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生感覺累和不快樂:重塑快樂認知模型,感知快樂該有的樣子

2020-12-23 職場三哥

文/職場三哥

閱讀時長/一杯咖啡的時間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對待生命你不妨大膽冒險一點, 因為好歹你要失去它,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採

01

因為疫情,我居然聯繫到多年沒有消息的同事,他現在上海工作,過去我們是同事。曾在一家私企做生產管理,比較合得來。

後來都辭職跳槽各奔東西。我們聊到當下的生活狀態,朋友說:「疫情歸疫情,反正總會過去,我們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還是累著不快樂」。我忽然語焉不詳有點思維短路,只是電話裡回了一句:阿拉上海人呀,儂在不快樂,我們不要活的拉呀!哈」。

其實,朋友不是在裝低調,我也沒有調侃朋友的意思。我知道他是年薪幾十萬的公司高管。

因為我最近才回答一個網友的問題時說過:別說自己多累多辛苦,你到我的公司看看生產一線的員工,十二小時兩班倒,月薪五千元左右,沒有員工抱怨辛苦,因為珍惜這份工作和這份穩定的收入。

我們不得不接受社會有階層這個事實,但是,沒有誰真正生活在社會底層,累和不快樂也不要任性地和底層生活聯繫。

上班感覺鬱悶枯燥特別累,沒勁頭,下班閒散無聊一樣感覺不快樂,我是抑鬱了嗎? 我一直在做基層管理,每天忙著和累著,看到高管和老闆面色難看,壓力重重,也不輕鬆快樂啊,我還有希望嗎 剛大學畢業一年,已經換了三份工作,在新公司工作還不到三個月,又開始重複累和不快樂的消極心態,難道還要再換工作嗎?我該怎麼辦? 類似這樣帶有情緒性的話題在網絡一直很熱,因為觸及到不同年齡和職業階層,尤其來到人生中年的職場人,累和不快樂是心底的冰涼情緒,一種說不出的痛,曾經的自己深有體驗。

02

我們多年來並沒有在心底裡構建對快樂感知的邏輯模型,而是被父母,老師,社會規定地認識快樂,到今天,我們的快樂面目全非,快樂在那裡?我不快樂該誰來負責?誰該引領我走出不快樂的心境?

在任何時代的任何人,還有我們在不同年齡階段都會感覺累和不開心,其背後涉及到一種人生真相,以及對生活快樂的邏輯延展方式。

職場三哥這樣的表述可能令你感覺晦澀,那我先做一個比喻:

1.就算你沒有養寵物貓狗什麼的,你也可以發現:很少看見一隻憂鬱的貓或不快樂的狗。迄今為止我們也沒有發現哪一個物種,可以像人類一樣進行文明發展和創造文化,而且確實正在指導人類的生存和生活更便利。那為何人類感覺煩惱和不快樂,難道我們在自作自受?

2.難道是我們生而為人的宿命嗎?還是我們人類今天所做所為都是被規定被安排,如同說到的底層社會,身心勞累,還有感覺不到快樂,所以一定有一種邏輯架構是我們沒有感悟到,沒有搭建,沒有形成心理定勢的東西。而正是這個東西的缺失讓包括職場三哥在內的很多人感到活著的困惑迷茫。事實上,這是我們凡俗人生裡絕大多數人,終生深陷其中的問題

3.說到生活底層,我不得不用更加通俗的事例來闡述:作為乞丐,已經是世俗社會裡公認的比較底層了。好,咱們一群要飯的上街,你要到一百多元還有好食物,而有的乞丐分文沒要到還餓著肚子,你造成他們內心的不平衡和失落,說白了,就是對你嫉妒,紅眼,心生不滿怨氣,所以感覺不快樂了。

無怪乎孔子要說: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家都混到要飯的份上了,沒有任何職業擔當,責任,忠誠度還有婚姻責任,孩子教育等等的束縛和壓力,真正到大已經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天天可以睡到自然醒曬太陽境界,依然心累而不開心。

當然,對應的事例就是我身邊親歷的人,特別是做老闆和公司高管的群體,自覺是上層社會的人,開著百萬豪車了,住別墅有企業經營賺錢,卻終日拉著臉抱怨生氣,滿面愁容不快樂

這就絕非一個社會層次可以解釋吧!

03

職場三哥青年學習國學,史書,儒教,進入中年開始學習老子《道德經》,《周易》,現在研究西方哲學,企圖建立一套自我可以自洽的心理認知邏輯模型,尤其是對快樂的感知模型,企圖推翻過往來自家庭,學校,辯證唯物觀念的束縛。

【1】因為這些年很拼搏很努力,從一個生產線上的質檢員,做到今天的職業經理人,集團公司高級合伙人,卻驚悚和迷茫的發現:居然自己從心底裡不快樂,甚至感到人生的悲涼和無聊。我知道,這不是社會層次和賺錢多少,職位高低的問題。

而是自己對世界,人生,宇宙,還有題主說到的累和不快樂的邏輯思維認知出偏差了。

【2】為什麼現代人愈發患有抑鬱症,強迫症,性格分裂,狂妄正等種種心理疾病,一定是自身原生態的生命感知系統出錯了。

就像一座建築物最重要的主體是地基,可是對生活實用方面,地基最沒用,不能用來住也不能裝飾美化居所環境,但是我們都知道地基才是維護我們一切美好的安全所在。

我對華夏文明文化落實到自身的內涵是這樣: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結貴人十養生。

【3】感覺自己已經走到第十點養生這個環節,所以我現在可以心靜如水,安之若素地在這裡說說心累和快樂與否這些事。

西方哲學對人生和世界,宇宙的認識建立在這樣的認知:眼前的世界是一個假象,我們所知道的世界,只是我們在感性,知性和理性上感知到的樣子。

世界真是客觀的存在是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因為誰也不能把自己完全置身於時空之外觀測這個世界。

這樣表述有點繞腦了,說通俗直白點就是:世界不是我們的五官感覺上的樣子。就好比一條魚缸裡的金魚看到外部世界都是曲面的,和人類感知到的世界又不一樣。

懂我的意思了吧,「魚在魚缸裡感覺憋屈和不自由,所以不快樂」,這只是我們人類的邏輯思維方式才會推演出的想法。金魚真實的心態和生存理念我們其實完全不懂。

04

來到人生中年,我必須開始重塑自我認知快樂的邏輯模型,我無法用哲學的,或社會心理學上更專業的詞彙來描述,就用我自己能理解和明白的語言來表達。

1.我們不需要刻意解讀自己困惑的問題,而且深陷不能自拔。就如同我們不知道食物是如何被腸胃分解的機能原理,並不影響腸胃正常地幫助我們消化健康身體。所以,我們不需要研究和知道快樂內在的機理是什麼,快樂的本質含義是什麼,只要感知快樂的存在就足夠。

2.身心勞累,工作糾結,生活壓力等這些讓我們負重憂愁的事情,其實全部加在一起也沒有空氣和水更重要。只是我們太心安理得地接受陽光,空氣和水供養,沒有覺得獲得這些需要付出什麼?好吧,我現在告訴你:我們可以舒服地被陽光普照,呼吸空氣,和水滋潤都是因為你可以工作,做事,賺錢,活著。

3.世界來自宇宙最初的能量演化,就如同老子說的道生太極,生陰陽,生萬物,道是什麼?道法自然,也是最初的宇宙能量。今天的你我只是一團有人性智慧和邏輯思維的能量而已,快樂和你從來不曾分離。

尼採說:完滿的人生需要哲學的關懷。

人生的完滿離不開健康的身心。身體是我們的皮囊,身體不單單要保養保健,保健身體是為了更好的使用身體,讓我們的心靈和心智可以不為身體所累贅,感受快樂該有的樣子。

(完)

我是職場三哥,歡迎關注,一起分享,活在當下都不易,一起感受有溫度的文字。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累是人生平常事,轉身一看是快樂
    人人都有生老病死,所以累是人生常態,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它,它都是每個人的一生玩伴,從生至死。懂得生活的人,會把累當成領悟幸福的資糧;不懂生活的人,就會自怨自艾或怨天怨地。知苦樂而悟,悟就有了智慧,有了智慧人才會放下包袱輕裝而行,這世界才會無處不風光!人生當以智慧為先,智不取,人必苦!人想要活得輕鬆,是要有智慧的,要對自己內心的主觀與外在世界的客觀有充分的認識,要敢於解剖自己的內心放下虛妄的執念,同時還要正確看待世界的現實,人才會逐漸解脫累的枷鎖。家為何講究修定?
  • 快樂很簡單,你不快樂是因為太患得患失(原創)
    快樂很簡單,你越單純就越容易得到記得小時候和外婆生活在鄉下,那時糧食很緊張,很難吃上白面饃。外婆為了哄我高興,每天早上把玉米面饃切成三片,在鍋裡烤得焦黃焦黃的給我吃。我至今還記得自己當時高興的樣子,覺得非常的好吃,忘掉了對白面膜的渴望。小孩子的快樂就這麼簡單,不需要任何的掩飾。
  • 為什麼書讀越多,活得越累,不讀書的反而每天都那麼快樂?
    找的工作非常累,相比於身邊三本專科找的工作,雖然待遇好,但是仍然累很多倍。然後他回去讀研,研究生畢業以後工作,仍然是要比那些不讀書的累上很多倍。 他一直快樂不起來,總是有無盡的煩惱,似乎書讀越多煩惱越多,感覺自己越無知,越渺小。
  • 當一個人心累的時候該怎麼辦?怎樣讓自己快樂起來?
    人活得為什麼這麼累?怎樣有更好的辦法解脫?讓自己快樂起來呢?身體累了可以休息,心累了就不可以嗎?佛曰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 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人之所以煩,在於有過多的執著。把很多東西看得很重,如錢、如事業、如名聲。佛說,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 做開朗的自己:開朗自能快樂,快樂方能開朗
    想要性格開朗,做一個性格開朗之人,無疑成為人們心中自然而有的一個欲求和想法。過去,常以稟性難移來說人的性格,實則性格非是不可以改變的。既然人能夠在靈魂、思想上加以改造,就能在性格上進行修養和重塑。性格的穩定和常態,不過是人的一種習性。
  • 為什麼有的人感覺工作很快樂,而有的人感覺工作很痛苦?
    而有些人則對自己現有的工作反應十分平淡,甚至厭倦自己現在的工作,有一種「不想上班」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假如一份工作能夠滿足一個人的這五個層面的需求,就足以令人感到快樂,進而成為一個工作狂。但是很多人可能不是很理解,什麼是實現自我突破的快樂,舉個最為簡單的例子就是玩遊戲,在遊戲當中能夠過關斬將,超越自己帶來的快感就是自我突破的快樂。
  • 電視劇《父母愛情》裡孩子們健康陽光快樂,那才是童年該有的樣子
    及後來稍長大一點的四樣,老丁的兒子還真像老丁家的樣子,四樣演的就很像一個沒娘的孩子,穿的也沒江德福家孩子乾淨講究,家風不一樣。 七、江亞寧,一直很乖巧。小時候就很乖巧,她最小,也是最不惹事的小孩。選的兩個小演員就很乖巧。
  • 日復盤:我喜歡人生快活的樣子,快樂生活,自在人生
    日期:2020.5.21天氣:大雨心情:不急不躁人生的意義在於一天比一天活得快樂,今天活得比昨天高興、快樂,明天又要活得比今天高興、快樂。3.讀書《窗邊的小豆豆》4.讀書《我喜歡人生快活得樣子》,完成讀書筆記。日常生活記錄1.好玩的夢昨晚的夢好玩又奇怪,都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我白天並沒有想這些啊。
  • 【幸福】人生快樂三十六計
    引導語:世上沒有絕對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樂的心。事實上,我們常常會發現,做自己願意做喜歡做的事情,累也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他始終能把悲哀的情緒劃解開,使之變成快樂的理由;把失敗的過種反過來看作是成功的結果,進而獲得勝利的喜悅。這樣的人生能不快樂嗎?
  • 微筆記:只有不快樂的人生,沒有不快樂的智慧
    只有不快樂的人生。沒有不快樂的智慧。2.人們常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不如意不等於不快樂。如果不如意就不快樂,一百件事八九十件都不快樂,人生百年八九十年都不快樂,那麼人生談何幸福?快樂是人生的意義,沒有理由,無須理由。再看日常生活,遇人遇事不高興、不開心、不快樂……這些都是日常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寫在你的臉上,還會寫在你的心裡;不僅會深刻地塑造你的表情和面相,還會有損於你心靈的相貌。
  • 《斷舍離》:2021年獲得快樂的3個辦法,掌握2個,便是幸運
    文 | 風停夜泊  原創 · 抄襲必究  人們為什麼常常會感覺自己不快樂?為什麼擁有了別人羨慕的很多東西,仍然無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人們通常在尋找快樂的過程中,把自己禁錮在了不快樂的深凹裡。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一書中指出這樣一種生活理念:走進「極簡生活」人才不會累。  極簡生活,是通過斷、舍、離把不需要、不合適、多餘的東西統統丟棄。如此,才能真正通過戒掉不該有的「眷戀」獲得精神上的富足和快樂。
  • 我不知道快樂是什麼,為什麼要快樂,也不知道有什麼值得快樂
    小時候和兩個叔叔一起住,算是一個大家庭。家裡哥哥姐姐有好幾個,我是最小的。我從來沒有融入過這個大家。這不是我現在的感覺,而是從我懂事起就清楚的事。我在家裡會感到惴惴不安。那時候我不知道這種感覺應該怎麼形容,只是覺得呆在家就會心慌得不得了,對我而言,家只是個吃飯睡覺的地方。也許我不應該這麼說,也許您會說這只是我的感覺。可是一個幾歲的孩子的感覺就是她對環境最完全最直接的反映,我並不討厭家裡的任何人。
  • 快樂的秘訣
    人,赤條條而來,赤條條而去,不要為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苦惱。生活是自己的,不必過給別人看,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取悅自己,忠於本心,為自己而活,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才是人生最快意的活法。如《無問西東》裡所說: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
  • 幸福人生,就是健康、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快樂的生活。可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曾明白,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我們又該如何去實現自己幸福的人生。每個人對人生和幸福的理解都各不相同。有的人認為幸福就是擁有一個和你分享快樂的愛人,攜著她的手可以暢快愉悅的在生命岸灘上漫步。有的人把事業的追求和成功作為人生幸福的真諦。
  • 這三個心理學概念,帶給我極致的快樂
    最近常常感慨「身心腦一致」帶來的平靜,讓我體會到了極致的快樂。這份快樂被本能的求知慾牽引,被從未了解過的信息和從未思考過的角度衝刷著。這份快樂讓我回歸自我,越發知道自己是誰,當下在哪裡,有過哪些錯誤,該往哪裡改進。這份快樂使我充盈通透,甚至無需尋求理解共鳴和慰藉,獨與天地相往來,也能感受到聯結。
  • 人生是場遊戲,快樂是目的
    人生是場遊戲作者:柳絮飄雪  朗讀:瑩麗億番洛瓦       人生是場遊戲,快樂是目的,過程是本身,結果怎樣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玩得精彩,玩得開心。在你一出生這個遊戲就已經編輯好程序,人生的酸甜苦辣,世間的聚散離合早已編進了程序裡,每種處境都是暫時的,終究會成為過去,迎來另一種狀況,所以即使再難再累再苦,也不要沉浸其中,困在現實的殘酷裡不能自拔,太當真的結果是作繭自縛。 ..
  • 簡單才會快樂!
    風雨人生,不會事事都如己願;繽紛世界,不會處處都悅己心;生活旅途,不會所有的路都暢通無阻。所以我們必須學會事隨境遷,人隨心變,心隨路轉。人,不要在繁瑣複雜中徘徊,而要學會簡簡單單。若要學會簡單,就得摒棄自私和貪婪。
  • 幸福是一種感覺,快樂是一種心態
    餓時一頓飽餐是幸福;渴時一杯水是幸福;天冷時有衣穿是幸福;累時能有時間休息是幸福;困時安然入眠是幸福。相愛時有人牽掛是幸福,分開了有人值得回憶是幸福。正所謂:命運由我不由天;幸福由心不由境!幸福有時總是很矜持的,它不會誇張地提前和我們打招呼;而往往是與我們不期而遇,為了迎接和亨受幸福就必須要有良好的心態,這種心態就像是對幸福長久的期待,就像是在一杯水中加一點點蜂蜜,但也能收穫到甜蜜一樣。如果說讓別人快樂是一種仁慈,那麼讓自己快樂就一定是一種智慧和能力。
  • 為啥我就不快樂?
    賺錢越來越難,快樂越來越少!最近剛聽了一位臺灣老師講《生存,生活與生命》,很受啟發,似乎能夠理解,並找到一些自己總是不快樂的原因!2020年真神奇,月月難過,月月過!轉眼11月就要過去了,如果要評選本月全世界最不快樂的人,有兩位候選人一定呼聲很高!中國最有錢的馬爸爸,和美國最有權的川大爺!
  • 骷髏的快樂和活人的快樂有什麼不同
    看你所說的那些話,全屬於活人的拘累,人死了就沒有上述的憂患了。你願意聽聽人死後的有關情況和道理嗎?」莊子說:「好。」骷髏說:「人一旦死了,在上沒有國君的統治,在下沒有官吏的管轄;也沒有四季的操勞,從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長久看作是時令的流逝,即使南面為王的快樂,也不可能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