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經(穴位)---勞宮穴

2021-03-05 金匱靈樞

勞宮穴(láo ɡōnɡ xue)

別名:五裡穴,鬼路穴,掌中穴

取穴方法:

勞宮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處。

穴位解析:

1)勞宮。勞,勞作也。宮,宮殿也。該穴名意指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溼氣化為氣。本穴物質為中衝穴傳來的高溫乾燥之氣,行至本穴後,此高溫之氣傳熱於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溼亦隨之氣化,穴內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氣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溼,如人之勞作付出一般,故名。

2)五裡。五裡,指穴內氣血場的履蓋範圍如五裡之廣也,無它意。

3)鬼路。鬼,與天相對,指地部。路,道路也。鬼路名意指穴內氣血來自於地部。本穴物質主要為脾土中所含水溼的氣化之氣,氣血物質是來自地部,故名鬼路。

4)掌中。掌中名意一指本穴位於手掌,二指穴內氣血來自掌中。理同勞宮名解。

5)心包經滎。滎,極小的水流也。本穴的氣血變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溼氣化為氣,天部的水溼之氣亦同時散熱冷降,冷降之液形成極小的水流,故為心包經滎穴。

6)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氣血的主要變化是脾土中的水溼氣化為氣,此氣性乾燥,隨中衝穴傳來的熱燥之氣直上天之天部,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屬火。

附註:心包經滎穴。

勞宮穴意義: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溼氣化為氣。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高熱水氣,較乾燥。

運行規律:吸熱脹散並上行於天部。

功能作用:散熱燥溼。

主治疾病:

中風昏迷,中暑,心痛,癲狂,癇症,口瘡,口臭,鵝掌風。

〖人體穴位配伍〗配後溪穴治三消、黃疸;配湧泉穴治五般癇。

〖治法〗寒則補之,熱則瀉之。

〖生理解剖〗在第二、三掌骨間,下為掌腱膜,第二蚓狀肌及指淺、深屈肌腱,深層為拇指內收肌橫頭的起端,有骨間肌;有指掌側總動脈;布有正中神經的第二指掌側總神經。


相關焦點

  • 回看心包經的主要穴位,開啟三焦經的第一穴,關衝穴,治頭面疾患
    心包經的穴位我們講了一段時間了,今天就來回顧一下。並開始學習手少陽三焦經。心包經的穴位我們講了六個,分別是中衝,勞宮,大陵,內關,間使,曲澤。中醫急救穴中衝穴用在什麼時候?》勞宮是心包經的滎穴,善治外經病及熱病,可以用於口臭、口腔潰瘍;勞宮還是鬼門十三穴的鬼窟,可以治療神志病,比如癲、狂、癇等。具體可以看此文:《
  • 每日一穴丨勞宮穴:散熱燥溼
    勞宮穴屬於心包經,比如說我們一緊張手心容易出汗,這就是因為汗為心的津液,手厥陰心包代替心行使功能,如果一緊張,人的氣機就會亂,心包經就不能發揮收斂功能,就會使心液一一汗散出去,所以緊張的時候會出汗因為勞宮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心是君主之官,心主神明,心包經對心臟起著保護作用,而勞宮穴是心包經上的要穴。
  • 心包經是用來救命的!
    經絡的走向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標有穴位的主經,還有一個是在經絡圖上找不到的「暗行之路」。如《靈樞·經脈》上說心包經的走向「起於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三焦是指整個腹腔)。」如果我們僅從圖中看,心包經是不經過膈肌、上腹、中腹、下腹部的,所以「下膈,歷絡三焦」就是心包經的暗行之路。
  • 心包經是用來救命的
    經絡的走向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標有穴位的主經,還有一個是在經絡圖上找不到的「暗行之路」。如《靈樞·經脈》上說心包經的走向「起於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三焦是指整個腹腔)。」如果我們僅從圖中看,心包經是不經過膈肌、上腹、中腹、下腹部的,所以「下膈,歷絡三焦」就是心包經的暗行之路。
  • 口舌生瘡 不妨試試勞宮穴
    針灸特需供稿 文/黃泓文,編輯/倪麗偉日常生活中,誰都難免有著急上火口舌生瘡的時候,病雖不是大病,但在喝水吃飯刷牙的時候,總是會「顯擺」它的存在感。有些人忍上幾天,吃點水果讓他自愈;有些人會吃些敗火藥或是塗抹潰瘍散一類的藥物。無論怎樣,相信所有人都想讓它早點好,並且所有塗過藥的人都有瞬間「勁爽」到心的痛感體驗。在這裡就像大家推薦一個簡單而又有效能緩解口瘡疼痛,還能加速自愈的方法——揉按勞宮穴。
  • 勞宮穴:掌中珍寶,人體的「勞動模範」!
    勞宮穴屬於心包經,比如說我們一緊張手心容易出汗,這就是因為汗為心的津液,手厥陰心包代替心行使功能,如果一緊張,人的氣機就會亂,心包經就不能發揮收斂功能,就會使心液一一汗散出去,所以緊張的時候會出汗其實我們經常做的一些動作,比如說男的左手在下,女的左手在上來護丹田捂肚子,用的就是勞宮穴。這個動作從醫理上講,就是心腎相交。還有像用手心搓腳心,腳心上有一個重要的穴位是腎經的湧泉穴,這個動作也是心腎相交。
  • 火氣大了,按按勞宮穴,效果比喝蓮子湯還好
    手心上的勞宮穴是心包經上的一個穴位。心包經起於胸中,經過手臂上的天泉、曲澤、郄門等穴位,到達手掌上的勞宮穴,然後出於中指指尖的中衝穴。而勞宮穴位於手掌心的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您如果把手握成拳頭狀,中指指尖抵著的地方就是勞宮穴了。 勞,勞作也;宮,宮殿也。它的本意是指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溼氣化為氣。中衝穴的高溫乾燥之氣傳到勞宮穴,它再就傳熱於脾土,使得脾土中的水溼跟著氣化了。這就跟人在勞作時一樣,所以,人們就叫它為勞宮穴。     在五臟所對應的生化過程中,肝主生,而心主長,肝火到達到心臟後會得到壯大。
  • 要想心臟健康,戌時敲打心包經!代君受過,而這個東西就是心包.
    其絡脈、經別分別與之內外相連,經筋大體分布於經脈的外部。本經首穴是天池,末穴是中衝,左右各9穴。依照運行的線路依次為:天池、天泉、曲澤、郗門、間使、內關、大陵、勞宮、中衝穴。本經自胸中起始,出來屬於心包絡,向下貫穿膈肌,聯絡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從胸中出走脅部,在腋下三寸的部位(天池)又向上行至腋窩下面。
  • 勞宮穴,手心裡的養生「勞模」
    2021-01-10 11:58:48 來源: 冠玉美 舉報   勞宮穴是手心裡的一個穴位
  • 【手厥陰心包經】經絡穴位圖講解
    ,歸屬於手厥陰心包經的腧穴,共九個穴位。    手厥陰心包經穴,歸屬於手厥陰心包經的腧穴。據《針灸甲乙經》及《醫宗金鑑》等書載述,手厥陰心包經所屬穴計有:天池穴、天泉穴、曲澤穴、郄門穴、間使穴、內關穴、大陵穴、勞宮穴、中衝穴。共九穴。
  • 按摩篇 | 疏通心包經
    但是按摩時每個穴位只能按兩三分鐘,磁鐵卻可以貼幾個小時,磁鐵長時間累積的效果不會比按摩差。最重要的是貼磁鐵比較省事,同時又不需要忍受按摩的疼痛。在使用磁鐵疏通經絡的實驗中,發現每一條經絡如果在兩個以上的穴位貼上磁鐵,就失去效果。因此,所貼的穴位中,羶中穴是任脈的穴位,崑崙穴是膀胱經的穴位,內關穴是心包經的穴位,膀胱經和心包經都是左右各一條獨立的經絡,五個磁鐵分別貼在五條獨立的經絡上。
  • 炎炎夏日,按摩心包經,讓心情Nice起來
    在許多人看來最好的強心藥是服用人參,其實中醫看來,強心效果最好的,是按摩心包經或撥敲打心包經。因為按摩心包經與服用人參有著相類似的作用,甚至是有更好的效果。與其常進補服用人參,還不如每天按摩心包經更有益處。
  • 心包經——內關穴
    內關穴(心包經) nèi ɡuān別名:陰維穴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或從近手腕之橫皺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1)內關。內,內部也。關,關卡也。內關名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
  • 《中醫基礎理論》— 十二經脈的循行:心包經、三焦經
    (九)手厥陰心包經1.循行部位:手厥陰心包經起於胸中,出屬於心包絡,通過橫膈,依次循序下行,通過胸部
  • 【十四經絡】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圖
    合作開班,諮詢電話/微信:18141925185導讀:手厥陰心包經穴,歸屬於手厥陰心包經的腧穴,共九個穴位。以下詳解足陽明胃經穴位圖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手厥陰心包經穴,歸屬於手厥陰心包經的腧穴。據《針灸甲乙經》及《醫宗金鑑》等書載述,手厥陰心包經所屬穴計有:天池穴、天泉穴、曲澤穴、郄門穴、間使穴、內關穴、大陵穴、勞宮穴、中衝穴。共九穴。
  • 手厥陰心包經
    其中8穴分布於上肢掌面的正中線上,1穴在前胸上部。首穴天池,末穴中衝,主治胸、心等循環系統病症、神經精神方面病症及本經脈所過部位之病症。本經穴位:天池穴、天泉穴、曲澤穴、郄門穴、間使穴、內關穴、大陵穴、勞宮穴、中衝穴。心包經的作用現代醫學並無心包這個名詞。古時候的中國人,視心臟為人體重要的器官,故認為心臟外有一層膜保護心臟,而此膜即稱為心包。
  • 【中醫貼敷】穴位貼敷的選穴與配穴
    穴位貼敷的選穴和配穴對於穴位貼敷法來說舉足輕重,它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
  • 靈蘭日籤 | 10月5日 對穴(附:賀普仁對穴應用經驗)
    實驗證明:針刺內關穴後,可以改善心肌供血,調整心率;郄門為心包經的郄穴,郄穴長於止痛。二穴相配,可以緩解胸痛、憋悶、心慌等症狀,治療多種急、慢性心臟病,如冠心病、心絞痛、房顫、心律不齊、心臟神經官能症等。心包是心的外膜、外衛,附有絡脈,能代心受邪,有保護心臟的作用。
  • 穴穴位順口溜+十二穴位位置與作用,看一遍就懂!
    中衝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傳曲澤,關衝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索。大敦行間太衝看,中封曲泉屬於肝,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1、合谷穴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
  • 腿部穴位——豐隆穴
    本穴位處胃經下部,氣血物質為匯聚而成的天之下部水溼雲氣,為雲化雨降之處,氣壓低下,胃經及脾經天部水溼濁氣匯合於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經及脾經各部,有聯絡脾胃二經各部氣血物質的作用,故為足陽明絡穴。【豐隆穴的功能特性】穴義:胃經濁氣在此沉降。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溼雲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