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曾有過拉筋的經驗,小學、初中時,每當上體育課之前,老師都會帶著大家拉筋;或者是大家已經習慣了,覺得身體感覺哪裡緊繃、卡住或酸痛時,就會覺得要伸展一下,或拉一拉覺得緊繃處的筋。不過,筋到底是什麼呢?
拉筋的2大作用:拉長肌腱、放鬆肌肉
一般人對於筋的認知,可能是肌腱,就是看起來白白的、吃起來很軟Q的部分,但其實筋不只有肌腱,筋真正的意義是有力量的肉,因此應該包含肌肉和肌腱。以人體構造來說,肌肉的末端演變成肌腱,然後再藉由肌腱連接到骨頭上。
肌肉的功能是收縮產生力量,這些力量經過肌腱傳送到骨頭上,而肌腱為了要承受力量,演化成非常緻密且強壯的組織,因此,肌腱常見的問題就是容易變得太短、太硬,而肌肉如果長期過度的收縮,則會變得太緊、太繃。
因此,拉筋不能只想著要把肌腱拉長延伸、越軟越好,應該也要能放鬆並軟化緊繃的肌肉,這樣才是正確且有效的拉筋。
太軟Q的筋 反而無法保護身體!
一般來說,柔軟度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逐漸變差,如果都不拉筋的話,筋自然會慢慢的隨著時間變短變硬。也因為如此,拉筋在現代成為一種顯學,有很多提倡拉筋的說法跟書籍,也有很多拉筋的運動課程。
不過,大家往往忽略了幾個很重要的問題,雖然說筋變短變硬是不好的,但筋拉得越長就越好嗎?筋拉得越軟,就比較不容易疼痛或發生運動傷害嗎?以上2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筋並不是越長越好,舉例來說,很多舞者的筋都拉得很長很開,能夠表演出很多凹折、延伸身體肢體的動作,但舞者們還是一樣有許多疼痛問題與運動傷害,而且發生的機率,也不比筋很硬的一般人少,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前面已經說過,筋就是肌肉與肌腱的組合,是要用來發出力量並產生動作,如果筋拉得太長,肌肉收縮的距離就會增加,要產生相同的動作相對就會比較費力,因此肌肉力量會降低,產生力量的速度會變慢,敏捷度也會變差;對需要最大肌力或者爆發力的運動項目來說,如果把筋拉得太長,肌肉和肌腱太柔軟,運動表現反而會變差。
成績好的短跑選手,他們的小腿肌肉與阿基裡斯肌腱都不會太柔軟,反而都有一定程度的硬度與張力,因為這樣跑起來時,反彈的力量才會比較大、也比較快,力量不會耗費在軟趴趴的肌肉裡面。
其次,筋(肌肉和肌腱)是包圍在骨骼與關節周圍的組織,協助韌帶一起穩定關節,如果把筋拉得太長太松,筋就無法提供約束的力量,關節就變得不穩定,扭傷的風險當然就會提高。在這種情況之下去運動或者比賽,當然就很容易發生運動傷害!所以,拉筋拉過頭非但不能保護關節,還有可能會導致疼痛或者傷害。
筋要維持適度彈性 才能保護關節
基於以上這兩個原因,希望各位忘掉筋拉得越長越好的老舊觀念,讓筋有適度的彈性和完美的張力,可以讓身體快速的做出動作,有效率的傳遞力量,同時也可以好好的保護、穩定關節,才是正確的拉筋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