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修養優異的嘉陵皇帝會信奉道教?受環境影響,實際上是在於己

2020-12-21 狐仙說歷史

嘉靖皇帝乃是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其堂弟,興獻王朱祐杬的次子。嘉靖朱厚熜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他之所以能夠成為皇帝,主要原因是武宗皇帝駕崩後,無繼承的子嗣,因此,明武宗的母親張太后,就與內閣首輔楊延決定,由血緣最親聰慧的皇室朱厚熜繼承大位。

△明武宗朱厚照(畫像)

早期在位期間,嘉靖皇帝對內:英明苛察,嚴以馭官,寬以治民,整段朝綱、減輕賦疫。嘉靖皇帝對外:抗擊倭寇,並且還開創了嘉靖中興的局面,但是,在後期嘉陵卻走向了衰敗。其衰敗的原因則是信奉道教,但與其生活的環境關係更大,原本優異的他,為了更進一步追求修養,踏入了封建迷信道路,這是為何呢?

△嘉靖對外進行抗倭寇

01獨特皇帝,修養兼優,敏感勤奮

自中國封建社會開創以來,嘉靖皇帝竟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為獨特的一位皇帝,同時,他也是明朝所有皇帝之中,性格任性又倔強的人,這是其獨特的之處。他的書法和文辭、修養方面造詣不菲。

△性格獨特倔強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但是,他為人特別敏感,對奏書票擬生怕出現問題,經常批閱到後半夜,在歷史的皇帝中,這個是少有的皇帝,如此可見,嘉靖皇帝敏感而勤奮。根據清人編纂的《明史》記載他二十年的避居,練道修玄,朝中的大權,是牢牢控制在其手中。

△《明史》記載了關於嘉靖皇帝的史料

02中年腐化,宮變移居,新政緩和

史書是這樣嘉靖皇帝評價的「中興之主」,意思讚揚其「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競之偉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嘉靖皇帝雖有功勞,但也有過錯,中年時期,日漸走向腐化,濫用民力,迷信方土、尊崇道教,追求長生不老之術。如此可見,嘉靖猶如秦始皇一般,進而,出現了勞民傷財的局面。

△嘉靖開創中興之主的歷史局面

1542年十月,爆發「壬寅宮變」,為此,嘉靖皇帝還差點死於宮女之手,過後,嘉靖移居西苑。結果,讓首輔嚴嵩專政二十年,許多忠良遭受陷害,朝廷爆發多種事變。但後來嘉靖為了緩和社會矛盾,重新振興朝綱,採取釐革縮弊,退還了被侵佔的民田等舉措。嘉靖開創「新政」時期,是得到朝廷上下的擁護,如此其新政是緩和了矛盾。

△專政迫害忠良的嚴嵩

03嘉靖信教,受於環境,迷信方術

然而,嘉靖信奉道教、敬鬼神,其實這都是受環境的影響,由於其父母對道教均是尊從信奉,為此嘉靖是深受其害的。還有一點則是嘉靖自己,就是因為他的獨特,所以,他認定的事情,在多數情況下是難以改變的。進而,尊道者升官發財,敢於進言者貶為民,重則處死,因此,就出現了一人任多職務,例如:陶仲文即是,兼少師、少傅、少保等職務。

△嘉靖皇帝非常信奉道教的

「壬寅宮變」就是因嘉靖迷信而引起的,他迷信丹藥方術,派人採集靈芝等,進行練丹藥。目的就是為了滿足自己修道,數次遴選民女入宮,還命宮女們採集甘露兌服參汁,以測出延年的目的,結果,讓眾多宮女病倒。讓宮女們忍無可忍,就以楊金英為首的宮女,差點將嘉靖勒死,這就是歷史上罕見的宮女弒君。

△影視中的壬寅宮變

04總結:

結合以上,可以得出修養優異的嘉靖,如果不為道教的迷信所困,未必會出現「壬寅宮變」弒君的場面,單憑嘉靖自身的造詣,絕對是能將明朝治理得妥妥噹噹的。不然史書怎麼會這樣評價嘉靖呢?「中興之主」,然出現過錯的局面,就是因為嘉靖信奉道教,產生的副作用。總之,不管從何處看,人總會因欲望,失去原本的心,進而,走進了地獄的深淵,嘉靖迷信即是如此!

若想詳細了解嘉靖的「中興之主」以及「壬寅宮變」,可通過該書進行詳細了解!

大家是否贊同呢?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與探討!

參考文獻:《明史》《中國通史》#明朝那些事#

本文為狐仙說歷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的帳號!

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最好的支持!

作者推薦:

北宋包拯為了威嚴,才提議軍隊,效仿貞觀的嗎?還多次彈劾權貴們

為何人要永不滿足呢?有動力追求,開創先河,奔向成功,反之辱國

都知《清明上河圖》乃張擇端著作,然其主要內容與價值,被淡化了

文章不能再亂寫了,先前就有慘案發生—呂留良事件,徐駿也不例外

相關焦點

  • 都知馬可波羅元代時來華,並傳播了知識,他為何對華了如指掌?
    但是,受戰爭的影響,其二人又將市場轉向其他地區,那麼,這倆商人又在什麼時候來到中國的呢?馬可波羅又在何時進入中國的呢?△威尼斯商人(油畫)01使者緣遇,邀請客人,前往中國有緣自會相見為何修養優異的嘉陵皇帝會信奉道教?
  • 歷史上的佛道之爭,道教7負1平,為何道教總是輸?
    同時,中原也會派高僧去西域求經等,增強了佛教在我國的影響。隨著佛教和道教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它們之間的矛盾和爭鬥也就凸顯出來了。我國歷史上有記載的佛道之爭,以及它們之間的辯法,共進行了14次,其中道教輸了7次,勝了4次,平了1次,2次情況不明。
  • 道教受陰陽五行說影響,崇尚色彩的傾向鮮明,著重於三色
    道教受陰陽五行說影響,崇尚色彩的傾向鮮明,著重於三色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道教色彩的基本特點的。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自東漢照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產生起,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 「道教」的真武大帝,是明朝的一位皇帝?
    其實你參拜的是明朝的一位皇帝。明朝雖然還是以儒學為推行全國的顯學,但朱家天子信奉的卻是道教,而且有皇家道觀——武當山。朱家與道教的關係,還要從永樂皇帝朱棣說起。朱棣看上了玄武朱棣由於發動與侄子朱建文爭奪皇權的「靖難之役」,總覺得不正,江山不穩。
  • 永樂仁宣(增三)朱元璋立國時崇信佛教,為何朱棣大興武當山道教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白手起家建立的明朝,被認為是自漢高祖劉邦後得國最正的開國皇帝。年輕時朱元璋過得很貧苦,由於災荒而流離失所。他為了生存,既當過乞丐,也在皇覺寺出家為僧。所以明朝立國後,朱元璋崇信佛教,多次召請江南高僧到南京做法會。並在南京設立管理佛教的機構,掌握天下名山古剎的住持任免。
  • 改善人居環境 建設宜居嘉陵
    原標題:改善人居環境 建設宜居嘉陵   近年來,嘉陵區以
  • 戊午之爭,道教輸得一敗塗地,靠什麼和佛教相爭2000年?
    道教與能與佛教抗爭2000餘年的原因在哪裡?一敗塗地的戊午之戰道教初創是在東漢末年,而那時,也正是印度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只不過當時的佛教在中國的影響很小,是到了南北朝,佛教在中國才開始發展起來,到隋唐時期達到頂峰。
  • 那些遺落世間的優美道教神像 !
    早期道教造像,人物均著肥大的道袍,為秀骨清像,用深直平梯式衣紋,線條勻稱細密而凸起。  唐代以後,道教得到很大發展,造像活動也逐漸興盛,根據其信仰宗旨和其美學思想,道教造像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製作模式、規範和藝術風格。
  • 黑媽媽又稱黑老太太,為何被尊為古代東北道教大護法?
    在地方信眾中影響很大,在東北,有很多信眾家中會專門供奉黑媽媽。那麼,黑媽媽信仰究竟是怎麼來的呢?在明末清初時期,高道郭守真郭真人曾在遼西地區的九頂鐵剎山八寶雲光洞修行。其後,郭守真弟子高太護、劉太靜、呂太普住持盛京三教堂。高太悟、王太興、傅太元住持鐵剎山雲光洞,劉太琳、王太祥分別赴千山、醫巫閭山及吉林、黑龍江等地立觀度人。
  • 道教三位至高神,為什么元始天尊的地位最高?
    三清是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玄元皇帝道德天尊。而"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三清代表大道生成規律。一氣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
  • 朝運萊道教知識:道教中的帝君,道君,真君,星君,元君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在道教之中有非常多的「君」,例如前段時間很火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有一位司命星君很受大家歡迎,東華帝君也擁有很多的粉絲。再比如前幾天玄靈子老師的另一篇王母娘娘的文章裡面寫的王母娘娘又稱為太虛九光龜臺金母元君。那這些帝君,道君,真君,星君,元君分別指什麼呢?
  • 道教在唐朝:三位皇帝狂熱支持,出現三次道勝於佛的高潮
    東漢末年,道教「祖天師」張道陵創立了道教,後來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到了唐朝時,道教被唐高祖李淵定為國教,從而成為與佛教並行的兩大宗教。從此,道教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與早先外來的佛教在唐朝先後開始出現大的發展,而由於唐朝的皇帝們有的崇佛,有的崇道,使得佛教與道教互有發展高潮。
  • 道教人物:城隍爺、土地公
    城隍 城隍是我國民間和道教信奉的守護城池之神。《說文解字》說:「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說池,無水說隍。」城隍一詞連用,首見於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 城隍神的奉祀,古人有始於堯,始於漢,始於三國諸說,然所據不足,無可憑信。有史可徵者,約在南北朝。
  • 皇帝打瞌睡出醜,13歲宮女忍不住笑出聲,當晚就被寵幸,寵冠六宮
    明朝國祚276年,先後經歷了十六位皇帝,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十六位皇帝中的一位,他「在職」45年,成為明史上實際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
  • 歷史上忽必烈主持的道教佛教爭辯大賽,兩個人滅了全真道教
    萬松行秀(1166—1246),河內解梁(在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俗姓蔡,出家受具足戒後,行腳至今北京一帶訪師參學,先到潭柘寺(在今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接著到燕京(今北京)慶壽寺投到勝默光和尚的門下習禪,後到磁州(治今河北磁縣)大明寺禮曹洞宗雪巖滿禪師為師。宋代曹洞宗出自芙蓉道楷門下的弟子中,在後世最有影響的有丹霞子淳與鹿門自覺兩個法系。
  • 道教氣功養生
    ,吞納法為何道教認為鍛鍊對身體好呢,什麼是道教體質養生道教指點如何保護保護膝關節如何根據養睛明目進行保健關於道家的睡方與睡功說法道家眼裡可代替肉食的食品,道家說粗茶淡飯對孩子好道家氣功的養生方法道家修煉一定要吃素嗎道家笑容裡的善與惡。
  • 拂塵是道家法器,為何清朝太監手裡會拿一個拂塵?
    大家在看清朝影視劇,也常常會有這樣的一個情況,皇帝身邊的太監,手裡總會拿著一個拂塵傳遞皇上的旨意。這就讓很多人感到奇怪,拂塵不是道家的法器嗎,為何太監手裡會拿著一個拂塵?拂塵在道教文化中有著特殊之處,道士在靜心打坐的時候,這時候不宜有大幅度的動作,所以拂塵會被用來驅趕蚊蟲。在《毗奈耶雜事》中說:「佛在廣嚴城彌猴池側高閣堂中,時諸比丘為蚊蟲所食,身體患癢,抓搔不息。俗人見己,問言:『聖者!何故如是?』以事具答,彼言:『聖者!何故不持拂蚊子物?』答言:『世尊不許。』以緣白佛,佛言:『我今聽諸比丘畜拂蚊子物。』」
  •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道教真正的食養之法
    去除狂暴憤怒可以修養心性,不過妄的思慮可以修養心神,簡練語言可以修養心氣,杜絕過度的嗜好和欲望可以修養精神。只有內外養結合,我們才能身心通泰,祛病延年。 人們得得各種疾病,大多是由飲食不合理引起的,不合理的飲食所帶來的危害,遠遠超過了縱情聲色所帶來的危害;人們到了一定的年紀,對聲色的欲望會降低,但飲食確實每天都需要的;飲食合理的話,久而久之,會帶來很大的好處,不合理的話,日積月累就會帶來很大的危害。
  • 中國人內心最高的殿堂信仰-道教
    道教最初起源於黃帝,很多人把黃帝稱作道教始祖。而道教的思想又來自於老子李耳,所以道教又把老子作為道教的道祖。最後就是張道陵成立了道教,因此道教之人把張道陵稱為道教的教祖。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宗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 中國民間信奉的道教女神們,你知道嗎?
    太元玉女太元玉女,又稱太元聖母、玄妙玉女,在中國道教的地位無比崇高。是萬神之母。創始大神盤古的妻子,也是東王公與西王母的母親。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為媽祖(當地人對女性祖先的尊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祇。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布。僅臺灣一地就有媽祖廟500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