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在騰衝,和一個年少時的夥伴約飯。
開始打算去一家私房菜,七點多走到前臺,甩了我們一句,廚師已經下班了。晚上七點半,雲南的天還沒完全黑,在義大利、法國才開始第一場晚餐。可是在真正的美食麵前,你能做的只是低頭。吃不到還有下次,如果一直沒有下次就會有念想。有念想才是人生一大快事。
我們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夥伴說,要不我們去吃傣味。說到傣味,我瞬間就醒了。不行啊,不要不要,昆明那家傣味我得去吃一下才行。
也是在那個瞬間我意識到,很久才會更新一下的飛一趟系列是時候更新一下了。我對飛一趟去吃系列還蠻挑剔的,不會推薦那種打卡聖地網紅餐廳,完全不參考指南和榜單,一般都是當地人傾情推薦,吃到有強烈的幸福感。怎麼算幸福呢,就是好吃到想流淚想拍手,專門飛一趟也覺得不虛此行。
按照這些標準,我寫過瀋陽烤鰻魚 值得飛一趟去吃的「烤鰻魚」、北京的肥腸鍋 吃肥腸的人才不可恥 這些都有朋友專門跑去吃,回來說「太好吃了」。「太好吃了」,這幾個字就是我覺得最樸素最高級的評價。所以飛一趟系列都很值得收藏,這次要寫的這個傣味也是點評上搜不到的。
先稍微普及下傣味吧,就是傣族人的飲食。在雲南你要是沒吃過傣味簡直是不可想像的。前提是你能接受酸筍,氣味和廣西人的酸筍很接近,更野性一些。如果你是個螺螄粉愛好者,傣味可能是你的人間天堂。
酸味是傣族菜的靈魂——酸筍炒牛肉、酸筍煮雞、酸帕貢菜,碎汁醃菜……要知道一家傣味好不好,可以先看看他的廚房,散發出來的酸味正不正,正點的酸味是一聞到就情不自禁咽口水,嘴裡嚷著就是這家了,其實人已經坐下來了。
為什麼推薦這家呢,因為它在原生和大眾口味中做了很出色的平衡。雲南人往往以一家店是否正宗來判斷一家餐館好不好吃,但是太原始的未必你搞得定。有一次我在西雙版納的景洪街邊吃涼米線,我媽很久以前給我宣揚過傣族人的涼米線有多好吃,野的田雞肉做醬之類的。一下飛機我就跑去找人最多的吃,辣得我都快瘋了。
即便如此,這家傣味依然很「正宗」。
進門看菜點。來吃的大都是熟客,會看著菜自行搭配。不會點怎麼辦,兩種辦法,一是讓點菜的小夥推薦,最重要的就是看別人的桌子,看別人吃什麼。
也因為看菜點,得以窺探一下下廚房。空氣裡瀰漫的酸味很正點,重口味的雞肉、魚肉是提前醃製好的,點擊率很高的烤魚也是提前處理好的,沒有提前醃製,鮮魚直接上炭火,這樣烤出來的魚有一種烤箱怎麼追也追不上的煙火氣。魚烤好會在肚子中央配一大勺秘制調料,調料裡有大芫荽,小米辣,蒜泥、檸檬汁……其他研究不出來。
原諒我寫著寫著就拐彎,明明人在點菜。這家點餐也特別有趣,名副其實的看菜點,不要紙和筆,點什麼就捏一小嘬放在盤子裡,每桌點菜有一個單獨的不鏽鋼盤子。店家有自己的特殊暗語,煎炸烹烤從不出錯,一次性上齊整桌。
你們想知道我點的什麼嗎。
這家店我吃過兩次。第一次天氣熱很自然地點了檸檬雞,非常清爽,酸辣味很好地激發了雞肉的鮮美,完全沒有腥氣。難得的是雞煮的很嫩沒有血絲,我這種常年煮雞肉做健身餐的人也很欽佩。
我媽媽說這道菜最重要的是要放大芫荽。大芫荽和我們日常吃的香菜長相很不同。研究了下,又叫刺芫荽,野芫荽,生長在雲南西雙版納、德宏、紅河、思茅等熱帶地區,長于田邊地角、路旁、曠野,也有專供菜用的人工栽培。
還有一個菜也是本地人才點。老奶洋芋,是雲南家常菜,顧名思義洋芋要軟糯到老太太吃的動,配醃菜炒。好不好吃看醃菜,洋芋是雲貴高原的特產,到雲南不吃洋芋是一大遺憾。以前我寫過的,子弟牌薯片秒殺品客、樂事。
寫到這裡,我不禁懷念下在這家吃的老奶洋芋,醃菜好吃自不必說,洋芋酥軟和醃菜完美融合,最妙的是配了一勺油辣子,辣度由人。挖一勺放到嘴裡就想趕緊配一口白米飯,米飯要硬朗一點。一邊吃一邊想,誰說老了只能吃地很可憐。如果老了也能吃到這麼好吃的老奶洋芋,也是值得。
我反覆點過兩次、真正的必點的是酸筍炒牛肉,這也是幾乎每家傣味餐廳的標配。比較過很多家,這家仍然明顯勝出:一是酸筍正點,我後來追著老闆娘買過一盒,回到魔都自己炒也只還原過七分;另一個秘密是牛肉沫,是大廚精心搭配的。他用了帶一點點肥油的牛肉,不是純瘦牛裡脊。用壯一點的牛肉炒出來的油脂才能配得上野性的酸筍,這道菜大多廚師炒只知道多放油。但真正的吃客吃到了會和廚師有知遇之感。
其他菜都是看當時當刻的心情和節氣點的,比如春天就點了臭菜炒雞蛋,煮了瓜尖湯。據說烤五花肉、烤雞也非常熱門,考慮到體脂還是忍痛放棄了。還想吃菠蘿糯米飯,午市沒有。
如果說必點,酸筍是必須,也可以煮魚、燒湯。但如果沒有吃過炒的,等於沒學會走就直接跑了,順序和邏輯都不對。燒烤也一定要點,傣味燒烤是代表作;涼菜也是必點的,勝在調料,也不用費心想著自己回家研製了,離開雲南,調料的魂就沒了大半。你說雲海餚嗎,出了雲南的雲南菜,那就是好比熱愛手衝的人你給他一杯速溶,吃個意思吧。
燒椒茄子居然忘了寫
寫到這裡,發現其實只寫了個如何點傣味,還完全算不上指南,只是入門。
這家店給我的感覺是像個礦,想吃傣味了跑一趟總會被安慰。一邊吃或者在回來的路上就開始盤算下次點什麼了。
這家店在點評上是搜不到的。不在市中心,在昆明東郊,如此這般,幸運地逃過了淪為網紅店。吃客都是本地人,經常有人開車專門過來吃。特意選了非周末的中午,提前到也只輪上路邊最後一桌。
友情提醒,春節就不用去了。老闆任性,生意太好春節放假,時不時還帶著員工去尼泊爾旅遊。據我的小道消息,這家傣味的原料確實是從德宏運過來的,用的也是當地員工。最後我要盛讚下這家的大廚,要不然就是老闆,背後一定有個配菜高手,是真正懂得美味的高手。
說到這裡,你們肯定還有兩個疑問。這個和梁朝偉有什麼關係呢。這個其實是我想重點說的。經常會有朋友去某地讓我列個單子,吃什麼玩什麼,每每這種時候我都很頭大。我經常在一個地方留戀幾天,可能只做了一兩件事情。
因為我從來不是一個打卡型選手,熱愛漫遊。哪兒有什麼好吃的哪有一座特別棒的山峰或者千山萬水跑去看一個人,這些都會成為我旅行的理由。我身邊的朋友大都也如此。
你們總說不是梁朝偉,一想餵鴿子了就飛去巴黎。其實你也可以。我們開始計劃旅行的時候,往往是心氣太高,覺得漏掉一樣都是吃虧。其實哪有什麼完美旅行呢,去很多次喜歡的地方,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回憶。
餐館地址呢,想知道就點好看或者打賞,我一激動就放留言區。
關於星期二於每個星期二晚上,總會給你點什麼。我們不談幸福,只講那些讓生活變得有趣動人的細節與秘密。
喜歡就點好看,不想走散就 點右上角小人再點 ... 設為星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