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來臨,溼熱難躲,若身上出現這些「症狀」,袪溼別再拖

2020-12-21 四季健康談

夏季到來天氣炎熱,並且伴隨著雨水增多,這個時候溼熱容易進入體內。經常聽別人提起「溼熱,溼熱體質」,那什麼是溼熱呢?溼熱就是,溼熱藏於體內,影響身體各個臟腑正常運行,而表現在身體外觀的一種症狀。

人體內為什麼會有溼熱呢?

一是因為,身體素質太差,脾胃弱運化能力差,代謝功能慢;腎氣不足,溼熱容易從自身產生。二是因為,生活環境導致的,身體激素失衡導致身體機能下降,溼熱入侵。

三是因為,學習、工作、生活各個方面的造成的壓力,日積月累使身體臟腑功能受損,導致溼熱進入體內。最後是因為,我們的生活習慣導致的熬夜,暴飲暴食,吸菸,喝酒造成的代謝功能下降,是溼熱在體內越積越多。

怎麼才能判定我們體內是否有溼氣?

體內有溼氣,一般會表現在表面上,比如皮膚,關節,排洩物上面,身體外貌特徵。

頭部

早起出現頭暈,頭髮容易油膩,頭髮發黃;面部容易長痘長斑,面部毛孔大,面部出油,臉色暗黃等;早上起床口乾,噁心,食慾減退等;舌頭上面有牙齒印,舌苔厚;舌頭髮紅,人看起來沒有精神。

關節

溼熱進入身體,會影響身體的代謝,也包括關節處,會形成關節炎,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關節會出現酸沉,或者是變形的現象,這種症狀在換季和天氣轉涼的時候最為明顯。

身型

溼氣重的人體型上看起來偏胖或者偏瘦,一方面因為脾溼導致人體代謝減慢,人體會慢慢發胖,特別是腹部。另一方面是因為溼熱導致的厭食,噁心使人變得消瘦。

排洩物

排尿次數增多,尿液顏色發黃頗深,氣味偏重,部分人出現排尿困難的症狀;女性表現為,白帶異常增多;排便:大便不成形,並且粘馬桶衝不乾淨,會有大便沒有排乾淨的感覺。汗液:手腳容易出汗,渾身粘膩,並且汗液有味道。

溼熱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影響?

溼氣入體會阻礙身體的正常代謝,溼熱分兩種,一種體內脾胃運化障礙產生的溼熱無法排出體外,一種是外界環境溼熱進入體內形成的。體內的的溼氣嚴重影響各個臟器的運轉,會讓人越來越乏力,體內毒素無法正常排出,身體越差,溼熱會更容易進入體內,形成惡性循環。

溼氣不會自己排出,在體內會發酵影響肝腎功能,形成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甚至影響生育能力,惡性腫瘤等。

等我們發現身體身上如果出現,上述這些症狀,說明體內有溼氣,而溼氣長期存於體內,便會致使身體更加嚴重,為了身體的健康因此需要儘早祛體內的溼氣,根據冬病夏治,三伏天是袪最好的時機。

怎麼樣袪溼呢?

首先先從生活習慣上改起來食物上,忌辛辣,生冷,油炸,燒烤,多吃蔬菜水果適量補充蛋白質;作息上,早睡早起不熬夜,溼氣重會使人變得懶惰,因此多運動鍛鍊身體還可以幫助排除體內溼氣。比如跑步,跳繩,遊泳等可以大量排汗的運動,使身體的水分往外排出,並且喚醒身體正常的機能。

生活上面,戒菸,戒酒,多喝水。還可以去按摩院:刮痧,拔罐,艾灸都是可以祛溼的方法。最後是食補:長期食用可以祛溼,利尿,去浮腫的食物,例如綠豆,辣椒,紅豆,薏米,苦瓜這些可以祛溼的食物。

泡腳可以幫助去除體內溼氣,用熱水泡腳,按摩腳底的穴位除了可以放鬆身體以外,還可以排出體內溼氣。幫助身體消除水腫,排出體內寒氣,溼氣,長期堅持才會有效果。

相關焦點

  • 夏日「溼熱交蒸」 平安度夏重在「袪溼」
    而體內溼氣如不及時祛除,人體則會出現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狀,如容易疲勞、睏倦懶動,食慾減退,口中粘膩,甚至是大便粘膩不成形等。昨日大暑,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溼熱交蒸」也到達頂點,《說文解字》曰:「暑,熱也」。在這個溼熱交蒸的季節我們該如何度過?  什麼是溼氣?
  • 找準溼熱症狀,對症祛溼最快的方法
    溼土當令,溼濁大盛。兼有暑熱,成溼熱交蒸之勢。(一)溼熱的症狀天地溼熱偏盛,人居其間,人亦受天地溼熱氣機的影響。直接的表現是,人會感受溼熱邪氣,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和體徵,比如:發熱,周身不清爽,容易睏倦,精神不振,臉上及頭髮容易油膩,長痘痘,肢體倦怠,脘腹部痞滿不適,噁心,厭食,脅痛,口苦,口臭,口中粘膩不舒服,口渴喝水不多,大便不調,小便短赤或者出現尿頻、尿急、尿痛;如果溼熱蘊結於皮膚還可以見到眼睛發黃,肌膚發黃,周身皮膚瘙癢等;溼熱阻滯於大腸還可以見到痢疾,腹瀉等。
  • 夏季淺談溼熱體質~症狀解析
    溼熱的形成不外乎內外兩個方面,外因是感受自然界的潮溼環境,氣候潮溼,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溼,內因多為脾虛水溼不化,熱邪煉灼而生溼熱,或過食辛辣炙煿,溼熱內蘊,內溼與外溼互相影響,脾虛溼困易感受外溼入侵,外溼侵襲也常困阻脾胃加重內溼,所以兩者是獨立的,又是相互關聯的。
  • 溼熱的症狀,舌苔黃膩身熱口乾
    身體溼熱的人容易口乾、舌苔黃膩、小便黃、皮膚黃。  現代人身體基本都處於一種亞健康狀態,缺少運動、飲食不規律、睡眠不足都是導致身體不健康的原因,如果你每天臉上都油膩膩的,而且舌苔黃、尿少而黃,小心是身體溼熱。
  • 【中醫調理】常見溼熱的症狀表現
    常見溼熱的症狀表現 溼熱為什麼引起「長痘」?一般人的印象中,長痘似乎是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專利,其實不然,有很多人到30歲以後還在長痘,而且還不少,這可不是年輕的表現,而是一種體質,是體內的溼熱在作祟。用中醫的話來說,溼屬於陰,熱屬於陽,二者融合在一起本身就是一對矛盾,要打架的。溼熱的人體就是溼、熱二者廝殺的戰場,無論哪一方力量更強大,戰場所在都是元氣大傷的地方。由於溼和熱主要傷害的部位是脾胃,所以會有飲食不佳、口臭、口乾等症狀。脾的運化不好,必然影響排洩功能,所以會有小便黃赤、大便燥結或者粘滯的症狀。
  • 身體可能有「溼熱」,醫生:4招去溼不用吃藥
    現在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到「小胖子」,身上肉乎乎的,看樣子就像個小福娃,特招人喜歡。但是這種小孩,家長要注意了,看看到底是吃出來的胖,還是「溼熱」引起的虛胖!
  • 臉部這些症狀不斷出現,十有八九是肝臟藏毒太多,別拖,該排毒了
    很多的肝臟病變在發展過程中身體許多部位都會受累明顯引發不良症狀。因此,想要判斷肝臟是否健康,需要多觀察自己的身體變化。臉部這些症狀不斷出現,十有八九是肝臟藏毒太多,別拖,該排毒了1、臉部痤瘡、粉刺增多體內黃體荷爾蒙起著促進分泌皮脂的作用。
  • 溼熱體質的表現症狀
    溼熱體質就是指人體內的溼與熱同時存在的現象。感覺就像地球上的土地,已經下了很久的雨,把它已經泡得很溼了,突然又出了很長時間的大太陽,很熱的氣候,烘蒸著潮溼的土地的那種現象。感覺在一個人的身上,就像是大熱天穿了一件溼噠噠的衣服,很不舒爽。
  • 第6講:溼熱體質的調理.溼熱體質最容易長痘,容易出現婦科炎症...
    (這篇很長,但談的很深,值得認真聽完)直奔主題,今天來跟大家分享溼熱體質的調理。在這8異常體質中,最小眾的應該就是溼熱體質了。溼熱體質最喜歡找年輕人身上,規律特別明顯:女性在15歲到21之間,男子在16歲到24歲之間,表現出來的症狀主要就是長痘,身體臭,容易出油等這些症狀。
  • 消化科主任提醒:身上若有2處疼痛,或是胃病來臨,別以為是偶然
    胃病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科疾病,一般胃病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早期沒有什麼明顯的病症,可能只是覺得噁心、嘔吐的症狀並不是很嚴重,易被忽略,隨著時間的流逝,胃病逐漸加重,出現的症狀越來越嚴重,直至胃部癌變,影響身體健康。
  • 溼熱的症狀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不適由溼氣引起,由溼氣所致的疾病稱之為溼邪,溼邪由來有分外溼和內溼之分,居住潮溼,氣候潮溼,淋雨,跑水,等都是外溼。內溼則由脾失健運,津液不布,水溼凝聚而成。傷於外溼,溼邪困脾.健運失司,則內溼滋分而脾虛失運,水溼不化,亦容易沼致外溼侵襲。
  • 健脾滲溼—助你趕走夏季溼熱
    因為夏天氣溫高,雨水多,熱蒸水騰,自然就會就會溼氣盛,相信在仲夏季節不少人都會感覺體內不舒服,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溼熱。那麼當我們出現溼熱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幫我們對付溼熱的好幫手,健脾滲溼顆粒。   到底什麼是溼熱?
  • 夏季是袪寒溼的最好季節,國珍除溼法寶助您健脾袪溼
    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為什麼現代人的病那麼複雜,那麼難治?因為他們體內有溼,體外的邪氣總是和體內的溼氣裡應外合,糾纏不清!現在來自測下自己是否有溼氣?
  • 三伏天,紅豆和它是絕配,我家1周至少吃3次,溼氣沒了睡眠好
    三伏天,一年之中氣溫最高、溼度最大的時節,人人都希望呆在一個清涼舒適的環境裡,而低溫空調房成了大眾的首選。吹著空調,喝著冷飲,想必是天熱最愜意的事情。可時間久了你會發現渾身疲憊無力,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來,一天到晚就想和床為伴。其實這並非天氣炎熱的緣故,而是體內有溼了。
  •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夏季養生先除溼熱,這些除溼法望你能掌握
    如果體內溼氣加重,長期得不到排洩緩解就會引發一些疾病,正所謂溼氣重百病生溼氣的特點又是黏糊,所以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都認為「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氣真的這麼難除嗎?在很多地方對溼氣還有這樣一種說法,就如油入面,難解難分。
  • 三伏天洗澡,繞開這三個時間段!若不當回事,溼氣不請自來
    2、剛運動完人在運動的時候,都會大量出汗,夏天即使不劇烈暈倒身上都會出汗,那麼流向肌肉的血液就會變多,心跳會加快,若是這時候立即洗澡,溼氣寒氣都容易入侵,血管還會突然的收縮、血液可能還沒有及時的流入到心臟,大腦就容易出現供血不足的情況,體內的血壓會下降,可能會引起暈倒,嚴重者甚至可能會發生猝死。
  • 三焦溼熱有哪些症狀,你知道嗎?
    ;若繼續發展下去,則會造成小便赤短,前列腺疾病與婦科疾病等。)(二)症狀  以脾胃為病變中心,脾以升為主,胃以降為長,脾胃主運化,若溼熱阻中,則脘腹脹滿,納呆、不欲飲食,溏薄不實,一身疲乏無力,舌膩厚苔黃滑,脈象沉濡力弱。
  • 三伏天,自己養自己的日子!最全的三伏知識!!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
  • 肝癌難發現,醫生:身上出現2大徵兆,別總以為是胃不好,早就醫
    肝癌,可以說是多種器官癌症中最難治療的一種,當肝癌發展到中晚期,它會向身體各個器官進行擴散轉移,導致人體承受極大的痛苦。肝臟是人體內唯一沒有痛覺神經的器官,正是因為如此很多肝癌患者都不能及時地發現自身的病情,以致延誤治療。雖然肝癌來臨時,不會造成疼痛,但是它還是會給身體一些異常的徵兆。
  • 溼熱紅色預警!
    外溼是由於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溼,使外來水溼入侵人體而引起的。而內溼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溼的功能,若體虛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則脾就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水溼內停」。脾虛的人也易招來外溼的入侵,外溼也常因阻脾胃使溼從內生,所以兩者是既獨立又關聯的。其次,溼邪這麼難纏還因為它會跟其它的邪氣兼夾,侵襲人體而為病,像寒溼、溼熱、暑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