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桃仁9克,大黃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芒硝6克(分二煎)
【用法】以水煮四味,湯成去滓,內芒硝,更上火上微沸,溫服。
【方解】此於調胃承氣湯加驅瘀血的桃仁、和治氣衝的桂枝,故治調胃承氣湯方證氣上衝,而有瘀血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106條: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註解:熱結膀胱,即指熱和血結於膀胱所在的部位。「急」即脹滿之意。「結」即結實之意,少腹急結,謂小腹有自他覺的硬滿證候。
太陽病不解,常傳裡為胃家實的裡實證,然亦有熱結於膀胱部位的瘀血證,瘀惡之氣上犯頭腦,故其人如狂,若其血自下則亦常自解,故謂下者愈。假如血不自下,或雖下而不盡,勢須以本方攻之。不過太陽證不罷者,還不可攻,當先解其外,外解後,但小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按:據本條其人如狂的說明,則精神病、神經系統疾患有由於瘀血所致者,宜注意。又據證合用柴胡劑效果更好。
【辨證要點】調胃承氣湯證,見腹痛有定處、氣上衝者。
【驗案】段某,女性,14歲,病歷號173651,1965年10月4日初診。於64年3月月經初潮,但後來未再來潮。
今年4月23日發四肢抽搐、昏厥,近來發作頻繁。每發作前厭食,右上腹痛、胸悶,當有氣自腹向上衝時即發抽搐及昏厥,時伴呼吸急迫、大聲喧喊,口苦便幹,苔白膩,脈弦細。證屬瘀血阻滯、鬱久化熱,治以祛瘀清熱,與大柴胡湯合桃核承氣湯:
柴胡12克,白芍10克,枳實10克,生薑10克,大棗4枚,半夏12克,大黃6克,桃仁10克,桂枝1Q克,炙甘草6克,黃芩10克,芒硝10克(分衝)
結果:上藥服三劑,右上腹痛、胸悶未作,抽搐也來發,據證改服小柴胡湯合當歸芍藥散加減,調理三月諸證已,月經來潮。
推薦閱讀
最常用的50個方證丨 桂枝湯/(桂甘+姜芍棗)
最常用的50個方證丨桂枝加葛根湯(桂枝湯+葛根)
最常用的50個方證丨桂枝加附子湯(桂枝湯+附子)
最常用的50個方證丨麻黃湯(麻甘桂+杏)
最常用的50個方證丨麻杏石甘湯(麻甘+杏+石)
最常用的50個方證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麻甘+杏 姜棗+桑白皮 連翹 赤小豆)
最常用的50個方證丨麻杏薏甘湯(麻甘杏+薏苡仁)
最常用的50個方證丨小青龍湯(麻黃湯以芍代杏+半夏 乾薑辛味)
最常用的50個方證丨五苓散(豬苓術澤+桂枝)
最常用的50個方證丨苓桂術甘湯(苓術+桂甘)
最常用的50個方證丨麻子仁丸(麻仁 杏仁 白芍+小承氣湯/大黃+厚枳)
1、文源:網絡,參考馮世綸老師等人編著的《經方傳真—胡希恕經方理論與實踐》。編輯:獨語。
2、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3、歡迎大家投稿,投稿郵箱20337996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