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素有「豫章第一門戶」、「兩江鎖鑰,八省通衢」之稱。
去過上饒玉山的人都知道,玉山的人文底蘊豐厚,有官溪胡氏宗祠、三清山古建築群、閻立本墓、玉山考棚、玉山城牆、玉山鴻園等人文景點;
玉山的姑娘貌美如花,各個性格好,長得俊,好似一朵出水芙蓉;
玉山的特產不在多,在精,一道玉山黑豬,足以把你的味蕾徵服。
今日,和大薈師一起走進玉山,品嘗美味。
玉山的特產挺多是地理性標誌產品的,但是肉類中,黑豬比較出名。作為當地的一個優良地方品種,黑豬具有皮薄、肉嫩、味道好、屠宰率較高等特點。
可以說,黑豬是一顆璀璨明珠,有一段時間,甚至火到了全國範圍內。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玉山黑豬被指定為特供豬調往北京、廬山等地,供中央領導食用,由此可見其的品質。
而且,玉山黑豬還是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早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入了《世界家養動物多樣性信息系統》。
2006年6月,玉山黑豬被農業部確定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同年10月玉山黑豬原種場被農業部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場。
俗話說,出名要趁早,玉山黑豬之所以能夠那麼早出名,取決於它悠久的養殖歷史。
據產區出土漢墓的陶豬和陶豬圈證實,早在2000年前,當地養豬已有相當水平。
和其他的豬種不一樣,玉山黑豬體形比較矮小,全身渾圓,背微凹、腹大,嘴唇短,額前具深皺褶,兩耳下披略向前翹,被毛黑色,皮膚較鬆弛,排列整齊,一般為6─7對。
它的生長周期較長,肉質優,肌內脂肪含量豐富,嫩而多汁,肥而不膩,肉鮮味美,香味獨特、屬脂肉兼用型。
有的豬肉,肥瘦不勻稱,太肥了,十分膩味,有的豬肉就不同,剛剛好,不油不膩,太香了。
而玉山黑豬,便能滿足這一點,因為,它的瘦肉率達到了56%,足以與肥肉平分天下。
如此一來,下鍋一煎,四溢的肉香,引發人的食慾,用它下飯,指不定小孩子都可以多裝兩碗飯,吃得飽飽的。
玉山黑豬的成就,取決於豬種與人工養殖的多重因素。豬好,也得懂得如何把它養肥,養壯,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當地還有一特產,名曰臨湖大蒜。
此特產皮紅、皮薄、蒜肉晶瑩、味香別具、藥用價值廣泛外皮呈淡紫紅色,肉白色,性脆、芳香、辛辣味較濃。
用黑豬和大蒜包餃子,蘸上醬料吃,味道一定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