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性皮膚也稱幹皮症,是在所有年齡段都非常普遍的皮膚問題。通常它不代表嚴重的問題,但有時可能很難治療。
乾性皮膚是怎樣的?
乾性皮膚可能會導致以下一種或多種情況:
1⃣️,皮膚緊繃感,尤其在淋浴或泡澡後。
2⃣️,感覺和看起來皮膚粗糙。
3⃣️,搔癢。
4⃣️,輕微至嚴重的脫屑、脫皮、結痂。
5⃣️,皮膚細裂紋或裂縫。
6⃣️,皮膚灰暗或局部發紅。
乾性皮膚的原因?
乾性皮膚分為獲得性乾性皮膚和先天性乾性皮膚。
獲得性乾性皮膚通常是環境因素、某些疾病、某些藥物導致的。潛在的原因如下:
1⃣️,陽光輻射(紫外線)。
2⃣️,暴露於冷、熱、風及乾燥的天氣。
3⃣️,暴露於化學品如肥皂、清潔劑、去汙劑等。
4⃣️,某些藥物如維甲酸類藥物。
5⃣️,一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乾燥症候群、營養不良等。
先天性幹皮症一種為非病理性,這最常見皮膚紋理細膩的女性,另一種為病理性的幹皮膚如遺傳性魚鱗病、特應性皮炎。
危險人群是那些?
1⃣️,年齡40歲以上的人。年齡越大,越易皮膚幹。皮膚乾燥是皮膚衰老的標誌。
2⃣️,生活在乾燥、寒冷或低溼度空氣的人。
3⃣️,長時間將皮膚浸在水裡的人如理髮師、經常長時間洗澡或熱水洗澡的人等。
乾性皮膚如何自我護理?
1⃣️,防止洗澡和淋浴使皮膚乾燥惡化。關上浴室門;淋浴時間5⃣️~分鐘內;用溫水而不是熱水;用溫和弱酸性清潔劑或僅洗出汗多的地方;用純棉浴巾輕輕拍幹而不是擦乾。
2⃣️,清潔皮膚後,3⃣️分鐘內塗抹潤膚品。使用軟膏或乳霜,而不用乳液。
3⃣️,室內乾燥、溼度低時,用加溼器。
4⃣️,在寒冷或大風的室外,儘可能遮蓋皮膚如戴圍巾、帽子、手套。
5⃣️,接觸鹼性洗劑或長時間浸入水中的工作時,戴內襯棉布的橡膠手套。
6⃣️,貼身衣服質地為純棉或絲綢,清潔時用低致敏洗衣粉。
8⃣️,剪斷指甲,避免摩擦或刮擦皮膚。
什麼時候看醫生?
如果進行了自我護理,皮膚乾燥仍無改善或出現滲液、劇烈癢、斑塊等需看醫生。
特別告示:
一分預防勝於十分治療。
保建靠自己,看病找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