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正式出爐的最新版《中國藥典》(一部)備受關注,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從傳統中藥治療名錄中移除,在網上一片叫好。
《中國藥典》是國內最權威的藥用標準,共分為四部,其中一部收載的是藥材和飲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乘方製劑和單位製劑等。能被藥典收載是一種榮耀,說明該藥更好更安全;被藥典除名,說明該藥有問題,但是否等于禁用呢?業內人士透露,除名只是說明藥典不予推薦,不等于禁用。
穿山甲:以後可用豬蹄甲替代
將穿山甲除名的原因,是根據2020年版藥典的編審大綱要求:對於野生資源枯竭的品種從藥典中退出或不再增加收入本版藥典。在4天前,穿山甲剛剛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這兩件事是同為新冠病毒疫情引發的對特定物種保護輿論關注的結果。
傳聞中的穿山甲渾身上下都是寶,穿山甲的鱗片更被視為名貴中藥材,此前在藥典中的記載:穿山甲可活血通經,消腫排膿。用於經閉癓瘕、乳汁不通、風溼痺痛、中風癱瘓等病症,還有神奇的抗癌作用。
201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全國有66中成藥含有穿山甲成分在市場山銷售,還有數量不明的中藥飲片在定點醫院和藥方出售。
藥用價值的背後,是金錢交易。在暴利吸引下,不法分子瘋狂走私穿山甲。食用和藥用的雙重需求,把全球穿山甲逼入瀕危境地。
然而,根據現代研究,穿山甲的鱗片成分跟人類指甲毛髮沒有本質區別。測定顯示,穿山甲鱗片的各種胺基酸組成跟豬蹄甲並無顯著差異。那麼,以後入藥,完全可以用豬蹄甲來替代穿山甲。
今年的新冠疫情爆發,穿山甲被認為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指出,從非典到新冠肺炎,人類感染冠狀病毒都可能跟野生動物有關,不僅僅是蝙蝠、穿山甲,還可能有別的,並且直指「吃野生動物是一種陋習,以前沒東西吃,現在何必吃野生動物」。
馬兜鈴和天仙藤:存在腎毒性
馬兜鈴、天仙藤未收載的原因或是由於含一級致癌物「馬兜鈴酸」,存在腎毒性。研究顯示,馬兜鈴酸可以引起腎臟細胞的壞死或調往,嚴重損害腎功能,導致腎衰竭,也可以引起腫瘤的發生。發表在《轉化醫學》雜誌的一篇論文稱,馬兜鈴酸或是導致亞洲肝癌高發的重要原因。
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有很多,關木通、青木香、廣防己等藥材因馬兜鈴酸含量較高,早已被國家藥監局禁用,其他更多的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列入處方藥名單中。這樣可以保護中醫藥,讓有用的藥物確保用在需要的病人身上,減少濫用藥。
在上一版《中國藥典》收錄的馬兜鈴酸中草藥中,僅有細辛、天仙藤和馬兜鈴3種。如今只剩下細辛仍被推薦使用,這說明細辛相對還是比較安全的。細辛也有多種,據研究,南細辛含馬兜鈴酸,但北細辛不含馬兜鈴酸,且散寒去痛功效強於南細辛。因此不少藥師更加推薦使用北細辛。
黃連羊肝丸:處方含有蝙蝠屎
黃連羊肝丸是一種具有瀉火明目功效的中成藥,由黃連、胡黃連、黃芩、黃柏、龍膽等組成,常用於調治肝火旺盛,眼睛發紅腫痛,視物模糊,見風流淚等病症。
之所以被藥典除名是因為含有夜明砂,也就是蝙蝠的糞便。古人認為蝙蝠夜飛而不撞樹,認為蝙蝠是視力極佳,於是得出結論蝙蝠屎可以明目,就將蝙蝠屎命名為夜明砂。
現代科學發現,蝙蝠並非視力好,在黑夜中飛行全靠超聲波辨別方向。針對新冠肺炎的研究提示,蝙蝠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所以也就不適合入藥之用。
目前這四種藥被藥典除名了,但業內人士表示,沒有被藥典收錄,並非代表禁用,只是不推薦使用而已,一些地方法規收錄也可以用。對一種藥品禁用,還需要藥監局另外做出明確說明。除了穿山甲之外,其他三種完全有可能繼續出現在藥方中,還是要謹慎對待,儘量選擇它們的可替代藥,且在正規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參考資料:
不再入藥!穿山甲終於從藥典「除名」.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