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您有沒有考慮過教師群體中的勞逸不均、師生比嚴重失衡的現象。這個情況在深大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日前,深圳大學(下簡稱「深大」)大學英語教學部老師章健給校長李清泉信箱寫信,反映在公共英語課中教師常態化「一學期教400個學生」的不合理情況。
對此,深大外國語學院相關負責人昨日(20日,下同)回應記者稱,這是擴招高校普遍面臨的問題,目前正在制定新措施解決問題。
教師:師生比嚴重失衡無法提供優質英語技能課程
章健負責教授大學必修的公共英語課,在3月初發給校長的信中反映,一線英語老師在沒有配置助教的情況下,每學期常態化地教授5個班次(10學時),每周面對的學生達250—400人。「要是被海外同行聽到了,不會說我們敬業,而會恥笑我們草菅高等教育。」
章健稱,深大1∶22.5的師生比極不健康,以22.5個學生20個學分的功課量計算,平均每個老師承擔的教學任務是450個學分時左右,「這是美國一流大學的3倍左右。」在章健看來,這種情況導致教師壓力大增以及教育質量下降。
章健介紹,深大擴招10年,學生人數增長3—4倍,「我們這點人手(67人)只增加了1倍不到,根本無力給兩個年級、30000多名學生連續兩年提供優質的英語技能課程。」他希望學校能夠重視大學英語的課程改革。
記者昨日撥打章健辦公座機欲具體了解情況,但無人接聽。相關人士介紹,章健已經多年向院裡提出意見,此問題一定程度上被漠視,他才給校長信箱寫信。
外國語學院:這是擴招高校普遍面臨的問題
對於章健反映的情況,記者昨日致電深大外國語學院進行採訪。該院一蔣姓負責人表示,一名英語教師每周平均教授8—10節課,也就是4到5個班。一般是4個小班加1個大班,小班最多60人,大班最多120人,每個老師最多面對的學生在360人左右。
該負責人表示,這是高校擴招普遍面臨的問題,學院也很無奈,一直想辦法解決。比如增加網絡授課教師的使用、入學考試成績好的同學可以申請免修英語等,「目前還在制定新一輪的改革」。
對於下一步是否會考慮減少大學英語教師授課量,該負責人表示不太可能,「深大老師的課時並不比其他學校多,學校規定每個老師每周必須教12節課。」他還介紹,上學期曾調研過全國七八所大學的大學英語授課量,有的大學英語老師一周上16節課。
專家觀點
引導教師從事
公共基礎教學
「公共課師生比失衡的現象,在不少學校都存在。」國內知名教育專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不僅是英語公共課,數學等基礎公共課程都存在師資不足的問題。在他看來,提高公共基礎教學在教師考核評價體系中的比重,或許能更好引導教師從事公共基礎教學。
此外,高校對老師的考核評價體系中,科研成果的比重高,導致很多老師不願意從事基礎教學。上一個學期的公共基礎課,老師可能才有一兩百塊錢,不少老師都忙著搞科研寫論文。「只有公共基礎教學的比重增加,老師才願意從事公共基礎教學」,熊丙奇認為,學校應該改變考核評價體系,重視人才基礎課程的培養。
掌上高招服務號
中國教育在線高考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