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封面】
當地時間2020年6月7日,克裡米亞貝洛戈爾斯克,當地野生動物園的新生東北虎幼崽,萌萌惹人愛。(圖片來源:Sipaphoto)
消息站
● 9日,據《健康時報》消息,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穿山甲、馬兜鈴、黃連羊肝丸、天仙藤等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穿山甲是全球最為瀕危的野生動物之一,它也被認為是全球非法走私量最大的哺乳動物。據報導,目前已有臨床實驗證明,穿山甲的藥用功效可被替代。(來源:健康時報)
● 9日,教育部發布2020年第1號留學預警,結合新冠疫情及近期在澳發生的多起針對亞裔的歧視性事件,提醒廣大留學人員,謹慎選擇赴澳或返澳學習。(來源:教育部官網)
純科技
最新研究負責人、巴斯大學化學系的艾塞爾·薩塔巴娃博士 圖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 眾所周知,疫苗需冷藏保存,一般在2到8攝氏度是安全的,在其他溫度下,疫苗中包含的蛋白質會解體,導致疫苗失去活性,但現在這一情況有望成為歷史。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日報導,英國科學家巧妙地給蛋白質穿上一層二氧化矽「外衣」,即使加熱到100攝氏度或在室溫下保存長達三年,疫苗的結構仍完好無損。(來源:科技日報)
●日本兩家公司日前宣布共同研發出全球首款將人體活動產生的力轉化為電能、發揮抗菌效果的纖維「PIECLEX」。據介紹,在穿著這款纖維製成的衣服、口罩等產品運動時,所產生的微量電能可殺死纖維上的細菌和病毒。研發公司表示,該纖維對已檢測的99.9%的細菌和病毒有效,未來還會就新冠病毒進行測試。(來源:共同社、Japan Taday)
新發現
土衛六
●土衛六是土星最大的一顆衛星,它擁有濃厚的大氣層,被高度懷疑有生命存在,因而備受科學家重視。一國際研究小組的最新研究稱,這顆衛星的軌道正在擴大,其遠離土星的速度比此前標準理論預測的速度要快100倍。研究人員8日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這一研究結果暗示著土衛六在形成時距離土星更近,是經過漫長時間的向外遷移才到了當前位置的。(來源:科技日報)
示意圖顯示了礦塵對行星氣候的影響。圖源:自然·通訊在線版
●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9日發表了一項天文學研究,英科學家首次發現大氣礦塵對類地行星的宜居性產生重大影響——會提高系外行星的潛在宜居性。這項發現意味著未來對系外行星解讀結果將有所改變,當研究類地系外行星時,必須要考慮礦塵的潛在影響。(來源:科技日報)
大觀園
圖為航拍營盤山隧道所處的地理環境。中新社記者 楊豔敏 攝
●8日,位於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的營盤山隧道順利貫通,這也是寧夏中衛至甘肅蘭州客運專線工程全線首座貫通的超千米級隧道,為中蘭客專的全線建成奠定了堅實基礎。(來源:中新網)
6月9日,西藏拉薩,拉薩雪鷹通航直升機從機場起飛前往造林點。中新社記者 何蓬磊 攝
●9日,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在拉薩市組織開展首次飛播造林工作,此次飛播造林共設計9個飛播作業區,其中拉薩市7個,山南市2個,由拉薩雪鷹通用航空公司負責飛機播種。設計飛播造林面積21.8萬畝,設計飛機播種沙棘、砂生槐等樹(草)種約119.3噸。(來源:中新網)
編輯:李俊霞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