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子拍成一本書第46頁
前幾天,「2020年還剩100天」這個話題上了熱搜。大家方才意識到,今年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而年初定的目標,似乎還沒來得及執行。
在2020年還剩99天的時候,我邀請了10名朋友,開啟了《花園自習室》,希望陪伴大家忘記煩惱和瑣碎,放下雜念和顧慮,去做一件事,不在乎大與小多與少,堅持去做,相信時間的力量.第一期已經開始。
我給自己的目標是每天閱讀15分鐘,頁碼隨意,成果輸出在公眾號。
今天就來總結分享,作家、經濟學家郝景芳關於未來的設想,以及我們該如何與孩子們溝通屬於他們的未來與學習。(建議可以讀給孩子聽,大一點尤其是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可以轉給孩子自己看。)
1
孩子,長大後你想做什麼
請多一些不一樣的期待
每個人的小時候,都會被問一個相同的問題:長大後你想做什麼?我們這一代會說:做老師、警察、醫生、護士、工人、太空人、消防員、畫家、舞蹈家、主持人、科學家.
現在,我們再去問我們的孩子,他們回答最多的依然是我們當年說出的職業選擇。因為我們告訴他們未來是這樣的。但未來真的是這樣的嗎?
不!孩子,請多一些期待。
比如:
太空旅行規劃師
今年5 月馬斯克家的 SpaceX 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這是世界歷史上首次由私營航天企業進行的載人發射。意味著,未來,人類旅行的空間將延展到太空,商業太空旅行產業將興起。
那麼, 做一名太空旅行規劃師,是不是很酷。
科技時尚設計師
LV2020早春大秀上,LV的一個新款包包上嵌了柔性屏。它不僅能夠顯示,還可以進行觸控操作。這種「未來的布料」(Canvas of the Future)成為時尚界和科技界的共同關注。
這是LV藝術總監Nicolas Ghesquière「探險說」在科技領域的延伸,給未來的設計帶來了更多探索的可能。
未來的設計師不再單純停留在審美領域,而可以跨界突破。
人機接口、腦波操控研究
腦機接口指的是在人類大腦與機器(包括智能硬體)、網際網路之間建立接口與橋梁,使得腦部的電信號可以直接與計算機電信號互動,從而使得大腦直接與虛擬世界連接,溝通。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技術已經開始走進人們生活,幫助到有視覺障礙、失憶、抑鬱、癲癇、中風等疾病的人。未來,他認為腦機接口技術還可以存儲或替換記憶,甚至直接通過大腦交流就可以實現「心靈感應」,甚至可以將人的意識數位化,高保真地上傳給電腦,在「雲」中實現「永生」。
未來可以去做一個用腦波去操控機器的人,研究大腦的算法,研究人和機器如何實現互融。
如果你沒有想好自己要做什麼,那也沒關係。你無需被框在當下的選擇中,積極去探索未來的多種可能。
2
面向未來
該如何做好準備呢
未來奇妙、精彩、好玩的事兒會很多很多。但同時對知識結構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備硬核能力才能勝任。比如,有些跨界融合了數學邏輯分析、編程、空間計算,與此同時有些探索需要會畫畫、會設計、會包裝,又要會藝術想像。
越酷的事情越需要跨界的多種能力組合。例如,想當一個機器人設計師,你需要既懂科學,又懂他人的情感,還要有很好的藝術審美能力。那麼,你該怎麼做呢?
第一 把自己的視野擴大一點,看到更大的世界。
關心一下這個世界,多聽一聽新聞,多去閱讀、看書。上網時不要僅是玩一些遊戲,看一些動畫,而是更多的去思考和關心:這件事情是誰做的呀,這件事情是怎麼做出來的呀,這個東西背後隱藏著哪些技術和科學藝術的原理呢?帶著這些問題去關心這個大大的世界。
第二 對任何一個學科都要去領會其中的思想精髓,不要輕易放棄某個學科。
也許在現在的生活裡,你還沒覺得這有什麼大不了。但是等長大了就會發現,如果你有一兩個方面是完全不會的,那麼這就會成為你很大的約束。你會發現有非常多你感興趣的事情,非常多有趣的領域,由於某些方面欠缺,你可能就做不了。因為這些學科背後有一些思想方法和思想內核,比如說我們學習數學和科學,要重視其中的邏輯推理,從什麼條件推出了什麼結果。這樣的邏輯能力就讓你可以從事未來很多的科技職業。
像人文藝術呢?我們為什麼要去閱讀經典,領會書中的中心思想,那是因為我們對於他人的理解就是從文學中學到的。從閱讀中我們學會體會他人的情感,懂得其他人。
假如你想做一個程式設計師,但是你不懂得別人的情感,那麼你做出來的產品別人就不會喜歡,不想要。你也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偉大的產品設計師。
藝術和好的審美是現在很多領域都需要的。這種能力並不是某幾天通過考試能帶給你的,而是需要你去大量地領略藝術作品,才能給自己這方面很好的鍛鍊。
所以,今天在學校裡學知識的時候,不能只看自己的喜好,而是各個學科,各種思維都要去培養。他們將支撐你去實現理想。當我們沒有短板,我們的人生才是無拘無束的。而且,你要擁有勇於攀登、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讓自己在一個領域到達一個較高的境界。
第三 始終保持自我驅動的精神
不要把學習當成是老師家長的事情,學習就是你一個人的事情。它就是涉及到你未來想去哪裡,想成為什麼人,想到多高的高度。
現在開始就可以在心裡想我以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能做哪些新的開創?我能在現在的領域再走出什麼樣的新的一步?
當你這麼去想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所有的學習都是幫助你自己的。它是幫助你爬到更高的山上,而且學習就像爬山一樣是永無止境的。
現在考了100分時,你可能覺得:哇,我考了100分,那就簡直是天一樣的高度,能考100分爸爸媽媽也就滿意了。但是其實在真正的人生和未來發展領域裡面,你會發現任何一個方向都是永無止境的。所以,你要真正地在你心裏面去找到能讓你永遠攀登的內驅力,就是你去尋找自己的道路,能夠自己推動自己向上爬山。
任何一個表面光鮮靚麗的表象背後都有非常多的、艱苦的一點一滴,沒有一個成果不是辛勤的汗水所換來的。當你找到自己喜歡的道路,你會發現所有的學習和艱苦奮鬥都是非常令人陶醉的、快樂的事情。
第四 建立成長性思維
在學校的學業不只是做題和知識這麼簡單。
學習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很多時候是你的意志品質,心理素質,最終決定你的結果。
現在大家都在說成長性思維,成長性思維就是你自己是完全不需要和其他人去比較。你就是了解自己,不斷地跟自己比較,能夠不斷地想著自己怎麼能夠一點點變得更好就好了。
比如有人問你:數學好不好。你不需要跟別人比分數。數學好不好只是現在你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能不能用到你現在的生活裡。今年的數學思維和能力有沒有做一些新的鍛鍊和提升。比去年有沒有一些新的領悟。
任何一個學科和領域的能力,其實每個人都是和自己比的,和自己要做的事情相比,和自己的去年和未來的狀態相比,所以他有這樣的一種心態的時候,他就是成長性思維。
每一個人都有非常大的潛能。潛能的意思是你自己生下來的基因會決定了你的一個大的方向,但是你在這個大的方向上,具體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這完全是靠你自己來決定的。潛能是當你自己真正地去發揮出來你自己的能力,你可以在能力方向上面不斷地去追求更高的水平。
心理學家講:我們每一個人可能基因決定了50%,那剩下的50%是誰決定的?其實是一個人自己獨特的經歷,決定了他最終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也就是說即使是基因完全相同的雙胞胎,把他們放在不同的環境下有不一樣的經歷。他們到最後可能也只有一半的相似性。剩下的一半都是要靠自己一個人去努力的。那這種時候,你自己就要相信自己。永遠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為心裡的最好的自己。
第五 掌握兩種能力:邏輯推理和歸納總結
知識和智慧是兩個不同的曾銘。知識是你在學校學到的具體的語數外物理化,它能幫你算一道應用題,做一道閱讀理解題。而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的問題是需要你的智慧去解決。
比如你和小朋友打架了怎麼辦?我的錢很少和我想買的東西很多怎麼辦?我想去一個好的學校,它不要我怎麼辦?我以後想成為一名動畫師,可是我現在沒有能力怎麼辦?
這些問題都要靠你的智慧去解決——在所有學科學習的背後找到學科背後的那些思想和思維方法,這些共通的思維方法將來能更真正地幫助你解決很多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1 觀察歸納
把你看到的很多現象,從中找出一個規律來。
比如說你看到很多小朋友,每個人有不同的學習方法,你看了100個小朋友,你自己就可以從中總結一下誰的學習方法更好。這個就叫觀察歸納能力。
一個敏銳的小朋友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觀察很多的現象總結很多的規律。這樣的方法,也可以用到你的學科學習裡面。
方法2 邏輯推理
在做數學計算題的時候都會用到。其實在語文和英語學習裡面也會用得到。
比如說我們做一個閱讀題的時候,老師可能就會問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做了這件事,後果是什麼?這裡面也會涉及到因果的推理。因果推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很廣泛,有很多時候如果你缺乏邏輯推理能力,你就不知道一件事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沒有這些推導能力,你做事情就會覺得沒有道理。然後也不能夠很聰明地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當你和別人有了觀點意見不一樣的時候,如果沒有邏輯推理能力,就無法爭辯。
但如果有了推理能力,邏輯能力非常好,你和別人觀點不一致的時候,你不但可以辯論,還能夠從中獲得很多新的知識。
所以邏輯推理能力和觀察歸納能力,能夠讓你在生活和考試學習中成為一個聰明的人。實際上大思想家笛卡爾、萊布尼茨和其他的一些思想家早在三四百年前就發現歸納和演繹這兩種方法,人類絕大部分知識都是這麼發現的,所以這兩種能力你們在生活裡面都要鍛鍊起來。
最後,希望孩子們抱持好奇心和想像力,他們比知識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