。求學時他的那些想法、經歷,放到今天大概同樣會受年輕人喜愛。
在江陰上高中那段時間汪曾祺就不好學習,好玩。
「下午躺在床上吃粉鹽豆(江陰的特產),喝白開水,看書,把三角函數、化學分子式暫時都忘在腦後,考試、分數,於我何有哉,這一天實在過得蠻快活。」
到了西南聯大,汪先生還是一貫的瀟灑自在:
「大部分同學是來尋找真理,尋找智慧的。」
「我就是衝著吊兒郎當來的。
我尋找什麼?
尋找瀟灑。」
不過,痛苦的日子也是有的。1946年,從西南聯大畢業後汪曾祺回到上海,舉目無親的他只能借住在好友家,整日頹廢。
因為工作沒有著落,他曾想過自殺。老師沈從文得知後,寫信將他大罵一通:「你手中有一支筆,怕什麼!」
戀愛中的汪曾祺回想起自己高二時的初戀,汪老寫下了這段細膩、動人的文字,耐人尋味。
「我後來到過很多地方,走進過很多水果店,都沒有這家水果店的濃厚的果香。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遠不忘。
那年我正在戀愛,初戀。」
作家汪曾祺
人們給汪曾祺貼了很多標籤「美食家」「生活家」「最後一位士大夫」,但是汪曾祺本職是位作家呀。
汪老本人是如何看待自己成為作家這件事的呢?
「有人問我是怎樣成為一個作家的,我說這跟我從小喜歡東看看西看看有關。這些店鋪、這些手藝人使我深受感動,使我聞嗅到一種辛勞、篤實、輕甜、微苦的生活氣息。」
勞作中的汪曾祺讀多了汪曾祺關於幸福、關於日常的記述,很難想像他曾被認定是「右派分子」,下放張家口勞動改造的困苦經歷。
「大部分的農活我都幹過,力氣也增長了,能夠扛一百七十斤重的一麻袋糧食穩穩地走上和地面成四十五度角那樣陡的高跳。」
你能把扛一百七十斤重麻袋的汪曾祺和你曾讀到的汪曾祺聯繫起來嗎?
即使是經歷了這麼一遭,他仍是「人間送小溫」,展示給讀者的「苦」裡是帶有「樂」的。再髒再累的活到了汪老筆下都變成了一種值得記述的體驗與難得的經驗。
「我是個噴波爾多液的能手。大家叫我總結經驗。我說:
一、我幹不了重活,這活我能勝任;二、我覺得這活有詩意。」
固執的汪曾祺看起來隨和、好說話的汪老,其實也有固執的一面,尤其是在文學創作方面。
汪曾祺的《寂寞與溫暖》曾經改過六版。小說本來叫《寂寞》,汪曾祺的家人本意是請「老頭」應和著反右體裁寫一寫如何受罪、境遇如何悲慘的。
誰知汪曾祺寫得滿是溫情,家人讓改他倒不生氣。只不過改來改去「還是那個調調」。題目還從《寂寞》變成了《寂寞與溫暖》。
家人拗不過,只好順從了他的意思。
另外一個故事,發生在汪老和家中孫輩兩個孩子之間。小孫女覺得爺爺畫的鳥醜,於是到商店買了個鳥窩的模型回來。
「爺爺,你畫的鳥太醜了,老是瞪著大眼睛,脖子還梗著。以後照著這個鳥好好畫啊。」
結果呢,汪曾祺笑呵呵地把鳥窩放進了書櫃,不過他畫的鳥還是原來的樣子。汪曾祺外圓內方的個性,就在一件件小事中體現出來。
02
讀汪曾祺的人生,閱讀汪曾祺的人生,我們才有機會看到一個更為立體的、有血有肉的汪老。
了解他的人生經歷,又何嘗不是閱讀他在動蕩一生忠於自我的人生智慧。
我們往往只看到、讀到了「隨和」「佛系」標籤下的汪曾祺,又或是他描述日常生活、親情的溫暖片段。
如果止步於此,可能錯過的正是我們需要的人生啟迪:如何像汪曾祺那樣看待生活境遇並做到隨遇而安,而非隨波逐流?
拾起這些珍貴的人生片段,重讀汪曾祺不僅是梳理名篇佳作,更是試圖探尋汪曾祺如何成為文學名家汪曾祺的。
汪曾祺的一生在高郵、昆明、上海、北京等多地輾轉,我們跟隨著他的足跡,走訪各地風物、尋常人的生活,以及歷史事件。
▲汪曾祺與沈從文
汪曾祺的老師沈從文,以及黃永玉、老舍、巴金、朱自清、聞一多等眾多知識分子也在其字裡行間出現,透過汪曾祺的筆觸,我們能夠側面了解一代文人形象。
汪老寫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買了一件雲南趕馬人穿的深藍氆氌的一口鐘(大概就是彝族察爾瓦)披在身上,遠看有點像一個俠客。」
汪老談聞一多:
「能夠像聞先生那樣講唐詩的,並世無第二人。他也講初唐四傑、大曆十才子、《河嶽英靈集》,但是講得最多,也講得最好的,是晚唐。」
可以說閱讀汪曾祺的人生,也是在閱讀一個時代。
03
一部珍貴的「文學自傳」,在汪曾祺誕辰百年之際,未讀•文藝家出品《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從內容編排到書籍設計,打造一部有溫度、有態度的「文學自傳」。
《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作者:汪曾祺 編者:楊早 未讀•文藝家 貴州人民出版社
北大文學博士精心編著《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獲得了汪曾祺家人的授權,並由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楊早編著,書籍質量有保障。
▲編者楊早,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話題」系列主編,《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編者,新作《拾讀汪曾祺》即將出版。
編著本書的過程中,楊早將散落在各處的129篇追憶、記事性質的文字進行細緻編排,按照時間順序完整呈現汪曾祺的一生。
首部完整的汪曾祺「文學自傳」汪曾祺是否寫過自傳?
據編者考證,汪曾祺曾在1991年寫過八篇帶回憶性質的散文,總稱為「逝水」。不過內容只記述到汪曾祺初中時代。
對於想要了解汪曾祺人生經歷的讀者來說,這部分內容肯定是不夠完整的。
▲《寧作我》一書目錄
本書收錄的文章,從1920~1939汪曾祺的家鄉高郵與江南講起,到於昆明西南聯大讀書,一直追溯到1980~1997 年汪老在北京成家得子,呈現汪老的人生軌跡與精神信仰。
其中涉及的選段均在文末標註文章名及發表時間,有意深讀、考證的讀者可以此為線索查閱。
除了完整性,本書選取的內容均為汪曾祺敘事性文字中最為有特色的部分,以汪曾祺的文字來講汪曾祺,文字質量也很高。
認識不一樣的汪曾祺不同於閱讀散文合集,當你閱讀《寧作我》一書時,能夠從中讀到他不為人熟知的側面:
年輕時的瀟灑與困苦,還是後來我們看到的熱愛生活、自得其樂的汪曾祺,甚至是他骨子裡透出的固執與反叛。
爸是個很狂的人,自視甚高。他的文章裡常引用一句古人的話: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汪朝,《我們的爸》
經歷了這一切,才有了我們今天認識的文學大家汪曾祺,用汪老喜歡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以汪老畫作作封面封面選用汪曾祺先生畫作《鳥棲枝頭》,這「瞪著眼睛,梗著脖子」的鳥,生動體現了「寧作我」的人生態度。
封面以超感纖維特種紙印刷,手感細膩有溫度,柔美紙面展現真實筆觸。
紀念汪曾祺百年誕辰
以汪曾祺散文選段復現的「文學自傳」
77年人生軌跡躍然紙上
看完這本書,才真正讀懂了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