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向各戰勝國都賠償了多少錢?

2020-12-18 老周新視野

李三萬

摘要:古往今來,戰敗國向戰勝國割地賠款,都是司空見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就是因為嚴苛的賠款,導致民族情緒高漲,希特勒才得以乘機上臺。那麼二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向各戰勝國都賠償了多少錢?

古往今來,戰敗國向戰勝國割地賠款,都是司空見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就是因為嚴苛的賠款,導致民族情緒高漲,希特勒才得以乘機上臺。那麼二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向各戰勝國都賠償了多少錢?

確切說,這個賠償金額,還真沒辦法統計,當時蘇聯在雅爾達美英蘇三國首腦會議上倒是提出200億美元的戰爭賠償,很多人會驚嘆那個時候的美元購買力,200億美元顯然不能算是多麼高昂的賠償了。

不過以蘇聯在戰爭中光人口損失就達到三千萬,很難相信這個數字是史達林提出的,而且其中能夠分給蘇聯的份額最多只有百分之五十,也就是100億美元。小編個人覺得這個數字實在有些荒唐,不說人命無價,光是蘇德戰場上損耗的物資,飛機坦克大炮,都是成千上萬的損失,美元購買力再高,恐怕連這點賠償都不夠吧?然而這個200億美元的數字,邱吉爾還覺得太大,擔心德國會像一戰結束後那樣,被逼到急眼,接著再打一場戰爭。

美國和英國(那會還沒法國什麼事)將會分得80億美元,佔200已賠償總數的40%。另外的10%共20億美元分給其它戰勝國,不過德國國庫這時已經沒有什麼美元和黃金儲備,所以史達林的意思,德國的賠償將一半用工業成品支付、一半用拆走機器設備和沒收海外資產來支付。

美國總統羅斯福認為,未來戰後所涉及的許多國際問題,美國還需要蘇聯的支持,況且德國當時還沒有被徹底打敗,因此對200億美元的方案「原則上同意」。而英國首相邱吉爾對此是堅決反對,大約是深受當年《凡爾賽和約》的刺激,老丘認為過分壓榨德國,很可能使其再次成為戰爭策源地,因為賠償問題畢竟不是雅爾達會議的主題,因此也就暫時擱置,並沒有最終達成一致協議。

所以200億美元的賠償方案就被擱置了,並未真正實施。1945年5月德國正式投降後,各戰勝國都忙著搶佔德國領土,掠奪各種資源和物資,搜刮人才,大家都默認這就是戰爭賠償,實際上這事很難說清楚,即使按照西方傳統,戰利品和戰爭賠償也不能混為一談,所以同盟國在德國的搜刮,除非自己聲明,說這是抵充戰爭賠償,否則這些東西就是戰利品,跟戰爭賠償無關。

戰敗後的德國沒啥錢,盟軍還真是說過用物資來抵充,不過具體到從德國搜刮的各種物資,到底哪部分是戰利品、哪部分是戰爭賠償,沒人能說清楚,就是去搜刮的人自己都鬧不清。戰後分別佔領德國的美英蘇,很快就因為鐵幕降臨,冷戰開始而分道揚鑣,德國也被分為東德和西德。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德國來說,好運也和鐵幕一起落下,北約華約兩大陣營為爭取各自佔領區的政治立場傾向,都大幅減免了德國戰爭賠償金額。

所以實際上,整個德國,除了戰敗後被洗劫了一遍,正經八百的賠償其實沒多少,而且當年無論東德還是西德,都得到佔領軍的重建扶持,並沒有發生因為戰爭賠款拖累經濟發展。不過,與日本不同,德國對歐洲各國的戰爭民事賠償還是相當積極的,包括對猶太人的民事賠償,還是被廣為稱道的。這裡面還有德國在歐洲掠奪的所謂「納粹財寶」,後來又被盟國瓜分,還有很多不明不白消失了,成為各種新的寶藏傳說,甚至到今天,這個話題的熱度依然相當高,尤其是納粹財寶裡為數眾多的藝術品,往往會在傳說中天價出場,有人因此給蘇聯瓜分的這些東西做了個驚人的估價,這也是一個盲區,財寶這東西的所謂天價,即使是真的估價,也只是對於個人的天價,對於國家來說,這種級別這種規模的藝術品一旦出現,就意味著藝術品國際市場面臨大跳水,而對個人產生震撼的價格,對國家來說,更是毫無意義。

亂世黃金盛世古董,馬歇爾計劃重整歐洲的歲月裡,整個歐洲都處於拿家傳金銀財寶,古董藝術品去換午餐肉罐頭的狀態,那時什麼財寶都不值錢,正常市場生態沒恢復,所謂財寶有時候連塊麵包都換不到,去給它估值不是瞎扯嗎?

到了二十一世紀,古董藝術品大熱,拿這時候的藝術品價值,跟當年美元價格做個通脹折算,作為當時掠奪財寶的價值,這顯然不合適。同理,我也很好奇把美國搜刮德國技術人才,是怎麼給量化出價值六七十億美元的?科學家、技術人員,你不給他平臺發展,是一點價值都沒有的。經典老電影《牧馬人》裡,男主許靈均大學畢業給丟到內蒙草原上放馬,那他就只是一個牧民的價值。當時德國一幫技術人才,留在德國大都變成毫無價值的餓殍!拿他到美國之後創造的科技成果來算價值,研究平臺的錢算了沒有?項目投資的風險算了沒有?所以這種沒法量化的東西可以提,但沒法一本正經計算價格。

根據1946年的《巴黎賠償條約》,說一下西德的賠款方式和分配的份額,但沒有提及具體的詳細賠償,可以說以實物或人才的扺債,實物是指四國瓜分了德國,人才是指納粹德國遺留下來的科研人員,成為美蘇爭奪的對象,被送到美蘇國內,當然條約是沒有指明的。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背上了沉重的戰爭賠款負擔,同時被美國、英國、法國等國瓜分,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下,德國經濟出現嚴重下滑,物價飛漲,納粹黨乘機藉助民意支持掌握了政權,最終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所以,二戰結束後,英國、法國不想重蹈覆轍,讓德國再次變成戰爭發源地,於是英、法、美等三國沒有要求德國作出戰爭的賠款。

1945年5月,納粹德國投降之後,在波茨坦會議上,戰勝國商討了戰後秩序、戰後賠款、戰後重建等問題,當他們討論到賠款的時候,美國建議對德國劃分區域,實行區域性徵收戰爭賠款,當時各國都同意美國的主張之後,至於到底該賠償多少,沒有具體數字。

德國投降後,面對蘇軍潮水般湧入德國,大肆掠奪,美英慌了手腳,為把蘇軍擋在西方盟國的佔領區之外,緊急提出了「分區賠償」的方案。即美、英、蘇三國(後來又加上法國)分別在各自的佔領區取得戰爭賠償,這樣一來,由於蘇軍僅佔據著以農業、輕工業為主的德國東部地區,得到的賠償自然不如美英。

蘇聯人當然不幹,於是狡猾的美國人註明了附加條款,即把德國賠償問題和波蘭西部的戰後邊界問題「捆綁銷售」,只有蘇聯答應分區賠償的方案,美國才會在邊界劃分問題上讓步,史達林只好捏著鼻子同意了。為了安撫蘇聯,《波茨坦協定》額外追加蘇聯可以獲得美英法控制區設備拆除部分的25%份額,其中的四成為白拿,六成需要蘇聯用糧食交換。

先說西方盟國,根據1945年12月巴黎會議的精神,共18個國家按比例瓜分了德國價值5.023億美元的現貨物資,其中美國1.24億美元、英國1.06億美元、法國8700萬美元,剩餘的1.843億美元的物資則由其他15國瓜分。事實上,美英對拆卸德國設備不怎麼感冒,反而更喜歡從德國搜刮科學家、實驗室、商標和專利等等,這些「智力賠償」的價格是很難精確估算的,整體估值約在五六十億美元之間。

蘇聯的做法則簡單粗暴的多,他們在自己的佔領區把「能拆走的都拆走了」,被拆走的德國企業多達676家,再算上從美英控制區獲得的拆卸權,總數達到1300餘家。因此到了1950年5月,蘇聯政府宣布已經取得36.58億美元的賠償,並且宣布東德承擔的剩餘賠償將被減免一半,即31.71億美元,另外一半東德每年還需要還2.11億美元,直到還清為止。

不過這還不是全部,因為從1944年蘇軍大規模反攻開始,德軍原來控制區的所有設備、物資甚至技術工人,以及德國人搜刮的大批財寶,全部被蘇聯接收了,而這些是沒辦法統計的。把上述這些攏在一起,西方人士估算,到1953年蘇聯實際攫取到的德國資產,價值應在170億美元以上,大大超出了雅爾達會議上提出的100億美元。

之所以將1953年作為截止計算時期,是因為東、西德建國後冷戰就開始了,東德成為蘇聯的「兄弟國家」,因此這一年蘇聯宣布放棄對東德的一切賠償要求。而在此之前的1952年5月,西德政府也與美英法籤署《波恩條約》,三國解除柏林外以外的軍事佔領,停止一切拆卸工作,同時免除了西德剩餘的所有賠償義務,所以1953年以後德國就不存在國家層面的賠償了。

雅爾達、波茨坦兩次首腦會議中對於戰爭賠償,顯然是拖泥帶水,是否德國就不用付出代價?當然不是這樣的,除了之前提到過實物扺債呢,戰勝國還有另外的一種模式,讓德國同樣付出了代價,也許這種瓜分模式,能預防德國再發動世界大戰,歐洲各國對於希特勒,那才是真的害怕,包括現在的西方國家都規定也不能在公開場合出現納粹標誌,西方人心底裡對納粹的恐懼,是無法形容的。

1953年,戰勝國和西德籤署了《倫敦債務協議》,由於美蘇之間二戰剛結束就立即開始了霸主爭奪戰,讓西德撿到了大便宜,經過多輪磋商,最後免除了西德的戰爭賠款,只要支付一戰後期和二戰後期的債務,為了不讓西德倒向蘇聯,並讓西德重新進入了歐洲的圈子,將德國的289億馬克債務,一下減至144億馬克,差不多減免了一半,打了個對摺。

東德和西德遭遇了截然不同的賠償命運。在東德,因蘇聯在戰爭中基礎設施和工業設備損失巨大,要求德國實物賠償,並對德國工廠進行拆遷,運至蘇聯。大規模的工廠拆遷持續三年之久,據統計,蘇聯從東部佔領區拆遷獲得的賠償大約相當於東區所有資本設備的40%,在一些關鍵的工業領域,如鋼鐵化工等,東區幾乎損失了全部的工業設備。

因此東德的生活水平急劇降低,所以1953年蘇聯將東德當時尚拖欠的25.73億美元賠償款項一筆勾銷,正式放棄了對東德的所有賠償要求。蘇聯曾宣布,東德總共支付了42.92億美元(按1938年匯率計算)的賠償,其中包括工業和設備拆遷。

美英對西德的賠償相對溫和,因為不希望摧毀其經濟從而成為歐洲的負擔。

1953年同盟國籤訂了《倫敦債務協定》,減免了德國一半的債務。1990年,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和聯邦德國、民主德國籤署了有關德國統一的《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2+4條約)。四個同盟國宣布從此放棄此前在德國的的權利與義務。

在這之間,1960年,德國與多個戰勝國分別籤訂了雙邊協議,進行賠償。希臘得到的賠償共1.15億馬克,荷蘭、比利時、丹麥等國也得到了賠償。

二十世紀70年代,德國賠了波蘭14億馬克。「2+4條約」籤訂後,德國支付了180億馬克給蘇聯,其中包括對納粹勞工的賠償。

你絕對想不到,德國對一戰的戰爭賠款到最近幾年才剛剛還完,而對二戰受害者還在一直進行賠償。1985年5月8日,戰後西德第七任總統魏茨澤克在議會發表演說:「閉眼不看過去,到頭來也看不到現在,不想把非人性的行為銘刻在心中的人,就很容易再次陷入那種危險的境地,必須認真對待本國的現代史,跨世代地承擔戰爭責任。」

這番話很能代表戰後德國對於戰爭責任的態度。表面上看起來德國一直賠個沒完,數額大到讓人感覺已經超出必要範圍的地步,似乎是有點傻——二戰都結束多少年了,都不知道找點說辭來逃避一下嗎?

然而正是這種誠懇和積極的態度,不僅讓德國能夠抬頭做人,更帶來了很多現實好處。今天已經沒有人會相信德國是一個危險的,需要防範的國家。

這種高度信任使德國的工商業和國家形象早已免受黑歷史的影響,自己也重新成為歐洲具有領袖地位的正常國家,這種和諧共榮的局面放在七十到一百多年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能用積極的賠償換來這一切,哪怕態度是裝出來的都行,但日本似乎永遠不明白這個道理。

1990年6月,柏林圍牆轟然倒塌,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實現了和平統一,這是從納粹德國覆滅之後,德國最為喜慶的大日子,二戰後期,整個德國和首都柏林被美國、英國、蘇聯、法國分為了四份。其實德國的統一,當時的蘇聯是極力反對的,第一任德國總理科爾,考慮到西德和東德的合併之後,其他的小國要求德國作出賠償,於是有了「4+2條款」,4是指美國、蘇聯、法國和英國,而2呢,是指西德與東德。他們四個國家是世界強國,承諾支持德國的統一,這就是今天的德國。

特殊的歷史時期和政治形勢,致使當時有人評價說:「西德人是幸運的,是東德人替希特勒承擔了所有的戰爭罪責。」回顧這段歷史,需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是當時的美元匯率和實際價值,與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比如中國在抗戰期間得到的美援總額都不到10億美元,但當年的10億美元,絕對不是今天10億甚至100億美元可以比的。

第二,雖然各戰勝國在國家層面不再有賠償要求,但民間對德國二戰的索賠仍然還在繼續,比如1960年西德又給了希臘1.15億馬克的一次性民事賠償。所以,對一個國家來說,戰爭的失敗就意味著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來承受這個苦難的結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德國為二戰賠多少錢? 歷時60多年賠款640億歐元
    談錢容易傷感情,這一點正在希臘和德國兩國之間得到驗證。近日,希臘重提老帳,要求德國就二戰問題賠償希臘,總額約為1600億歐元。這讓兩國本來因緊縮政策鬧得緊張的關係雪上加霜。  針對希臘提出的賠款要求,德國政府立馬否定了,政府發言人賽貝特說,德國一直銘記納粹德國給歐洲國家造成的災難,深知德國對此負有歷史責任,但德國早已完成向二戰受害國支付戰爭賠款和補償性賠款事宜。希臘與德國間的金錢糾葛,到底是否結清?二戰結束後至今70年,德國為二戰賠了多少錢?
  • 德國兩次戰敗是賠了多少錢?怎麼債務直到2010年才還清?
    德國是一戰和二戰的主要發起國,在一戰和二戰中德國給歐洲其他國家帶來了極大地損失,因此在兩次戰爭結束後,戰勝國都向德國索要了巨額戰爭賠款。一戰結束之後,法國強烈要求把德國搞垮,《凡爾賽條約》中要求德國支付的賠款數額十分誇張,達到了驚人的2260億馬克。
  • 二戰後以色列建國,德國賠了多少錢?
    以色列要養活這麼多人口,似乎只有一個辦法——找德國要賠款。 統一的德國不復存在,分為聯邦德國(西德)和民主德國(東德)。以色列要找的能給自己賠款的德國,是指西德。一個重要的原因,西德由美國控制,易於操作。 西德深知德國在二戰時對猶太人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殺戮,不是幾句道歉就能安撫猶太人的。
  • 二戰匈牙利為啥幫德國?布達佩斯之戰有多殘酷
    二戰時期,分成兩大陣營。軸心國有義大利,德國,日本組成的法西斯陣營。同盟國,主要是美國,英國,蘇聯,國民政府等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但德國旁邊有幾個法西斯僕從國,比如匈牙利,羅馬尼亞,西班牙。二戰裝甲部隊那麼匈牙利為什麼會加入法西斯陣營呢1主要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原先發起戰爭的奧匈帝國戰敗。
  • 二戰時,法國被德國閃電滅國,為何戰後法國還那麼牛氣?
    其實法國在二戰時曾遭受過一段屈辱的滅國史。二戰爆發後,德國向法國發起進攻,最講究防守的法國被閃電滅國。至此法國被德國佔領。但二戰後,法國迅速崛起,而且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甚至在國際地位很高,話語權很重,直到現在法國在歐洲在世界都很牛氣。 外界不明白,一個有著屈辱滅國歷史的國家,緣何如此自信,而且還牛氣呢?
  • 受德國救助重生的希臘,向德國索要2695億歐元二戰賠償款
    經過八年的救助,希臘終於從「休克」中甦醒過來,在廢墟中站了起來,準備幹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向「恩公」德國提起二戰索賠,金額高達2695億歐元,讓一向傲慢的德國人傻眼了。希臘債務危機爆發後,自2010年起,希臘與包括德國在內的國際債權人籤署了三輪救助協議,共向希臘提供了2887億歐元貸款,其中德國給希臘提供了560億歐元的貸款援助。
  • 兩次世界大戰都戰敗,承擔賠款超上萬億,100多年還在還款的路上
    導語:兩次世界大戰都戰敗,承擔賠款超上萬億,100多年還在還款的路上說起二戰,對於人類而言是一場影響範圍非常大的戰爭。當時各國都陷入了苦戰,在這場戰爭中,經濟損失達到了50000多億美元。但有一個國家卻跟日本有很大的不同,這個國家就是德國。德國在二戰中也淪為戰敗國,在戰後卻自己主動承擔了上萬億的賠款,被稱為最有誠信的國家。那德國為什麼會被要求賠償這麼多錢?原因是在1914年7月28日到1918年的11月11日時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 二戰德意日都是戰敗國,為何戰後只嚴懲了德日,而放過了義大利?
    我們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文明形成以來,發生的一場規模空前、參與國家數量眾多、範圍廣泛、波及全球範圍的戰爭。與此同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也給世界各地各民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即使是許多曾經不可一世的「強國」,也因這場戰爭而使綜合國力衰退數十年,其典型代表就是英國。
  • 英國才是二戰最大的輸家?丟掉殖民地,失去了翻盤的最後機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直接改變了世界格局,美國一躍登上世界舞臺的中心,蘇聯的國際地位也獲得了大幅提高,二戰結束後的幾十年內,美蘇可謂是世界格局的主導者。至於同為二戰戰勝國的英國,由於二戰掏空了英國,它的國際地位不斷下降,從領土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國跌落為一個龜縮在島嶼上的國家,反觀德國、日本這兩個戰敗國,在經過了多年發展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德國與法國組成了歐盟的核心,具備強大的政治影響力,與此同時,德國還擁有十分強大的工業能力。日本在戰後的發展同樣有目共睹,時至今日,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GDP總量幾乎是英國的兩倍。
  • 全球賠款最多國家並非清朝,此國要賠一萬億,現在仍在還二戰賠款
    功夫不負有心人,德國曾經數次在經濟和其他各方面領先世界各國。 但是這也給極度自信的德國人帶來了自負,所以有了1914年—1918年的額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39年-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兩次世界大戰德國都表現得非常搶眼,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啊!不過可惜的是,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在最後都戰敗了,這導致德國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戰爭賠款擔子,步行艱難。
  • 來看二戰後德國如何對待老兵,才知道為何那麼多人心甘情願地賣命
    形象雖然德國在二戰的中前期幾乎處於無敵狀態,但也逃不過最終戰敗的命運,戰後,納粹德國遭到同盟國陣營的清算,而且,那些為其賣命的士兵們自然也逃不脫干係,絕大多數德軍士兵不是被強制清算就是被遣散了不過,戰後重組的德國當局並沒有忘記這些昔日為祖國賣過命的人們,儘管說二戰結束德國被打得稀巴爛,負債纍纍,而且德國當局也早已自顧不暇,但即使這樣,德國當局仍然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善後那些老兵,來善待那些為德國流過血,賣過命的將士們。戰後在德國的國內,按照勝利者同盟國制定的條約,德國必須無條件遣散龐大的正規軍,也就是國防軍。
  • 有人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是最大的贏家,他們真的是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可以說美國就已經崛起了,在西方的眾多列強中,美國的綜合國力以及軍事實力就數一數二,可以說那個時候的美國,就已經側漏出即將成為世界老大的勢頭。在納粹元首希特勒上臺後,在他發動二戰之前,就對美國非常忌憚,因為他知道,美國是否參戰以及參戰將要加入哪邊的陣營,會直接影響到整個戰局的走勢。
  • 德國老兵:如果沒希特勒出現,德國依然會發動二戰
    他認為,二戰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戰歷史的延續,而一戰是歐洲列強的長期利益爭奪的必然。在歐洲的歷史上,德國不過是一個後起的強勢爭奪者。德國之所以在二戰中失去道義,第一在於它在全球性厭戰的大形勢下發動了侵略戰爭,第二在於它把種族滅絕政策融入了軍事行為。這使我想到了中國的「春秋無義戰」之說。
  • 二戰德國女飛行員多厲害?戰敗前夕拼死去救元首,結果她就投降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也就是因為二戰的悲劇,所以二戰時期才會譜寫出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就如同二戰德國時期的女飛行員一樣,德國戰敗的前夕,就有一位女飛行員拼死去救元首,可見這到底是有多麼的感人了。下面,咱們就來說一下,二戰德國女飛行員多厲害?戰敗前夕拼死去救元首,結果她就投降了吧。
  • 當年日本到底賠了韓國多少錢?現在來看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眾所周知,在這個世界上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國家之間也是如此,像我們最為熟悉的就是在戰爭中,戰敗國往往需要向戰勝國支付一定的戰爭賠償,這也是國際上的規定,正常情況下賠償款的金額都是雙方通過協調來確定的,一般不會有任何的歧義,不過,任何事情都有特例,像日韓之間就因為賠償款的問題鬧得不可開交
  • 二戰後德國有多憋屈?連小小的荷蘭都找德國索要領土
    德國在近代史上是個相當不走運的國家,一戰二戰都戰敗了,1945年前呢,世界上民族主義情緒還是很重的,打完仗打輸了,那就割地唄,這是規矩(二戰後,規矩變了,有頭有臉的國家基本就不太搞割地賠款了),所以德國的面積是越打越小。
  • 二戰期間德國戰敗後,一個士兵躲進原始森林,繼續戰鬥了7年
    二戰期間,德國迅速席捲歐洲,將世界各國拖進戰火之中。戰爭初期,德國佔據主導地位,打得英法等國無力招架。後來,德國因為進攻蘇聯,損失了大量兵力,無法再繼續發動大規模戰爭。在不斷戰鬥的過程中,德國的兵力越來越少。交戰後期,德國高層甚至將孩子派到了戰場上。
  • 二戰損失最慘的國家,並非日本德國!該國打光了幾百年的家底
    相信大家都對二戰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戰爭非常殘酷,不僅讓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還使參戰國家的經濟受到嚴重的損失。甚至有一些國家憑靠著二戰迅速上位,也有一些國家因為戰爭處於暫時一蹶不振的狀態。也有的國家雖然戰敗了,可以憑藉著自己的優勢迅速恢復。有的國家一戰回到解放前。直到現在說起二戰的傷痛還讓人心驚膽顫呢。
  • 兩根香菸,換一個德國少女,香菸為何會成為德國戰敗後的貨幣?
    當然,各個時期的貨幣也都不同,例如原始社會貨幣是以物換物;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統一了貨幣;不過卻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德國戰敗後,兩根香菸就能換一個德國少女,當時香菸為何會成為貨幣呢?只需兩根香菸就可以換一個德國少女,這話你敢相信嗎?其實在二戰之後,德國戰敗,被蘇美等國家掌控。作為一個戰敗國,德國自然出現很多問題,日子過得不好,當時香菸更是成為德國的貨幣。
  • 二戰德國戰敗投降,德國元帥滿臉不耐煩,朱可夫:來籤你的投降書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伴隨著希特勒自殺的那一聲槍響,一切都煙消雲散,曾經想統治全世界的美夢瞬間破滅,全部都歸於了結束,德國最終以戰敗告終。·同年5月,參與戰爭的幾個國家協議在德國柏林的郊外籤署了投降協定,這一儀式是由當時的蘇聯元帥朱可夫主持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