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我們組織了公號的首團,雖然我們的確對童鞋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去了解體驗,童鞋的測評作業彩媽早在一年半之前就完成,不過一直到最近,也是機緣巧合,我們決定有底氣正式地推薦給大家。很高興有你們的大力支持,我們已經把美美的鞋子都寄給了可愛的寶貝們。這款口碑鞋,真的是零差評~首團分享能夠得到媽媽們的首肯,真的是超級開心~
在之前的一年多時間裡,我們一直在做媽媽群的公益分享,在育兒的過程中和群裡的媽媽們共同成長。這之間,我們遇到過問題,也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以後我們希望將我們的各類測評體驗心得,以成文的方式分享給更多的媽媽們。
學習識字,我想差不多是我在今年這個超長假期中陪伴石榴越過的最滿意的一道坎,正式開始系統學習識字了。
石榴算正式開始學識字比較晚的。2歲多,姥姥把字寫在小黑板上(事實上不提倡教孩子識別手寫字),大概可以認識二十幾個,但那不能稱之為有意識的學習識字。
我是不贊同識字過早的媽媽,對於很小的寶寶,比如1、2歲,家長拿著字卡指著教娃識字,尤其還有貼了滿牆的字(比如下圖這樣的),想想都有一種恐懼感。當然,娃太小,長大了可能也不會太記得這黑壓壓一片的感覺。
不排除也有真的感興趣的娃,我身邊就有孩子2、3歲開始父母生活中教著念字(包括傳單),3歲多識字量達到了500的。
有說法,建議是當孩子對符號敏感期來臨的時候,說明孩子可以接受識字,一般界定是3-6歲為孩子識字的敏感期。那麼,對符號敏感有什麼表現呢?這個問題我也曾經困惑,認真回想起來,或許這個答案我是在親子閱讀中有最明顯的感受。
我是堅持每天親子閱讀的媽媽。3歲以下的孩子更適合閱讀以圖為主的繪本(也就是圖畫書),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對圖比字敏感,看書更準確地說是看圖。隨著理解力逐漸提高,才會慢慢關注故事的情節發展。石榴在讀圖的階段,我經常給她天馬行空地講圖裡的每個細節,雖然一本書被講得支離破碎的,但我都是儘量以她能理解的方式去講解圖裡的故事、情境,可想而知,當時的她對文字部分肯定是關注極少的。
但,有一段時間,我發現,石榴主動提出來媽媽讀繪本的時候請不要漏掉書裡的字,尤其是讀完《不一樣的卡梅拉》 (這套書每本的文字比起繪本確實多很多了),讀得過程沒有落掉一頁,並且時不時會問我哪個字在哪裡。我開始感覺到,孩子對文字有想法了,於是我判斷石榴進入識字敏感期了。
題外一下親子閱讀這事,我也曾讀到日本的繪本大師松居直的一種觀點,他認為父母從小開始就應該讀原文給孩子聽,讓孩子薰陶、感受。這裡涉及到的不同階段親子閱讀的方法問題,我們可以再互動討論。因為按照石榴的閱讀習慣,我應該是等她跨越了3歲,才真正開始原文讀書給她聽。所以,能夠很明顯地了解到她的理解能力的變化。
不過,我這種很主觀的判斷孩子識字敏感期的方法,也並沒有很精準,應該說學習識字其實可以更早。對於能夠從1、2歲開始堅持親子閱讀的孩子,我認為將3歲作為開始識字的起點,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家長們希望孩子能夠早學識字,2歲多開始輸入,只要形式有趣,孩子不反感,也未嘗不可。不過於追求識字量,這才是引導孩子識字的關鍵,並且適用於任何階段。
識字量這個問題,很多時候,真的就是家長曬娃欲望的扭曲心態。我關注了多個版本的要求。學前階段,識字量一般要求在600-1300 ,如果600是基本識字量,那如果有1300的識字量,基本可以實現自主閱讀,減輕小學生學習閱讀的壓力。進入小學階段,閱讀要求提高,識字量這才是硬性的要求。
也就是說,學前識字量積累得好,小學閱讀學習會相對輕鬆。石榴經過幾個月的學習,識字量大概增到300多,其實閱讀一些簡單的讀物遇到的生詞量也沒有那麼令人望而生畏了。所以,對學前階段的孩子,刻意地去追求識字量,尤其是動不動要求自己孩子達到兩三千識字量的,真的很多時候都是家長焦慮症作祟。
當然很有必要。石榴快4歲才開始系統學識字,但是我對石榴識字的學習卻很重視。因為學識字的好處,最根本的是可以促進閱讀,幫助孩子從親子閱讀向自主閱讀逐步過渡。
如果說親子閱讀給孩子帶來的是親子互動的愉悅感,而能夠自主閱讀對於孩子來說,真的就是特別有成就感的一件事,真正能體會到閱讀樂趣。石榴讀分級讀物,最開始讀的磕磕巴巴的,但是每次一本熟練了,能夠流利地讀下來,真的都超開心,我相信這種成就感是會很好的激發孩子主動閱讀的欲望。學前階段,除了尊重不同階段孩子的閱讀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孩子的閱讀欲望。
和大部分媽媽一樣,石榴最先用的是識字線上課包和字卡學習識字。識字課包我對比了叫叫識字、洪恩識字、熊貓博士識字、悟空識字、麥田識字。因為開始被叫叫裡的動畫吸引,所以目前也一直在叫叫識字,但其實各家app,認真比對下來,理念基本一致,風格不盡相同。
出品方鐵皮人,其實是老牌的故事書品牌,之前一直有創作兒童圖書。所以,叫叫設計的故事性強一點都不奇怪,每節課都像是看一集動畫片,固定的卡通角色去冒險,遇到困難需要小朋友們幫忙收集魔卡(每節課收集6張摩卡,就是學習的6個漢字)完成冒險。
所以,這個app 的教學方法,是將識字融入動畫故事裡面,一上來播放完主題曲,介紹完今天的摩卡,就開始演動畫了,讓孩子們入戲。看完今天的動畫,還配有一個下集預告。這樣的上課形式,就像追動畫片一樣。
故事性強,確實是叫叫最大的特色,即便是單獨的複習鞏固版塊,也會設計某一情景,把當天課程的6個漢字串聯在這個情景故事裡。
時長:每節課10分鐘,學習6個漢字
識字總量:基礎課包570個/升級課包1000個
價格:分為基礎課包(199元)和升級課包(299元,多了字卡、魔法書、貼紙這些實物)
這個app的開發公司好未來,前身就是鼎鼎大名的學而思。學而思的東西我真是非常愛,石榴在使用的數學、英文我都是選用的學而思的書本和線上課。引導孩子形象化理解漢字,也就是他家說的創意識字法認識漢字。整體感覺是,對每個字的形象化解釋比較有趣,應該是關注了孩子的容易理解的角度。比如,這個「人」字,小朋友看到這個小人把兩條腿打開,就是個人字啦,生動並且有趣。
又比如,這個「下」字,小朋友看到大概會很自然地拿本書頂在頭上,既能理解「下」的字面意思,也能認識「下」字的寫法。
雖然都是細節上的設計差異,不過孩子能讓輕鬆理解,那當然是最理想的。之前看到的一個app裡介紹的一個「邊」字,畫面感就有點牽強了。不過,確實也有些字做形象化解釋比較困難的。所以,這裡列為細節點的比較,關注的媽媽也可以自己比較看看。
總之,熊貓博士識字的這款識字app我還沒有入手,不過體驗後真的很有購買慾望。並且,無論是體系的全面性、科學性,還是教學的內容、形式,學而思這種老牌的大機構都是很有經驗的。
比如,單學習個「二」字,還能設計一個互動數學的1+1=?(學科之間關聯得這麼嫻熟的算是出色的)
如果叫叫偏設計動畫(鐵皮人是做動畫起家的),洪恩偏設計小遊戲(洪恩最開始是做電腦教育,再到英語教育再到現在主打的兒童教育),那麼,學而思必然是積累了豐富的教學方法,遊戲和教學的比例、程度都拿捏得非常合適。
分級閱讀部分,比起其他app,也更有老師上課的味道,走過場讀完還不算,會再提出兩個問題,請孩子點擊回答,明顯是為了防止閱讀不過腦,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時長:每堂課15分鐘
識字總量:1200
價格:668(基礎款的,有些公號的團購價在300-400)
對比的這些app,我把洪恩識字和麥田識字,基本是歸為一類的,早教的色彩更加濃。設計的小遊戲更適合小齡寶寶,主打娛樂性。並且,洪恩識字是逐字學習,學完一個字再學習第二個字,每個字單獨完成四個環節(玩認練寫),不像一些app,六個字放在一起學習。
洪恩識字,也許就是因為過於強調娛樂性,有點像大人玩手機遊戲的那種感覺,並且針對孩子,在遊戲環節的設計上槽點也比較明顯,個別遊戲設置對於3歲多的孩子有點過難了,比如其中有個接水管的遊戲(水管從一個入口一個出口,中間是一個大池子,通過調整池子中若干水管的方向把出口入口連起來),小齡娃娃理解起來就有困難,也難以獨立完成。另外,書寫環節的設計也是一個槽點,連著書寫3遍,時間拖長了,娃也會寫的有點不耐煩。這個點上,熊貓博士識字設計的比較合理,書寫一遍,再跟讀3遍,再書寫一遍鞏固,比起洪恩連著讓寫3遍,更有經驗。
關於書寫這個環節的設計,插個小結,設置的書寫環節的app,有:洪恩、麥田(設有單獨的書寫館(設置有認字描紅、數字描繪、智趣繪畫、ABC描摹),針對描紅有簡單的講解)、熊貓博士識字(2次描紅學習漢字書寫,有筆順的語音提示)、悟空識字(邊寫也有語音提示)。
時長:每個字學習5-8分鐘
識字總量:1300字,分為三個階段,
識字啟蒙階段1-200字,
學前常用字201-600字,
幼小銜接601-1300字
價格:可以按月/季/年交費,也可以按階段,學前的一千字248元
這款app的認字部分形象化聯想做的比較好,字意的解釋部分,不少app沒有講解這麼仔細。同時,認識每個字的同時介紹了一個詞語和一個句子,相當於把認字貫穿到組詞、造句裡面。
遊戲部分主要是鞏固複習,有指認、跟讀,另外設計的比較新穎的有聽音辨字和認字辨音。
啟蒙階段的課程沒有涉及書寫,重點在認、讀。遊戲中以西遊記的故事為主線,相當於邊學識字邊能簡單聽到西遊記的故事,也是這家的特色。
時長:每堂課10分鐘
識字總量:1200字,分三個階段
價格:198三年
麥田旗下的產品,也以早教類產品為主,有早教機、認字卡、貼紙之類。這款app體驗下來,感覺偏小齡寶寶開始使用,定位的也是2-6歲。尤其是遊戲設計上和洪恩識字有點類似,小遊戲多。
時長:每堂課15分鐘
識字總量:1400+(含啟蒙識字425個,能力提升階段520個,幼小銜接520個)
價格:239(官方app推出的價格)
幫大家對比完各個app的特點,供媽媽們做個最初的參考。尤其在零基礎或者識字量不多的情況下,引入識字app,我覺得效果還是很值得肯定的,想想大概沒有哪家娃不喜歡看動畫片的,識字app不就是以動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麼~身邊有些孩子,確實有因為用了一段時間識字app,明顯對生活中和繪本上的字有了認字的興趣,會去指讀。
但,識字app的槽點也很明顯,如果單純依靠識字app來學習識字,為大家總結了如下幾種情況,看看媽媽們有沒有對號入座的:
1、前幾十個字學得很快,學完一陣發現記不住記不全了
2、上課更關注玩遊戲
3、線上閱讀多數設計的都簡直就是走過場,跟讀可以完全不看字
4、app裡學的字,放到書本裡,卻不認識
平時和孩子互動多的媽媽,用字卡以非常有趣的遊戲形式帶孩子識字入門,其實和識字app我認為是一個性質。只是,我們見得多的黑白字卡,大人看起來都很枯燥,更何況幼兒。實在不想使用識字app(畢竟是電子產品),想選擇字卡來做識字啟蒙的,推薦字卡是這樣的——
有實物圖對應的字卡也比較適合於初學識字的孩子,除非是孩子的識字量有一定積累的,用黑白字卡玩字卡遊戲。
上圖那套字卡,是我最近買給石榴的小象識字3(有三個級別,可以分級購買,有一定識字量的麻麻一定提前看好哪一級的字是孩子學得少的再購買)。盒子一打開顏值就驚豔到我,無論是包裝、卡片印刷、配套的使用產品,都非常精緻,也很特別。
每個字正反面,一面就是引入了形象的甲骨文幫助孩子識字(識字app裡很多也有把字形象化的設計,但比較起來,這段字卡的表現是最貼切的)。另外,附有一本使用手冊.字解,方便給孩子講解字形。
遊戲指南,設計的除了幫助識字,更注重字意的理解(理解近義詞反義詞,找相同部首)和應用(用字卡玩組詞、造句、編故事)。
這款字卡,用心程度絕對是高分,但糾結點就在於性價比不高,價格偏貴,每一級大約120個字,價格在120+,全套下來就得三四百。
使用字卡,很多媽媽都有切身感受,字卡的正確使用方式,一定是遊戲的方式。
我平時在家用簡單字卡,也會經常和石榴玩猜字、字卡對對碰、字卡翻翻看等之類比較簡易的字卡遊戲,好處是能幫助記憶單個的字,算是比較初級的遊戲法,進階到字意、組詞造句必然是更高級的玩法。如果能把這些字卡遊戲玩的很豐富並且有趣,黑白卡片同樣也會發揮到很大的價值。
但是,自製手寫卡片,個人非常不推薦。尤其是初入門學習識字的孩子,在孩子將字理解成圖的階段,同一個字手寫體和印刷體那就是畫得不一樣。石榴開始識字的一段時間,喜歡在黑板上寫字,其實那不是寫字,她的理解是在畫字(≈畫畫)。
熱門款——四五快讀。很多媽媽將這套識字讀物奉為經典。我大概給石榴講了幾章,沒有再繼續。內容基本是這樣的:第一冊,每課學習8個生字,學生字、讀詞語、猜詞語(根據圖片猜讀過的詞語)、讀句子、猜句子。提供漢字教學法、詞語教學法、句子教學法指導家長。
這本書對於孩子來說,可讀性不強。雖然這本書我們讀的不多,但是基本除了認字,小朋友獨立能參與書本互動的只有圖片部分的猜詞語、猜句子,很少。當然,不可否認,這本書提供的識字方法看起來權威性還是在的(書的前面花了30頁是編者各種介紹性文字),但是,真的更像供教學參考的教材而不是適合孩子閱讀學習的讀物。家長們按照其中的教學法來引導孩子,如果不夠生動的話,都有可能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這套書出版於2011年,9年前,那會識字app、分級讀物壓根還沒有,所以,目前來看,這套教材的經典更應該關注其中的教學方法,幼兒園老師們做教案參考我覺得會是個很不錯的輔助。同時,為什麼叫四五快讀,書裡也界定了適合四五歲的孩子識字使用。因此,個人認為,小齡娃完全可以暫且不考慮這一套讀物。(四五快讀一共8冊,從第2冊開始就有句子、短文的閱讀部分,或許有一定識字量基礎的可以適當關注)
嚴格來說,識字讀物我的理解是適合孩子閱讀的,目的也是通過閱讀來鞏固、幫助識字。簡單的繪本在孩子的識字量達到一定基礎的時候,我覺得可以嘗試讓孩子自主閱讀,但是不建議剛開始識字就拿起讀物來讓孩子讀或者逐句教孩子跟讀。我測試過,讓石榴讀類似《猜猜我有多愛你》這類的簡單繪本,尤其是重複句式比較多的,朗朗上口的,識字量不太多(一兩百)的時候可以試試。
但,分級讀物不是。零基礎識字的孩子可以開始結合識字學習,引入分級讀物,道理我覺得參考英文分級讀物的引入邏輯,對於語言環境遠遠不如母語的英文,聽說基礎好的孩子,4歲可以開始刷英文分級,那漢語呢,毋庸置疑,3/4歲開始讀分級讀物都沒有問題。需要注意的是,還是需要遵循孩子個人的興趣,有些孩子在3/4歲的階段可能還是更喜歡親子閱讀,排斥自主閱讀,那尊重孩子就好了,相信一切會水到渠成,保持閱讀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分級讀物,無論是英文還是中文,我都非常推薦,難度階梯性合理,尤其是「夠得著」原則的把握,非常適合刺激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效果。科學的中文分級讀物,就是根據每一級的生詞來編寫故事,故事裡反覆出現生詞,達到熟練的效果。例舉這套學而樂的迪斯尼《我會自己讀》,國內做的像中文分級讀物的很少,這套我推薦過給很多媽媽,雖然比起普遍的中文故事書,價格偏貴。但是,品質還有編排,確實做的不錯,我關注了下大部分媽媽的反饋,幾乎零差評。
每個級別6本,第一級其實生詞量只有40,每跳一級,增加的生詞量也非常謹慎。每本書包含2個故事,均源於迪斯尼的故事原型(幾乎沒有太多改編)。全彩版,畫風包括人物都是按照迪斯尼的動畫風格繪製,孩子很喜歡。
石榴目前讀到第5級,通過閱讀前4級,我時不時以遊戲的方式測試,發現掌握度基本非常牢固。
相比起來,《四五快讀》的閱讀部分和《學前600字》(另一套口碑較足的識字教材,比起四五快讀,因為配了些書面遊戲,趣味性稍強,內容編排來看,更注重短文閱讀),畫面的趣味性都顯得稍弱。
《學前600字》,注重短文閱讀
不過,如果孩子已經可以接受識字訓練了,那這兩套教材的口碑也是蠻高的。
體驗對比下來,識字app相對豐富,可選餘地大。並且,初學識字或者識字量尚且不多的年齡階段,識字app省事,並且效果相對好。如何選擇適合的識字app,其實以上的app只要娃感興趣並且能夠堅持上課,就效果來說,差異性可能不會太大。
只有像我們這種較真的媽媽,才會花時間去當小白鼠,願意花時間,不嫌麻煩不懼踩坑。當然我們也非常樂於分享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和使用心得,供大家參考。
字卡是可以貫穿孩子學習識字的各個階段的,關鍵是開發字卡的有趣的遊戲方法,會對孩子記憶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分級讀物,對於識字部分的幫助毋庸置疑,並且,分級讀物真的是開啟孩子自主閱讀的鑰匙。
理想的組合是:
字卡、識字app (省事的建議可以都選,要不然選用合適的字卡)
+分級讀物。
這主要是識字啟蒙階段的學習資源建議。識字啟蒙階段,受到理解能力和涉獵面的局限,識字應該主要是以認字和學會應用表達為主。我曾經買過一套<漢字宮>的音像+書本+卡片的識字資料,不過內容涉及到字根的介紹,以及對造字的理解。
我認為最早在5、6歲或者小學階段嘗試引入,可以增進對字的理解,並且了解古代造字文化,感興趣的媽媽也可以去了解了解。
題外話:
這篇沒有開團,也沒有廣告,純乾貨分享。雖然目前我們的公號影響力還不大,不過絲毫不影響我們分享的用心和細緻。如果媽媽們有正在選擇或關注的育兒產品(日常用品、教育資源均可),歡迎聯繫我們告訴我們,對於需求度高的,列入公號測評清單,有些坑我們先替大家踩。同時,也歡迎媽媽們添加記錄我們三媽日常育兒的微信號(即小秘書號:mamihaodou)各類有趣有料的分享,三媽輪流當值哦,歡迎來撩,與我們一起成長~
坐標長沙、85後名校碩、孩兒媽。我們在這裡嘮嘮育兒經,分享育兒資源,還攢攢親子活動,歡迎關注我們~
微信小秘書:mamihaodou,加我私信,也歡迎來fun with mom的媽媽群交流哦
(點擊以下二維碼或者文末點擊「聯繫我們」直接掃碼添加喲)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
記得「星標或置頂」公眾號「媽咪好逗」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