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的若干意見》 和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的工作要求,2020年浙江啟動實施第八批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43個、一般村217個。
各地要按照「修復優雅傳統建築、弘揚悠久傳統文化、打造優美人居環境、營造悠閒生活方式」的要求,重點實施古建築修復、村內古道修復與改造項目,同時做好搬遷安置區基本公建設施建設、與歷史風貌有衝突的建(構)築物整修改造等項目建設。
根據《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規定,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和一般村將獲得財政補助,其中一類縣市的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的補助標準為每村700萬元,二類縣市補助標準為500萬元;一般村則給予30萬元到50萬元左右的補助。
本批次的部分重點村落
一起去逛逛吧~
寧波市象山縣新橋鎮東溪村
東溪村位於象山縣五獅山麓南首,新橋鎮西北部。村莊面積縱橫2.5平方公裡,全村3300餘人,地理優越,交通便利。東溪村建村距今已有747年,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屬省歷史文化傳統村落,尚存大量明清時期古建築和人文資源。
東溪村現存古宅、古祠堂、古驛道、古寺廟等古建築共40餘處,主要集中在中心村區和東溪溪流兩旁,建築連片相依,規模性較好,深具浙東傳統的空間格局。
杭州市臨安區高虹鎮石門村
石門村位於高虹鎮中心西北面,是原石門鄉所在地,2007年村規模調整時,由石門、汪家塢兩村合併而成。全村下轄12個村民小組,農戶440戶,人口1226人,全村總面積17平方公裡,有山林25122畝,耕地589.5畝。
石門村的選址與布局依據自然環境,因地制宜,很好地與自然山水相契合,三面環山,一面向水,村落被群山包圍,古樹參天。村域內有9處不可移動文物,17處縣級歷史建築。在外石門,現存有老街一條,老街兩旁還有舊時店鋪遺址,它們大多有著「前店後坊」的格局。
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水碓坑村
水碓坑村位於溫州市甌海區西部澤雅鎮境內,總面積756畝,村落於群山懷抱之中,依山伴水,竹林茂盛,村內耕田不多,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
水碓坑村先民自清康煦年間從永嘉遷入水碓坑村,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村內建築風格多為江南清代民居形式,頗具地方特色。其合理的建築布局和古樸自然的建築群是研究明清時期江南地區村落建築技術、建築藝術和建築觀念的實物例證。村內還保存多所水碓、紙槽、醃塘等古老的造紙技術。其形成和發展完全反映了當地以造紙為主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是澤雅紙山文化的一個縮影。
湖州市吳興區八裡店鎮路村村
路村村隸屬湖州市吳興區八裡店鎮,位於浙江湖州南郊著名的錢山漾東岸南端,村域面積3.1平方公裡,耕地面積2767畝。
路村村2011年起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優化空間布局,將古村落潞村完整保留了下來,潞村古村落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平原古村落。目前村域內擁有古民宅20處、古橋7座、古街巷5條、古寺廟1座。
嘉興市桐鄉市梧桐街道桃園村
桃園村位於桐鄉市梧桐街道東南,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水陸交通發達的江南自然古村。全村面積3.3平方公裡,共有村組21個,農戶591戶。
桃園村歷史悠久,古稱「槜李鄉」,村內有古民居、古戲臺、各類古橋、近現代的一些建築等。經歷史文化村落的前期建設,已建成牌樓、槜李文化廣場、槜李亭等仿古建築。新建的槜李堂,收集整理了一批古舊農耕器具和槜李相關歷史資料,展示了桃園村農耕文化的悠久歷史。
紹興市嵊州市崇仁鎮崇仁四五村
崇仁四五村地處嵊州市西北部,村域面積1.79平方公裡,耕地1158畝,山林面積141畝,茶山217畝,水域面積8畝,主要以茶葉、花木、早園筍、果園、外出做小籠包為主。
該村已有近2000年歷史,據考證最早居民可追溯到三國時期,傳統歷史文化村落區域內有具明清特徵的古民居及古水井、古祠堂、古戲臺、古街、古小巷等組成,其中以百鹿臺門、沈家臺門為代表。部分重要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華市武義縣柳城畲族鎮上黃村
上黃村坐落於武義南部山區,村莊海拔800米,與現在遂昌縣、松陽縣接壤,現今全村149戶、388人。
始祖王彥厚於北宋後期從福建遷徙定居上黃,立舍開墾,繁衍成村,具有近千年歷史。至今保留著泥牆木屋,巷道縱橫的歷史形成的原貌。房舍依山坡而建,層層疊疊,上堂屋門口與下堂屋脊平齊,有攝影者讚嘆為江南布達拉宮。已於2018年審定為中國傳統古村落,是中國古村落的一個典型。
衢州市開化縣蘇莊鎮唐頭村
唐頭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古田山毗鄰,村莊傍山沿溪而建,群山環抱,溪水清清,風光秀麗。
唐頭村共有古樹名木92株,其中「唐柏」為方氏族遷居時所栽,已有1100多年歷史。村中有方氏宗祠、方永同公祠兩座祠堂,精雕細刻、徽派五鳳樓格式的方永同公祠是縣級文保單位、衢州市孝文化教育基地。唐頭村還有歷史悠久的唐王殿、文昌閣、喬木庵、原始水碓、土法榨油坊、古道、古橋等歷史建築。
舟山市岱山縣岱西鎮雙合村
雙合村位於舟山群島岱山島的最西端,原為懸水孤島,後經人工修造一條攔海大壩同岱山島相連。村區域面積2.58平方公裡,現有總戶數550戶,總人口1337人,常住人口約 800人。
雙合始於明朝晚期,經世世代代本地居民的艱辛取石開鑿,留下的石洞、石壁、石宮、石峰、石潭等石景舊跡50多處,其中有幾處規模宏大,奇石怪洞形各有狀,如三姓攀宕、楊家攀宕、陳家攀宕等。雙合村內還保留著早前的石頭建築、石板街弄,有著漁家的古樸原始風貌。
台州市玉環市大麥嶼街道峰陽村
峰陽村由石峰山村、朝陽村、橫坑村等三個村合併而成。原石峰山村位於大麥嶼街道美麗鄉村山海風光帶的一翼,瀕臨東海,海撥220米以上,有東、南、西、北4個不同風格的村口,西村口有500萬年前形成的華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火山遺址——石峰山火山遺址。
村莊周圍有許多百年古樟樹、古樸樹環抱,前樟後樸;村內有保存完整的東海石屋群56幢,石板路,石牆青瓦,藤蔓伏爬。村莊內有來仲棣、呂國璋、王正良等書法名家題詞11處。外圍有逍遙石、戰壕、防空洞、仙疊巖、望夫石、仙女石、仙潭瀑布、白沙岙沙灘、龍額仙谷、火山遺址等景點。
麗水市松陽縣四都鄉陳家鋪村
陳家鋪村位於松陽縣四都鄉,距縣城18公裡,全村175戶、497人。
該村傳統村落的風貌格局保留較為完整,村中民居依山而建,三面靠山面朝峽谷,落差高達200多米,特殊的選址布局,形成獨特的「崖居」奇觀。陳家鋪村傳統文化積澱豐厚,祠堂、香火堂、社廟、古民居、古店鋪、古道、驛站等歷史環境要素豐富。整村地勢北高南低,房屋依山而建,是一座建在懸崖峭壁上的崖居式傳統村落。
來源 浙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