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貼敷的選穴和配穴對於穴位貼敷法來說舉足輕重,它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這正如明▪高武在《針灸聚英▪百證賦》,中所告誡:「百證俞穴,再三用心」。直接強調了選穴的重要性。如配次選穴失當,則效果差,甚至事與願違。
(圖片來源:西安市雁塔區兆康門診)
穴位貼敷法的選穴是在辨證、立法的基礎上,選取穴位。
即選取病變部位及其附近俞穴。這體現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療原則。如治療酒糟鼻,多選用阿是穴(外部病灶區域所在),可用「顛倒散」塗敷;治療面神經麻痺多選擇在阿是穴(患側),可用鱔魚血塗敷;治療肩周炎多選擇患側肩部周圍的俞穴,如肩髃、肩井、中府等俞穴進行貼敷。
即在距離病變部位比較近的俞穴, 用以治療。如治療麥粒腫,可選取太陽;消除眼袋,可選取承泣、四白和眼睛周圍;狐臭則可選取極泉進行治療。
即在距離病變部位較遠的地方取穴, 其體現「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療規律。
①循經取穴:根據病變部位所在的臟腑經絡,選取本經俞穴進行貼敷。如牙痛之下牙痛,可選取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上牙痛,則選取足陽明胃經的內庭;咽喉腫痛,可選取手太陰肺經的魚際。
②異經取穴:即病因取穴,根據病變的原因及臟腑之間、經絡之間的關聯,而選取貼敷穴位。如治療頸淋巴結核,可選取和肝經相表裡的膽經的光明貼敷;治療鼻衄,可選取湧泉,此亦即「上有病下取之」。
③對症取穴:根據病變的症狀,選取對症治療的俞穴。如治療失眠選取神門貼敷,腰肌勞損選取命門貼敷,都可以很快取效。
其又被稱之為「經驗取穴」。亦即對於個別突出的症狀,隨症而取穴。如嘔吐多選取中脘穴;感冒、發熱選取大椎穴;腹痛多選取神闕穴。
配穴是在選穴的基礎上,為了加強療效,起到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往往把具有類似治療作用的兩個或兩個以上俞穴進行組合配伍。
即腹背配穴或陰陽配穴。前,又為腹部,又為陰;後,又為背部,又為陽。對於所治的疾病,經過辨證後,選取前後部位的俞穴配伍組方,進行穴位貼敷。如對於乳腺炎的治療,其病因主要為肝鬱化熱,故前選期門,背選膏盲;治療便秘可前選大腸募穴天樞;背選大腸之背俞穴大腸俞。這樣的組合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即身體上部的俞穴和下部的俞穴,相互配伍,組合成方。如治療中風後遺症,即可選取上部的太陽、大椎、勞宮等穴;又可選取下部的湧泉。
(圖片來源:西安市灞橋區灞橋街村衛生室)
由於臟腑和經脈皆有表裡關係。任何一髒都有與之相配的腑;任何一經脈都有與之相表裡的經脈相配。如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裡。當某一臟腑或經脈發生了病變,即可選取與之相表裡的經脈的俞穴組方配伍。如治療過敏性鼻炎,既可選取手少陽三焦經的外關,又可選取與之相表裡的手厥陰心包經的內關。
其配穴的宗旨是:在配穴時,既要重視病變局部,更要重視其病變的實質,標本結合,以求治癒。如治療眼袋,既要在眼袋局部實施貼敷,以改善局部的氣血運行,濡養局部的皮膚,加快毒素等代謝產物排出,以治其標;又要選取承泣、四白等足陽明經俞穴,以行氣活血,加強血液循環和水液代謝以治其本。
來源書籍《穴位貼敷治百病》,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