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文學自傳《寧作我》問世, 「佛系」不是汪老的底色

2020-12-13 澎湃新聞

提起汪曾祺先生,大家常聯想到他那平靜中和的處世態度,眼前浮現出一位「可愛老頭」的形象。他似乎總能從平淡的生活中找到樂趣,一句 「生活,是很好玩的」很戳年輕人的心。

但其實汪曾祺這一生歷經坎坷,經歷過困苦,也曾因工作無著念及輕生。這些卻少有人知。

汪曾祺是如何成為文學大師汪曾祺的?「佛系」之外,汪老是個怎樣的人?

01

從隨和到固執,

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汪曾祺

為紀念汪曾祺誕辰100周年,《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問世,以汪老的散文選段復現他70餘年人生歷程,從中我們能夠看到一個與平時所聞不一樣的汪曾祺。

 

《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作者:汪曾祺   編者:楊早  未讀•文藝家 貴州人民出版社

年輕人汪曾祺

雖然「可愛老頭」汪曾祺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別忘了汪先生也曾年輕過。求學時他的那些想法、經歷,放到今天大概同樣會受年輕人喜愛。

在江陰上高中那段時間汪曾祺就不好學習,好玩。

「下午躺在床上吃粉鹽豆(江陰的特產),喝白開水,看書,把三角函數、化學分子式暫時都忘在腦後,考試、分數,於我何有哉,這一天實在過得蠻快活。」

到了西南聯大,汪先生還是一貫的瀟灑自在:

「大部分同學是來尋找真理,尋找智慧的。」

「我就是衝著吊兒郎當來的。

我尋找什麼?

尋找瀟灑。」

不過,痛苦的日子也是有的。1946年,從西南聯大畢業後汪曾祺回到上海,舉目無親的他只能借住在好友家,整日頹廢。

因為工作沒有著落,他曾想過自殺。老師沈從文得知後,寫信將他大罵一通:「你手中有一支筆,怕什麼!」

戀愛中的汪曾祺

回想起自己高二時的初戀,汪老寫下了這段細膩、動人的文字,耐人尋味。

「我後來到過很多地方,走進過很多水果店,都沒有這家水果店的濃厚的果香。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遠不忘。

那年我正在戀愛,初戀。」

作家汪曾祺

人們給汪曾祺貼了很多標籤「美食家」「生活家」「最後一位士大夫」,但是汪曾祺本職是位作家呀。

汪老本人是如何看待自己成為作家這件事的呢?

「有人問我是怎樣成為一個作家的,我說這跟我從小喜歡東看看西看看有關。這些店鋪、這些手藝人使我深受感動,使我聞嗅到一種辛勞、篤實、輕甜、微苦的生活氣息。」

勞作中的汪曾祺

讀多了汪曾祺關於幸福、關於日常的記述,很難想像他曾被認定是「右派分子」,下放張家口勞動改造的困苦經歷。

「大部分的農活我都幹過,力氣也增長了,能夠扛一百七十斤重的一麻袋糧食穩穩地走上和地面成四十五度角那樣陡的高跳。」

你能把扛一百七十斤重麻袋的汪曾祺和你曾讀到的汪曾祺聯繫起來嗎?

即使是經歷了這麼一遭,他仍是「人間送小溫」,展示給讀者的「苦」裡是帶有「樂」的。再髒再累的活到了汪老筆下都變成了一種值得記述的體驗與難得的經驗。

「我是個噴波爾多液的能手。大家叫我總結經驗。我說:

一、我幹不了重活,這活我能勝任;二、我覺得這活有詩意。」

固執的汪曾祺

看起來隨和、好說話的汪老,其實也有固執的一面,尤其是在文學創作方面。

汪曾祺的《寂寞與溫暖》曾經改過六版。小說本來叫《寂寞》,汪曾祺的家人本意是請「老頭」應和著反右體裁寫一寫如何受罪、境遇如何悲慘的。

誰知汪曾祺寫得滿是溫情,家人讓改他倒不生氣。只不過改來改去「還是那個調調」。題目還從《寂寞》變成了《寂寞與溫暖》。

家人拗不過,只好順從了他的意思。

另外一個故事,發生在汪老和家中孫輩兩個孩子之間。小孫女覺得爺爺畫的鳥醜,於是到商店買了個鳥窩的模型回來。

「爺爺,你畫的鳥太醜了,老是瞪著大眼睛,脖子還梗著。以後照著這個鳥好好畫啊。」

結果呢,汪曾祺笑呵呵地把鳥窩放進了書櫃,不過他畫的鳥還是原來的樣子。汪曾祺外圓內方的個性,就在一件件小事中體現出來。

02

讀汪曾祺的人生,

也是在閱讀一個時代

閱讀汪曾祺的人生,我們才有機會看到一個更為立體的、有血有肉的汪老。

了解他的人生經歷,又何嘗不是閱讀他在動蕩一生忠於自我的人生智慧。

 

我們往往只看到、讀到了「隨和」「佛系」標籤下的汪曾祺,又或是他描述日常生活、親情的溫暖片段。

如果止步於此,可能錯過的正是我們需要的人生啟迪:如何像汪曾祺那樣看待生活境遇並做到隨遇而安,而非隨波逐流? 

拾起這些珍貴的人生片段,重讀汪曾祺不僅是梳理名篇佳作,更是試圖探尋汪曾祺如何成為文學名家汪曾祺的。

汪曾祺的一生在高郵、昆明、上海、北京等多地輾轉,我們跟隨著他的足跡,走訪各地風物、尋常人的生活,以及歷史事件。

 

▲汪曾祺與沈從文

汪曾祺的老師沈從文,以及黃永玉、老舍、巴金、朱自清、聞一多等眾多知識分子也在其字裡行間出現,透過汪曾祺的筆觸,我們能夠側面了解一代文人形象。

汪老寫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買了一件雲南趕馬人穿的深藍氆氌的一口鐘(大概就是彝族察爾瓦)披在身上,遠看有點像一個俠客。」

汪老談聞一多:

「能夠像聞先生那樣講唐詩的,並世無第二人。他也講初唐四傑、大曆十才子、《河嶽英靈集》,但是講得最多,也講得最好的,是晚唐。」

可以說閱讀汪曾祺的人生,也是在閱讀一個時代。

03

一部珍貴的「文學自傳」,

紀念汪曾祺百年誕辰

在汪曾祺誕辰百年之際,未讀•文藝家出品《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從內容編排到書籍設計,打造一部有溫度、有態度的「文學自傳」。 

 

《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作者:汪曾祺   編者:楊早  未讀•文藝家 貴州人民出版社

北大文學博士精心編著

《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獲得了汪曾祺家人的授權,並由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楊早編著,書籍質量有保障。

 

▲編者楊早,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話題」系列主編,《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編者,新作《拾讀汪曾祺》即將出版。 

編著本書的過程中,楊早將散落在各處的129篇追憶、記事性質的文字進行細緻編排,按照時間順序完整呈現汪曾祺的一生。

首部完整的汪曾祺「文學自傳」

汪曾祺是否寫過自傳?

據編者考證,汪曾祺曾在1991年寫過八篇帶回憶性質的散文,總稱為「逝水」。不過內容只記述到汪曾祺初中時代。

對於想要了解汪曾祺人生經歷的讀者來說,這部分內容肯定是不夠完整的。

 

▲《寧作我》一書目錄

本書收錄的文章,從1920~1939汪曾祺的家鄉高郵與江南講起,到於昆明西南聯大讀書,一直追溯到1980~1997 年汪老在北京成家得子,呈現汪老的人生軌跡與精神信仰。

其中涉及的選段均在文末標註文章名及發表時間,有意深讀、考證的讀者可以此為線索查閱。

除了完整性,本書選取的內容均為汪曾祺敘事性文字中最為有特色的部分,以汪曾祺的文字來講汪曾祺,文字質量也很高。

認識不一樣的汪曾祺

不同於閱讀散文合集,當你閱讀《寧作我》一書時,能夠從中讀到他不為人熟知的側面:

年輕時的瀟灑與困苦,還是後來我們看到的熱愛生活、自得其樂的汪曾祺,甚至是他骨子裡透出的固執與反叛。

 

爸是個很狂的人,自視甚高。他的文章裡常引用一句古人的話: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汪朝,《我們的爸》

經歷了這一切,才有了我們今天認識的文學大家汪曾祺,用汪老喜歡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我與我周旋久,寧作我。」

以汪老畫作作封面

封面選用汪曾祺先生畫作《鳥棲枝頭》,這「瞪著眼睛,梗著脖子」的鳥,生動體現了「寧作我」的人生態度。

封面以超感纖維特種紙印刷,手感細膩有溫度,柔美紙面展現真實筆觸。

紀念汪曾祺百年誕辰

以汪曾祺散文選段復現的「文學自傳」

77年人生軌跡躍然紙上

看完這本書,才真正讀懂了汪曾祺!

相關焦點

  • 汪曾祺的「自畫像」
    汪曾祺不願寫這類「自報家門」的文章,但在他談論其他對象的散文隨筆中,我們卻又能經常「撞」見從他筆端不經意流出的人生軌跡、所見所聞。這些有如一顆顆露水般散落在記事、抒情、論文、寫食等各類文字中的生活片段,以時間為線索連綴起來,匯聚成了《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按說,一個人的自傳,沒有別人替他完成的道理。不過,具體到汪曾祺,情形又不同。」
  • 汪曾祺是骨子裡現代的作家,而非「最後的士大夫」
    汪曾祺不願寫這類「自報家門」的文章,但在他談論其他對象的散文隨筆中,我們卻又能經常「撞」見從他筆端不經意流出的人生軌跡、所見所聞。這些有如一顆顆露水般散落在記事、抒情、論文、寫食等各類文字中的生活片段,以時間為線索連綴起來,匯聚成了《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按說,一個人的自傳,沒有別人替他完成的道理。不過,具體到汪曾祺,情形又不同。」
  • 汪曾祺紀念館和木心美術館雷同?設計方:不妨去現場感受一下
    汪老曾在文字中描述過,『城的地勢低,據說運河的河底和牆垛子一般高。我們小時候到運河堤上玩,可以俯瞰人家的屋頂』,兒時的印象足見汪老後來對家鄉的切切思念。」「可以說『城』、 『水』、『間』,三者構成了汪曾祺文學作品的主要空間與環境特色,自然也就成為了汪曾祺紀念館建築的語言載體。」江立敏說。
  • 百年汪老故鄉夢,人間溫暖永留存:跟著汪曾祺嘗遍「蘇心遊」生活百味
    這位「成了精」的老頭兒,便是汪曾祺。來跟著蘇心遊,一起感受汪老的精氣神吧!01汪曾祺紀念館百年汪老故鄉夢,人間溫暖永留存。2020年5月18日,汪曾祺紀念館正式開館。紀念館與周圍保留建築之間的留白區域被設計成「汪園」,將紀念性庭院外化為日常性百姓遊憩空間,鑿池引水,置石擬山,以自然山水庭院的開放姿態串聯起街區內建築,尺度親切,空間溫馨,讓周圍居民能在輕鬆愜意之中體會汪老文字中對於生活之美的感悟。02祺菜食中有性情,味中有人生。
  • 圓桌|文與畫背後的汪曾祺,何止是「人間送小溫」
    可以體味的趣味往往不是第一名給你的,因為第一名家喻戶曉太大眾化了,第一名之後自己的排行榜才體現個體趣味的選擇,所以說藝術欣賞的趣味需要時間積累。文學閱讀也一樣,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已經很有名了,本來就是了解南美洲文學的必讀書目,你要在這些大師的參照系裡讀出南美某個不知名的作家的好來才是本事。討論家喻戶曉的畫家怎麼怎麼好,那不是水平,真正能從汪曾祺先生的畫裡邊讀出味道的那才是藝術欣賞的高手。
  • 「人間吃貨」——汪曾祺
    汪曾祺不知不覺,這位曾經芬芳我們初中時光的文學巨擘已經逝世23年了,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這位「士大夫」,尤其是在當前這個人間煙火漸漸熄滅的時代,汪老給我們描繪的「烏託邦」,格外的有啟示意義除了沈從文和聞一多的課,其他課他基本都逃課,經常和同鄉同學逃課去泡茶館,邊看書、喝茶,邊談文學、談理想……沈從文對汪曾祺更是偏愛,曾經給這位同學的課堂習作120分的罕見高分,要知道滿分才100分。他還將汪曾祺的作品寄往各大雜誌,併到處跟別人說,汪曾祺的文章寫得比自己的好。
  • 中原一點紅|讀汪曾祺瑣記
    我有些好奇,抽出仔細一看,是《汪曾祺小說經典》《林斤瀾小說經典》,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兩個人的書為什麼用相同的裝幀,又同時出?這其中自然有些緣故,我後來讀了更多汪曾祺的文章就明白了。說不上為什麼,我只拿了《汪曾祺小說經典》,到收銀臺付了錢,坐車回單位。
  • 汪曾祺《一定要,愛著點什麼》:一本美好的書
    喜歡汪曾祺文字的人值得仔細地讀一讀,書裡的每一篇文章都像一位老者在訴說著一個故事,這些故事和文字年代雖遠一點,卻有著真摯的情感流淌出來,讓人讀完一篇還要再讀一篇,字裡行間也傳達出作者對生活的樂觀和對世事隨遇而安的情懷!
  • 汪曾祺《受戒》:鄉土風情中的文化「尋根」之旅
    大抵是江南水鄉的影子鐫刻進了汪曾祺的筆中,《受戒》中描繪的這個湖邊小村莊也帶有汪老故鄉高郵的幾分色彩。毫無疑問,《受戒》的文字意境都是極美的,無論是鄉村景色的繪製,還是少年少女懵懂的愛情,都美的好似一幅質樸純潔的水墨畫,可見,汪曾祺記憶中的鄉土,有著超脫歲月的美感。
  • 被遺忘的汪曾祺文稿:喜愛書畫的他曾為三位書畫家寫序
    惜1998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全集》竟一篇都未收錄,未免令人遺憾。大概是因為三位書畫家的書發行量所限以及「隔行跨界」的緣故吧,文學界對汪老這三篇序文,亦不僅所知甚少,至今幾乎何人提及,連一些研究汪曾祺的專家也不全知情。這就更令人遺憾了。人民文學出版社將推出《汪曾祺大全集》,我希望千萬不要漏掉這三篇序文。成漢飆書法先說汪老給成漢飆寫的序。
  • 汪曾祺先生百年誕辰:他到底是「士大夫」還是「現代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磊今年3月5日是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百年誕辰。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系列線上活動,邀請學者孫鬱、楊早等人進行線上分享,緬懷汪曾祺先生的為人為文。汪曾祺(1920-1997),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 溪山書會第十八期誠邀您參加 「老頭兒汪曾祺」閱讀分享會
    今年是汪曾祺先生誕辰100周年,本期書會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長子汪朗先生,汪曾祺先生之女汪朝,以及知名汪曾祺研究學者蘇北、龍冬等嘉賓,做客溪山書會,屆時各位嘉賓老師將和廣大讀者一起暢談讀汪老作品的感悟,體驗汪老獨特的文學語言韻味之魅力,同時嘉賓老師還和大家分享汪老先生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 汪曾祺《自得其樂》:當你煩躁的時候,讀讀它,你就平靜下來了
    汪曾祺每次寫完文章後,覺得寫得不錯便會:」提刀卻立,四顧躊躇「然後對自己說:」你小子還真有兩下子!「想像一下汪老當時狀態,真是讓人覺得甚是可愛!這種心流體驗純粹、美好、不計得失,讓人不斷地發揮創造力,新的想法不斷湧出,這種體驗真如汪老所說:「非局外人所能想像。」
  • 被忽略的汪曾祺的一生|百家故事
    他是一個甘願遊走在邊緣的人,卻難免被卷進漩渦之中,那一代人的命運可悲可嘆,才華被苦難洗滌,卻也被亂世耽誤了,直至60歲,汪曾祺才作為作家被世人看到。但他的文字裡,從不流露這些冷遇和苦難。《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的編者、研究汪曾祺多年的學者楊早說,他在寫回憶的時候,不太願意去哭天搶地,他就把這個東西寫得很美,很漂亮,很激情。
  • 【星尚高郵】跟著汪老嘗美食之拌乾絲
    除作家、劇作家、散文家、書畫家外,汪曾祺還有另一個頭銜——美食家。他不僅能下廚房烹飪一手好美食,更能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圍、吃的淵源、吃的文化以及每道菜用什麼料、怎麼做,無不用雅致、細膩的語言,描繪得頭頭是道、饒有風味。
  • 汪曾祺《受戒》
    ……今天是著名文學家、作者汪曾祺誕辰100周年。上面所講的故事是汪老先生著名的短篇小說《受戒》的故事梗概。汪曾祺(1920年—1997年),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戲劇家,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 「天真的生活家」汪曾祺:食事,文事,隨遇而安,便是人間快意事
    在他的筆下,鮮有大起大落的人生故事與歷史事件,更多是世間小兒女的尋常生活姿態,他們買菜、種花、遛鳥、聊天、讀書……但偏偏是這些最不起眼的小人物、小細節,通過汪老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描摹,被賦予了格外鮮活的生命力。他幽默生動的筆觸,和不經意間流露的生活哲學,更是令人每每讀之,都能咀嚼出不同的人生況味。
  • 最是人間煙火氣——讀汪曾祺
    汪曾祺曾有一詩「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或時有佳興,伸紙畫芳春。草花隨目見,魚鳥略似真。唯求俗可耐,罕計故為新。只可自怡 悅,不堪持贈君。君若亦喜歡,攜歸盡一樽。」我們總能從汪老的文章裡讀出一種親切、一種溫馨,這是來源於何處呢?汪老自己給了我們解答。
  • 《汪曾祺別集》全20卷出版,汪曾祺之子汪朗作客深圳
    深圳書展現場的小讀者數量較多,嘉賓們還給在場家長們一同分享了「汪曾祺的育兒之道」。專家學者把關,注入汪家文學基因汪曾祺的作品很早就編入了大中小學生的教材和課外讀物,已成為當代文學與大中小學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