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馬桶君」這一先進的發明,悄悄走進了千家萬戶,變成了家喻戶曉的「超級明星」,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百姓家庭的重要「成員」。這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它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許多腸道健康的問題——讓我們用一個對於腸道來說特別彆扭的姿勢,努力用勁把便便擠出來,卻也附帶把痔瘡擠了出來!今天將由腸道健康專家「清道夫」帶您學習其中的奧秘。
「吃喝拉撒睡」是人類生存的本能反應,對於健康人來說,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輕鬆適應,大家更關注的是怎樣「吃好、玩好、用好、睡好」!
但對有腸道疾病困擾的病人來說,每天能順暢地排出便便,都成為了一種奢望。「清道夫」經常遇到或聽到一些患者的哭訴,每次排便需要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有的需要每天使用開塞露、咖啡、藥物灌腸,甚至手助排便;有的則需要口服大黃、番瀉葉、果導片或進口藥輔助排便;嚴重的會誘發焦慮症、抑鬱症或心腦血管意外風險等。當一種生存本能都變成了一種奢望,其中的痛苦常人難以想像。
排便是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動作,除了神經系統支配外,還有一套精密的肌肉閉合機制,只有兩大系統通力合作才能得體乾淨地完成這一動作。
您能有意識地收縮和放鬆的肌肉叫肛門外括約肌,受主觀意識控制,如果大腦認為現在不是上廁所的時機,它就會負責嚴防死守大門;肛門裡面幾釐米的地方有內括約肌,不受主觀意識控制,它堅決執行對身體有益處的事。
對於排便的影響,也不能忽視恥骨直腸肌的作用,平時處於收縮狀態,形成肛門直腸角,有控制排便的作用,而排便時處於放鬆狀態,讓便便暢快的排出體外。
幾千年的蹲位排便習慣,被橫空出世的「馬桶君」徹底改變了,人們似乎更享受在馬桶上舒適的感覺,還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活習慣,如看書、看報、刷朋友圈或刷抖音等。有的已經形成了「手機依賴症」——不玩手機,解不出便便!這屬於不良生活習慣,沒有科學依據支撐。
「清道夫」帶領大家從科學角度分析,為什麼坐在馬桶上便便不容易順暢地排出,其實跟恥骨直腸肌有密切關係。因為坐在馬桶上,恥骨直腸肌不能完全放鬆,導致肛門直腸角變小,便便排出受阻。有的人描述:便便就像牙膏一樣被一點點擠出來。
「清道夫」掏出準備已久的小錦囊,為了能拯救受便秘折磨的世人,讓他們在馬桶上不再掙扎!
錦囊妙計1:準備一個小腳蹬,坐在馬桶上時把雙腳放在凳子上,身體稍微前傾,您的便便就能輕鬆愉快的排出體外。
錦囊妙計2:縮短排便時間,每次以5~10分鐘為宜。儘量不要長時間玩遊戲看書看報。因為排便時盆底肌處於放鬆狀態,長此以往會引發肌肉痙攣肥厚或痔瘡的發生。
錦囊妙計3:每天形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培養排便便的感覺——肛門放鬆,腹部慢慢收縮,把力度往肛門方向下沉。
錦囊妙計4:若已經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便便還是不能順暢排出,就應該找到你們的腸道健康專家「清道夫」系統檢查,必要時需要做生物反饋電刺激、盆底磁刺激、凱格爾訓練或外科手術才能徹底解決便便問題。
口訣
早期便秘不可怕,改變習慣是關鍵
定時排便居首要,蹲位排便最舒暢
坐位排便要調整,腳蹬高低因人異
系統檢查尋病根,中西結合效更佳
肌肉肥厚藥無效,磁電聯合是首選
本文作者:吳禮龍【雲南中醫藥大學附屬曲靖醫院(曲靖市中醫醫院)肛腸盆底中心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