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餐企被外賣「綁架」了。不做外賣吧,餐廳午餐生意冷淡得叫人發慌;做外賣吧,訂單零散,配送成本都是麻煩。那麼,餐企一直捨不得捨棄的午餐生意,到底該怎麼做?通過團餐配送,把「外賣」餐廳開進企業、學校、醫院這樣人流集中而穩定的地方,或許是一個新方向。
一般的2C外賣,是從廚房直接送給個人消費者的一份份的外賣,而從順旺客廚房裡送出的,是一個個的餐廳。
順旺客選址設餐廳,餐廳附近另設中央廚房來生產和配送餐食。
順旺客管這個叫「團餐配送」。
位於廣州蘿崗區科學城創意園B1二樓的順旺客「外賣餐廳」,約1500平方米。上午11:30,餐廳迎來第一波用餐高峰。第二個用餐高峰將出現在12:00。覓食者從創意園各公司湧來,都以年輕上班族居多,這個餐廳午飯時間約服務1500人。
紅餐網記者現場看到,餐廳有港式燒臘、粵式風味、川湘風味等十種風味可選。菜式多選,結帳可付現可掃碼。在用餐區,不管是一人獨食,還是三五朋友,都有濃濃的校園味道。
記者體驗了一頓午餐,脆皮燒鴨+麵筋燜花腩+白米飯+例湯+青菜,一共20元搞掂。
據順旺客餐飲總監兼出品總監鄧耀榮介紹,這裡的客單價約15元。而對於喜愛素食的盆友們,一份素菜加上幾碗米飯,最低4元就能搞定一餐。飯的話,你想吃多少就可以吃多少。
「這樣的外賣團餐,除了節假日,沒有淡旺季,因為這些人都是要在這裡吃飯的。」鄧耀榮說。但他也很明白,做得好,就是客流穩定,做得不好,就是穩定流失。
「我要改變大鍋飯的刻板影響,要讓大家在食堂吃上酒店的體驗。」有時,鄧耀榮會自己選材、炒菜、打飯、分菜;意見箱裡如果有人提出想吃某個菜,他必定要求在下周的菜單排上;定出規則:飯任吃,小食任拿,紙巾任用。
記者隨機與用餐者交流,他們多表示這裡吃得安心,「因為進來辦餐廳,一定是需要資質的。」其實,這相當於是有園區物管做背書,讓用餐者多一層信任感。
記者參觀的蘿崗科學城,是順旺客「外賣餐廳」發展的第三站。在科學城片區,一個中央廚房,向周邊3個餐廳集中生產和配送午餐,每日配餐約2000份。
順旺客從2014年就開始這樣,以團餐配送形式,運作「外賣餐廳」。首站總部設在天河大觀工業園,一個中央廚房配餐點,向周邊10公裡範圍內的十幾個大小餐廳配餐。配餐的大小餐廳包括開在企業、寫字樓、學校、醫院內的順旺客「外賣餐廳」,還包括公司旗下的三個快餐門店,每日配餐約6000份。
第二站是在南沙工業區,與蘿崗科學城站極其相似,也是一個中央廚房供應三個企業飯堂餐廳,每日配餐約2000多份。
目前,三個站(片區)加起來,每日配餐約10000份。
每一站,都是以點帶面。核心點位是中央廚房,其他的點位是餐廳,連接起來就是方圓十公裡的整個片區。
顯而易見,順旺客的選址策略是:避開CBD,鎖定工業園、創業園等廣州近郊地區,長期供餐,比如廣州蘿崗創意園外賣餐廳輻射的廣州科學城片區,集中分布了12棟廠房和辦公樓;而廣州天河的外賣餐廳就集中了企業、學校和醫院。選址這些地方,看中它們既有集中穩定的客流,有大量的午餐需求;同時配套設施相對不夠完善,餐飲空白區相對大。
原本,順旺客只有天河和南沙兩個中央廚房,鄧耀榮在2016年加入順旺客,主導增設科學城這個片區中央廚房,總共投入約100萬。鄧耀榮說,這錢花得值了。因為,配送範圍最遠的達到30公裡,多數是周圍10公裡範圍;提高了配餐效率,原來只能配5000多份,現在能配10000多份了;減小後廚壓力,團隊運作更順了。
以紅餐網記者參觀的蘿崗科學城創意園餐廳來說,中央廚房製作完畢,用航空標準保溫箱裝配,10:30出車,10:45送達並布置售賣窗口,16個固定員工負責該片區中央廚房運轉,12個鐘點工經過嚴格的前期培訓,即可上崗分發飯菜。
鄧耀榮透露,三個片區每天供應萬份午餐,按每份15元客單價算,日入15萬。
按每月22天算,每月可衝刺營業額300萬,去除人工、租金、食材等等成本後,毛利潤大概為100萬。
為了把餐廳搞得更好,鄧耀榮還準備計劃增設餐後甜點、水果區,讓食堂也有小資情調。
鄧耀榮也曾經把餐廳的外賣生意掛在美團上,有訂餐單就進行配送。「外賣餐廳」的生意漸好以後,他正考慮砍掉零散、費人、費時的普通2C外賣業務,專心做這個更像是面對企業2B端的外賣。
2B端的外賣,之前多是大的網際網路平臺在做。美餐網是全國唯一的面對企業的訂餐平臺,剛獲得由大眾點評領投的C輪1.4億元。紅餐網記者卻不能在美餐官網找到訂餐入口。360安全市場顯示,其APP下載量只有約1500人次,APP界面啥都沒有。
美團外賣曾經於2015年下半年推出企業早餐業務,不幸的是,不到兩個月就夭折了。有業內人士認為,美餐和美團在企業訂餐外賣,可能是因為「包吃」的企業並不多,而這種對接企業消費者的方式又無法實現個性化訂餐。
可以說,順旺客的這種玩法其實沒有太多網際網路「氣質」,直接把實體外賣餐廳開進B端集中的地理位置,與更多的C端建立了相對穩定、更長久的聯繫,但正是這種比較線下的做法,倒是能從上班族午餐生意中分得一杯羹,並堅持下來了。
1.萬科在2012年設第一家社區食堂時被評價為:有錢任性、難以複製。如今,雖然在深圳、合肥、香港等地均有社區食堂,但並沒有那麼普及。如果借用順旺客的外賣餐廳模式,或許並不那麼難。而且,寫字樓不適合做的早餐和晚餐,在社區食堂更適合。
2.在廣州,還出現了一種在CBD裡的午餐外賣形式,在寫字樓集中區域設餐廳,環境搞得寬敞舒適,大長桌對面坐,用餐者可以慢下來,進行一次午餐社交。據說,人均定價60元。
3.餓了麼的有菜網,美團的快驢,宋小菜剛獲得A+輪8515萬元融資。三者都是針對餐企而做的餐飲食材B2B平臺。前二者則是依靠在傳統外賣O2O路上的積澱,嘗試將商業模式伸向上遊。
撰稿:紅餐網記者_米婭
• 內容交流、原創投稿,請加微信:hongcw66
•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yummy_ivy
↓↓↓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