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桂枝茯苓方

2021-02-12 健緣堂

原方:桂枝10g ,茯苓10g ,牡丹皮10g, 赤芍10g ,桃仁10g。


將丸劑改湯劑,使其臨床應用及適應範圍不斷擴大,用於治療內、外、婦、皮膚等各科疾病。

因其病機為瘀血阻滯胞宮,故方中用:桂枝溫通血脈、行氣活血化瘀;茯苓健脾利水下行、與桂枝同用能入陰通陽;丹皮消瘀血;桃仁破血結;赤芍行血中之滯;全方具有活血化癖消腫散結之功。

運用桂枝茯苓丸加減或合方治療痛經、崩漏、慢性盆腔炎、癌症、各種疼痛等多種疾病,病因雖各不相同,但其發病機制均有瘀血內阻,故根據其寒多於熱,虛多於實的實踐經驗,偏重用桂枝茯苓丸加減治療,均取得較好療效,體現了中醫「異病同治」的論治特色,現將其綜述如下。

一.內科

1.肝癌:用桂枝茯苓丸合安宮牛黃丸治療晚期肝癌一例,處方用桂枝茯苓丸原方加柴胡、川楝子,每日1劑,水煎分兩次服;安宮牛黃l/2丸,每日服2次。

2.癃閉(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等等疾病引起的排尿困難)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療:桂枝10g,茯苓10g,赤芍15g,丹皮15g,桃仁10g,白芥子10g,浙貝20g,薏苡仁30g,懷牛膝20g,海藻15g。用藥日1劑,進藥2小時,小便微通,服藥2劑,自覺排尿困難好轉,少腹墜脹已除,繼服10劑諸症皆消,後用桂枝茯苓丸以鞏固療效,治療3個月後病情穩定,迄今未發。


3.眩暈: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茯苓,赤芍,石菖蒲各15g,丹皮,桃仁,柴胡各10g,細辛5g,吳茱萸6g,磁石30g。每日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3劑小效,原方加倍桂枝30g,加丹參20g,再進5劑,諸症悉除,囑服桂枝茯苓丸1個月以善其後。隨訪2年,未再復發。

4.哮證(哮喘):選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杏仁、葶藶子、紅花各10g,薤白15g,麻黃7g。每日進1劑。水煎2次,早晚分服。服藥3劑後,哮喘大減。又加五味子10g,去掉葶藶子繼服10劑而愈。

5.腰痛:治療病人自述3天前抬重物扭傷腰部,疼痛難耐,痛有定處,腰部活動受限,動則痛劇。舌紫暗,脈弦緊。此淤傷腰府。桂枝,續斷,茯苓各15g,赤芍、丹皮、五靈脂各12g,沒藥、乳香、延胡各20g,牛膝24g,桃仁15g水煎服,每日1劑。服3劑後腰痛減輕,續服12劑,疼痛明顯好轉,腰活動自如。


6.坐骨神經痛:桂枝20g,茯苓、桃仁、木瓜、獨活、杜仲各15g,牛膝、赤芍各30g,延胡25g,地龍12g。水煎服,日1劑。服藥6劑後,疼痛緩解,再連服30餘劑而愈。

二.外科

1.腸癰(慢性闌尾炎):一例寒溼型慢性腸癰(乃因寒溼鬱滯,與淤血互結,阻滯經脈)。以桂枝茯苓丸活血散淤,調和氣血;加薏苡健脾祛溼排膿;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利溼;木香,枳實行氣止痛;路路通味苦疏洩,以加強通經活血之功;穿山甲活血通經,有藥歸經之效。治療半月全愈,1年後復察未見復發。


2.粘連性不完全性腸梗阻:對一例術後腸粘連。大腸為傳導之官,六腑以通為用,不通則痛,氣滯日久,血行不暢,瘀血內阻,故腹痛經久不愈。用桂枝茯苓丸旨在活血化瘀導滯;加白朮,雞內金健脾消滯;佛手枳實,青皮行氣止痛,氣機暢,淤血行,則痛可止。治療三個月全愈,2年後復察未再復發。


3.胸膜粘連:對以胸痛為主症,乃因反覆肺部感染,治療不徹底而引起的胸膜粘連,用桂枝茯苓丸通陽化瘀;白芥子祛除皮裡膜外之痰;瓜子祛痰,潤腸通便;太子參,麥冬益氣養陰;延胡索乃血中之氣藥,既走血分,活血化瘀,又走氣分行氣止痛。諸藥合用,共奏行氣活血祛痰之效,治1個月半.全愈。此外,運用桃核承氣湯合桂枝茯苓丸治療混合痔。

三.婦科


1.不孕症:用桂枝茯苓丸加減治療胞絡瘀阻型不孕症:桂枝、桃仁、丹皮各12g,赤芍、茯苓、敗醬草、桑寄生、杜仲、丹參各15g,牛膝、莪朮各20g。水煎服,每日1劑。以此方為主加減連服半年後懷孕,生育一子。

2.卵巢囊腫:已婚女,不孕桂枝、赤芍、茯苓、桃仁、敗醬草、鬱金、澤蘭、香附各15g,丹皮、昆布各12g,三稜、生牡蠣各24g,牛膝20g,莪朮30g。水煎服,每日1劑。用此方加減,連服3個月,左側包塊已消,右側包塊明顯縮小,囑其繼續服藥。後生一女孩。處方:桂枝12g,茯苓30g,赤芍10g,丹皮6g,車前子20g,漢防己10g。本方連續服用1個月後,B超示:右側卵巢囊腫38mm×34mm。月經來潮時血塊減少,疼痛消失,由於患者工作繁忙,不願服湯劑,續服桂枝茯苓丸6丸,每日2次,服用2月,痛經瘥,B超複查囊腫消失,隨訪未見復發,婚後育,男孩。

3 .治療附件囊性包塊(卵巢囊腫):以桂枝茯苓丸加減組方:桂枝、牡丹皮、桃仁各15g,茯苓、赤芍各12g,紅花、三稜、莪朮各10g,若痛甚者,加延胡索12g;熱重者,去桂枝加白花蛇舌草、魚腥草、敗醬草各20g,蒲公英15g,鬱重者,加香附12g』兩脅脹痛者,加柴胡15g;氣虛者,加黃芪15g;脾虛者加生薏苡仁18g;輸卵管積水嚴重者,加澤瀉、車前子各15g。水煎,每日1劑,3煎,飯後溫服,10天為1個療程。治療附件囊性包塊96例.結果:痊癒55例,顯效12例,無效7例,有效率為92.71%。

4.慢性盆腔炎:用桂枝茯苓丸加味,處方:桂枝9g、茯苓15g、桃仁9g、牡丹皮9g、赤芍9g、連翹12g、魚腥草20g、敗醬草20g、薏苡仁30g、延胡索12g。服用6劑,每日1劑。經後複診訴經行腹痛明顯減輕,效不更方,守上方繼服3個月,諸症消失,婦科檢查及B超示子宮及雙側附件均無異常。停藥觀察,隨訪3個月未再復發。

5.痛經(月經期小腹疼痛):用桂枝茯苓丸治療痛經76例,結果43例痊癒(症狀消失3個月以上);29例好轉(症狀消失不滿3個月或仍有輕微疼痛);
4例無效(症狀無改善)。總有效率94.7%。應用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痛經46例藥物組成:
桂枝9g,茯苓、桃仁各12g,丹參、白芍各20g,延胡索、香附、五靈脂各12g,川牛膝6g,甘草9g。噁心嘔吐加代赭石12g;頭暈加鉤藤9g;
面色蒼白、出冷汗、血壓下降、暈厥加黃芪30g。水煎服,每日1劑。經前3~5日服用,共服6劑。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結果:痊癒33例,佔77.74%;好轉10例,佔21.74%;未愈3例,佔6.52%總有效率93.48%。

5.子宮肌瘤:用桂枝茯苓加味基本方組成:
丹參30g,牡丹皮、桃仁、赤芍、川芎各9g,茯苓、海藻、昆布、當歸、路路通各12g,桂枝6g,女貞子、旱蓮草各20g。治療子宮肌瘤65例。以桂枝茯苓丸加減---桂枝10g,茯苓12g,牡丹皮、赤芍各10g,番紅花3g,雞血藤10g,益母草10g,三稜5g,術9g,水蛭3g,夏枯草15g,牡蠣3g,鱉甲30g,海藻10g,昆布10g,月經量多加蒲黃10g,茜草10g,炙大黃3g;腹痛加川楝子10g、延胡索10g.
上藥共研細末制蜜丸,每丸9g,每日2次,每次2丸,月經期停服,連服3個月為1療程。

6.子宮內膜異位症:用加味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桃仁、牡丹皮、白芍、三稜、莪朮、川楝子各10g,延胡索、丹參各12g,夏枯草15g,山慈菇6g,

月經量多者經期減三稜、莪朮、山慈菇、桃仁,加五靈脂、蒲黃炭、茜草各10g,三七粉6g,烏賊骨20g。共治療95例,顯效率37.9%,有效45.3%,總有效率為83.2%。等用桂枝茯苓丸加味---
桂枝、茯苓各6g,牡丹皮、桃仁、赤芍、白芍各10g,生大黃3~6g,甘草6g,重加三稜、莪朮、穿山甲各9g;

疼痛劇加乳香、沒各9g,路路痛12g;便秘重用生大黃9~12g,桃仁15g;氣虛體弱者加黃芪9~12g、黨參9~12g;子宮腺肌症加夏枯草15g,牡蠣30g;經不調加當歸9g,香附9g,益母草12g.
經期停藥。38例痛經者好轉26例,佔68.4%;25例子宮內膜異位症9例明顯縮小,佔32.14%。

用桂枝茯苓丸加減---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制香附、制沒藥各12g,丹參40g,昆布、海藻各15g,生蒲黃10g,治療異位妊娠40例,治癒39例,無效1例。

用桂枝茯苓丸加減---加鬱金、菖蒲、橘絡治療閉經20例,停經最短2個月,最長3年。服1~3劑來月經者8例,4~6劑來者7例,無效5例。

譚氏,用桂枝茯苓丸加減---桂枝18g,赤芍、桃仁、牛膝各15g,牡丹皮、紅花各12g.下死胎,1劑後當晚開始宮縮,次日繼服1劑,死嬰娩出,共治療6例均獲效。李氏,以桂枝茯苓膠囊治療子宮肥大症患者12例,1個月為1療程,經期停服,一般服3個療程,最多服6個療程。結果12例患者均獲得滿意效果。月經量基本恢復正常,子宮恢復正常大小者7例。

由上可知,桂枝茯苓丸在婦產科應用廣泛。婦女以血為主,瘀血為婦產科疾病常見之病機。瘀阻胞脈、衝任,使經脈不通;或血不歸經,或壅聚成症,導致痛經、崩漏、異位妊娠、惡露不絕、症瘕等。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方簡功著,故臨床上泛用於治療血瘀引起的婦科疾病。

四.皮膚科

1.黃褐斑俗稱蝴蝶斑,黃褐斑:無論病之久暫皆與血分有關。桂枝入心經,通利血脈,溫化水溼,通行頭面經脈;茯苓入脾經,補脾益氣養血,化濁行飲;赤芍入肝經,柔養肝臟,可行血中之滯;肝藏血,脾統血,心主血脈,丹皮、桃仁活血化瘀,消癥散結,兼清瘀熱。

2.痤瘡:多系肺經風熱毒邪燻蒸,胃腸積熱,熱毒蘊聚肌膚,血運不暢,瘀血阻滯而成,可以用桂枝茯苓丸加減治療。其它以本方加當歸、丹參、乳香、沒藥等治療乳腺增生110例---痛引胸痛與肩臂者加炒柴胡、香附;經行腹痛者加艾葉、延胡索。結果:治癒31例,顯效43例,有效29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3.?64%。本方加白花蛇舌草治療慢性前列腺炎患者45例結果:痊癒24例,顯效15例,有效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33%。以本方加琥珀、金錢草、石韋、滑石、甘草治療輸尿管下段結石患者1例12劑後,每晨尿中可見結石,共排出大小結石40枚,患者諸症除。

體會:桂枝茯苓丸從最初專治婦人妊娠漏下及胎動不安,到現代在婦產科以及臨床各科的廣泛應用並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可以看出以下兩個特點:第一,雖然此藥在治療中涉及了臨床各科,但其病機中都有「症塊」,即都有瘀血的致病因素,體現了中醫藥「異病同治」的優勢;第二,用桂枝茯苓丸原方的甚少,幾乎都對症進行了加減,或加強了活血消癥,或加強了軟堅散結的中藥,體現了中醫學辯證論治、因人施治的特點。桂枝茯苓丸加大黃牛膝下瘀血如神桂枝20克、茯苓20克、丹皮15克、赤芍30克、桃仁20克、懷牛膝60克、制大黃10克。這是我給X女士的老父親所開的處方——桂枝茯苓丸加大黃牛膝。

2個月前,x女士告訴我,他父親胸悶異常,無法行走,恐為時不久,情緒低落,邀我出診。前往x老居室,見其他雖然已經是90歲的高齡,但形體依然魁梧,只是臉色黝黑髮紅,端坐在椅子上,無法行走。訴說胸悶腹脹,觀其腹部,碩大如鼓,猶如彌勒佛,按之不痛但也不柔軟。而察其兩下肢,浮腫,按之如泥。大便十分困難,必須依賴開塞露,否則乾燥難解。我看是腰腿少腹有瘀血沉積,所以,苦腹脹。

當用大劑桂枝茯苓丸加大黃牛膝。囑七劑後聯繫。一周後反饋,藥後感到舒適,囑效不更方,再服一月。昨天,X女士女士在電話中高興地告訴我:他老父親的肚子小了一圈,下肢浮腫也退了,大便順暢。老人能夠每天出來走走,心態好了許多。桂枝茯苓丸善於消解少腹腰腿瘀血。女人痛經、漏下、閉經、不孕者,男人便秘、腰痛、前列腺增生、下肢浮腫、腳痛等,都可用此方。加大黃、懷牛膝更佳。大黃、桂枝、桃仁,為活血化瘀的經典組合,猶如桃園三結義,能通調血脈,清除淤積。牛膝利腰膝,能通經活血,並治少腹痛。

前人所牛膝能引藥下行,是否能如此不好說,但牛膝的作用部位在下肢,倒是明顯的。而且,牛膝能治大肚子。先前治療一中年男子,腹大如懷八月胎兒,外號大肚子。用大量牛膝後明顯鬆快縮小。桂枝茯苓丸加大黃、牛膝,我常用於各種血栓性疾病。X老就是下肢靜脈血栓可能,如不加治療,瘀血衝胸,也會釀成大禍。這個「老配方」就是《桂枝茯苓丸》,如果善於辯證加減,可治百病。原方:桂枝10g 茯苓10g 牡丹皮10g 赤芍100g 桃仁10g。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楊莉萍,摘自《經典中醫研究雜誌》,內容僅供參考,請勿私自用藥。

註:部分圖文源網絡,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茯苓半斤,甘草二兩,大棗十五枚,桂枝四兩上四味,以甘瀾水一鬥,
  • 桂枝茯苓丸的合方與加味
    (以上均見《金匱要略•第二十篇•二條》)原文提示本方主治婦人癥病而漏下不止者,這應該是指先兆流產。桂枝茯苓丸是後世婦科下死胎方。「奪命丹」治婦人小產,下血過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黃黑、或胎上搶心,則悶厥欲死,冷汗自出,喘滿不食,或食毒物,或誤服草藥,傷胎動氣,下血不止。若胎未損,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
  • 名醫心悟之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本方是經典的活血化瘀方,方中桂枝為君,取其辛溫能溫通血脈、化瘀行滯。
  • 女性朋友的福音(下集)桂枝茯苓丸在婦科上的妙用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世間萬物都是按照自然規律發展的,盛極必衰這是不可逆的,桂枝茯苓丸再好也只能幫助身體本能恢復正常功能,不可能給你整個容塑個臉,要正視自己,認真的年輕,優雅的老去。     2、桂枝茯苓丸可以治療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就是一種瘀滯,就是要活血化瘀。
  • 《傷寒論》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如劉渡舟治療:患者,患奔豚證,發作時氣從少腹往卜衝逆,至心胸則悸煩不安,胸滿憋氣,呼吸不利,並見頭身汗出。每天發作兩三次,小便短少不利,有排尿不盡之感。舌質淡,苔水滑,脈沉弦無力。方用茯苓30g、桂枝12g、大棗15枚、炙甘草10g。服用兩劑,則小便暢,奔豚氣不再發作(《經方臨證指南》,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 【中藥方劑】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方劑名】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出自漢·《傷寒論》。別稱「苓桂術甘湯」。  【組成】茯苓四錢(12克)、桂枝三錢(9克)、白朮三錢(9克)、甘草二錢(6克)。  1.充血性心力衰竭:將12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常規給予洋地黃毒苷及利尿劑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3個月為1個療程。以心功能糾正至I級,症狀、體徵基本消失,各項檢查基本恢復正常為臨床近期治癒標準。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3.33%,對照組60%,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 桂枝類方治療銀屑病
    黃煌所著《中醫十大類方》中桂枝類方包括24首方劑,主治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桂枝湯證的影子。桂枝湯為「古代的補益劑」、「非發汗方」(《經方的魅力》),「是針對皮膚乾枯、舌淡,調理體質的方」,這些描述均提示桂枝類方中的很多方子具有改善皮膚乾枯的作用。一些慢性銀屑病患者皮損以乾燥、脫屑為主,辨證選用桂枝類方治療,多可獲得很好效果。
  • 經方100首---013、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上)
    013、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組成用法]       茯苓12~30g、桂枝10~15g、白朮10~15g、炙甘草
  • 桂枝茯苓丸,一點珍貴的臨證經驗
    筆者翻看平時記錄,發現婦科囊腫,以桂枝茯苓丸為主方,療效較快,有5劑而愈的案例,肌瘤則要慢一點,遺憾的是沒留超聲檢查為證,以下幾例則是留有檢查為證的醫案。案一,萬某,女,36 歲。2016年7月6日查彩超,左側附件4.9cm×4.3cm×4.1cm囊性包塊,予桂枝茯苓加減,服藥8劑;7月15日複查彩超,囊性包塊完全消除。
  • 茯苓
    方子是:茯苓甘草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理中丸加減法及小柴胡湯的加減法。另外,在真武湯中,茯苓不僅是健脾利水,也還有消飲定悸的作用。(3)寧心安神:《傷寒論》用茯苓安神的有兩個方子,主要配伍也是白朮。方子是:茯苓四逆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另外,豬苓湯中茯苓除健脾利水外,也有寧心安神的作用。
  • 桂枝
    桂枝能溫通經脈,對寒溼性風溼痺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風等同;對氣血寒滯所引起的經閉、痛經等症,常配合當歸、芍藥、桃仁等同用。桂枝性溫,善通陽氣,能化陰寒,對陰寒遏阻陽氣,津液不能輸布,因而水溼停滯形成痰飲的病症,常與茯苓、白朮等配伍應用:如膀胱氣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陽化氣,助利水藥以通利小便,常配合豬苓、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
  • 茯苓的作用原來這麼大
    方子是:五苓散、附子湯、真武湯、豬苓湯、麻黃升麻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四逆散的加減法及小青龍的加減法。(2)消飲定悸:《傷寒論》用茯苓消飲定悸有5個方子,主要配伍亦是白朮。方子是:茯苓甘草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理中丸加減法及小柴胡湯的加減法。另外,在真武湯中,茯苓不僅是健脾利水,也還有消飲定悸的作用。
  • 茯苓澤瀉湯方證
    茯苓澤瀉湯方:茯苓半斤,澤瀉四兩,甘草(炙)二兩,桂枝(去皮)二兩,白朮三兩,生薑四兩。
  • 《時方妙用》痛風領悟
    《時方妙用》痛風領悟作者/周天寒《時方妙用》為清代陳修園撰。該書敘理簡明,選方適用。所列痛風一病,論理精湛,見解新穎,用藥穩妥,至今仍為臨床所遵循。本文不揣簡陋,將陳氏對痛風的論述作一介紹。痛風為痺證的一種,又稱「白虎歷節」。
  •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
    平衝降逆桂枝具有平衝降逆的功效,是針對下焦寒氣或水溼(飲邪)之氣上逆而言,通過溫化、溫散寒凝水溼而達到平衝降逆的目的,與前利肝肺氣有著本質的區別,彼為舒暢肝肺氣機,以順達為是,此為降逆氣以平為是。仲景方中的桂枝加桂湯、苓桂草棗湯均體現了這一平衝降逆以治奔豚的特點。桂枝能溫散膀胱水氣,使衝氣不從腹部上逆,而能蒸騰水氣從背部和衛表而出。
  • 醫聖張仲景常用的「桂枝」究竟是什麼?是桂枝還是肉桂?你知道嗎
    記得以前在跟診時,給患者開藥,方中有桂枝一藥,然後那患者問:這桂枝是桂花樹的樹枝嗎?當然,這個問題會讓人忍俊不禁,因為中藥桂枝並不是桂花樹的樹枝,而是桂樹的枝。那麼,問題又來了,對於桂樹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桂皮了,那桂枝與桂皮(肉桂)有什麼區別呢?
  •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處方: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合真武湯方組:制附片15克  桂枝45克 白芍45克 龍骨45克 牡蠣45克 茯苓45克 白朮30克 炙甘草30克 生薑45克(切片)大棗12枚(撕開)劑量:七劑(每日一劑)煎服方法:每劑藥,水開後再煮20分鐘,分三次溫服。治療效果:後某日,病人特來電訴兩劑藥後低熱汗出已平。
  •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如偏於寒溼者,可與桂枝、白朮等配伍;偏於溼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於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耆、白朮等配伍;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朮等同用。 3、茯苓治皯:白蜜和茯苓塗上,滿七日。(《綱目》茯苓酒) 6、茯苓用於痰飲咳嗽,痰溼入絡,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溼,又具健脾作用,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溼,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具有治療作用。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治痰溼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 大師茯苓人(下)
    接著上期大師茯苓人思路繼續說,這個大師也指大溼。今天聊之前先羅列一些大家熟悉含有茯苓方的經典方證。
  • 中藥材:茯苓
    兼有陽虛表現者,再加配桂枝或肉桂以通陽(即旺盛血液循環功能。凡在利水劑中加入桂枝或肉桂,都是為了促進血液循環而加強利尿,也就是所謂「行氣化水」、「氣行水行」的意思),方如五苓散,適宜程度較輕的水腫。實驗證明五苓散有較強的種尿作用,能使排出的尿量增加112%2、用於治療痰飲。前人的經驗是「痰飲必用茯苓」。取其有利尿和補益脾胃作用。一般可用苓桂術甘湯為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