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曉南至廣州南站連接線、石門堂山隧道擴建項目將於今年9月底前開工;從埔高速、南中特大橋力爭年內動工;謀劃增佛高速、南沙至長平高速(獅子洋通道)等跨市高速項目……在6月17日召開的廣州市政府部門定期發布會上,廣州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潘雙明對廣州如何推進城市內部及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焦點問題進行了通報。
據潘雙明透露,廣州市交通運輸局作為廣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專責小組的成員單位,將進一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交通任務,加快推進高快速公路和市政路橋的規劃建設,推進更高質量的廣佛同城化、廣清一體化和珠江口東西岸更為密切的聯通。
●南方日報記者 餘秋亮 通訊員 交通宣
焦點1
快速通達廣州南站 東曉南至廣州南站連接線9月底前動工
今年廣州兩會期間,不少代表提出了優化市區到廣州南站道路建設的建議,有代表稱,南站到佛山只要十幾分鐘,但是到廣州市區卻非常不便。
針對這個問題,當時潘雙明也曾表示,除了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之外,半年前相關部門就開始研究另一個解決方案:建設從東曉南到廣州南站的快速通道,加快南站與廣州主城區的連接,力爭今年動工,有望兩年半內完工。
具體來說,東曉南高架快速路上有一個沒有使用的接駁匝口,就是預留對接廣州環城高速東南環的。未來這條快速通道將從東曉南高架連通環城高速東南環,然後跨越珠江、洛溪島、南浦島,專線直達廣州南站,預計投資120億元。
目前,從東曉南路到廣州南站,最快的路線是從三滘立交上廣州環城高速,然後在東沙立交轉東新高速,到廣州南站立交下到漢溪大道西。全程大概19公裡,不堵車的情況下大概需要25分鐘。而該連接線修成後,從東曉南接口到南站只有約9.5公裡,開車只要幾分鐘,從越秀區出發只需15分鐘左右車程。
現在,這條快速連接線也有了最新消息。潘雙明在廣州本次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東曉南至廣州南站連接線將於今年9月底前開工,計劃於2022年12月完工。
記者了解到,東曉南路至廣州南站連接線的南段工程已於日前進行了招標。根據招標公告,其南段工程起點在南浦大道接北段,往南採取橋梁的形式跨越大石水道、陳頭崗站、南大幹線,下地後接入石洲北路,並採取橋梁方式接廣州南站東出發平臺。路線長度5.85公裡,採用城市快速路標準,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為80公裡/小時。不過截至目前,北段工程還沒有公布招標信息。
據潘雙明透露,另一個快速連接廣州市區與廣州南站的重點工程——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項目,也將於今年國慶節前完工。屆時從荔灣出發,15分鐘左右可達廣州南站。
根據此前披露的消息,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項目將為廣州市中心城區與番禺區、南沙區及南部周邊城市的聯繫提供一條快速通道,增加廣州市的城區輻射力,加速片區交通服務能力,提升路網通達性具有迫切性。同時,還能完善南沙、廣州南站到中心城區的快速路網、支撐白鵝潭地區的開發建設、平衡珠江兩岸道路網的交通、提高芳村大道的通行能力,緩解交通擁堵等。
焦點2
重點推進在建市政路橋項目 南大幹線廣汽段將於年內完工
除了加強廣州市區與廣州南站的交通互聯外,廣州還正重點推進一批在建的市政路橋項目。據潘雙明介紹,2019年,廣州市交通運輸局作為項目主管部門的市本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共有136個,年度計劃總投資約245.11億元。截至5月底,已累計完成投資約88.16億元,完成比例36%。
據潘雙明介紹,廣州正加大對在建路橋項目徵地拆遷工作的協調力度,重點推進南大幹線、洛溪大橋拓寬、廣州大道快捷化一期、如意坊放射線一期、車陂路過江隧道、廣佛放射線、花都大道快速化、空港大道、白雲五線等一批重點市政路橋項目。其中,確保南大幹線廣汽段等一批路橋項目年內完工。
據了解,南大幹線是貫通廣州番禺區,呈東西走向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長27.2公裡,呈東西走向,規劃按城市快速路標準建設,主線雙向8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80公裡/小時,預計2021年全線通車。
根據之前番禺區有關部門的通報,截至4月底,南大幹線東段(市新路至蓮花大道)工程總體進度累計完成40%,正在開展土方工程、雨汙水管道鋪設、橋梁樁基、承臺墩柱、邊坡擋牆、隧道施工。計劃6月份完成雨、汙水管道鋪設,石化大道跨線橋、化龍運河輔道中心橋橋臺、承臺及部分墩柱施工,路基水穩層開始施工;7月會展南路高架橋下部結構施工;9月份完成金光東隧道施工。其中,南大幹線涉廣汽新能源地塊段計劃於2019年12月完成道路工程。其西段(東新高速至省婦幼醫院)工程總體進度累計完成7%。
未來,南大幹線通車後,將與廣州地鐵七號線、十八號線、番禺大道、漢溪大道、廣明高速等立體連通,串聯起廣州南站商務區、漢溪長隆、廣州國際科技創新城(廣州大學城)、廣州國際商品展貿城、番禺化龍汽車城等組團,打通廣州南部,加強穗莞佛三地往來組團之間聯繫,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加強廣州市區內部互聯互通方面,潘雙明介紹,結合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廣州市交通運輸局會同市、區各有關部門,正在加快如意坊放射線二期、快捷路二期(東沙—石崗隧道)、車陂路北延線、火爐山隧道、石門堂山隧道擴建等市政項目前期工作。據介紹,這批項目將力爭年內開工。
其中,石門堂山隧道擴建工程也是備受關注的項目之一。石門堂山隧道是華南快速路的交通瓶頸,由於華快和京港澳高速均為雙向6車道,但石門堂山隧道僅為雙向4車道,因此在車流大時容易成為擁堵「黑點」,幾乎每逢節假日都會出現擁堵情況。
根據最新規劃,廣州將在石門堂山隧道西側新建單洞單向4車道隧道,南接金雞1號中橋北側橋頭,全長2038米,其中隧道長700米,引道長1338米。該項目建成後,有助於緩解石門堂山隧道瓶頸路段擁堵,進一步強化市域高快速路網的服務能力。
焦點3
南中特大橋有望年內開工 廣州至深圳、中山將更便捷
「在全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廣州急需抓住機會,積極主動向外延伸交通聯繫,強化廣州與大灣區城市群公路的互聯互通。」潘雙明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廣州將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有關要求,加快推進廣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與大灣區城市間交通基礎設施體系更高水平的互聯互通。
據介紹,廣州目前正在全力推動機場第二高速、花莞高速、廣佛肇廣州段、廣中江三期、佛清從北段、汕湛高速惠清段、街北高速擴建等9個高速公路項目和一批國省道改造項目改造的建設進度。同時,加快從埔高速、南中特大橋、增佛高速增天段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爭取年內開工。
其中,從埔高速是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該項目的建設構築了從化直連白雲、黃埔、番禺三區新的高速通道,對緩解街北高速、京港澳高速、廣州繞城高速的交通壓力,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記者了解到,在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的大力支持下,從埔高速規劃選址在2019年第一季度獲批,為項目如期核准、開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而南中特大橋也是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的重要「動脈」。該項目即原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工程,包括主線和萬頃沙支線。項目總長約36.173公裡,其中主線長21.748公裡,萬頃沙支線路線長14.425公裡,投資估算總額約150.51億元。
「南中特大橋修建完成後,廣州市民到達中山將更便捷,大灣區城市間的聯繫將更加緊密。」此前,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通過深中通道的車輛,經過南中特大橋可以便捷地進入南沙乃至廣州主城區。廣州市民通過南中高速、深中通道等,也可快速到達中山、深圳。
據潘雙明介紹,立足於粵港澳大灣區對廣州的功能定位要求,廣州還將積極與省和周邊地市協調對接,積極謀劃增佛高速、花莞高速東西延線、增莞番高速、佛江高速北延線、南沙至長平高速(獅子洋通道)等跨市高速項目的前期策劃,抓緊協調推動廣連高速二期、碧江大橋、沉香沙大橋、大坦沙大橋、同心橋、麻湧東江通道等跨市通道的方案研究,推進更高質量的廣佛同城化、廣清一體化和珠江口東西岸更為密切的聯通。
除了加強道路建設外,廣州也將提升客貨運輸服務的水平,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交通出行更加便捷。一方面,推進大灣區城際客運公交化運營,充分利用灣區發達的交通要道,打造覆蓋灣區客運樞紐、引領商業區的主要客流的集散點和適宜次一級的客流集散點的接駁公交線路網絡,解決二級甚至部分三級節點的公交通達問題,積極引導鼓勵50公裡以下短途客運班線進行公交化改造,增加「門到門」服務,覆蓋軌道交通沿線的需求。
另一方面,與跨市公交線路協同整合,打造發車密度大、方向辨識度高、線路運營協調性好的公路客運服務的體系,藉助網際網路的信息技術和行動支付,針對個體出行的需求,通過如約巴士、如約城際、如約旅遊等各種方式提供靈活的定製的城際交通服務,以滿足市民通勤、商務差旅、短途旅遊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