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
蘇州是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境內河港交錯,湖蕩密布,運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盛澤;原出海的「三江」。吳語是中國形成最早的方言之一,現代吳語仍保留了相當多的古音、古字詞。蘇州話以優雅著稱,語速適中而不失頓挫,蘇州話的發音有些低吟淺唱的感覺。
今天將將大家聊一聊江蘇蘇州歷史上的三位名人。
吳太伯
吳太伯,又稱泰伯。立國「勾吳」,以國為氏,第一位吳國君主。泰伯與仲雍在江南,斷髮文身開發江南,引導人民興水利養桑蠶種稻穀,使原本蠻荒的江南得到第一次文明的跳躍。始祖泰伯公雖距今已三千三百年,但其德行仍為後輩之楷模,後世當善加學習以不沒至德家風。
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就曾有《和泰伯廟》一詩頌之:「故國城荒德來荒,年年椒尊溼中堂。邇來父子爭天下,不信人間有讓王。」傳說農曆正月初九是太伯的生日,所以每逢這日,梅裡一帶人民紛紛前往瞻仰朝拜。
闔閭
吳王闔閭生於吳國姑蘇,闔閭在位時一直注意對人才的籠絡和使用,能做到使賢任能。當時國內君主沒有華麗的馬車,農民沒有糧食,倉庫難以支撐,荒野田地無人耕種,而且又有江海水患的不利形勢,向楚國亡臣伍子胥求計,伍子胥教以「立城郭,設守備,實倉廩,治兵庫」的安君治民之術,使國家走向強大。
闔閭墓位於江蘇省蘇州市閶門外虎丘山下劍池水中。
範仲淹
範仲淹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範仲淹洞破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重視文章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張文章是政治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關係到社會風俗的醇厚訛薄、國家的興衰成敗。
範仲淹墓,位於洛陽城東南伊川縣彭婆鄉許營村萬安山南側,分前後兩域。另外,在山東濱州、河南商丘等地也有範仲淹紀念館。
主要成就:慶曆新政,戍邊禦敵,執教興學。
蘇州的歷史名人介紹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閱讀。
以上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文章排版順序不代表真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