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竹埠港建築垃圾再利用有限公司利用建築垃圾生產吸水磚。(記者 羅韜 攝)
湘潭在線12月14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洪靜雯)從廢墟中找出路面材料,從破損路面上分揀出建築原料,熱能廢氣二次利用成就億元產值大企業。物料循環,環環相扣。湘潭市再生資源利用在數年間利用資源互補優勢,產能節節攀升,產值屢創新高,在經濟轉型發展中成長為新生力量。
建築垃圾「篩出」再生骨料
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的竹埠港化工區,4年前實現了28家企業全部搬遷退出。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轉移」後,連排成片的廢棄建築成了常人眼中的建築垃圾,但這些垃圾在湘潭市竹埠港建築垃圾再利用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天揚的眼中,卻是寶貝。為了便於取材,2016年,他的公司直接將廠區建在竹埠港內。
12月11日,該企業廠區內一輛輛滿載建築垃圾的大貨車穿梭忙碌,來自竹埠港和市區其他地方的建築垃圾正源源不斷地運往這裡。這些殘磚爛瓦、混凝土塊,經由系列工藝處理後,將「變身」成節能又環保的建築材料。
在周天揚的帶領下,記者進入生產車間。廠房裡,工人正低頭操控著自動化設備。周天揚告訴我們,面前的這條生產線叫作「全封閉式建築垃圾綜合處置線」,使用了公司自主研發的振動風力分選機,能夠利用風力和物理振動實現高效分篩,成分再複雜的建築垃圾也能「入口即化」,並且還能保證生產的再生骨料的雜質含量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內。整個生產過程無廢水、廢氣排放。
完成了第一步,建築垃圾分解後如何變廢為寶?
周天揚帶著我們一邊觀摩,一邊介紹:「經破碎、篩分和多級分選等處置工藝後,處置線就『吐』出了直徑分別為0到5毫米、5到10毫米和10到30毫米的再生骨料。」因為具有與天然石子接近的物理性能和力學性能,這種再生骨料被視為一種較理想的配製中低強度等級的再生混凝土材料,可作為溝槽回填材料和配製生產水泥穩定再生骨料無機結合料,應用於路面磚、道板磚、水工磚、牆體磚等多種建材產品。
走訪中,周天揚還透露,除了經濟、實用外,這種再生骨料還有一個特點——節能。
「它既解決了建築垃圾的消納問題,還讓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達到了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目標。」他隨即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按實際生產測算,破碎車間每處理1噸建築垃圾,約消耗1度電。公司每年可生產15萬平方米吸水磚。以每平方米55元的市場售價計算,僅這一塊,公司每年就能實現經濟收入800多萬元。
「全市每年產生的建築垃圾約有200萬噸,相比傳統的就地填埋方法,此舉每年至少可以為城市節約土地50畝。」周天揚介紹說,湘潭是湖南最先探索建築垃圾再生利用的城市,此舉有助於打破建築垃圾「圍城」的困局,同時還點燃了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火光,已然成為新型建築建材業「逐綠而行」的旗幟。截至今年10月,公司已處置建築垃圾190萬噸左右,利用建築垃圾生產建築砂石骨料145萬噸左右,利用建築垃圾生產再生產品砌塊標磚26萬㎡,生產吸水磚、盲道磚28萬㎡,生產砌井磚27萬㎡,建築垃圾綜合利用率達到80%,年產值2400萬元。
地面廢料「反哺」地上建築
路面建設原材料取自地上建築,誰曾想路面的廢料也能「反哺」地上建築。
在湘潭市竹埠港建築垃圾再利用有限公司內,一條粗大的管道從全封閉式建築垃圾綜合處置線工廠穿廠而過,通向另一個生產片區。這裡沙堆成丘,車輛匯聚,一臺臺大卡車載著「新鮮出爐」的機制砂奔向全市各大建築工地。
萬丈高樓離不開泥沙堆砌。全面禁止河沙開採的時代,建築垃圾破碎後制砂已是砂石市場的主流產品。
近年來,湘潭市路面「白改黑」工程全面鋪開,越來越多水泥路換成了嶄新的瀝青路,由此產生的水泥塊在湘潭市竹埠港建築垃圾再利用有限公司的基地內,變成了生產機制砂的優質原材料。
粗碎機將水泥塊進行初步破碎,粗料由膠帶輸送機輸送至細碎機進行進一步破碎,細碎後的石料進振動篩,篩分出滿足制砂機進料粒度的石子進位砂機制砂。
周天揚介紹,相較於河沙,機制砂除級配好、細度模數可調、粒形粒度等方面可以達到不同工程建設的要求外,價格方面佔有相當大的優勢。每噸機制砂價格比天然河沙可節省20元至30元,建築成本下降20%。目前公司機制砂年產量20萬噸,廣泛用於湘潭市各大樓盤建設、重點工程項目之中。
廢置蒸汽「滋養」新材料生產
電廠排出的廢熱,如今正化身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滋養著一家泡沫生產企業不斷壯大。在高新區,一根3公裡長的管道已將湘潭電廠與湖南瀚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兩家企業串聯。
瀚陽新材料公司是一家生產泡沫高分子材料產品的加工企業,公司主要經營各類泡沫產品。泡沫製作工藝並不複雜,通過熱能使泡沫的細小顆粒膨脹,再利用模具製成產品所需的形狀。
產品性能決定了瀚陽新材料公司所需的主要能源——熱能。傳統需要大量熱能的企業往往選擇鍋爐或電力設備,兩種設備均會導致生產成本增加,且鍋爐產熱容易造成二次汙染,環境成本加劇了企業的負擔。但這種問題在瀚陽新材料公司最初建廠時早已解決。
公司負責人表示,建廠前,他去過很多地方,雖各有優勢但總有遺憾。直到來湘潭後,他毫不猶豫定在這裡。原來,距離廠區3公裡處是大唐發電廠,看著電廠的廢置蒸汽,他如獲至寶。
通過對大唐發電廠的廢置蒸汽調溫調溼,使之得以成為工業生產所需的穩定熱力供給,僅這一項,給企業節約了50%的生產成本。去年,泡沫EPS生產產值達到5000萬元,產品應用於家電、家具、五金、燈飾等領域;2020年,EPP生產線實現投產落地,年產量為1000—2000噸,廣泛應用於汽車領域、精密器械包裝等。不僅如此,因掌握了蒸汽運用技術,如今瀚陽新材料公司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給有較大蒸汽需求的企業提供穩定熱源。三者創造了1億元的經濟效益。
目前,公司客戶群體遍布華中、華南、西北、東北等多個區域,已發展成為湖南省行業內最具規模的EPP和EPS產品製造商和電廠餘熱利用方案提供者。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