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的「素色」白描折射出最冷的人性——《惡意》

2020-12-13 一位書生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是最美的愛情。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原罪被放大,總有一角照出自己。——東野圭吾

《惡意》是日本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發表於1996年的一本長篇推理小說,被媒體與讀者稱作東野圭吾的巔峰之作,與《白夜行》(同樣是東野圭吾受歡迎的作品,發表於1999年)同享光輝與榮耀。

《惡意》

相比較作者早期創作的推理小說,《惡意》無疑在創作手法上更加成熟、老練。以手記這種記錄體的格式書寫,更加真實可信,不過,東野也正是利用讀者的這一盲點,讓野野口修滿口謊言地記錄所謂的真實。

讀完《惡意》之後,我想世間的恨竟然可以毫無理由,不禁毛骨悚然。下面,我將從東野圭吾的寫作手法以及故事中人物的人性來分析《惡意》這本推理小說。

獨特的「手記式」與東野圭吾的「素色」白描筆法

《惡意》這本書是通過罪犯野野口修的手記和警察加賀恭一郎的記錄來講出的一個關於校園暴力遺恨的故事。

「手記式」,就是類似個人日記的樣式,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書寫,增強讀者的代入感。令讀者聲臨其境的同時,視角與感受潛在同化,使得作者更有機會利用讀者的心理盲點巧妙布局,引人入彀。

自從阿加莎克裡斯蒂顛覆了「福爾摩斯式」推理小說之後,手記敘述與第一人稱敘述就變得不真實、不可信。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日本新本格推理浪潮越來越火熱,敘述性詭計手法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充、完備,漸漸地將第一人稱視角推到了絕對不可信任的另一個極端。

阿加莎克裡斯蒂:英國女偵探小說家

從推理小說本身來看,蒙蔽的是讀者,還是故事中的其他人,是分辨第一人稱視角敘事是否始於敘事性詭計範疇的一條分界線。

《惡意》中的「手記式」敘述,大體上來說,並沒有邁向敘述性詭計的極端,雙線結構的運用精巧而大氣,隨著不斷地閱讀,讀者必須不斷回溯前文,一次次修正自己的立場與猜測,在小說從單性延展到立體迷宮的過程中,最大化激發讀者的閱讀樂趣。

東野圭吾

讀東野圭吾其他代表作品,會發現他寫人物,善於運用白描,很少有濃墨重彩的地方。例如,東野圭吾的代表作《白夜行》,兩位主角的心路歷程,從頭到尾全部掩埋在土中,十幾年的掙扎完全依靠側面襯託,技巧嫻熟、高妙,令人嘆服。

小說改編後的《白夜行》電視劇版,恰好與小說形成互補,雖然情節、演技沒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但是細細回味劇情,震撼程度仍然少了小說中的味道,與不留餘力的渲染相比,適當的留白倒顯得更加利索,也更加悠長。

而《惡意》中的乾脆、犀利、冷靜,正是東野圭吾身處創作能力巔峰的證明,全篇沒有多餘的筆墨,無來由的怨恨,深不見底的黑暗,直擊人心。東野圭吾用毫無波瀾的敘述口吻,卻令人毛髮倒立,雕刻出一個沒有色彩的樸素相框,相框裡面只有日夜交替,黑白光影。

東野圭吾後期的作品漸漸傾向於溫文一面,並不著重描寫兇手的犯罪手法多麼高明,而是更注重於書寫人性的極端。《嫌疑人X的獻身》為了愛粉身碎骨,《惡意》為了恨萬劫不復,《白夜行》為了活下去而逃亡一生,在東野圭吾的筆下,愈發登峰造極,同時也愈發毛骨悚然。

石神撕心裂肺地袒露靈魂,雪穗的轉身離去,加賀解開那層惡意的面紗卻難以窺探野野口的心境深處,故事嘎然而止,似完未完的結局,真相背後無盡的空曠,明暗交錯,令讀者四顧茫然。

埋在「人性之下」的惡意:我們容易寬恕別人的錯誤,卻難以原諒別人的正確

故事剛開始,我們看到了一位名為日高邦顏的暢銷書作家,第一任妻子初美死於意外車禍,五年後準備和現任妻子理惠旅居加拿大。

不過遇到了麻煩,他寫的《禁地獵》這本小說,裡面的情節涉及到滕尾正哉的隱私,騰尾的妹妹滕尾美彌子找上門來要求收回已出版的書籍。當他送走滕尾美彌子之後,就被殺了。

這是小說的開端,提到了日高邦顏受人尊敬的身份。

《惡意》劇照

第一次出現轉折:野野口修筆記中的日高邦顏

野野口修是第一個發現日高邦顏遇害的人,自然而然地進入到警方的調查範圍。負責這起案件的警官加賀恭一郎很快就發現了野野口修是兇手,原因如下:

野野口修第一次拜訪高先生就對他的第一任妻子初美一見鍾情,兩個人互生好感,但又怕被日高邦顏發現,於是他們密謀殺害日高邦顏。但是被日高邦顏發現,以失敗告終,初美因為羞愧難當,選擇了自殺, 而野野口修則被脅迫成為了日高邦顏的影子作家。

《惡意》劇照

這件事被媒體曝光之後,大家痛罵日高邦顏,說他是一個虛偽、沒有寫作能力的人。總之,日高邦顏的聲名如同廢紙一樣被肆意踐踏於腳下。

然而這並不是事情的真相。

第二次出現轉折:加賀恭一郎記錄下的日高邦顏

野野口修雖然承認自己是兇手,但是對於犯罪動機卻讓加賀產生懷疑。當加賀拜訪日高和野野口的小學和初中認識的人後,真相不斷露出水面。

《惡意》劇照

野野口在學校被一個叫騰尾正哉的孩子欺負,不僅勒索野野口,還被脅迫協助騰尾強姦一個少女。而野野口修的同班同學日高邦顏也受到了騰尾正哉的欺負,小說中是這樣描述的:

他被人剝光衣服,全身捆上透明膠帶,扔在體育館的角落;從窗下走過的時候,會突如其來地遭人當頭淋下鹽酸;還有,拳打腳踢、惡毒咒罵、刻意排擠也毫不留情地日夜折磨他。

第三次出現轉折:書中最後一章——《真相之章:加賀恭一郎的闡明》

在學校的時候,日高邦顏像對待兄弟一樣照顧野野口修,多年後,兩人再次相遇,日高邦顏介紹兒童出版社給野野口修,幫他完成作家的夢想。那麼野野口修為什麼要殺害日高邦顏呢?

《惡意》劇照

對於遭受校園暴力的人來說,內心充滿了恐懼與絕望,日高邦顏也有過這樣的心理掙扎。多年之後,他為了收集小說的素材,找到了一張當年騰尾正哉強姦少女的照片,他發現了照片中的野野口修,但是他並沒有將這一信息透漏給任何一個人。

當騰尾正哉的妹妹找到日高邦顏的時候,野野口修害怕事情暴露,產生了惡意,這是其一,另外,日高邦顏的文學成就令野野口修嫉妒而產生惡意,這是其二。

除此之外,加上癌症復發,野野口修深知自己沒有多少時日了,於是策劃殺害日高邦顏。

《惡意》劇照

在日高邦顏的小說裡寫道:

「令他害怕的,並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討厭自己的人散發的負面能量。他從來沒有想像過,在這世上竟然有這樣的惡意存在。」

這股惡意之所以如此滲人,是因為它沒有正當理由。日高邦顏是一個待人親切、有骨氣有原則,而且幫助他(野野口修),知道了強姦少女有他之後,不計前嫌,再度幫助他,為什麼還會招致如此的怨恨?

或許是我(野野口修)不能原諒無法原諒你們的我,但我就是恨你連一個我可以恨你的正當理由都要剝奪。

《哈利波特》中,鄧布利多曾經向哈利波特解釋斯內普行為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大概意思是:「我們其實容易寬恕別人的錯誤,卻很難原諒別人的正確。」

電影《哈利波特》中的鄧布利多

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心底埋藏著的一份惡意(難以原諒別人的正確)。

凸顯「人性之上」的惡意: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拋開野野口修,回到小說的另一位主角——日高邦顏。

日高邦顏的形象,在小說中大致可以認為,有正義感,有骨氣,對每個人都很好,樂於助人。然而,書中松島型男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覺得日高下意識裡會以為自己救了與學校犯衝的野野口。他雖然沒有明說,態度裡卻有這層意思,他總是帶領著野野口。」

或許日高所透露出的優越感、好為人師是為了自我滿足,同時獲得自我認同感,而不是真心想幫助和保護別人。當受到別人的感激的時候,他就獲得了成就,如果沒有,他同樣也享受自己的善良與美好,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孟子

每個人都願意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的了不起,顯得自己比別人強,從而獲得虛榮與滿足,然而卻令接受的一方(弱小的一方)感到十分反感,小說中野野口修便是將這部分反感不斷地加深從而轉化為深入骨髓的惡意。

野野口修對日高的惡意或許並非來自於他對日高邦顏人格的嚮往,而是對自己無法原諒,無法接受不堪的自己,長期處於低人一等的位置,自尊心與羞恥心在日高邦顏的優越感之下日益扭曲,惡意由此慢慢滋生。

人際交往根本性的問題是:你將對方置於什麼位置。大多數人容易將對方置於一個比自己差、能力弱的角色,而將自己置於一個好的、能力強的角色,利用自己的優越感抽出別人的內疚感,以獲得自己的虛榮心與滿足感。

而虛榮心恰恰是我們難以發覺的惡意。

結語

對於東野圭吾的素色「白描」筆法是令人嘆服的,在《惡意》這本書中,東野的筆鋒沒有半點華麗,直勾勾地闡釋不真實的「真實」,激發讀者對人性的思考。

而對於人性,有無底的黑暗,也有無邊的光明,至善與至惡往往只在一念之間。懂得善惡而選擇善,才可無愧於心地行走於陽光之下。

相關焦點

  • 《惡意》:東野圭吾,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
    《惡意》:東野圭吾,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第一次讀《惡意》是在一個盛夏的下午,細細閱讀至一半時後背竟生起一層細細密密的冷汗,手臂上也冒起雞皮疙瘩,甚至會時不時神經質一般地看看身後,仿佛背後有一雙眼睛冷冷地盯著我。
  • 東野圭吾《惡意》直逼人性的十句話:深深的惡意,來自深深的嫉妒
    讀完《惡意》這部小說,心裡是極其壓抑的,腦海裡不停地迴蕩著「情,不知所起,是最美的愛情;恨,不知所起,是最冷的人性」這句話。在書中日高邦彥和野野口修是好朋友,他們還有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寫作。後來,日高邦彥真的通過寫作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一個著名的作家。
  • 東野圭吾《惡意》: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
    《惡意》是由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創作,與著名佳作《白夜行》合稱為雙生花——前者因為恨萬劫不復,後者為了愛粉身碎骨。但事實上,該小說不僅僅是一種「恨意」,更是一種扭曲的人性。我將以讀者身份對該小說做情節的描述,深度解讀該小說背後的深意。
  • 東野圭吾《惡意》最犀利10句話:沒鋒芒的善良,餵養出惡毒的人心
    《惡意》創作於1996年,那個時期的推理小說家們,絞盡腦汁只為了想一個殺人的動機。東野圭吾一直在思考,是先有動機才會殺人還是發生命案必須要有一個動機存在,緊抓「殺人動機」這一靈感,東野圭吾創作了《惡意》這本書。這本書雖然沒有獲得獎項,但是被稱為「無冕之王」。
  • 東野圭吾《惡意》:讀懂人性之惡,方知善意難得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書是東野圭吾的《惡意》。 一件精心布局的謀殺,牽涉出人性中最殘忍、狹隘的惡意。東野圭吾用一個精彩的探案故事,為我們揭開的不僅是一件案情,更是人性之惡。
  • 東野圭吾的《惡意》:顛覆你認知的人性之惡
    有人說,沒看過東野圭吾的《惡意》,就等於沒看過他的小說。《惡意》,是一部技巧完美的手記體推理小說,作者用抽絲剝繭的方式,將人性的至暗展現在讀者面前。是否你付出真心,就能高枕無憂?人性,究竟容得下多少惡意?
  • 東野圭吾《惡意》最犀利的10句話: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為什麼會恨你
    繼續看下去,就能夠感受到東野圭吾用自己的筆,將真相慢慢呈現在讀者眼前,一個又一個的轉折將「惡意」巧妙轉移回兇手身上,校園暴力下野野口修選擇了黑暗面。嫉妒轉化為恨意,再轉化為殺心,將野野口修帶入了最寒冷的地獄;高中時期從被欺負到被迫變成幫兇的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受害者,最後變成了施暴者。
  • 東野圭吾《惡意》最刺耳的10句經典語錄:人類總是那樣的自以為是
    東野圭吾最擅長的,就是從極不合理中寫出極合理的故事,通過一系列看似荒唐的故事來闡述深刻的道理,並諷刺一些社會現實。比如這本《惡意》,作者通過主人公野野口修,將人性的醜惡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諷刺了極多的社會現象。
  • 東野圭吾巔峰之作《惡意》:人性的惡究竟有多深,這部小說告訴你
    懸疑、推理、罪惡,這些是在東野小說中常出現的主元素,而只有你讀過《惡意》,才能算真正認識東野圭吾,了解他筆下預設人物所透露的深不見底的人性。豆瓣高位評分,被稱為東野圭吾的巔峰之作,與《白夜行》齊名。當一個作案段位高明的兇手,遇到一個嗅覺靈敏且執著的偵探,他們之間誰會成為最後的獵手。
  • 惡意:讀完《惡意》,才算真正了解東野圭吾
    作家紛紛絞盡腦汁試圖想出令人意外的動機。這種情形至今也沒有太大變化。但只要有動機就會命案嗎?一旦發生命案,一定存在每個人都能接受的動機嗎?在思考這些問題時,我想出了《惡意》。——東野圭吾1我一直覺得,讀完《惡意》,才算是真正認識了東野圭吾!
  • 東野圭吾評分最高的四部作品
    如果在中國選一個人氣排行最高的推理小說作家的話,東野圭吾一定是第一。東野圭吾1958年出生於日本大阪,1985年憑藉《放學後》獲得第31回江戶川亂步獎,從此成為職業作家,開始專職寫作。現62歲的東野圭吾仍然沒有放棄寫作作為今年的新書《沉默的巡遊》在日本上市當月,平均每6秒賣出1本。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下東野圭吾評價最高4部作品。
  • 亦假亦真,遊走在推理和人性之間——東野圭吾最值得看的小說
    一說起東野圭吾,就想起許多膾炙人口並且堪稱經典的作品。他的書篇幅雖然不短,但是讀起來仿佛有種魔力似的,讓人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跌宕起伏的情節,複雜扭曲的人性,邏輯縝密的推理以及感人至深的真情,都來自於他蠱惑人心的文字。
  • 讀完這本書,才算真正認識東野圭吾
    我們即便不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人性之惡,但是這種惡意卻定然存在,越是聖人般的存在越會讓這種卑劣的心態光速的膨脹和擴大,他們的光芒照著這些人無處遁形,而野野口在他死去之前用他最拙略的才華寫出了主角是自己的一部小說。
  • 薦書|《惡意》:東野圭吾最值得一讀的反轉佳作
    於是他進行了大量走訪,在真相逐漸水落石出的過程中,東野圭吾設置了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反轉,讓人大呼過癮,迂迴曲折,案件設計之精巧,邏輯之縝密,最後的真相剖析了人性的黑暗,看完最後一頁心裡不由得後背發涼,才會真正理解書名為何叫《惡意》。
  • 東野圭吾|《惡意》: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他是日本推理小說史上罕見的「三冠王」,他以 2200 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第十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子榜單「外國作家富豪榜」首位,他是日本推理小說天王東野圭吾。你或許聽說過被翻拍出許多影視作品的《白夜行》,以及捧得日本文學最高榮譽直木獎的《嫌疑人 X 的獻身》,但是讀完《惡意》,才算真正認識東野圭吾。
  • 東野圭吾全新力作《沉睡的人魚之家》,挑戰人性與道德的界限!
    在盛夏即將來臨時,東野圭吾推出了全新力作《沉睡的人魚之家》。這是繼《解憂雜貨店》之後,東野圭吾又一部慰藉人心之作。當希望變成一種絕望,痛苦有如無邊的黑暗吞噬人生。東野圭吾新作《沉睡的人魚之家》挑戰人性與道德的界限,是對人類心中之愛的終極考驗。一起事件,一個人的一生因此改變。
  • 東野圭吾全新力作《沉睡的人魚之家》掀起熱議,挑戰人性與道德的界限!
    這是繼《解憂雜貨店》之後,東野圭吾又一部慰藉人心之作。▲《沉睡的人魚之家》立體封面當希望變成一種絕望,痛苦有如無邊的黑暗吞噬人生。東野圭吾新作《沉睡的人魚之家》挑戰人性與道德的界限,是對人類心中之愛的終極考驗。 一起事件,一個人的一生因此改變。仿佛跌入蛛網般絕望的掙扎,可這黑暗的盡頭在哪裡?
  • 《惡意》東野圭吾:自卑真的可怕,它會讓你變成一個充滿惡意的人
    這也是東野圭吾的小說高明的地方,就在細節中徐徐展開這場大戲!在野野口的描述中,日高是一個平時看起來很溫和的人,但是也會有毒死鄰居家的貓的冷漠的一面!加賀作為一個警察,他自然也注意到了這個細節,他開始懷疑是鄰居家的貓主人,報復日高才殺害了他。
  • 東野圭吾作品的最佳閱讀順序,你都有讀過嗎?
    很多人想讀東野圭吾的書,卻不知道從哪一本開始。那今天呢,我給大家推薦東野圭吾最受好評的五部作品,大家可以按照評分的高低來依次閱讀。有人說這是東野圭吾寫的最好的一部作品。東野圭吾在評價這本書時說:這是我能想到的最純粹的愛情和最好的軌跡。小說中主人公石神的暗戀對象靖子失手殺害了前夫,石神為了幫她掩蓋真相,精心設計了一個迷局,但最後靖子選擇自首,石神也因沒能保護心愛的人而陷入絕望。
  • 東野圭吾20句經典語錄,冗長的黑暗中,你是我唯一的光
    出於他筆下的推理小說,都表達了同一種思想,就是慰藉卑微者飽受死亡威脅的心靈,東野圭吾用一個個罪惡來反襯出人性中的善良面,把人性刻畫的淋漓盡致,這也是為什麼東野圭吾深受眾多讀者喜愛的原因。讀者無法愛他,也無法恨他,不能愛他是因為他冷漠而又殘暴,不能恨他是他有著熾熱的愛,這便是矛盾的人性。他的文字正如他筆下的人物,有時候會讓你徹骨冰涼,但有時候也會如沐暖陽,今天便摘抄東野圭吾20句經典語錄,供大家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