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丹白露宮作為法國最大的王宮之一,我一直對它有著很深的嚮往,因為在這宮殿裡的中國館收藏和展覽了數百件來自亞洲的珍品,據說是西方收藏圓明園文物最多的地方,中國歷代名畫、金銀首飾、瓷器、香爐、編鐘、寶石和金銀器有三萬餘件,但大部分秘不示人,只有幾百件對外展出。
但極為遺憾的是,在我趕到楓丹白露宮的那天下午,碰到工作人員提前下班,提前了兩三個小時,說是要進行維護。因而,我只能隔著厚重的石頭,去想像那裡面本屬於中國的文物。楓丹白露宮坐落在170平方公裡的森林中,不僅風景優美,而且氣候宜人,1981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座王宮建築群由古堡、宮殿、院落和園林組成,其中常年開放的館舍有三間文藝復興大廳,皇帝寢宮及拿破崙博物館。從建築藝術上看,楓丹白露宮可以說是法國古典建築的傑作之一,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都在這裡留下了痕跡。它最早是12世紀供路易七世打獵休息使用的。
它始建於1137年,位於巴黎東南部,塞納河左岸的楓丹白露鎮。主要用於歷代帝王居住、野餐和臨時打獵的行宮。弗朗索瓦一世、亨利二世、亨利四世、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和拿破崙等法國帝王都曾在此居住過。
在凡賽爾宮未興建完成之前,這座古老的王宮隨著歷代帝王,經歷了600多年的興衰交替的歲月。在這600餘年之間,隨著歷代帝王對楓丹白露宮的不斷擴建,令其逐漸也成為法國文藝復興建築及園林創作的典範。
從建築藝術上看,楓丹白露既沒有後來的凡爾賽宮宏偉(世界五大宮殿之一),也沒有羅浮宮博大。但它呈現出的淡雅大方,給不少遊客有一種靜謐溫馨的感覺。前年來此觀光的時候,雖然未曾目睹中國館,但臨近傍晚的王宮,在少量遊客之間,顯得尤為寧靜。
王宮的核心建築被巨大開闊的庭院所環繞。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腦海裡閃爍出就閃爍《十二生肖》中,成龍與他的搭檔們以假雞首換真雞首的場景,雖然不知道電影中的宮殿是不是在這裡取景,但文物場景令人深刻。
今天的楓丹白露宮,結合了多種藝術,除了法國傳統藝術,還有義大利的建築韻味,繼而形成了「楓丹白露派」。在弗朗索瓦一世時期,王宮被大規模擴建,由大量義大利藝術家與設計師共同建造,最終以文藝復興和法國傳統交融的建築式樣和蒼綠一片的森林而聞名於世。
雖然無法進入宮殿裡面進行參觀,但王宮外在建築也十分值得一看,留有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的痕跡。這對於建築藝術愛好者而言是一個不錯的建築之旅,但裡面的裝飾風格卻更為驚豔。透過窗戶,可窺見一隅。
這裡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展示了當時藝術家和能工巧匠的精髓,包括一些開放的庭院也相當精美。建築風格在攝影鏡頭的構圖下,蔚為壯觀。跟東方古建築不同的是,西方建築自古以石頭為主,這也呈現了文化和環境上的差異。
1860年英法聯軍於圓明園掠奪的物品,如今都靜靜地被陳列在這座厚重的石牆裡面。包括有「聚寶龍亭」焚香爐,皇家御用的黃羅傘蓋,御筆親書的對聯,難以計數的瓷器,玉器,翡翠,鑲滿綠寶石的寶塔,獸足獸紐景泰藍方盒等等。
宮殿內的中國館,據說原為拿破崙三世的寢宮,由拿破崙三世時的歐仁妮皇后主持建造。 裡面的文物陳列是依照個人收藏及鑑賞習慣布置,該館內有幾隻花梨木玻璃櫃櫥和角櫃,裡面擺放著從圓明園搶來的各種青銅、玉器等藝術珍品。
2015年3月1日凌晨,中國館被盜,15件展品遭竊。被偷走的藏品包括一個在19世紀中,由暹邏國王送給拿破崙三世的暹邏國王王冠複製品,西藏金曼扎及中國乾隆時期景泰藍鑲嵌瓷瓶。楓丹白露宮的發言人稱,這些藝術品都是「無價珍寶」,其中,景泰藍麒麟是中國館的鎮館之寶。不知道這些失竊的文物如今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