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成功?和你想的一樣,又不太一樣

2020-12-26 澎湃新聞

文 小樂

比起往孩子的頭腦裡塞信息,性格養成更重要;高壓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更難集中注意力,難以從挫敗中恢復,好消息是,愛可以給孩子成長的力量

LEARN MORE

《性格的力量:勇氣、好奇心、樂觀精神與孩子的未來》(How Children Succeed: Grit, Curiosity, and the Hidden Power of Character)(以下簡稱「性格的力量」)是一本好書,而且有中文版。

初看書名,以為這是一本教父母如何養育出「成功」孩子的書。其實,正如書名所表達的那樣,這本書的重點在於揭示性格對孩子成長的巨大作用。結論也很清晰,對長期成功而言,性格或者說品質比智力因素更重要。

性格決定成功,聽著很雞湯,不過這可不是營銷號用高壓鍋煲的,本書的結論基於嚴肅的科學試驗和權威研究。

《性格的力量》的作者Paul Tough是一位記者,長期為《紐約時報雜誌》、《紐約客》、《大西洋月刊》等媒體撰稿,專注於兒童、教育、貧困和政治領域的話題。他的這本《性格的力量》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上停留了一年多時間,在亞馬遜上也廣受好評。

這是作者,很帥有沒有

由於反響很好,作者又在2016年出版了《幫孩子走向成功:什麼辦法奏效、為什麼》(Helping Children Succeed: What Works and Why)。 這兩本書像一個系列,前者指出了性格對成功的重要性,後者則著重講述如何去培養這些性格。

由於兩本書有內在聯繫,本來想一次都分享出來,結果越寫越發現好東西太多,有必要分個上下篇,所以先說第一本。

01

比起智力,性格才是關鍵

1990年代後期,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Heckman,對普通教育發展項目(Gener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GED)做了研究和重新評估。

GED是一個允許退學的高中生通過參加考試直接獲得高中文憑的項目,建立在高中文憑證明的只是認知技能這個理論基礎上。這個項目讓很多少數族裔和貧困家庭出身的孩子獲得了高中文憑,一度很受好評。

然而Heckman對通過GED項目獲得高中文憑的學生的人生軌跡進行跟蹤研究,發現他們中只有極少數人完成了本科教育。

Heckman認為,這是因為高中學習的不僅是知識,更是通過三年時光讓心理素質得到鍛鍊,以獲得重要的品質,比如毅力、計劃性、延遲滿足。

這些上了較少課程卻同樣得到高中文憑的學生是很聰明,但是因為缺少了這些特質的鍛鍊,導致無法完成本科學習。

在當下這個父母對育兒無比焦慮的時代,孩子接受教育的年齡越來越小。出於對智力的迷信,家長們恨不得讓孩子從剛出生開始,就接受各種智力開發或者技能學習,對標準化考試也投入巨大成本去準備。

然而在過去的十多年裡,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教育專家、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發現,在兒童成長的最初幾年裡,往他們的頭腦裡塞進去多少信息並不重要。

反之,大人要做的是幫助他們發展出一些性格特質,包括堅毅、自控力、 好奇心、樂觀、懂得感恩、熱情/激情。這些特質才是對一個人一生的成功而言意義非凡的部分。

這裡強調「一生的成功」(life-long success),是相對於短期、階段性的成功而言的。在Heckman的研究裡,拿到高中文憑可以看作是短期成功,而後續更好的職業和人生發展,才是長期成功。

02

持續高壓,兒童早期發展傷害最大的因素

我們常用無憂無慮來形容童年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反過來,壓力重重甚至有創傷的童年,可能會讓一塊金子變成黯淡的鉛塊。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童年對孩子傷害最大的因素是持續壓力。

兩位研究人員,Kaiser醫院預防醫學部主任Vincent Felitti 和疾控中心(CDC)流行病學家Robert Anda,合作完成了 童年逆境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ACE)的研究。

從1995年開始,兩位研究者對來Kaiser做身體檢查的病人進行問卷調查,一共完成了17000多份問卷, 完成率70%。

他們發現,童年創傷經歷與成年之後的健康、行為問題,有著非常高的相關性。ACE分數更高的人,更有可能有不良生活習慣,對菸酒藥物上癮,以及更早的性生活,更容易抑鬱,甚至更多嘗試自殺。也許因為生活方式不健康,他們有更高几率身患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

儘管ACE研究只是描述現象,並沒有解釋形成機制,但是在過去幾年裡,科學家們已經達成了共識,童年的困境對身體和大腦的傷害,是通過一種關鍵的方式形成,這就是壓力(stress)。

我們的身體,通過一套叫做下視丘-腦垂腺-腎上腺軸 (好複雜,我們就記住叫HPA axis就好)的回饋控制系統來管理壓力。

 

神經科學家Robert Sapolsky解釋說,這套人類壓力對應系統是讓我們應對短暫而急迫的壓力時用的,比如我們的祖先在非洲大草原上突然遇到獅子。但是現代社會裡,人們面對的壓力卻往往是長期的、持續的,比如房貸啊,升職啊,於是這套系統就不但不好用,而且會對我們造成傷害了。

 

當這套系統在嬰兒和童年時期負荷過重,就會造成各種長期傷害。有意思的是,並非壓力本身把事情弄糟,而是我們的身體對壓力的反應,會損耗身體各個部分。在高壓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更難集中注意力,難以從挫敗中反彈,難以很好地聽從指令,而這些都會影響他們在學校的表現。

聽著很絕望是不是,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卻挺簡單。科學家發現,來自父母或者照料人的愛和溫暖,可以有效抵禦惡劣環境帶來的壞影響。

這話聽起來沒什麼知識含量,但卻是建立在科學之上的。其中最著名的研究,來自McGill 大學的Michael Meaney教授的小鼠舔舐和理毛(LG)實驗。

小鼠實驗,來源:discovermagzine

研究者將喜歡舔舐小鼠並給小鼠理毛的媽媽,和花很少時間給小鼠舔舐和理毛的媽媽分類。等到小鼠生長到22天,再把他們和母親分開。一直到小鼠成年後,大約100天大的時候,研究者給小鼠們做了一系列行為分析,他們發現:

那些經常被媽媽舔舐和理毛的老鼠,好奇心更強,更願意冒險,更大膽,也更喜歡社交,更少攻擊性,更多自控力,更健康和長壽。並且,理毛(LG)來自於其他照料者時,效果也一樣。

更進一步,Meaney發現這種養育行為竟然可以造成可以被觀察到的基因表達的變化。通過基因測序,他們可以定位到LG造成了基因組裡哪一部分發生了變化,而這正是控制成年小鼠處理壓力的部分。

Meaney並沒有停止實驗,他試圖在人類身上驗證這個發現,於是進行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他們分析了一些自殺身亡者的腦組織切片,其中一些人童年受過創傷,而另一些人沒有。 

研究者發現,受過創傷的自殺者,其基因裡和小鼠一樣的部分發生了變化,只不過和小鼠的理毛相反的是,他們的這種變化關閉了健康的壓力對應機制。

和小鼠對媽媽理毛行為相對應的,是人類寶寶對媽媽的依戀(attachment)。高質量的養育,尤其是來自母親的愛,像小鼠媽媽的舔舐和理毛一樣,對孩子因為受到壓力而遭遇的傷害是一種強大的緩衝。

父母在嬰兒生命的最初幾個月及時全面的回應,會讓孩子在長大一點以後更加獨立和無懼。溫暖、敏感的家庭照顧,為孩子探索世界提供了一個安全基地。

需要說明的是,不要認為孩子從小一點壓力都無法承受,雖然作者強調壓力對孩子有巨大的傷害,但這是長期的強烈的壓力,比如長期被忽略,目睹家暴發生,家裡有酗酒的成人等,而不是日常的小挫折,這些是成長必經的。

03

如何成功,7個關鍵性格特質

兩個研究者還在紐約的兩所學校,開展了一個性格塑造的大型項目。這兩個學校,一個是位於紐約South Bronx區的公立學校KIPP Infinity,學生幾乎全部來自低收入家庭。另一個學校,是學費昂貴的私立中學Riverdale。

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學校,從考試分數和學生去向上來看,都表現優異。KIPP更是幾年前創造了轟動一時的奇蹟。

然而,這兩個學校的校長卻都發現,雖然他們的學生是很好的考試者,卻普遍缺乏一些性格特質,比如樂觀,堅毅和抗壓性。所以當他們進入大學以後面對挫折,常常會選擇放棄。

這個項目的研究者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博士後Angela Duckworth(也是後來的暢銷書Grit的作者)合作,整理出了一個性格清單,清單上列出7個開頭提到的關鍵性格特質,即堅毅, 自律,熱愛,社交技能,樂觀,感恩,好奇。

於是,KIPP開始對學生進行性格特質評估,一年四次。他們相信,性格特質同樣適用於成長性思維。但是Riverdale的校長拒絕這項評估,因為他清楚,一旦有考核性質的方式出現,這些富裕家庭的家長便會把這當成一種考試,使用應對考試的方式,比如請家教、做習題來獲得高分,這就和他的與願望相反了。

評估發現,Riverdale學校這些富孩子,哪怕佔盡了各種優勢,卻缺失了一項重要的機遇,那就是失敗的經歷。

挫折對於性格塑造的不可或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和實踐者指出,美國中產或者富裕家庭的孩子越來越脆弱,失去動力,無法自立,因為從小被家庭保護的太好,被直升機父母控制得太緊。這些年輕人看上去出身名校,家境優越,但是卻無比脆弱,不敢冒險,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一蹶不振。

作者用了一個橫掃美國西洋棋比賽的隊伍舉例。這個隊伍來自於布魯克林的貧困公立學校,完全不是人們想像中那種會在西洋棋比賽上獲獎的隊伍。他們的勝利和教練Elisabeth Spiegel的方法分不開。

Spiegel 對隊員們做的最重要的一步,是幫助他們學習管理失敗。無論你有多厲害,下象棋都可能會輸在非常低級的錯誤上。人們面對這樣的失敗,經常會用兩種錯誤的態度去面對,一是假裝不在乎,卻不願意再繼續嘗試,另一個則是覺得自己很糟糕,對自我評價變低。

Spiegel所做的,是在比賽結束後,無論輸贏,都要和隊員們一個個重下這盤棋,復盤所有的步驟,討論每一步,批評他們的蠢招,有時甚至用刺耳的語言。但是,重點在於,她也讓孩子們知道她之所以這樣批評他們,是因為對他們有很高期待,她真的在乎他們,也對他們變得更強有信心。在一次次失敗以及對失敗的分析鍛鍊之下,這些孩子的心理素質和技術變得愈加強大。

所以和富孩子比起來,窮孩子總算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就像KIPP的負責人認為的一樣,和Riverdale的學生比起來,當他們的學生從大學畢業的時候,他們擁有的不僅僅是一個學歷,更寶貴的是,他們擁有從山腳下一步一步艱難爬到山頂的經歷。

小樂感想

閱罷合上書頁才感慨,作者的野心遠大於寫出一本育兒書。貫穿兩本書的一個核心問題,其實是如何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習得好的性格特質,從而實現向上的社會流動。

一定程度上,這兩本書和Robert Putnam的名著《我們的孩子》(Our Kids)更接近。但是需要說抱歉的是,在這篇讀書筆記裡,更側重普遍適用的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內容,而較少陳述貧困兒童成長的問題。

讀別人的故事時,再回到這篇讀書筆記一開始提出的一個詞,成功。成功是個很微妙的東西,當你看著懷中懵懂嬌弱的小身體時,覺得它太過遙遠和壓迫,但誰會拒絕成功呢。從這個意義上講,《性格的力量》可能適用所有類型的家庭,不論是富裕、過得去還是貧窮。

其實我們自己也聽說,情商和智商同樣重要,或者更重要,童年時期習慣和興趣的培養比技能的獲得更重要。然而落實到實踐中,總還是有點不踏實,擔心沒能充分開發他們的智商,錯過了任何一個學習知識的機會。

而這本書就是給我們豐富的實證和實驗證據,讓我們對這樣的說法吃一顆定心丸。

無論是面對小寶寶,還是大孩子,讓我們把關注點多放在性格,習慣上,少放在考試分數,智力性測試上。前者才是對長期發展更重要的因素。

職場媽媽請不要焦慮和自責,如果家中有長輩平時照顧,請放心他們會和我們一樣關愛孩子,給孩子及時的回應。我們只要在周末或者假期給予高質量的陪伴就好。有溫暖的穩定的照顧者,寶寶們會安然度過嬰兒時期,枝繁葉茂地奔入童年。

不要剝奪孩子經歷失敗的權利,在安全的前提下,儘量少的介入保護。越早有挫折,越早學習面對失敗,長大了以後也會越從容的處理挫敗。

這並不是說家長完全放手,而是要參與孩子失敗之後的階段,分析行為,整理情緒。和孩子一起處理失敗的時候需要坦誠直言,也要表達我們的愛和信任。

這一點其實並不需要等到孩子長大了再開始。很多嬰兒或者學步兒各方面能力尚未發展,但心中卻有大大的自我,常常會產生巨大的挫敗感,這也是學步兒情緒容易崩潰的原因之一。

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在和他們互動的時候,看到並理解他們的挫敗感,謹記失敗是機遇,珍惜這些機會,引導,陪伴和鼓勵他們面對和解決問題,而不是指責他們不懂事,容易急,跟我們鬧。這樣說,其實是我們不懂他們。

後記

這是公眾號的第一篇讀書筆記,也是我第一次心裡懷著「為讀者」的念頭寫的讀書筆記,所以下筆非常猶豫,到底要包含多少細節,省略哪些內容,該用怎樣的語言等等,都不太確定。如果你們有任何想法或者建議,歡迎通過留言告訴我,希望可以寫出對大家更有用的筆記。

相關焦點

  •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1982年秋天,33歲的村上春樹,萌生了一個想法:「我要當小說家。」自從誕生這個想法後,他就為自己設定了一個雷打不動的寫稿模式:早上四點起床,泡咖啡,吃點心。吃完就寫稿,寫稿十頁,四小時。但當他立下當小說家的志向後,他知道這種生活習慣是不可能實現夢想的,只有改變生活習慣才能達到目的。「當你做一項長期工作時,身體健康才是最大的資本。」正因如此,村上春樹成功了。
  • 公務員面試如何設計形象,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很多同學對公務員面試穿什麼衣服,要不要扎馬尾辮,能不能帶首飾等問題很關心,其實沒必要想那麼多,帶著一顆平常心就可以了。總體而言,一個原則:漂亮大方,你覺得怎麼好看就怎麼來,不要相信輔導班那一套。正裝的唯一作用,就是防止你穿成古惑仔一樣來面試,加分是沒有的。
  • 如何讓你的婚姻像同性婚姻一樣成功?
    在1992年以前的婚姻中,夫妻似乎對妻子承擔大部分家務和照顧孩子的工作感到滿意。但這一切都已經改變了。2006年的研究發現,現在最幸福、性生活最滿意的夫妻是那些把家務和照顧孩子分得最均等的夫妻。妻子做大部分日常家務,如洗碗,夫妻的不和諧程度最高。
  • 生死迷藏:善終,和大家想的不一樣
    「我今年都88歲了。」老阿公抹著流不停的眼淚:「我老來得子,我老伴也86歲了,如果我的獨子成為植物人,要叫他們怎麼辦?」老阿公打開會議室的門,門外,老阿婆帶著三個孩子,兩個是唐氏症,一個是紅斑性狼瘡,三個不到10歲的小小孩,怯生生的縮在一起。
  • 孩子哭多久才能抱?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樣
    牛津大學醫院認為:「放任寶寶哭而不進行安撫,不僅可能會餓到他,而且會讓孩子體內的應激激素一直處於高水平狀態,對健康不利。」看看,權威機構都發話了,媽媽們還糾結個啥?不要壓抑自己的天性,快快去把大哭的寶寶抱起來吧!不過,搞明白寶寶為啥哭,幫他解決問題,才是重中之重。
  • P47|孩子,請給未來多些不一樣的期待和準備
    今天就來總結分享,作家、經濟學家郝景芳關於未來的設想,以及我們該如何與孩子們溝通屬於他們的未來與學習。(建議可以讀給孩子聽,大一點尤其是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可以轉給孩子自己看。) 1孩子,長大後你想做什麼請多一些不一樣的期待每個人的小時候,都會被問一個相同的問題:長大後你想做什麼?我們這一代會說:做老師、警察、醫生、護士、工人、太空人、消防員、畫家、舞蹈家、主持人、科學家.
  • 為啥孩子生病吃了「桃罐頭」就好了?答案很現實,和你想的不一樣
    歸根到底,為啥孩子生病的時候,吃了"桃罐頭"就好像瞬間精神抖擻了呢?答案很現實,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孩子生病了吃了桃罐頭立馬見效可能是因為最近天氣轉換的有點快,太過於悶熱,童童媽擔心孩子太難受,所以一直在給孩子吹空調,導致孩子身體很不舒服。
  • 女兒長的太好看是啥感覺?跟你想的不一樣
    雖然說自己的孩子,怎麼看都順眼,但是很多家長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家這閨女長得確實只能算是一般。有時候,在小區裡,看到別人家的漂亮萌娃,也總是忍不住要多看幾眼。而且心裡還默默的想:「我要是有一個這麼好看的女兒,那該多幸福!」那麼,女兒長的太好看,究竟是什麼感覺呢?
  • 像刺蝟一樣專注,你就成功了
    你看,專注是排在第一位的,由此可見,「專注」對一個公司的發展和對於人的發展一樣都是十分重要的! 其實,對於孩子的培養,「專注」這種學習品質也是十分重要的。 專注說到底,就是一種積極進取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也可以說是生活方式或工作方式。
  • 朝鮮博主拍的日常生活火了,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是的,你沒看錯,朝鮮。這個名為「New DPRK」的視頻號,在海外視頻網站YouTube上有著8700位訂閱者,更誇張的是在中國的Bilibili(B站)上,短短半年就積累了6.1萬粉絲。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視頻的內容,和我們以往想像的朝鮮很不一樣。
  • 奶奶爺爺和姥姥姥爺,誰和孩子更親?有科學排序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吃飯的時候看婆婆當著自己的面又平等對待兩個孩子,也沒戳破什麼,只是趁著休息日,收拾東西帶孩子回了娘家,眼不見心不煩。01.隔輩親,到底誰和孩子最親?在生活中,很多大人都喜歡逗小孩:你更喜歡去奶奶家還是姥姥家啊?有些孩子喜歡和爺爺奶奶相處,有些孩子卻更喜歡姥爺姥姥,這並不是十分絕對的事情,誰對孩子更好,孩子就會更喜歡誰。
  • 每周一書 |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如果他自己是個有錢人,外表看起來貌似不那麼糟糕,挺和善睿智的,不像是個騙子……帶著幾點疑惑,打算隨便翻翻。結果看了開頭就停不下來了。看似他在說財富,其實在說人生。看著是國外的暢銷書,表述方法卻極合我一個中國人的胃口。看著是很虛的雞湯,每個章節讓人醍醐灌頂的金句不斷。看完整本書,發現作者是很真誠的,善意的,實在的,而且還真的是有錢的。果然,真的,有錢人跟我想的不一樣。
  •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教你觀察有錢人對金錢的思考方式
    今天分享的讀書筆記是來自哈維·艾克(加拿大)的《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在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金錢藍圖,就是這個觀念,決定了我們一生的財富總量。01確定自己的財富藍圖什麼是財富藍圖?你必須去思考那些觀念哪些是你認同的?哪些是你抵制的?第二步:梳理父母的觀點如何影響你的生活。比如有的父母總是把錢存到銀行,那結果就是錢根本跑不贏通貨膨脹。第三步:捨棄不認同的金錢觀。你要意識到這些對於金錢和財富的方式其實都是你父母的,不是你的,你要擁有別的選擇,走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 開水燙奶瓶究竟有沒有用,醫生給的答案,跟你想的不太一樣
    但是論壇中有很多方法不是科學的,長期如此,甚至還會威脅到寶寶的健康和發育,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如何給奶瓶消毒的問題。曉梅生完孩子後沒休息多久便回到了工作崗位,孩子就給婆婆帶。之前曉梅再三強調給孩子洗奶瓶的時候一定要用開水泡一會兒再清洗,可是婆婆是個粗人,並沒有把這些話放在心上,而是簡單衝洗一下就放在一邊了,下次衝奶直接就使用。
  • 生活,哪裡都一樣;不一樣的是,你選擇如何生活
    生活,哪裡都是一樣的。但是,你的生活之所以與別人的不一樣,取決於你選擇如何生活。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個從容、淡定的人,是不會覺得每天都是重複的,因為他們總能把別人口中一成不變的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其實,每天都是不一樣的,每天我們都會遇到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只是我們太心浮氣躁,發現不了其中的美好。
  • 做人,千萬不要跟風,因為你和別人的情況不一樣
    如果僅僅是一般家庭,硬是要和金教授比較,賣房子、賣車,甚至賣血,硬要供孩子上國外的學校,承受巨額學費,讓一個家庭承受如此大的風險,這筆投資就不划算。國外一般的大學,四年下來,學費最少在200萬左右,名牌學校更貴,約在500萬左右。即使學成歸來,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普通家庭多少年才能收回成本?這期間一家人如何生活?如何度日?
  • 玩具越多的孩子越笨,越少的反而越聰明?答案和大家想的不一樣
    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家裡有條件的寶爸寶媽都喜歡給孩子買各式各樣的玩具,即使是家庭不富裕的普通家庭,也想著給孩子買大幾百塊錢的高大上玩具,如熱門的電玩類玩具,還有音樂類、建造類、創造類玩具等等,價格不一,花樣繁多。
  • 宜家到了印度,這畫風恐怕和你想的不一樣
    在短短兩個月,宜家印度便用一系列「大事件」,昭告全球——「宜家印度,我們不一樣。」先用四支TVC,帶你來看看最近的大事。  睡你的床罩我是人類的噩夢之源。遇上我,你逃不掉,你藏不住,你無法入睡。植物言:溜了溜了🏃‍♀️我是宜家書櫃,不一樣的煙火,僅售5990盧比。(約合人民幣565元)
  • 姑娘,「正常」的性高潮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但就像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同的林妹妹一樣,這只是總結了大部分人的普遍表現後得出的一個「標準」,也不是人人都能套用這個模板來解釋自己在性生活過程中的感受,雖然到達了高潮但就是臉不紅氣不喘的情況也不是沒有。  尺寸是否相符、伴侶是否了解具體的性敏感帶和前戲是否做到位都能夠影響我們在性生活中的感受。
  • 你和別人不一樣?從裝修細節開始,讓你了解你和成功人士的區別
    引讀:你和別人不一樣?從裝修細節開始,讓你了解你和成功人士的區別不管是新婚還是喬遷,裝修永遠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不過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裝修這一塊也不例外。畢竟在買完新房後,就因為一些裝修中的小細節沒有注意到,從而導致整體裝修效果成為了敗筆,這就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