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並標星「耳鼻喉空間」
每天一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耳鼻喉領域!
徐文瑞, 姜彥. 棒球之神與鼻咽癌的抗爭 [J] . 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2019,43( 1 ): 59-60.
棒球在北美具有特殊的地位,被稱為北美四大球之一。貝比·魯斯(Babe Ruth)是美國棒球史上最有名的球員,是美國職業棒球史上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揚基隊強打者,曾經連續3次打破大聯盟全壘打記錄,因而被譽為拯救美國棒球的人。魯斯於1936年成為入選棒球名人堂的五人之一;1998年運動新聞將魯斯排在百大棒球員首位。1999年美國娛樂與體育節目電視網(ESPN)評選的世紀百大體育人中,魯斯高居第三,僅次於喬丹和拳王阿里。2018年貝比·魯斯獲得美國"總統自由勳章",這是美國平民的最高國家級榮譽。作為與拳王阿里、球王貝利、飛人喬丹相比肩的傳奇體育巨星,魯斯享有棒球之神的美譽。然而,棒球之神與鼻咽癌抗爭歷史卻鮮為人知。
【坎坷的童年】
1895年貝比·魯斯出生於美國馬裡蘭州最大的城市巴爾的摩的德裔美國人家庭。因家境貧寒,魯斯的父母夜以繼日地在酒館工作,以維持生計。由於父母疏於管教,魯斯在5歲時就學會了吸菸、喝酒、打架,成為人們眼中的壞孩子。無奈之下,魯斯的父母在他7歲時把他送去聖瑪麗男子工業學校。魯斯在讀書期間被退學5次,直到第6次入學,遇到一位富有愛心的老師,其人生從此得以改變,在老師的感化下魯斯決心改掉陋習。讀書不是魯斯的強項,老師便從運動方面去發掘、探索他的潛能,發現了他在棒球方面的天賦,教他勤奮苦練棒球。從此貝比·魯斯從一個無所事事的孩童,變成一個富有熱情的棒球少年。
【輝煌的運動生涯】
1914年,19歲的魯斯以投手的身份進入金鶯棒球隊開始了棒球生涯,當時的金鶯隊是波士頓紅襪隊一支小聯盟球隊,同年他的合同被賣給了波士頓紅襪隊。不久,年輕的魯斯便成為波士頓紅襪隊的王牌投手,並幫助波士頓紅襪隊贏得三個世界級棒球比賽的冠軍。魯斯是當時聯盟最出眾的球員,為紅襪隊的奪冠出生入死,立下汗馬功勞,同時也成為波士頓市備受喜愛的城市英雄。1918年波士頓紅襪隊在20世紀最後一次贏得美國職業棒球聯賽冠軍後,球隊老闆為了生意和享樂的需求,將球隊當家球星魯斯的籤約權賣給了敵手紐約揚基隊。憤怒的魯斯臨離開波士頓之前,對不知內情的球迷們說:"我從沒想到要離開波士頓,但那些老闆……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我身上,如果我要承擔叛徒的名聲,那麼紅襪就要以永遠奪不了冠軍而作為代價。"這句話後來成為美國體育史上最著名的"貝比·魯斯魔咒",直到2004年,波士頓紅襪隊才再次拿下世界大賽冠軍,至此,這個魔咒算是被打破。
在貝比·魯斯的帶領下,紐約揚基隊先後拿下4次世界級比賽冠軍,波士頓紅襪隊則從此一蹶不振。1935年魯斯宣布退役,結束了他漫長而輝煌的棒球職業生涯。
【艱辛而頑強的抗癌之路】
1946年夏天,51歲的貝比·魯斯出現聲音嘶啞和劇烈的左眼疼痛。到同年9月,魯斯開始出現左面頰腫脹和左眼瞼下垂。他的私人醫師考慮這是鼻竇炎引起的症狀,採用了青黴素治療。為了減輕疼痛,醫師拔掉了他的3顆牙齒,但這些治療並沒有緩解魯斯的症狀。1946年11月,魯斯到紐約French醫院就診,多名專家對魯斯的病情進行了會診,診斷意見為霍納症候群、左顎及左側聲帶麻痺。魯斯的頭顱影像學檢查顯示在顱底有一個從卵圓孔延伸到頸靜脈孔的巨大腫物。考慮魯斯有長期酗酒和吸菸史,French醫院的醫師們診斷魯斯患有喉癌或下咽癌。在沒有進一步明確診斷的情況下,開始對他進行了放射治療。在接受放射治療後,魯斯的神經症狀得到顯著緩解,但到12月,魯斯又出現左頸部腫塊。French醫院為魯斯實施了頸部腫物切除術,手術沒有成功,由於包繞頸外動脈,病變未能完全切除。術後的魯斯出現聲音低沉及吞咽困難,只能通過鼻飼管進食。長期的放射治療、吞咽困難和疼痛折磨著魯斯,短短3個月內他的體重下降了80磅。
1947年6月,魯斯在接受二程放療和雌激素治療無效後,自願參加了為期6周的抗癌藥物Teropterin(葉酸類似物、甲氨蝶呤的前體)的首次臨床試驗。試驗開始後,腫瘤學家Richard Lewisohn醫師每天給魯斯注射Teropterin,觀察其病情變化。Lewisohn醫師高興地看到魯斯的病情在接受化學治療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他的體重增加、頸部腫塊消失、聲音嘶啞及面部疼痛得以減輕。1947年9月,在聖路易斯召開的第四屆全球癌症研討會上,魯斯的臨床試驗過程及結果被匿名報告,在醫學界引起很大反響。當時華爾街日報和時代周刊報導——科學家正處於"治癒癌症"的邊緣。然而,不幸的是魯斯對這種新化療藥物的反應非常短暫,疾病的痛苦再次回到了魯斯的身上。1948年6月,魯斯接受了更大劑量的放射治療,他的健康隨之每況愈下。後來,貝比·魯斯因病情加重入住紐約紀念醫院治療,不久便於1948年8月16日因癌症轉移和肺炎逝世,享年53歲。
【最終的診斷——鼻咽癌】
由於魯斯有長期吸菸、飲酒史,再加上其始發症狀為聲音嘶啞,紐約的醫師們都一直認為他所患疾病為喉癌或下咽癌,直至魯斯逝世,這種診斷都沒有改變。為進一步明確魯斯的疾病,醫師們對他進行了屍體解剖。紐約時報發表的屍解報告表明,折磨魯斯多年並奪去他生命的疾病,不是喉癌或者下咽癌,而是鼻咽癌。魯斯所患腫瘤的原發灶位於其鼻咽上部,腫瘤包繞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發生頸部淋巴結、肺、肝、雙側腎上腺轉移,喉部和下咽則完全正常。
【結語】
奪走棒球之神貝比·魯斯生命的鼻咽癌是一種有顯著地域性的疾病。大多數國家鼻咽癌發病率較低,不到1/10萬人。但在中國南部、非洲北部和阿拉斯加州,其發病率卻很高,尤其多見於中國廣東人和阿拉斯加州的愛斯基摩人。有報導在中國香港鼻咽癌的發病率男女各為20~30/10萬和15~20/10萬。僑居於東南亞和美國北部的中國人發病率仍然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但在美國北部出生的中國人發病率明顯低於出生在中國南部的人群。這些發現表明基因、人種和環境因素等可能均在鼻咽癌的發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魯斯生活的紐約不屬於鼻咽癌的高發地區,或許這是導致紐約的醫師未能正確診斷出魯斯所患疾病的原因之一。鼻咽癌的危險因素包括:家族癌史、長期使用大量醃製食品、吸菸、環境中煙塵的汙染。魯斯自幼年就開始抽菸、喝酒,並喜歡吸鼻煙,這些習慣或許和他患鼻咽癌有某些關係。鼻咽癌術野暴露困難,周圍毗鄰重要血管神經,對放射治療敏感。目前鼻咽癌的治療比較公認的觀點是,對於早期鼻咽癌採用單純放療,局部晚期患者採用同期放化療可以更大程度改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復發或放療未控的患者可手術治療。有報導稱,魯斯是鼻咽癌歷史上接受放射及化學治療的第一人,這一點尚有待考證。
棒球之神貝比·魯斯長眠於美國紐約天堂之門的公墓,每天都有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球迷到他的墓碑前獻花。魯斯的墓碑上寫著紐約大主教弗朗西斯·約瑟夫·斯佩爾曼(Francis Joseph Spellman)在1939~1967年間說過的話:"願激勵貝比·魯斯贏得人生重要比賽的神聖精神激勵美國青年。"貝比·魯斯因極高的棒球成就使他在體育史上流芳百世,他與鼻咽癌的頑強抗爭和為臨床試驗所做出的貢獻也被載入醫學史冊。
關注並標星「耳鼻喉空間」
每天一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耳鼻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