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石讓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能夠認識宮崎駿一定是他這輩子最令人高興的事;宮崎駿也這樣回應過久石讓說:只有認識久石讓才是這世上最令人感到幸運的事情;我們可以從宮崎駿的動漫電影中感受到美好,從久石讓的音樂中感受到簡單、純淨。音樂與美術的結合,更能讓觀眾看到影片中對人性回歸簡單、純淨的展示。作為久石讓和宮崎駿的忠實粉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尋《千與千尋》中宮崎駿和久石讓是如何創作出天籟之合的吧。
影片開始的鏡頭,是千尋一家正在準備遷徙到另一個城市,坐在車裡的千尋看著窗外,舒緩輕快的鋼琴背景音樂以及低音略帶淡淡憂傷情緒的弦樂響起,這是千尋對以前就讀的學校及舊環境的依依不捨之情的表現。後面車進入森林,路開始變得顛簸,音樂開始的急切和緊張,這也預示著電影情節在進入神明世界後將會發生的一系列波折遭遇,尤其是千尋一家在穿過隧道進入遺址及之後的情節,鋼琴音樂神秘、詭異,斷斷續續。
後來千尋遇到白龍,白龍擔心千尋的處境並幫助她逃跑,隨即千尋發現父母因為偷吃變成了兩隻大肥豬,音樂愈發變得急促強烈,急切的管弦樂烘託了此時千尋萬分驚恐的內心。直至後來白龍出現在千尋的身旁,他送來藥丸讓千尋吃掉,以避免她消失,白龍給千尋帶來了安慰與安全感,舒緩的音樂響起來了。後來每一次白龍的出現,背景音樂都會變得安靜又舒緩,正如他的勇敢與智慧撫慰了千尋不安與驚恐的內心。
無臉男出現後,都會有「叮叮」的背景音樂出現,這也是無臉男給大家帶來的印象。小千和無臉男在電車上時的音樂也是特別舒緩的,確實有治癒內心的力量。而腐爛神的出現伴又隨著急促、令人緊張的音樂,讓所有人都感到惶恐不安,並且因為骯髒遭到所有人的嫌棄。不過在腐爛神恢復真身飛走以後,仿佛一場戰鬥的勝利,人們歡呼雀躍,背景音樂也是熱烈歡快的,渲染了喜慶熱鬧的場面。
當白龍再次與千尋相遇,音樂美好和諧,一如他們之間互相關愛的心情。當他們分別時又是依依不捨,音樂憂傷,讓人不禁傷感。宮崎駿說:「千尋與小白的愛是指一種在困境中互相扶持,給予彼此鼓勵、堅強活下去的朋友,也代表了人類和大自然的關係——誰也離不開誰!」而每一次白龍出現在千尋身邊,都會給予她關懷與鼓勵,這時配合安靜、舒緩、溫暖的音樂,不僅在情節上、視覺上,更能在聽覺上撫慰大家的心靈,使觀眾內心滿懷感動。
片尾曲《Always with me》是整部電影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樂曲,雖不是久石讓的作品,但亦是一部風靡全球的經典之作。「在我心深處的某個地方,有個聲音在呼喚。我可能一直在做夢,夢觸動了我的心。」溫暖富有親和力的女聲配合琴聲伴奏演唱,音樂舒緩、恬靜,給人如冬日般暖陽的安慰與美好之感,詞意也是包含了千與千尋中的故事,告訴人們要去經歷與成長,寄託了人類對美妙夢想及美好記憶的渴望。
宮崎駿的動漫電影大部分都是畫面唯美,取材廣泛,體現成長、和平、夢想、環保等。久石讓對音樂裡情感的表達可謂是淋漓盡致,他的純音樂裡有種安靜平和略帶憂傷的情感在裡面,音樂讓影片裡情感、氛圍的展現更上一層樓。大家以後觀看視頻的時候可以多觀察多思考,此處為什麼是這樣的音樂,這一段換了多少次場景等等。帶著思考去觀看,對影片保留的印象和個人見解會更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