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紀布
話說,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起國與參戰國之一,同時也是軸心國陣營的「老大哥」與日本和義大利狼狽為奸,為了各自的利益到處侵略各國。
二戰時期,可以說所有的德國人都「瘋狂」了,數百萬的德國精壯,無論男女只要是沒有啥大問題,都會去當兵然後奔赴前線。
而且,德國的精銳兵員幾乎都來自德國本土,可謂血統純正,當然,也有很多「外籍兵團」,例如來自荷蘭,西班牙,丹麥,挪威等其他歐洲國家的「志願者」。
雖然德國在二戰的中前期幾乎處於無敵狀態,但也逃不過最終戰敗的命運,戰後,納粹德國遭到同盟國陣營的清算,而且,那些為其賣命的士兵們自然也逃不脫干係,絕大多數德軍士兵不是被強制清算就是被遣散了,總體來說,這些人在戰後絕大部分的生活都很落魄。
不過,戰後重組的德國當局並沒有忘記這些昔日為祖國賣過命的人們,儘管說二戰結束德國被打得稀巴爛,負債纍纍,而且德國當局也早已自顧不暇,但即使這樣,德國當局仍然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善後那些老兵,來善待那些為德國流過血,賣過命的將士們。
戰後在德國的國內,按照勝利者同盟國制定的條約,德國必須無條件遣散龐大的正規軍,也就是國防軍。
正是因為這樣,致使很多職業軍人丟了飯碗成為了「無業游民」,不過,德國當局並沒有拋棄他們,積極地為這些人尋找合適的工作,並盡最大全力協助他們改善生活。
戰後,聯邦德國不僅將二戰德軍士兵們在服役時期的軍齡納入基本工齡與社保,而且,對於撫恤補償之類的福利也都沒有少分毫,要知道在當時的形勢,至於撫恤補償之類的福利也就只有戰勝國的士兵們才能享受到。
此外,德國當局為了最大限度保障老兵們能有一個安穩生活並保障他們可以安度晚年,特意頒布規定,老兵的退休待遇必須高於同等級的公務員。可以說,德國人的這個做法確實很講究,也算是對那些二戰流過血的老兵們有了圓滿的交代。
德國當局不僅對自己本國的士兵優待有加,而且對曾經為自己而戰的那些外籍士兵也都一視同仁,例如,曾經為德國而戰的外籍藍色師團。
藍色師團是由西班牙人組建的外籍軍隊,成員大多是久經沙場的老兵,他們以「志願者」的身份加入德軍與德軍本土軍隊一同作戰。
在二戰時期,藍色師團的戰鬥力極為彪悍,而且他們對納粹德國更是忠誠,在蘇德戰爭時期讓蘇軍吃到了苦頭。藍色師團無論是在列寧格勒的鉗形攻勢中還是斯摩稜斯克的圍殲戰,他們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即使是到了零下40度極其惡劣的天氣,藍色師團的外籍士兵依然與蘇軍死拼,即使沒有任何補給的條件下,他們不吃飯不睡覺,就是瘋狂地作戰再作戰。他們對於德國人來說,是最親密、最值得信賴的夥伴。
二戰結束,外籍軍團都分批撤回國內,但德國人並沒有將他們忘記,在福利待遇頒布後,德國人依然為這些人發放撫恤金與生活養老金等。據說,時至今日德國當局依然在贍養那些外籍軍團的倖存者。
曾有一份德國議會質詢書中寫道,默克爾當局並承認,德國依然在向二戰外籍老兵、倖存者以及其家屬發放養老金。
據數據統計,德國一年要給他們發放的養老金數額就超過10萬歐元,為何德國人會這樣做,就是因為希特勒曾經的一個承諾:「將所有為德國服務的外籍士兵全都視為德國公民」,為此,二戰結束德國當局一直遵守承諾,繼續對這些老兵發放養老金直到自然死亡。
平心而論,德國人的這個做法確實是得人心的做法,也令人敬佩,這也是為何在二戰時期有那麼多人心甘情願地為德國人賣命的根本原因。
德國人知道感恩且極其堅守誠信,試想一個這樣優秀的國家,豈能不再次崛起,再次強大?
本文參考資料:《二戰全史》,《德國史》,《戰後德國》,《百度百科相關詞條——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時期德國的外籍軍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