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宮穴(láo ɡōnɡ xue)
別名:五裡穴,鬼路穴,掌中穴
取穴方法:
勞宮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處。
穴位解析:
1)勞宮。勞,勞作也。宮,宮殿也。該穴名意指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溼氣化為氣。本穴物質為中衝穴傳來的高溫乾燥之氣,行至本穴後,此高溫之氣傳熱於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溼亦隨之氣化,穴內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氣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溼,如人之勞作付出一般,故名。
2)五裡。五裡,指穴內氣血場的履蓋範圍如五裡之廣也,無它意。
3)鬼路。鬼,與天相對,指地部。路,道路也。鬼路名意指穴內氣血來自於地部。本穴物質主要為脾土中所含水溼的氣化之氣,氣血物質是來自地部,故名鬼路。
4)掌中。掌中名意一指本穴位於手掌,二指穴內氣血來自掌中。理同勞宮名解。
5)心包經滎。滎,極小的水流也。本穴的氣血變化不光是脾土中的水溼氣化為氣,天部的水溼之氣亦同時散熱冷降,冷降之液形成極小的水流,故為心包經滎穴。
6)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氣血的主要變化是脾土中的水溼氣化為氣,此氣性乾燥,隨中衝穴傳來的熱燥之氣直上天之天部,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屬火。
附註:心包經滎穴。
勞宮穴意義: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溼氣化為氣。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高熱水氣,較乾燥。
運行規律:吸熱脹散並上行於天部。
功能作用:散熱燥溼。
主治疾病:
中風昏迷,中暑,心痛,癲狂,癇症,口瘡,口臭,鵝掌風。
〖人體穴位配伍〗配後溪穴治三消、黃疸;配湧泉穴治五般癇。
〖治法〗寒則補之,熱則瀉之。
〖生理解剖〗在第二、三掌骨間,下為掌腱膜,第二蚓狀肌及指淺、深屈肌腱,深層為拇指內收肌橫頭的起端,有骨間肌;有指掌側總動脈;布有正中神經的第二指掌側總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