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世界紀錄!深中通道超寬E32沉管管節順利出塢

2020-12-14 騰訊網

7月25日,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最寬鋼殼沉管E32管節澆築完成並順利出塢,出塢從上午10點半開始,到下午1點完成。此舉不僅刷新了該船塢最大噸位、最深吃水的浮體出塢紀錄,也刷新了世界上超寬管節在受限水域的出塢紀錄。

E32管節靜待最佳潮位準備出塢。

E32管節是深中通道項目隧道首個非標準管節,與東人工島島頭堰築段對接。E32管節長123.8米,寬由53.6米逐漸變寬至55.46米,高10.6米,具有「超寬、變寬」技術特點,澆築完成後的鋼殼混凝土管節重約6.8萬噸,比此前沉放的E1管節還要重8000噸。

深中通道S08標由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廣州打撈局組成聯合體共同負責。受限於場地因素,超寬變寬管節只能在廣州南沙中船黃埔文衝船廠的唯一船塢內進行預製及一次舾裝(管節臨時輔助設施安裝)。作為世界超寬沉管管節,E32管節澆築方量約25000立方米,項目技術科研專項小組耗時2年,研製出「高流態、高穩健、低收縮」的自密實混凝土,質量壽命可達百年。

E32管節預製完成後,首先擺在技術人員面前的第一道難題便是如何在場地受限的情況下完成出塢。

「出塢過程最淺處水深8.3米,必須等待漲潮時2.6米的潮位,才能確保管節和船塢設施的安全性,當天滿足該潮位的持續時間僅有四個半小時左右。」負責沉管出塢的廣州打撈局項目經理孔維達表示,在施工中技術人員須把每一個步驟細化到分鐘,克服更換絞纜系統期間操作複雜、設備繁多、作業時間緊、安全風險大等難題。

出塢只是第一步,E32管節需轉運到港池內坐底寄放1年。「如此大尺度的管節在半開闊海域的坐底寄放,在世界上尚屬首例。因為目前尚不具備沉放條件,這既是寄放,也是對製造水平的檢驗,有利於後續沉管的製作。」孔維達表示。根據計劃,E32管節將於明年年中出運至深中通道東人工島島頭堰築段進行沉放安裝。

目前,深中通道建設進展順利,各構造物有序推進。

相關焦點

  • 深中通道超寬沉管管節創多項世界紀錄
    深中通道超寬沉管管節創多項世界紀錄 2020-07-26 09: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68000噸「巨無霸」配合潮位出塢,深中通道超寬沉管隧道E32管節創多...
    原標題:68000噸「巨無霸」配合潮位出塢,深中通道超寬沉管隧道E32管節創多項世界紀錄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07月25日訊(記者 嚴俊偉 通訊員 粵交集宣 嶽路建)7月25日,廣東省交通集團發布消息,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一一深中通道最寬鋼殼沉管
  • 深中通道最寬鋼殼沉管澆築完成並出塢 重達6.8萬噸
    深中通道最寬鋼殼沉管澆築完成並出塢 嶽路建 攝中新網廣州7月25日電(蔡敏婕 嶽路建)廣東省交通集團25日發布消息,歷時兩個半小時,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最寬鋼殼沉管E32管節澆築完成並出塢,刷新世界超寬管節在受限水域的出塢紀錄。
  • 我國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再創新紀錄!
    其中北方首條跨海沉管隧道,即大連灣海底隧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實現寒冷地區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深中通道完成E6管節安裝,世界最長最寬的鋼殼沉管隧道逼近千米大關,再創長度紀錄。專家表示,一南一北兩大超級工程同日完成關鍵節點,創造了我國乃至世界跨海通道建設領域的新紀錄,彰顯了我國在跨海通道建設中強大的綜合協調、資源統籌及科技創新實力。
  • 深中通道有望提前完工!中山,大灣區最大的黃金窪地!
    中山,可能是目前唯一還沒有被市場關注的臨深城市。相對於東莞,惠州,廣州南沙,中山,才是性價比最高,未來最具升值潛力的地方。深中通道將徹底點燃中山樓市如果說,同樣是臨深城市,同樣是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中山樓市均價絕對值處於低位,為中山樓市奠定了基礎。深中通道則將徹底釋放中山樓市的潛力。
  • 12月9日,我國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再創新紀錄!
    我國跨海通道建設創紀錄我國南北雙海底沉管在12月9日實現同日精準對接,大連灣海底通道完成首節沉管安裝,這是我國首次在寒冷地區進行沉管隧道施工。深中隧道長度接近千米級別,創下了世界新紀錄。而南北兩大跨海通道工程同日完成工程施工重要節點,也創造了我國乃至世界在跨海通道領域一項新紀錄。
  • 深中通道E4管節實現精準對接
    9月26日,記者從廣東交通集團了解到,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於當日清晨5時順利完成E4管節對接。經貫通測量,E4管節對接偏差均在50毫米也即5釐米之內,滿足驗收控制標準。其精準對接,為深中通道持續推進「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夯實基礎。
  • 雙向八車道的海底隧道、國內首例鋼殼混凝土沉管……深中通道有...
    沉管隧道8月底將進行E3管節安裝作業今年7月底,深中通道E2管節順利沉放到約19米深的海底,實現了與E1管節的精準對接。目前深中通道正在開展E3管節基礎的碎石鋪設整平建設工作,計劃在本月底,開展E3管節的安裝作業。預計到今年年底,沉管隧道將完成5個管節的浮運安裝作業。
  • 深中通道建設將創多個世界之「最」
    深中通道施工難度極大,圖為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施工平臺等項目。 深圳商報駐穗記者 姚嘉莉 通訊員 粵交集宣 攝記者5月18日從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了解到,深中通道項目獲評廣東省2019年度公路水運工程省級「平安工地」示範項目。
  • 2020考研英語翻譯熱詞: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於2016年12月29日開工建設,計劃2024年全線通車。通道全長24公裡,是一個「隧、島、橋」集群工程,其8車道、時速100公里海底沉管隧道將開創世界先例。   和港珠澳大橋類似的是,深中通道也要途經伶仃洋,也是通過「東西人工島」進行連接,同樣要採用沉管技術(immersed tube methodology)。深中通道沉管隧道(immersed tube tunnel)工程比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還長1.2公裡,寬兩車道。
  • 深中通道靠近中山側的關鍵構築物...
    深中通道項目靠近中山側的關鍵構築物之一目前該橋的建設進展如何?據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負責人透露,目前伶仃洋大橋西主塔塔柱施工已全面展開,已完成左幅第六個節段、右幅第四個節段塔柱施工,下橫梁止水套箱封底混凝土澆築施工已完成;西錨碇右幅基坑已提前進入工序轉換,正在進行帽梁施工;西引橋累計完成10座承臺,共276.9米墩身施工,計劃7月15日進行首個蓋梁澆築。
  • 廣東海事部門統籌保障深中通道E8鋼殼運輸 精準實現珠江口公共通航...
    廣東海事部門統籌保障深中通道E8鋼殼運輸 精準實現珠江口公共通航和施工作業安全「兩不誤」 2020-11-05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北首次±1100千伏帶電作業刷新世界紀錄
    西北首次±1100千伏帶電作業刷新世界紀錄  每日甘肅網7月3日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李明娟 通訊員尹嵐 易明星)7月1日,在武威市古浪縣土門鎮,國家電網公司員工運用超(特)高壓帶電作業工法——無人機結合電動升降裝置進出等電位作業方法
  • 深中通道有什麼重大進展?深中通道火炬到深圳機場要多久?
    深中通道是一個創世紀的大工程,無論是從建設難度還是通道建立的意義上看都是有一定的價值的。很多人都期待著深中通道的建立,可以將深圳的輻射能力帶給中山以及周邊城市,從而達到共贏。可以說與深中通道相掛鈎的行業都把深中通道當成了一塊香餑餑。那麼深中通道最近有什麼重大進展嗎?
  • 「穿裙子的布勃卡」—伊辛巴耶娃,職業生涯中刷新了28次世界紀錄
    「穿裙子的布勃卡」—伊辛巴耶娃,職業生涯中刷新了28次世界紀錄體育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焦點,在世界的體壇中,曾經出現過武術優秀的運動員。有一位俄羅斯運動員,是第一個撐杆跳打破5米紀錄的女性運動員,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撐杆跳選手,從2003年打破世界紀錄後,她一直保持著對於撐杆跳的壟斷性的統治,在她的職業生涯中一共刷新了28次室內、室外世界紀錄,被稱為「穿裙子的布勃卡」,大家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這位選手叫做伊蓮娜·伊辛巴耶娃,伊辛巴耶娃16歲的時候就取得了莫斯科世錦賽的冠軍,18歲時拿到了智利世錦賽冠軍。
  • 「最多無人機同時飛行」金氏世界紀錄刷新:一個飛天逐夢的故事
    而讓儘可能多的無人機同時飛行,也成為無人機技術能力的重要標誌,吸引著人們前僕後繼,不斷刷新「最多無人機同時飛行」金氏世界紀錄™稱號。2020年9月20日,伴隨著3051架無人機同時升空並點亮珠海的夜晚,「最多無人機同時飛行」金氏世界紀錄稱號被再次刷新。而新紀錄稱號的獲得者 -- 深圳大漠大智控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漠大智控」),也通過一次自我挑戰證明了自己,贏得了萬眾矚目。
  • 「最多無人機同時飛行」金氏世界紀錄刷新|美通社
    2020年9月20日,伴隨著3051架無人機同時升空並點亮珠海的夜晚,「最多無人機同時飛行」金氏世界紀錄稱號被再次刷新。而新紀錄稱號的獲得者 -- 深圳大漠大智控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漠大智控」),也通過一次自我挑戰證明了自己,贏得了萬眾矚目。 金氏世界紀錄稱號「最多無人機同時飛行」本身就是無人機技術飛速迭代的見證者。
  • 全國男子舉重錦標賽:石智勇刷新紀錄並超世界紀錄
    新華社杭州10月23日電「錢江源國家公園杯」2020年全國男子舉重錦標賽暨東京奧運會模擬賽23日在浙江開化佔旭剛體育館進行了第二比賽日的爭奪,石智勇在73公斤級的比賽中刷新了自己保持的挺舉全國紀錄,並超世界紀錄。
  • 建寧西路過江通道盾構難度係數「刷紀錄」
    2020-06-04 09:03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江北段盾構始發井開始鑽孔樁施工建寧西路過江通道盾構難度係數「刷紀錄」  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馮興) 由於地質條件複雜,和燕路過江通道曾被多位專家稱為「迄今長江上建設最困難的隧道」,而這個「最難」稱號,如今恐怕要交給建寧西路過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