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藏在袖間——和服的動態美學

2021-01-09 騰訊網

玉三郎在零八年的歌舞伎海報上(The Kabukiza Theatre by Shochiku,September, 2008)

文/翁佩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不同於中國文化中浪漫的衣襟和腰間玉佩,日本文化中似乎更傾心於衣袂。因為它常常藏著秘密,清少納言在《枕草子》中雲淡風輕的描述,在那人扶著他登車準備去廟裡誦經供養時,袖間的秘密或許就在抬手的那一剎那不小心遺漏了。

日本歌舞伎花魁玉三郎在那年花絮道中緩緩抬手,將淺黃色的衣袂投入空中,又如流風回雪般落蓋在鬢邊的金步搖上。這一幕在日本戲劇中稱為「Hagoromo」;這個手勢的意思可以順而理解為「遙望月亮」。淺色的絹繡輕輕蓋在頭上,像極了月光籠罩著眼前人。

「京都到貓步」( Kimono:Kyoto to Catwalk)(來源:V&A官網)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是英國婦孺皆知的時裝藝術展覽館,收藏了大量歐亞服飾文化遺產。這季的和服展覽「京都到貓步」( Kimono:Kyoto to Catwalk)真是讓和服愛好者們一飽眼福,從江戶時代的各中扎染友禪染的妖豔,直到現代舞臺上的萬種風情,和花哨的Cosplay少男少女,和服已經超越了作為一種物質資產的代表,成為在這個思想與爭論百家齊放的時代中不可替代的一個思想載體。

和服在京都(來源:V&A線上展覽截圖)

第一章,和服在京都(Kimono in Japan)

初次踏進青綠色的展廳,仿佛頓時置身於古老而傳統的日本京都府。這樣的竹青色鋪陳在時間浸浸染的黃色畫卷中,顯得格外古樸。京都,是和服的發源地,也是一個承載著日本「六朝粉黛」的一座城;隨處可見的竹子在陳設中呼應著京都的原始竹林,也提醒著每一個參觀者,眼前這些浮華的『著物』(Kimono)其實都只是蔽體遮羞之物,以供我們每日出行方便;即使如今的奢侈品牌早已將這些原本的概念移花接木,我們也應該記得衣物於人類本身的意義。

一入展廳(來源:STOREYSTUDIO空間設計工作室為V&A和服展覽的空間設計https://www.storeystudio.com/project/va/kimono-kyoto-catwalk-exhibition)

小廊回合曲闌斜(來源:STOREYSTUDIO空間設計工作室V&A和服展覽的空間設計https://www.storeystudio.com/project/va/kimono-kyoto-catwalk-exhibition)

玻璃展櫃的後面,根據布料保管專家建議使用T字型的架子為我們呈現每一件來自日本的收藏品,這樣能更好的保護設計的原型以及大幅度減少收納時帶來的破損。這使我想起了一種日本國畫形式「Tagasode」,翻譯過來就是「誰人衣袂」。衣袂,深衣廣袖在亞洲共通文化意識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亞洲元素。這種國畫與中國山水相較,呈現出一種「有我」的境界。王國維認為,當萬物皆沾染個人情感時,便是「有我」的境界了。「誰人衣袂」這種繪畫形式沾染的是作畫之人濃烈的感情色彩,畫面往往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花紋與色塊,一件件大褂整齊的晾在木架上,色塊以最大的幅度填充目光,非常鮮豔明亮。雖然沒有中國國畫中「無我」境界的大氣恢宏,但是這些明豔的布料作為裝飾品也是非常悅目。尤其是製成屏風,大色塊的確有調解室內現代鋼筋水泥的灰暗色調的功能。

誰人衣袂 (來源:The Kura江戶時期古典屏風)

第二章,洋人的和服(Fashion for the Foreign)

日本,顧名思義,一個東方國度。十九世紀初荷蘭商會是最早與封建時代的日本打交道的洋人。那種妖冶不羈在西洋人眼中無疑證實了現代流行在歐美的「東方學」(Orientalism)的始祖。在那個時代,西洋人眼中的東方是妖冶不羈的,這種思想也在他們的服裝設計中得以體現。女性洋服中開始湧現出大量和服元素,比如腰後的大型蝴蝶結,深V領口,還有側開的大袖子都是洋服借鑑了和服之後的改觀;當然也少不了質感上的蛻變,比如大篇幅的刺繡,以及絲綢質地的裝飾品。在洋人眼中『和風』成了一種女性美的符號,充滿了放蕩不羈與萬種風情。

和風洋服(來源:Kimono for export, probably Kyoto, Japan, 1905-15. Museum no. FE.46-2018.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在這一章節的場景設置中,我們在上一章走過的竹林在此換成了大批曾經擺設在西洋別墅中的竹木家具,在爭奇鬥豔的和服之間,完全襯託出西洋服飾與和服碰撞出的火花,紅色的背景鮮亮而濃烈。因為十九世紀初風靡一時的中國風(Chinoiserie )與和風(Japanism)在太太們的社交圈子裡都象徵著家主的品味高級。不僅僅是家具設計,還有室內裝修,都得是中國或者日本風格的才是圈子裡最高檔的。

然而不可不說的是,這一點崇拜使「東方學化」早早在歐洲醞釀著一種殖民思想;或許今天的深V,側開裙,都是當今歐美主流審美中殘留的「東方學化」。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正視這些設計,了解她的來源,才能夠理解今天的主流審美的形成。社會中施加在女性身上的審美很多時候是以西方人的眼光看待中國,以及亞洲文化,而不是以本土人的眼光看待本土文化。這大概就是V&A舉辦這次展覽的意義了,開場白中,策展人多次聲明這次出展的目的不是取悅於人的「平面色彩」,而是穿在身上的一種「視覺符號」,是個性的載體;是承載個人思想之物,而不是單純的亮眼之物。

洋人的和服 (來源:V&A線上展覽截圖https://www.vam.ac.uk/exhibitions/kimono-kyoto-to-catwalk)

洋人的和風首飾盒子,化妝品盒子 (來源:V&A線上展覽截圖)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和風鏡子盒。(Vanity case in the shape of an inro, Cartier, photograph by Nils Herrmann, Cartier Collection Cartier.)

第三章,前衛藝術下的和服(Avant Garde)

時裝這一觀念在二十世紀到達它的演變高潮,個性化的扮相和多元文化融合使服飾文化成為了不可超越的經典。在『前衛藝術』時代的歐洲,頻繁的文化交流使歐亞大陸的繪畫,設計,音樂,逐漸成為國際化藝術作品。這其中當然少不了之前歐洲民眾對於「Chinoiserie」「Japanism」的痴迷。

在看展之前,一直有一個問題縈繞在腦海:到底什麼是「性感」?是女生穿海軍服短裙?還是男生的西裝革履?

在聽了當代日本傑出設計師齊藤上太郎 (Jotaro Saito)在採訪中的一句話後,我覺得我似乎有線索了。

他說:「between the lin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kimono and the tabi socks, you get a glimpse of skin.」

「腳裸處那麼一小塊肌膚,在白襪子與衣角之間,在踏上石階的時候不經意的露了出來。」

他對於「性感」的理解並不是難以啟齒的,也不是不可描述的。而是在一個和煦的午後,輕快的木履踏上青苔附上的石階時,著物的邊緣在腳腕之際因為邁步的一瞬間而輕撇,掀開一塊,露出小腿一瞥。

對於上太郎來說,這就是當之無愧的驚鴻一瞥了。這對於今天的審美是前所未有的新思考方式。今天我們的確活在一個近乎「定格」的狀態中,對於事物的理解常常成了平面圖片,拘泥於靜態的,單一視角的。所以,我們除了眼睛之外的感官似乎在這個多屏幕年代薄弱了很多。服飾,無論是拾階而踏,還是拂袖而去,我們其實只有在動態中才能夠真正感受到美感。

採訪中的齊藤上太郎 (V&A線上展覽及採訪截圖)

在最後章節的場景設置中,「Kimono in the World」,中央的一顆紅色的參天大樹非常醒目。使我想起了日本儺劇戲臺子上常常出現的綠色松樹,不同的是這次是深紅色。這個場景設計充分渲染了和服的戲劇性,以及它給穿著之人帶來的行為上的影響。

與我們近年來萬人空巷的漢服復興行為藝術活動一樣,服裝是一種幫助我們重新尋找「本土人」意義的方法。我們不需要再以洋人的眼光去欣賞本土文化,而是以本土人的目光欣賞自己的文化。故此,穿著漢服,並不是純粹復古,而是新一代人對於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批判,並將其公開化。不管是漢服,還是和服,它的戲劇性總是能夠給我們一片自由的舞臺;在講述著自己的故事的同時,又將不同的我們凝聚在一起。

這顆巨大的紅松樹吸納著幾條河流,展覽空間設計師用紅色的沙子鋪上日式園林的中的沙河,環繞在整個空間,將一個個小島上的服飾文化用流水帶到中央,共同培育出一顆參天大樹。暗示著在這個在倫敦這個國際化大都市舉辦的服裝盛宴裡,它作為一個優秀文化交流空間,展示出一種能夠凝聚多元文化,多民族的藝術載體。

世界的舞臺 (來源:STOREYSTUDIO空間設計工作室為V&A設計的展廳https://www.storeystudio.com/project/va/kimono-kyoto-catwalk-exhibition)

Dior的和風設計(V&A線上展覽截圖)

通過時間的沉澱,我們與先人和前一輩對於服飾文化的看法或許有衝突,或許有默認,但重要的是,至少能夠通過這樣的展覽中,我們更深刻的理解文化曾經的樣子,也對未來的樣子做最美好的期待。

Alexandra McQueen(V&A線上展覽截圖)

本次展覽圖錄(來源:作者拍攝)

相關焦點

  • 美學|一次看夠!八百年和服設計演變史
    在許多人心中,和服就是日式浪漫與甜美的完美代表。很少人知道和服最開始是穿在裡面的底衣,當時名為「小袖」的服飾就是今天和服的雛形,在室町幕府時期,貴族開始將「小袖」作為外袍穿著外出,此時的小袖已經擁有相當華麗的設計,由昂貴的染料、技藝繁複的刺繡,精緻的金銀裝飾製作而成。此後才漸漸衍生出和服的概念。
  • 日本女性為什麼愛穿和服?揭開日本女人和服裡的秘密!
    日本女人並非天生麗質,她們不僅不能與歐美的女人相比,就是比起中國的女人來,也佔不了上風。其實一切都源於她們穿著與眾不同的和服,是這和服的「一藏」「一露」,充分展現了女性特有的魅力。其實很多日本女人並不那麼美麗,她們的人種決定了她們身材存在很多不適合當模特的缺陷。比如:她們身材嬌小、腿短腳粗,穿過於裸露的職業裝很容易露怯。所以需要用和服的寬鬆、肥大來掩飾她們天生的矮小和粗腿。這就是所謂的「一藏」,當然這個「藏」也存在很多學問的,「藏」也「藏」得很巧妙。
  • 日本女人和服下的秘密:真的是不穿內衣?
    日本的和服,與我們中國的旗袍一樣,是日本的民族傳統服飾。在中國,並不是每個女人都喜歡旗袍的,也不是平時常看到的。而在日本,和服卻是每個女人的最愛,而且常常穿著和服招搖過市。為什麼呢?原來這美麗的和服裡面,隱藏著一個秘密。
  • 和服:時尚身份標誌
    現今所謂和服實即古時之小袖 (Kosode),小袖原為貼身所穿,小袖外穿始自室町時代( 1336年-1573年 )。小袖逐步進化到現在的和服大致在日本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和服的名稱也是在西洋服飾出現後才出現,以示區別。
  • 【社會】日本女人和服下的秘密 看背包識處女
    而在日本,和服卻是每個女人的最愛,而且常常穿著和服招搖過市。為什麼呢?原來這美麗的和服裡面,隱藏著一個秘密。其實很多日本女人並不那麼美麗,她們的人種決定了她們身材存在很多不適合當模特的缺陷。和服的顏色款式差異明顯,這些無聲的元素,正是區別年齡和婚姻狀況的標誌。
  • 探索日本傳統和服下的秘密
    其實一切都源於她們穿著與眾不同的和服,是這和服的「一藏」「一露」,充分展現了女性特有的魅力。其實很多日本女人並不那麼美麗,她們的人種決定了她們身材存在很多不適合當模特的缺陷。比如:她們身材嬌小、腿短腳粗,穿過於裸露的職業裝很容易露怯。所以需要用和服的寬鬆、肥大來掩飾她們天生的矮小和粗腿。這就是所謂的「一藏」,當然這個「藏」也存在很多學問的,「藏」也「藏」得很巧妙。
  • 和服的「豔史」與時裝秀,英國V&A呈現和服設計與美學變化
    近期,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V&A的展覽「和服:從京都到時裝表演」聚焦於日本傳統服飾「和服(kimono)」,回顧1660年代迄今和服的發展變化,以及在服裝設計、美學觀念和社會領域產生的廣泛影響。同時,這也是全歐洲範圍內的首個大規模和服專題展,共呈現超過300件展品,除各個時代的和服外還包括油畫、版畫、影片及配飾等。
  • 八百年和服設計演變史
    在許多人心中,和服就是日式浪漫與甜美的完美代表。  很少人知道和服最開始是穿在裡面的底衣,當時名為「小袖」的服飾就是今天和服的雛形,在室町幕府時期,貴族開始將「小袖」作為外袍穿著外出,此時的小袖已經擁有相當華麗的設計,由昂貴的染料、技藝繁複的刺繡,精緻的金銀裝飾製作而成。  此後才漸漸衍生出和服的概念。
  • 和服那些事丨和服配色、花紋和形制參考素材
    日本上古時代的粗布服裝,窄袖斜襟,與古代中國穿著有所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使之被吸收和制度化的,應該是從奈良時代開始。公元8世紀,中國唐代服裝傳入日本,對起源於日本本土的和服產生了影響。當時和服的名稱也有很多,如"貫頭衣"、"橫幅"以及後來的"和服",受到了東亞的服裝的影響。
  • 為啥女孩穿和服要背小枕頭?背後有何「秘密」,日本男性說出原因
    很多外國遊客,尤其是女性遊客在前往日本遊玩的時候,都會特意體驗一下當地的和服。穿著鮮豔靚麗的和服拍照,是女孩子們頗為喜歡的旅遊體驗。同時,她們也會發現為什麼當地人穿的時候有時會背小枕頭呢?這背後有著什麼秘密嗎?當地日本男性告訴你:這個東西可別隨便戴!
  • 和服知識 | 人氣最高的 [振袖] 不是誰都可以穿的?和服基礎科普文之二
    圖為蜷川實花+一藏和服品牌振袖最初是只供給年青女孩穿著的和服,與婚姻無關,但即使到現在,振袖是做為年青未婚女性的第一禮裝,用於出席正式的場合,如年會、成人禮、畢業典禮等。而禮裝的意思,正是為了慶祝而準備的服裝,所以,振袖大多都顯的格外的華麗。"出生的喜悅,成長的喜悅,用多姿多彩的華麗姿態,去感謝這份幸福。"
  • 日本和服介紹 日本和服有哪些組成
    日本和服介紹 日本和服有哪些組成 2019-09-18 11:49:19 來源:全球紡織網 日本和服介紹,日本和服有哪些組成?
  • 日本的和服有怎樣的魅力?為什麼日本女人都喜歡穿和服
    日本的和服有怎樣的魅力?為什麼日本女人都喜歡穿和服日本和中國,作為東方國度的兩國。他們的穿著都帶有東方女性所獨有的魅力。其中,兩國之間的文化,在某些地方有相似之處。比如,日本的和服就是來源於中國。在日本,和服卻是每個女人的最愛,而且常常穿著和服招搖過市。
  • 日本和服有什麼特點 日本和服圖片
    日本和服有什麼特點 日本和服圖片 2017-11-10 10:57:24 來源:全球紡織網 日本和服有什麼特點,日本和服圖片,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飾,雖然現在穿著的時候比較少
  • 旗袍·和服·越南旗袍!誰更美?
    傳播:傳統文化 | 共賞:生活美學旗 袍旗袍,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喜歡穿旗袍的女人,應該大多是靜默成詩的,婉約中透著古意,當她們攜一袖暗香流韻,帶著深深淺淺的心事,穿過歲月風塵時,身後,便也留下了一路風情和一路幽歌。把東方女子的傳統美感,亦是半遮半掩的性情表現的淋漓盡致…
  • 和服花紋裡的「秘密 」
    「一竹辻が花」所造織物奇光異彩、充滿立體感,是一種需要反覆作業千百次的扎染手法,一件和服的製作時間超過三年。久保田的和服展現季節,山海,宇宙之美,他一生完成了秋,冬,海和部分宇宙系列作,於2003年去世,卒年85歲。即使是完全不了解和服的人,在看過久保田先生的作品之後,也會對他「燃燒生命做好一件事」的和服人生產生敬佩的心情。
  • 和服知識 | 想要氣場強大?三步教你穿出「姐姐範」的留袖和服!和服基礎科普文之五
    這樣修改過後的和服就被稱為「留袖」,留袖日文即「剪短的袖子」。漸漸地,留袖這個詞的含義就演變成了「已婚女性的禮服」。花紋另一方面,現在人們所談論的「留袖」,其模樣其實來自於化政文化興盛時,由在江戶活動的藝人中流行開來的一種叫「江戸褄」( 江戸褄現已成為黑留袖的同義語)、只有下半身帶花紋圖案的和服。
  • 隱藏於日本和服下的秘密
    賢惠柔順和服的種類有很多,不僅有男女之分、未婚已婚之分,還有便服禮服之分。男士的和服款式比較少,色彩比較單調,多為深色,且腰帶較細,穿戴也方便。女士和服款式多樣,色彩豔麗,腰帶寬,而且不同的和服腰帶的結法也不同,所搭配的髮型也有所區別。現在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大家都是不穿和服的,主要是女性在一些特別的場合中所穿著,比如成人式、婚禮、茶會等。
  • 日本女人和服下的秘密
    亭亭玉立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發源自三國時期中國東吳漢族服飾,因此,又被稱為「吳服」和「唐衣」,即便現在,很多日本售賣和服的服裝店,還是會寫「吳服」。仔細留意一下我們周圍,作為中國傳統服飾的旗袍和漢服,你很少在日常裡看見有人穿著,可能穿睡衣上街的人都比穿它們的多;但放眼日本,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找到和服麗人很尋常。日本女子對和服的熱愛可見一斑。為什麼這日本江戶時代就出現的服裝在現代社會依然長盛不衰?背後有一個小小的秘密。
  • 日本和服和女性身後「小包包」的秘密
    今天推薦給大家的是《日本和服和女性身後「小包包」的秘密》,希望可以豐富大家的歷史知識和精神生活。歡迎下方留言評論,在此謝過。原標題:日本和服和女性身後「小包包」的秘密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飾,也是日本人最喜愛的服裝,在日本的很多重大節日中,人們都必須穿著和服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