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任老闆有厲害的一面,也有固執的一面,總喜歡將「別人家」的員工,「別人家的……」掛在嘴上對員工說,時間久了,員工聽到便很反感。
比如他在開會的時候,突然接到一個保險公司業務員的連續幾個騷擾電話,他一邊不耐煩一邊又振振有詞地說:「你看人家也是做業務的,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如果你們也能有他們一半,肯定也能業務發展得好。」
同事們私下議論老闆,隔鍋飯香,自己人不如外人。記得老闆從外面挖了一個他欣賞的人才小李,為了讓大家形成競爭性,經常拿同事們與小李比,導致大家都對小李不待見。
有一天老闆找我談話:「小張阿,我對你一直都很看好的,小李呢我讓他來的目的,也是希望你們跟他多學學,把個人專業能再提高提高,其實我是想提拔你的。但是以你目前的水平,還不太能夠勝任!」
平時老闆也很少關注我,但是老闆這麼說,我的自信心大大增加,我決定與新進來的小李多多求教,並且對小李的態度也開始轉變起來。
期間領導時不時關心我,暗示我只要我好好表現,半年後打算提拔我,我心花怒放,信以為真。
就在半年之後,老闆在一次會議上宣布被提拔的人選裡並沒有我,我感到詫異,隨後我間接地找領導問明原因,領導只是笑了一下說,讓我不要著急,還有機會。
再後來,我才知道原來老闆壓根就沒有意向提拔我,他跟其他同事都是這樣說要提拔,這招很厲害,讓員工之間無形中形成了競爭意識。
請來外人,是為了增加我的們的緊迫感,同時找每個人談話,讓每個人都認為被提拔的人有可能就是自己,同時這種領導對員工的私下話,同事都不太可能主動說出來,以為是領導對自己特別青睞。
領導的策略可謂是一舉多得,通過這件事,讓我深刻明白,那些經常掛嘴上說要提拔你的領導,轉眼又去提拔別人,是有原因的。通常有3種情況:
首先,對於老闆來說,引進新人來激發老員工的工作熱情,特意製造競爭、緊迫感;其次與每位員工談話,讓大家感受到老闆的真誠和期望,討員工歡喜。
其次,為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老闆故意製造競爭、緊迫感,間接提高員工的業務能力,為公司增添活力,大大提高效率 ;
再次,對能力不足的員工,可以藉此機會鞭策,其次領導提拔員工有時候就一句話的事,全由老闆一個人決定,只要老闆高興。
但是高情商會管理的老闆,一定得掌握員工的心理,去發展、制約、激勵,有競爭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